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军,男,1961年5月生。博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体育学院院长,社会体育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兼职苏州大学教授。

基本信息

■ 学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 主要研究领域: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训练学

■ 主要教育经历:

198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1997年北京体育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6年进站学习----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术经历

1997年全国煤炭高校体育科学报告会评审组组长

2001年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交流

2002年首届中美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专题报告

2002年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报告会大会报告

2004年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交流

具有法定体育经纪人资格

篮球国家级裁判员

学术兼职

江苏省高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咨询专家组成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中国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分会会员

北京市体育经纪人协会会员

中国矿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教练经历

1982年7月~1984年5月,任蛟河市师范学校女篮教练。2004年12月~2005年1月,兼任女篮教练。2004年12月至今,兼篮球队总教练。

承担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学术专著)

主持完成了“大学体育课程新模式的建立”教改课题,课程改革成果《大学体育》在2000年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2003年作为第二主持人参加的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大学生体育市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2003年参加了北京市教委课题“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经营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我国高等院校奥运会运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

2004年,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小康社会”状态下,天津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排名第3);

200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项目“煤矿群众体育管理经验调查” (排名第3,课题组副组长);

2005年,主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煤矿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2005年,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后奥运期”与江苏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005年,主持中国矿业大学科研专项启动基金重点项目,《“后奥运期”与江苏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005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体育现代化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负责子课题——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研究;

2006年,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行动计划专项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煤矿体育发展战略》;

2006年,主持中国矿业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体育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 ;

2006年,主持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课题,《后奥运期”与江苏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研究》;

2006年,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徐州市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主编出版《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现代体育市场营销学》、《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用指南》、《聚焦奥运》和参编出版了《奥林匹克进展》、本科用《篮球运动教程》(职业化与篮球市场的章节)等教材、参考教材7部;

作为第一作者或独立发表“高校办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论体育自创商誉”、“我国大学生体育服务市场新营销组合理论研究”等学术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

获奖与荣誉

1996年获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

1996年获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体育教师。

1998年获江苏省优秀体育教师。

1994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4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原称:“后备学科带头人”)。

1992年获中国矿业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

1995年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成果)奖”。

1992年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成果)奖”。

1994年“大学体育课程”获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排名第4)。

1994年《篮球专项课教学大纲》获江苏省高校“优秀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1994年《体育基础课课程教学大纲》获江苏省高校“优秀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2000年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主持人)。

2000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交流一篇。

2002年“首届中美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一篇。

2002年中国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学术报告会大会发言二等奖一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