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贤(518?-591?),钜鹿下曲阳县人,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生子魏徵(大唐名相),著名史学家魏收的族叔,博涉经史,北齐时为著作佐郎,欲承其父志,改撰《晋书》,后因讥刺时政,出为上党屯留令,其志未遂。魏长贤与温子升、邢邵齐名,世称“三才”,又称“邢魏”。
史书记载
《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
魏长贤,收之族叔也。祖钊,本名显义,字弘理,魏世祖赐名,仍命以显义为字。雅性俊辩,博涉群书,有当世才,兼资文武,知名梁、楚、淮、泗之间。
世祖南伐,闻而召之,既至,与语大悦。谓钊曰:“今我此行,是卿建功之日,勉之,勿忧不富贵也。”授内都直,侍左右。师次淮南,诸城未有下者。钊乃进曰:“陛下百万之军,风行电扫,攻城略地,所向无前,虽有智者,莫能为计。
然而师次淮南,已经累日,义阳诸城,犹敢拒守,此非不惧亡灭,自谓必可保全也。但皇帝卒徒果锐,杀掠尚多,人皆畏威,未甚怀惠,恐一旦降下,妻子不全,所以迟疑,未肯先发。臣请间入城内,见其豪右,宣达圣心,示以诚信,必当大小相率,面缚请罪。陛下拔其英楚,因而任之,此外诸城,可不劳兵而自定。”
世祖大喜曰:“所以召卿,本为是耳。卿今所言,副吾所望。”钊遂夜入城中,示以危亡之期,开以生全之路,城中大小欣悦,明旦开门出降。自此而南,望尘款附。世祖谓钊曰:“卿之一言,逾于十万之师。扬我信义,播于四表,实卿一人之力。”即授义阳太守、陵江将军。又令钊与诸将,统兵讨袭,所当无不摧破,军中服其勇敢。世祖益喜,谓群臣曰:“中国士人,吾拔咸尽,文武胆略,未有若钊俦。”加授建忠将军,追赠其父处顺州刺史。时经略江左,方大用之,遇风疾发动,频降医药,竟不痊复。卒时年六十四。
人物生平
魏长贤博涉经史,辞藻清华大学。初举秀才。魏时任汝南县王悦参军。入齐,平阳王淹征召为法曹参军,转著作佐郎。魏长贤继承父亲(名彦,字惠卿)遗志,更撰《晋书》,编纂国史。
北齐河清年间(562-564),魏长贤给齐武成帝写信讥讽当时的政策,大大触犯了幸臣,被贬为上党屯留(今山西屯留区)县令。亲戚朋友劝诫或来信责备他不审度时机而上书,惹火烧身。长贤回信,抒建功立业忠于朝廷之志,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情:“大臣尸位素餐没有一个进谏言,小官害怕干犯宪则不敢讲,徒然痛心朝廷的危难,白白哀叹君王的耻辱,‘有犯无隐’,没有见过那样的人。”“何况我的祖先,世代以讲学为业,用做儿女的道理教诲我、侍奉君主的礼节劝勉我呢?”“居官低下而毁谤在上的,希望有所裨益反而招致损失。我委实不才,以致造成亲近人的耻辱,无声无息地苟且容忍下去,又不是平生的志向。因此,希望能够锄掉那茅根,驱逐这鸟雀,铲除一恶,树立一善,这样没有违背先人的旨趣,以泯没于九泉之下。求仁得仁,难道能怨恨谁呢?”言与不言在我,用与不用在时,若国道方屯,时不我与,以忠获罪,以信见疑,贝锦成章,青蝇变色,良田败于邪径,黄金铄于从口,穷达运也,其如命何!”这封信发出后,人们都为他的遭遇不平,而他则心底平静,处之怡然。其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在世人中留有声望。
武平年间,因病辞职,不复仕。宇文邕宇文姓征服齐朝,多次征召,他都以患病辞谢。卒74岁。贞观七年(公元634年)被追赠定州市刺史。
参考资料
【湖南魏氏—历史名人】北齐时代刚直不阿的著作郎——魏长贤. 湖南魏氏文化研究会.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