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仪(1384-1423),字德容,号蘖庵,江西乐安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登进士,后因奏失详被贬至交趾,行至太平府时得到成祖赦免。后晋升为户部文选司主事,任职一年余。在成祖询问宫殿被雷击焚毁一事时,萧仪上疏批评永乐迁都是背弃朱元璋,因此激怒成祖,被收狱并逮入北镇抚司。与黄淮同为狱友三年,共创作十多首诗歌。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癸卯七月十九日被诛,一说病故,年仅四十岁。其侄子将遗体殓葬于乐安山湾。
萧仪的遗作由其子萧超编辑,包括《袜线集》二十卷和《南行记咏》四卷。正统六年(1441年),萧超跋涉远来永嘉南柳寿征庵,请求黄淮为其父亲撰墓表,由黄采书篆墓志铭,黄淮著于《归田稿》中。
基本介绍
曾任职吏部文选主事,奏牍偶失检详,左迁交趾,行次太平,蒙宥召还。户部主事,居职岁馀,以直言复被谴入狱,与黄淮同为狱友三年,唱和诗作十多首,见载《省集》中。于永乐二十一年癸卯(1423)七月十九日,因病卒于狱,年四十。由侄儿殓遗骸抬回乐安县,1424年葬于乐安山湾。正统六年辛酉(1441)夏,萧超自乐安跋涉远来永嘉南柳寿征庵,请求黄淮为其父亲撰墓表,由黄采书篆墓志铭,黄淮著于《归田稿》中。萧仪著有《袜线集》二十卷,《南行记咏》四卷,由子萧超编成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