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正是因为对体育的爱好,孕育了吴老先生独创肉连响的灵性。在观看了其他表演后,吴老先生跑到大会组委会要求表演肉连响。那以后,肉连响受到更多国际友人的关注。
简介
吴修富,肉连响传承人。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将肉连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由文化部颁发证书,至此,由理发师吴修富独创的民间艺术肉连响正式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正册,沾满泥土气息的草根艺术登上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雅之堂,吴老先生在之年迎来了他人生的最高荣誉!
生活
清晨7点多,吴老先生手提鸟笼,刚从外面遛鸟回来。他着一袭白色休闲装,满头银发,慈眉善目,腰背痛硬朗,步履轻盈,颇具一代大师风采。见到几个不速之客,立刻笑眯了双眼。我们跟随他七弯八拐上了三楼,进入老人的卧室。卧室大约10平方米,显得有些零乱――这实际上是个储藏室兼卧室,门边是老人的床铺,挂着蚊帐,床铺上的毛毯上杂乱地放着扇子、手机、计时器以及登载有老人事迹的《恩施日报》、州政府授予他民间艺术大师的证书。床边有一台小电扇,床对面有一台电视―――老人习惯躺在床上看电视。室内还放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还有老人家演出节目时用的一些小锣鼓家伙、肉连响艺术表演队的彩旗等。“这就是我的窝!”老人家诙谐地说。听说就是在这方寸之地,还有外国朋友到访过。隔壁是他老伴的卧室。老两口育有三男三女,现在,儿孙辈加起来有19个,大家庭其乐融融。
老人把鸟笼挂在临街的窗户上,拿出一只小哨子逗鸟。老人告诉我们,清晨外出遛鸟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上午还会和一些老哥们打打麻将。更多的时间,他会躺在床上看电视。他风趣地说,他只看一套节目,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他尤其喜欢看篮球比赛,大赛一场不落下。随行的朋友告诉我,老人家年轻时就特别喜欢打篮球,技术还不赖。他64岁时在恩施城参加过一场比赛,在罚球线一口气投进“死球”104个,令在场人目瞪口呆。但吴老先生更拿手的是做篮球裁判。在利川城,叫得出吴老先生大名的人不多,但说起“吴裁判”几乎无人不晓。吴老先生的正式身份是原利川市服务公司的理发员,业余爱好就是做篮球裁判。“前两年,利川市第一中学还请我去做过篮球裁判呢!”吴老先生有些骄傲地说。
也许正是因为对体育的爱好,孕育了吴老先生独创肉连响的灵性。他跳肉连响没拜过师,年轻时看见俗称“泥神道”的叫花子在街上乞讨时赤身糊满泥巴把肉身拍得啪啪响,节奏特别强,由此受到启发。开始是模仿,后来就有意识地提炼、归纳、借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加上一些文艺专家指点、扶持,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终于使这门带有泥巴味的艺术结成正果。
肉连响正式露脸也得益于体育赛事。那是1986年,湖北省首届民运会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行。在观看了其他表演后,吴老先生跑到大会组委会要求表演肉连响。本来只是想凑凑热闹,没想到赢得了满堂彩,获得表演项目大奖。21年后的2007年12月,由吴老先生率队表演的肉连响在全国民运会开幕式上亮相,获得金奖。还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肉连响曾经被作为北京市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预选项目。
对体育的钟爱催生了肉连响,而成名后的肉连响不再是吴老先生的独舞,几乎成了历届我省民运会的保留表演节目,它不仅被体育家看好,也颇合音乐家、舞蹈家的胃口,其舞蹈元素在被音乐家、舞蹈家融进《清江广场舞》后,几乎成了土(家)苗儿女必跳的健身舞,火遍全州城乡。
一边聊天,老人家一边去隔壁的小餐厅用早餐。老人家在“吃”上不太讲究,重点在“喝”。据老人家介绍,他每餐都要喝玉米酒,每天一斤,82岁的他现在仍是如此。“我这辈子大概喝了两万多斤酒。”老人家的语气中透着一股豪气。和别人的喝法略有不同的是,他把包谷酒买回来后,还要加点蜂蜜煎熬一下,喝起来更有味。我们问他是不是喝了酒跳肉连响更有劲,老人家一笑:“借着酒劲,可以放胆跳!”几杯酒也拉开了老人家的话匣子,不经意间就谈到带徒弟上来。吴老先生说自己还收过一些老外学跳肉连响,他第一次收老外做徒弟是在1988年。那时,有一批比利时洞专家来利川市考察腾龙洞。在利川市政府举办的联欢晚会上,吴老先生率10多个人表演了肉连响,粗犷豪放的表演令比利时朋友惊叹连连。一个叫吉姆纳德的比利时朋友跑到后台,要吴老先生教他。语言不通,舞蹈却令这对异国师徒找到了共同语言。经过手把手地教,吉姆纳德很快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师徒俩旋即登台表演,台下一阵轰动!把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吉姆纳德在利川停留的最后几天时间里,两人你来我往,切磋肉连响技艺,分别时还互赠礼品。
那以后,肉连响受到更多国际友人的关注。这几年,分别有加拿大摄影师、美国电影导演来利川市欣赏、拍摄肉连响。吴修富家的好几个房间都挂有他与这些外国朋友的合影。而让肉连响名扬海内外的,主要是一些高端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间艺术受到众多高端媒体的青睐,肉连响当推第一。
吴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原先最令他担忧的是肉连响后继乏人,现在他不再担忧了,他有一个很出色的徒弟叫刘守红,今年22岁,获得过国家级武术教练证书,已经4次进央视跳肉连响。刘守红建立了利川市肉连响民族文化传艺馆,有100多名学生学跳肉连响,最小的才7岁,前两年已经出山参加过正式演出。吴老先生说,自己年龄大了不再适合登台表演,但有时还可以去传艺馆“指手画脚”。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传艺馆一定不会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