《读易详说》,又称《读易老人解说》,是由南宋时期的李光所撰写的一部作品。李光,字泰发,一字泰定,号转物居士,生于1078年,卒于1159年,是越州上虞(现属于浙江省)人。他在崇宁五年(1106年)成为进士,并最终担任了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晚年的他因为反对“和议”而得罪了权臣秦桧,被流放至岭南地区,在此期间,他自称“读易老人”,每天讲解《周易》一卦,并因此创作了《易传》十卷,也就是后来的《读易详说》。

内容特点

《读易详说》主要解释的是《周易》的上、下两部分,而不涉及《系辞传》及其之后的部分。在这部作品中,李光强调《易》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人类的行为和事件,他批评了象数之学,而是遵循胡瑗程颐以来的传统儒家思想来解读《易》《读易详说》经常引用历史事件来阐释《易》的意义,并且常常在其中表达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看法。四库馆臣曾评价他的这种做法:“对于当代的政治稳定和个人的进退,他总是通过观察象征和文字来反复思考。”他们还称赞他的《易》解释“切合实际,接近道理”,并且认为这对学者是有益的。然而,有时候他也可能会将历史事件与《周易》的内容勉强联系起来。

版本流传

《读易详说》自明朝以后就很少有完整的版本流传下来,甚至连朱彝尊的《经义考》也未曾提及。直到清代,《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收集整理出部分内容,但由于缺失,包括豫、随、无妄、睽、蹇、中孚等卦以及晋卦六三以下的内容,复卦缺少大象和后面的四个爻位,大畜卦更是完全没有记载。

参考资料

读易详说.个人图书馆.2024-08-27

读易详说.汉程国学.2024-08-27

读易详说.豆瓣读书.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