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区是湖南省衡阳市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衡阳市区的西北部。它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江相望,南以解放路为界与雁峰区毗邻,西延蒸湘北路至蒸水桥并沿蒸水而上与蒸湘区衡阳县接壤,北依北京—香港公路前行与衡阳县樟木乡和集兵滩镇相邻。石鼓区被称为衡阳城区的“北大门”。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石鼓区常住人口为227,515人,总面积为112平方千米。 石鼓区历史悠久,自西汉开始设县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曾是周敦颐朱熹王夫之儒家先贤讲学、著书立说、传承文化思想的地方。此外,石鼓区还有演武坪,曾是古代练兵场,曾国藩彭玉麟等名将曾在此练兵。 石鼓区下辖6个街道和1个镇。该区拥有丘岗山地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有衡阳八景中的朱陵仙洞、青草渔灯、西湖莲花、石鼓江山等美景,以及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市博物馆、西湖公园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场所。 石鼓区是衡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2022年,石鼓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1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1:10.0:8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8.06亿元,增长5.7%。石鼓区还因其真抓实干的成效而入选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地区名单。 总之,石鼓区是湖南省衡阳市的一个市辖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它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是衡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今城北区地域,古为抇越地。商属荆楚。周属荆州市春秋属楚。

西汉属县县治设蒸湘区河流处,隶长沙国。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治所迁至酃湖东岸。

东汉刘协(公元196年)建安六年荆州刺史刘表割酃县南部东北境、阳县东境置临烝县,县治从酃湖东岸迁回原酃县治所。临烝县,隶零陵郡

三国时,始属蜀,后属吴。西晋湘东郡酃县。东晋酃县并入临烝县,属湘东郡临烝县。

南北朝时代,衡阳市地域先后归宋、齐、梁陈各朝所有。属湘东郡,分别称临烝县、临烝伯国、侯国和新城县。

隋并临烝、新城、重安3县,始置衡阳县。州、县同治,属衡州府衡阳县。

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衡阳县置临蒸(改“临烝”为“临蒸”)、新城、重安3县,隶衡阳郡。七年(公元624年),州治从湘江东岸迁至境内。新城县入临蒸县。属临蒸县。天宝(公元742年)后,州郡并称,属衡州衡阳郡衡阳县。

五代十国,属衡阳县。

宋,属荆湖南路衡州衡阳郡衡阳县。

元,确定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属湖广行省衡州路衡阳县。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分衡阳县东南复置新城县。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并新城县入衡阳县。属横州府衡阳县。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初二日,吴三桂衡阳郡称帝,改衡州府为定天府,立都建宫境内(今衡南县政府所在地)。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以蒸水为界分衡阳县东南境置清泉县。属衡州府清泉县。

民国初期,隶衡永郴桂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道制,属湖南省衡阳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湖南省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一日,析衡阳县城区和环城地域置衡阳市市,为省直辖,设8个分区。第三区为今属地。

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后,境内先后称第三区、第二区。1955年6月称城北区至今均称属衡阳市。1980年2月20日经湖南省委批准,衡阳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城北区属市辖县级区。

1996年,城北区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约20万人,区政府驻司前街,辖6个街道:人民街道、五一街道、合江街道、青山街道、蒸湘街道、潇湘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北区常住总人口233674人,其中,人民路街道21985人、青山街道39665人、蒸湘街道87670人、潇湘街道33916人、五一街道30028人、合江街道20410人;此外,郊区的黄沙湾街道5368人、西湖乡27788人、松木乡17082人,衡阳县角山镇24848人。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江东区、雁峰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石鼓区因境内石鼓山而得名。辖原城北区的人民路、永州市、青山、五一、合江县5个街道和原郊区的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西湖乡的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建设村划归五一街道管辖,五一、友爱、江霞3村划归合江街道管辖)以及原属衡阳县的角山乡。区政府驻司前街42号。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划归蒸湘区。

2008年,区政府迁至衡阳市西外环路。2008年末,全区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余人。辖6个街道、2个乡:人民路街道、青山街道、潇湘街道、五一街道、合江街道、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角山镇。共有28个行政村、43个社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珠晖区隔水相望,西北衡阳县为邻,南以解放路与雁峰区接壤,西与蒸湘区以蒸湘北路为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

地貌地貌

石鼓区位于衡阳盆地,南高北低。整个盆地南面地势较高,1000米以上的山中东西连绵数十千米,而盆地北面相对偏低,衡山山脉虽较高,但各峰呈峰林状屹立于中间,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其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平均海拔均在100米以下。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而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呈现1000米,800—700米、400—300米、150米四级夷为平面。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

气候特征

石鼓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2℃,降水量明显偏多,日照偏少,四季分明,期多雨,雨季结束不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土壤类型

石鼓区境内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共9个土类,20个亚类,85个土属,261个土种,111个变种,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

水文

石鼓区,区内湘江流程10公里,蒸水流程5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石鼓区土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16.8万亩),水田3.55万亩,旱地0.98万亩,林地3.2万亩,森林覆盖率43.5%,区内地下水充足。

矿产资源

截至2014年,石鼓区地下矿产,主要矿藏有盐、钠长石、芒硝矿等10余种,其中石盐为华南之冠,储量达140亿吨,芒硝矿储量达4.4亿吨。

植物资源

石鼓区境内有植物53科24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香樟林群落。有木本植物99科、342属、1047种。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树种有银杏、青钱柳摇钱树、水松伯乐树(钟萼本)、绒毛皂荚香果树属等。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子三尖杉杜仲榉木闽楠红豆杉厚朴等。国家三级保护树种有黄枝油衫、柔毛油衫、凹叶厚朴、楠青檀、银鹊树、青钱柳、香、金叶、白兰、湖南石、瑶山梭罗树。速生优良乡土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槠、、栎类、青冈、枫香橡木、木荷刺楸等20科120种。引进树种主要有湿地松火炬松油松、黄山杉、华山松水杉池杉、落地杉、亮叶桦桤木意大利杨等。经济林名特优自选、自繁、自育树种有孟宗竹油茶、檀桥板栗、祁东无核香柚、衡山九龙李、苹果李、光皮枣、白果仁等。

动物资源

石鼓区已知有哺乳纲和鸟类200余种,其中兽类30种,鸟类17目40科170种以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白鹳、河鹿(獐)、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鳞甲目虎纹蛙水獭亚科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水鹿斑羚属、麝、鸳鸯。福特猛禽类有草峭、鸮形目、褐林峭、短耳峭、大庐、红脚隼白鹇、峭鹞、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大鲵属等。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鹭环颈雉灰胸竹鸡白骨顶珠颈斑鸠华南虎山斑鸠苍鹭牛背鹭、颅滋、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狐、黄喉貂、貉、豹猫、蛇、蟾蛙等30余种。

行政区划

区划调整

2015年,衡阳市石鼓区乡镇区划调整,将松木乡黄沙湾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黄沙湾街道。调整后,衡阳市石鼓区共撤销1个乡级建制,现辖角山1个乡,青山、人民、永州市、五一、合江、黄沙湾、金源7个街道。总面积112平方千米,总人口23.8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黄沙湾街道(原区人民政府驻地)。

2019年,石鼓区下辖6个街道、1个镇。石鼓区人民政府驻黄沙湾街道。

经济

石鼓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领先”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综述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1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1:10.0:8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8.06亿元,增长5.7%。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17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29元,增长7.0%。

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3万吨,增长0.88%;蔬菜总产量为5.62万吨,增长-18.4%;瓜果总产量为1100吨,增长-17.3%。畜牧水产业方面,出栏肉猪9.8万头;出栏牛360头;出笼家禽96万羽;水产品2530吨。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完成3.3万亩;种植商品蔬菜面积完成0.2万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完成0.2万亩;争取农业专项资金1064.9万元。

全区新增农业企业5个,共有各类农业企业27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农业加工企业8家;建成农产品基地5个,建成蔬菜基地6422亩,建成无公害种植面积1414亩;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1个;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现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4630人。

2019年,石鼓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亿元,增长3.2%。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0.2万亩,同比增长15%。年末全区新增农业企业3个,共有各类农业企业24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农业加工企业10家,建成农产品基地19个,建成蔬菜基地8000亩,建成无公害种植面积4000亩,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5个,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500人。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完成0.5万亩;争取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455万元。

种植业

2019年,石鼓区粮食总产量2.3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夏粮产量0.7万吨;秋粮产量1.6万吨。种植商品蔬菜面积完成1.1万亩。

2022年,石鼓区粮食总产量0.66万吨,增长0.9%,其中夏粮产量0.28万吨,秋粮产量0.38万吨。种植商品蔬菜面积完成1.2万亩。

畜牧业

2019年,石鼓区出栏肉猪1.8万头,下降20%;出栏牛210头,同比下降5%;出笼家禽92万羽,增长1.2%;禽蛋产量2670吨,增长2.0%。

渔业

2019年,石鼓区水产品产量2510吨,增长1.3%。

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9.75亿元(平台数据),轻工业实现总产值8.93亿元,增长-24.8%;重工业实现总产值30.82亿元,增长5.2%。按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2.76亿元,增长18.0%;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35.40亿元,增长-2.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1.59亿元,增长-38.0%。

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25.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专利申请量226件,授权专利量93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申请56件。

2019年,石鼓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5亿元,增长8.6%。分注册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产值12.71亿元,下降4.6%,集体企业产值为40706亿元,增长143.82%;分企业规模看,中大型企业实现产值9.0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62.0%。规模以上工业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4大支柱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99亿元,增长6.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8.7%。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28.06亿元,增长0.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2.06万平方米,增长-3.6%。年末建筑业企业合计20家,按资质类别分,施工总承包企业15家,专业承包企业1家,劳务分包公司4家;按资质等级分,一级单位3家,二级单位10家,三级单位7家。

2019年,石鼓区共有建筑劳务分包公司5家,建筑装饰公司16家,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16家,其中,一级资质2家、二级资质6家、三级资质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亿元,增长11.0%;签订的合同额43.9亿元,增长7.2%;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完成竣工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长4.1%;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2.7万平同比下降,同比下降1.9%;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3.4亿元,增长75.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4亿元,增长2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8.73亿元,增长19.7%;5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完成投资97.7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3%,亿元以上项目42个,新开工亿元项目26个,投资92.2亿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21亿元,增长38.7%;房地产销售面积71.90万平方米,增长68.7%;年末房地产企业有47家,按资质等级分,二级单位3家,三级单位20家,四级单位9家,暂定资质14家,其它1家。

2019年,石鼓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4亿元,增长13.3%,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5000万以上重点项目投资6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5%。5000万以下投资项目均以民间投资为主,全年完成投资额57.8亿元,增长29.9%,投资项目个数达212个。

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28亿元,增长12.0%,增速位列全市第二。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零售业综合零售类增长7.2%;食品、饮料及烟草类增长20.4%;服装及日用品类21.0%;文体用品类增长15.8%;医药及医疗器材类增长23.7%;汽车类增长14.0%;家用电器类增长24.8%;五金材料类增长18.6%。

全年进出口总额1462万美元,其中出口1449万美元,进口13万美元。进出口额同比负增长33.5%,列四城区第二。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67万美元,增长14.36%。实际利用内资到位资金20亿元,增长14.95%。

2019年,石鼓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8亿元,增长10.5%。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平台增速完成9.3%,零售业零售额增速完成12.3%,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完成7.2%,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完成-4.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烟酒、通讯器材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4.4%、19.5%和19.2%。全年完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67亿元,增长11%,汽车类消费零售额43.02亿元,增长13.5%。

交通和旅游

全年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3公里、水渠修建4公里、塘坝维修15口、公共环卫及绿化项目1个。专项整治超限超载并联合执法6次,超限检测站点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3%以内。

全区共接待游客478.52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28.49亿元。制定了《石鼓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并开通“衡阳石鼓旅游”微信公众号,以“生态农业小镇――角山”为主题向省旅游外侨民宗局申报第二批“湖湘文化风情旅游小镇”,被列入备选笼子。

2022年,石鼓区旅游总人数达247.18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22亿元。年末共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个、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2家;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财政收入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3亿,突破22亿元大关,增长1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税占比为94.61%。总量位居全市七县五区第二,同比增幅、税占比位居全市七县五区第一。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3亿元,增长22.52%。其中民生支出7.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2.02%,同比增长23.13%。

2019年,石鼓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6.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6.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455万元,增长9.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8亿元,增长13.9%,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2.3%。

教育文化

全区现有小学35所,中学6所,在校学生17772人;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7037人。现有在职教师856人,共96.3%以上小学教师拥有专科以上学历,83.3%以上中学教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全区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获国家级28人次,省级137人次,市级228人次。组织9个学校的课题获得省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所学校荣获湖南省小学数学课例点评与分析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全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发放教科书工作,惠及辖区30056人次,合计201.51万元;资助幼儿园孩子1136名,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56.80万元;资助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280名,发放助学资金17.5万元;为区内37名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共计贷款31.34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1794人,合计206.5万元;投入1665万元化解5个“大班额”建设项目;投入1229万元用于《2016年石鼓区中小学维修改造计划》,预计改造面积47045.2平方米,进度达85.8%。

全区现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个,即来雁塔区摩崖石刻(含石鼓书院)、市博物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3个,区级非遗项目19个,囊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五个方面。

卫生和公共服务

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83所,医疗机构床位数3201张;执业(助理)医师384人,护理人员3086人;共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档案化人数18.9万份,建档率86.85%;活产数2172人,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2%,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6‰,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3.41%。

全区完成社区“三清三建”工作,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新增铺设沥青5.7万平方米,硬化路面2.6万平方米,人行道火烧板1.2万平方米,安装路缘石0.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3户,其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等困难户占比35%,资金补助户均11956元。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常住人口22.40万人,出生人口2576人,死亡人口101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36%,人口出生率11.49‰,人口自然增长率6.9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7.24:100。其中,流动人口5.85万人,流动人口电子健康建档率86.2%,办理生育证及再生证2168个,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优秀单位”。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6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77人,占比65.3%;新增创业主体1163个,带动城乡就业人数235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28人;登记失业率为3.7%;完成扶贫开发工作90件;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万元;完成职业鉴定272人,职业培训4758人。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8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6元,增长9.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月保障标准420元/人;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220元/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月保障标准60元/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月保障标准50元/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2057.91万元,征缴养老金14539.07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发放10638.73万元,征缴10864.6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发放468.98万元,征缴35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950.2万元,征缴174.4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2936.39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缴3405.7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征缴2135.58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86.84万元;失业保险累计征缴基金75.65万元;全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2%。

2019年,石鼓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9879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828元,增长9.2%。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2年,石鼓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其中生产经营性火灾1起,通讯施工物体打击1起,物业维修触电1起,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起),死亡9人,受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1004.5万元。

全区共开展社会调查56例,累计接收社区矫正44人,解矫56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33件,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06件,调解率100%;调处成功399件,调处成功率98.0%。

文化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唐元和中(806-820年)李宽中于石鼓山寻真观结庐读书。刺史吕温曾访之,并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日记其事。

至道三年(947年)宽中族人士真据其故事,复修书院,“会儒士讲学”其中。景二年(1035年)知州刘(一作刘阮)秦清仁宗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额,遂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其后,改为州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中学堂,三十一年改称南路师范学堂。民国时改为女子职业学校。中国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今辟为公园,尚有明清碑刻留存,有明新版《石鼓书院志》3种。

石鼓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书院屡经扩建修,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楠、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罗含郦道元齐映、宇文炫、杜甫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

交通

石鼓区是衡阳城区的北大门,衡阳市各交通大道纵横交错,南岳高速公路和邵武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北京—香港公路贯穿南北。石鼓区紧邻京广高铁,距衡阳东站仅10余千米。

社会

教育

截至2014年9月7日,石鼓区记载拥有19所学校。

截至2019年末,石鼓区共有中小学校28所,公办学校23所,民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19837人,公办学校在校学生4142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5695人;毕业生3352人,公办学校2590人,民办学校762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在编教师865人;全区在建中小学、幼儿园3所,改扩建3所,新增学位405个;全区幼儿园(含民办)48所,公办园11所,民办园37所,在园幼儿7208人。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城乡义务教育秋季“一费制”全面覆盖率达到100%,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100%。全年共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947名,占全区中小学生人数的19.9%。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石鼓区共有2个乡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截至2019年末,石鼓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72所,医疗机构床位数3885张,执业(助理)医师1720人,护理人员2924人;共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档案化人数18.2万份,建档率75.8%;活产数为1954,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99%,孕产妇死亡率51.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12‰,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95.1%。办理生育服务证及生育证1666个。我区在“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中被评为全国“百强示范区”、“最佳新秀奖”、“优秀组织示范区”。

科技

2009年石鼓区,农业科技新建了角山乡五星村矮晚柚种植示范基地、松木友谊村的大雁人工养殖示范基地和朝阳珍稀水果种植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共引进推广百香果、大利枣、86-21高产红薯、晚矮红心柚、良种板粟、红松、大雁人工养殖等10余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截至2019年末,石鼓区共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92亿元。市科技局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石鼓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市级7个,区级19个,非遗展示中心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馆1个,分管3个,街道文化站7个,示范性社区学习中心16个,农家书屋16家,乡(街)覆盖率100%。

劳动就业

2019年,石鼓区城镇新增就业3871人,完成率11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6人,完成率175%。全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202人,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人。

社会保障

2019年,石鼓区企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提高至1173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惠及困难群体48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79人享受全额补助医保个人部分政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报销比例达85%以上,特殊门诊报销病种增至43种,特药报销49种。在全市城区率先推行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户住院报销1182人次,“一站式”结算报销金额701.86万元,报销比例达92.3%。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732万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8.39万人次,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86万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3万人次。

2022年,石鼓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0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331人(含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万元,职业培训1755人。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2.77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企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实现“十八连涨”,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为1395元/月。全区贫困劳动力就业725人,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2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惠及困难群体2075人。

2022年,石鼓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517个,参保人数1225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4798人。全年资助困难群体参保5289人,金额112.93万元,困难群体参保率达100%。困难群体门诊救助1079人次,救助金额17.32万元;住院救助1331人次,救助金额373.11万元。进一步推进普通门诊、“两病”门诊和特殊门诊工作,保障普通门诊待遇51012人次,医保基金支出349.32万元;保障“两病”门诊待遇8349人次,医保基金支出57.09万元;保障居民享受特殊门诊待遇19136人次,医保基金支出748.25万元,职工享受特殊门诊待遇7047人次,医保基金支出225.17万元。

2022年,石鼓区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852.62万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5192万人次,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0993万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199万人次。补助困难残疾人16674人次,补助生活补贴125.055万元,护理重度残疾人27480人次,补助护理补贴206.1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石鼓区环境质量指数中,城镇污水处理率完成97.0%,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完成81.6%,地表水III类或优于III类水质达标率完成85.7%。

安全生产

2019年,石鼓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0起。

平安建设

2019年,石鼓区开展社会调查82例,累计接收社区矫正61人,解矫63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1件,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69件,调解率达100%;调处成功466件,调处成功率99.36%。

旅游

石鼓山

石鼓山位于石鼓区境内蒸水湘江汇合处,海拔68米,面积4000多平方米。一山雄峙伸入江中,东南北三面临水,拱湘揖蒸,形若半岛,江水猛涨时,水断西端,便成一圆形山峦,波涛击岩,浪花飞溅,有如鼓鸣;一说山形如鼓,一说浪击石崖若鼓鸣,故名。

青草桥

俗称“草桥”。位于中山北路北端的青草桥,横跨蒸水,靠近蒸水注入湘江的河口。此地原有渡口,称青草渡。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四月,衡州知府薛柏始建木桥于青草渡,费银800缗,米70担。

1944年,日寇犯衡时被炸毁,后架木桥以通汽车。1949年5月9日,木桥被洪水冲垮,仅余桥墩。衡阳解放后,在旧桥墩上架设临时木桥。1956年7月,衡阳市人民政府拨款在原临时木桥下游10米处新建桥墩,加高路基,桥面扩宽至10米,其中车道宽7米,两旁人行道各宽1.5米,成为石墩石拱、8孔中型公路桥,长166.35米,1957年元月15日竣工通车。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该桥数次维修加固。2009年大修一次。距今青草桥已成为市区内重要交通要道,是石鼓区境内临江风光带的主要景点之一。

来雁塔

来雁塔位于城区北部3公里的合江套下矶头。据《衡阳县志》载:此处水流急湍,矶碍舟行,为利济河道,明万历十九年(1591),衡阳人礼部尚书曾朝节倡议除矶兴塔,以城南有回雁峰,故此处取北雁南来之意而名来雁塔。清同治十年(1871),衡阳人兵部右侍郎彭玉麟重修此塔,并书“来雁塔”三字嵌于正门之上。该塔高28米,七层八棱,拱门窗,石雕飞檐,石板楼面,斗拱楼顶,正门东南向,左右两侧门;基层门内,端坐石佛一尊,塔内石级,分两路盘旋,可上顶层;塔旁建双练亭。来雁塔拔地撑天,庄重雄伟,是衡阳市仅存的明代大型砖石结构建筑,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4年因日寇侵犯衡阳而脱落的半截铜制塔顶,现存于市博物馆内。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参考资料

石鼓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鼓区人民政府.2024-08-05

石鼓概况.石鼓区人民政府.2024-08-05

石鼓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衡阳市人民政府.2024-02-26

历史沿革.利辛县人民政府.2020-02-15

自然地理.利辛县人民政府.2020-02-15

利辛概况.利辛县人民政府.2020-02-15

吴斌:推动金融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利辛县人民政府.2020-02-15

石鼓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鼓区人民政府.2024-02-26

利辛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搜狐网.2020-02-15

太美了!衡阳文脉地标来雁塔在恢弘气势中被点亮(附多图+视频).搜狐网.20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