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花(学名:花楸属 prattii Koehne in Sarg.)是蔷薇科花楸属的植物,也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2-4米;小枝细弱,圆柱形,暗灰色,具少数不明显的皮孔,老时无毛;冬芽较小,卵形,先端急尖,具数枚暗红褐色鳞片,外被稀疏棕褐色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共长8-15厘米,叶柄长1-2厘米;小叶片9-13(-17)对,间隔6-10毫米,长圆形,稀长圆卵形,长1.5-2.5厘米,宽5-8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偏斜圆形,边缘仅上半部或2/3以上部分有尖锐细锯齿。每侧齿数5-10,其余部分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密被乳头状突起,沿中脉有稀疏柔毛;叶轴有窄翅,具稀疏柔毛或近于无毛,上面具沟;托叶草质或近于膜质,披针形,有时分裂,脱落。

伞房花序多着生在侧生短枝上,排列疏松,总花梗和花梗有稀疏白色或黄色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至果期几无毛;花梗长2-3毫米;萼筒钟状,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圆钝,外面无毛,内面微具柔毛;花瓣宽卵形,长约5毫米,宽4毫米,先端圆钝,白色,无毛;雄蕊20,长约为花瓣之半;花柱5或4,几与雄蕊等长,基部无毛或微具柔毛。果实球形,直径约7-8毫米,白色,先端有宿存闭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9月。

该种和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 Schneid.)最近似,区别在于后者小叶片边缘几乎全部有锯齿,锯齿较粗,叶片下面近于无毛,无乳头状突起。与川滇花楸花楸属 vilmorinii Schneid.)的区别在于后者具粉红色果实,萼筒外被锈褐色柔毛,小叶片基部常呈宽楔形或圆形。

栖息环境

生于海拔2100-3700米的高山杂木丛林内。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

繁育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壤土或砂壤土,pH值5.5-7.0,排水良好,坡度不大于5°。

圃地准备

播种育苗

苗期管理

危害与防治

立枯病

危害部位:茎、根。

防治方法: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②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④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500倍液。

蛴螬(金龟子幼虫)

危害部位:根、嫩茎、芽。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消灭虫卵;②幼虫期采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沟施或浇灌。

蚜虫

危害部位:枝、叶。

防治方法:初龄若虫期,采用10%蚍虫啉2000倍-3000倍液。

介壳虫

危害部位:枝、叶。

防治方法:①初龄若虫期,采用50%马拉硫磷1500倍液;②25%亚胺硫磷800倍液。

红蜘蛛

危害部位:枝。

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态;②在点片发生危害阶段,做好查、抹、摘和治;③15%扫螨净乳油1500倍-2000倍液;④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

用途

枝叶优美、果实玲珑。观赏价值高。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