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朗是一个货币单位,名称的意思是“王冠”,等同于英语的“crown”。货币名称和单位。国际货币代码ISK,1克朗=100奥拉。

简介

Koruna;Krone;瑞典克朗;króna

货币名称和单位。

还在流通和使用的克朗有:

捷克

英语Czech koruna,捷克语Czech koruna,国际货币代码CZK,1克朗=100赫勒。

丹麦

英语Danish krone,丹麦语dansk krone,国际货币代码丹麦克朗,1克朗=100欧尔。

丹麦的第一批纸币于1736年问世。币值由白银储备作担保。拿破仑战争期间,大量印制银行券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及白银平价的崩溃。为了恢复货币稳定,第一家国民国家银行作为唯一的发钞机构于1818年成立。银行通过抵押借款在全国筹集资金。19世纪30年代,随着流通纸币的逐渐减少,国民银行成功地恢复了对丹麦货币的信心。1873年,丹麦采用十进制,并与挪威瑞典一道.推出一种以黄金为基准的新货币单位,名叫“克罗那”或克朗。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克朗含金量相同。从1875年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货币联盟正式成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三国的硬币和纸币在等价兑换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流通。  1914年,丹麦国民银行获得丹麦国家唯一借款人的资格进一步确立了作为国家中央银行的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间,丹麦放弃金本位,选择英镑作为挂靠货币,因为英国是丹麦的主要贸易伙伴。丹麦纸币于1931年获得法定流通的资格。2009年版丹麦克朗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后,货币当局于1972年决定,丹麦克朗挂靠欧洲货币蛇形浮动体系。从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建立起,克朗就加入这个体系。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克朗(德语: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Krone ;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korona)是奥匈帝国自1892年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期间发行的货币。奥匈帝国克朗与辅币之间采用百进制。在奥地利,1克朗=100Heller;在匈牙利,1克朗=100fillér。

法罗

英语Faroese krone,丹麦语færøsk krone,法罗语føroysk króna,1克朗=100欧尔。法罗群岛克朗丹麦克朗的一个版本,和丹麦克朗等值交换,互相流通,在主要在法罗群岛使用。

挪威

英语挪威航空 krone,挪威语norsk krone,国际货币代码挪威克朗,1克朗=100欧尔。该词源自瑞典语瑞典克朗,意指皇冠。挪威克朗是北欧货币联盟的产物。

冰岛

英语Icelandic króna,冰岛语íslensk króna ,国际货币代码ISK,1克朗=100奥拉。

冰岛克朗的出现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冰岛从丹麦中分离独立(1918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货币联盟解散,冰岛从原本的斯堪地那维亚克朗中分离而出。1961年之后流通的冰岛克朗,都是由冰岛中央银行(Seðlabanki Íslands)负责管理。

1980年时,冰岛进行货币改革并且重新对冰岛克朗定价,规定每100旧冰岛克朗等值于1新冰岛克朗。虽然在定义上,每1克朗等值于100冰岛分(奇数:eyrir,复数:aurar),但在实务上当局并没有发行过面值低于1克朗的任何货币,因此是种没有实用化的货币单位。

瑞典

英语Swedish 瑞典克朗瑞典语svensk krona,国际货币代码SEK,1克朗=100欧尔。

瑞典于1873年加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货币联盟后,发行了瑞典克朗,取代原来使用的国家圆(riksdaler)。货币联盟成员国丹麦挪威也同样发行名为“克朗”的货币,三国克朗都与黄金价格挂勾,并互相自由流通。该货币联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解散,三国克朗不再互相自由流通,但仍为各自的法定货币。

虽然瑞典于1995年加入了欧盟,但2003年的公投否决以欧元取代克朗。

斯洛伐克

英语Slovak koruna,斯洛伐克语Slovenská koruna,国际货币代码SKK,1克朗=100赫勒。

(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即日停止流通,退出历史舞台。)

爱沙尼亚

英语爱沙尼亚语 kroon,爱沙尼亚语Eesti kroon,国际货币代码EEK,1克朗=100分。(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2011年1月15日,爱沙尼亚克朗停止流通,退出历史舞台。)

旧时英国及其多数殖民地、属地也用此货币单位(Crown)。1克朗=5先令。1英镑=4克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