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外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于2017年11月成立,溯源于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设置的气候学系,2006年成立遥感学院,2014年更名为地理与遥感学院,2017年在新一轮院系调整中独立设置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是江苏省省重点序列学科,学院设有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二个专业系,拥有“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和“3S集成与气象应用”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三个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
地理学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是江苏省省重点序列学科——雾霾监测预警与防控的主要依托学科,学院共建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
地理学类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地理信息科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在校学生500余人。
师资队伍
地理科学学院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47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5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为97.87%,教师国际化比例超过50%。学院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中拥有外籍院士、“洪堡学者”、“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专家,同时拥有海外非全时教授4名。
教学水平
• 学院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中心、3s集成与气象应用实验室、GIS技术与气象应用实验室三个中央地方共建平台以及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室,近年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经费超过3000万元。学院重视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开展各类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5年共主持各类教学改革项目近20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与专业建设项目3项、省级精品教材1项、局校共建精品教材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7项;获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学院重视研究生教学与培养,选派高水平教师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指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全方位指导,近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质量全部优良。
科学研究
学院围绕学科与专业发展,不断凝炼优化科研方向,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通过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南京真实性检验站”和“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研究中心”,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5年承担了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5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到账科研经费36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2篇,其中SCI(SCIE)收录论文56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邀请领域专家来院讲学,选派专任教师赴这些机构交流访问。重视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赴国内外知名机构短期学习或攻读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