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一(1929年1月1日-2003年8月5日),浙江桐庐人,水工结构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早年就读于多所学校,1950年考入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后转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并于1953年毕业。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三一长期从事水利水电设计工作,设计多座高坝和大型水电站,如上犹江、白莲河、溪、乌江渡、东江、东风(地下厂房部分)五强溪、大广坝、五里冲等。1994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三一师从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范治纶等,撰有《乌江渡水电站基础处理设计报告》《介绍中国几座高坝兼论中国高坝设计趋向》等论文,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2003年8月5日在长沙湘雅二医院病逝。

人物经历

1948年,考入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选修水利方向,师从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范治纶等。撰有《乌江渡水电站基础处理设计报告》、《介绍中国几座高坝兼论中国高坝设计趋向》等论文。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1953年,院系调整,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水利组并入清华大学水利系,王三一遂转入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历任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技术员、工程组长、设计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咨询。

1988年,王三一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4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主要成就

参加和主持了上犹江、白莲河、柘溪、乌江渡、东江、五强溪、大广坝、五里冲、龙滩、向家坝水电站、三板溪、虎跳峡等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参加沅江红水河乌江等河流流域规划;参加了龙羊峡、二滩水电站、三峡及伊朗Upper Koshi等国内外水电站的设计审查和咨询。在水电站高坝设计、岩溶地层防渗、复杂地基处理、泄洪消能与总体布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倡一体化设计理念,并运用于围岩与衬砌、坝和地基的设计中。多次成功地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高坝和岩溶地区高水头水库,开创了中国建筑高薄拱坝和在石灰岩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高坝的先例。其中,乌江渡水电站工程获1984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作为设计负责人,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主持设计的东江拱坝、五强溪高水头船闸、大弧门及高吨位预应力闸墩等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

人物荣誉

参考资料

王三一院士逝世.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5-18

院士馆-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王三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