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地。寄主于油松赤松红松樟子松华山松马尾松云杉落叶松等植物。除危害新伐倒木外,还常随松纵坑切梢小侵入活立木进行为害,蛀食树干和粗大枝条的韧皮部,从而加速立木死亡过程和降低木材利用价值。

名称

松六齿小蠹 Ips acuminatus Gy11

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 象鼻虫总科 Curculionoidea小蠹科Scolytidae 齿小蠹亚科 Ipinae

描述

该虫除危害新伐倒木外,还常随松纵坑切梢小蠹侵入活立木进行为害,蛀食树干和粗大枝条的韧皮部,从而加速立木死亡过程和降低木材利用价值。

分布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新疆、陕西省河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

寄主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densiflora)、红松(P.koraiens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华山松(P. armandii)、马尾松(P.massoniana)、云杉(Picea asperata)、落叶松(Larix spp.)等植物。

主要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8-4.1mm。体圆柱形,赤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全体被有黄色长毛。额中部具有1对并列小瘤。前胸背板前半部有鳞状小齿,后半部有稀点刻。翅盘开始于鞘翅目2/3处,两侧各有3齿,由小渐大。雄虫第3齿扁桩状,末端分叉;雌虫3齿均尖锐,第2、3齿有隆起的基部。

卵 长1.4mm,宽0.9mm。椭圆形,乳白色。

美国白灯蛾 体长3.8mm。乳白色,头部黄褐色。

蛹 体长3.9mm。椭圆形,乳白色,尾端有2枚突起。

生物学特征

辽宁省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母坑道或在树干上蛀盲孔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扬飞、交尾、产卵。7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新成虫。新成虫于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越冬成虫,首先雄虫在翘裂的树皮下适当部位蛀1个直径为2mm的圆形侵入孔,并在树皮下韧皮与边材之间咬1个近圆形的交配室。随后雌虫相继由侵入孔进入,与雄虫在交配室交尾。交尾后,各雌虫以交配室为中心向上、下分别穿凿母坑道,母坑道长4-20cm。

母坑道为复纵坑,多分为6支,上下各3支。雌虫一边蛀母坑道一边产卵。产卵前雌虫先在母坑道侧壁咬筑1个半球形,长径约1mm的卵室,产卵后再塞以灰褐色的蛀屑。各卵室间距0.5-10mm。初孵美国白灯蛾在韧皮部与边材之间钻蛀子坑道。子坑道与母坑道略垂直,和母坑道一样充塞蛀屑,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作3-4mm的椭圆形蛹室化蛹。新成虫于7月初开始羽化,并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