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内战,是1983年7月23日-2009年5月18日,发生于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族之间、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之间发生的军事冲突,交战双方主要是斯里兰卡政府和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
1983年7月,猛虎组织成员在北部的贾夫纳半岛打死13名政府军士兵,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随即爆发针对泰米尔族人的大规模暴力冲突,从而引发斯里兰卡内战。1987年7月,印度和斯里兰卡政府达成协议,印度武装部队进入斯里兰卡执行维和任务。猛虎组织拒绝解除武装,并与印度军队交火。1990年3月,印度军队撤离斯里兰卡。猛虎组织随后发动攻势,占领了贾夫纳半岛。1991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在猛虎组织实施的暗杀中身亡。1993年,猛虎组织暗杀斯里兰卡总统拉纳辛哈·普雷马达萨。1995年1月,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与猛虎组织达成停火协议。但因猛虎组织击沉斯海军两艘船只,停火协议遭到破坏。斯里兰卡政府军随后占领贾夫纳城。1999年,斯总统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一只眼睛失明。2002年,双方在挪威调停下签署停火协议并开始和谈。2003年:猛虎组织退出和谈。2005年8月,斯里兰卡外交部长卡迪尔加马尔在其寓所内遭猛虎组织暗杀身亡。同年11月,对猛虎组织持强硬立场的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当选总统。2006年7月,斯政府军向猛虎组织发动新一轮军事打击,并逐步收复了猛虎组织控制的区域。2009年1月,政府军占领猛虎组织总部基利诺奇。2009年4月,猛虎组织宣布单方面停火。但斯政府拒绝停火,要求猛虎组织投降。同年5月18日,政府军击毙了猛虎组织领导人,5月19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宣布,斯政府军已经击败猛虎组织。
斯里兰卡内战导致180万平民流离失所,约1.37万人失踪,其中9300人为平民,总死亡人数估计达8万至10万,死亡人数中包括23327名斯里兰卡士兵和警察、1155名印度士兵及27639名猛虎组织成员。
战争背景
民族问题
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后,国内僧伽罗族人占74%,泰米尔人占18%,以僧伽罗族为主体的政党一直占据着生活的主导地位,引发了泰米尔族人对政府的语言、就业、教育和宗教等方面政策的强烈不满,泰米尔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感觉自己沦为了“二等公民”,两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并多次发生流血冲突。
殖民历史遗留问题
18世纪末斯里兰卡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30年代,英国殖民者在斯里兰卡殖民统治时期,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谋取暴利,用强制手段把同样是殖民地的印度南部的数十万泰米尔劳工安排到斯里兰卡中部和南部的种植园劳动,并在殖民统治期间,实行了“分而治之”和“挑拨离间”的民族政策,从此种下了矛盾和仇恨的种子。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扶持,泰米尔人很快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主要民族僧伽罗人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1948年2月,斯里兰卡获得独立,建立了以僧伽罗人为主的政府,由于斯里兰卡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严重损害了泰米尔人的利益,泰米尔人声称受到民族压迫,要求建立独立的泰米尔伊拉姆国家,这自然遭到政府的反对和镇压,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终于酿成了尖锐的冲突。
宗教背景
在斯里兰卡,佛教是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七成人口是佛教徒僧伽罗人。其次是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人,大约占总人口的12.6%左右。再次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约占9.7%。然后是信奉天主教的人群,约占6.1%。
斯里兰卡独立初期,统一国民党政府可以不考虑部分僧伽罗选民的意见,颁布与泰米尔人和解的民族政策,但自从僧伽罗佛教徒被自由党动员起来之后,僧伽罗佛教徒就成为斯里兰卡政坛上最重要的势力,1956年以后的各届政府为了竞选胜利,就不得不推出迎合僧伽罗佛教徒的竞选纲领,或者出台歧视泰米尔人的政策。因此政党竞争导致的民族问题成为斯里兰卡现代化道路上难以逾越的路障,其对经济上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
1970年,以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为首的自由党和左翼联盟上台执政,该届政府1972年宣布制定”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把佛教确立为国教。
政治背景
斯里兰卡独立后,由于受僧伽罗民族主义的影响,政府的民族主义政策使得僧伽罗和泰米尔两族的矛盾迅速激化,导致了一系列的民族骚乱和泰米尔民族分离主义的崛起,民族冲突起伏不定。定僧伽罗语为官方用语的法案颁布后,僧伽罗和泰米尔两大民族的矛盾便急剧加深。1958年3月,政府决定全国车辆一律采用标有僧伽罗文“斯里”的车牌,并将一批新车运抵贾夫纳。这立即引起泰米尔人的极大愤慨,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剥夺兰卡泰米尔人的语言权利的信号,于是便开始涂抹车牌。结果,斯里兰卡地区的泰米尔文招牌也被涂抹,无数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商店和住宅遭到纵火和抢劫。数百人被打死,12000余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它标志着民族矛盾开始升级为大规模的流血暴力冲突。这场冲突虽然历时只有4天,但在僧伽罗和泰米尔两大民族关系上燃起了一把怒火。
1961年,自由党政府在法庭语言法案中规定不允许泰米尔人聚居地区使用泰米尔语做记录,引发了北方省泰米尔人的消极抵抗运动。政府先是派军队进行镇压,后来又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僧泰两族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此后,斯里兰卡政府也曾做过一些和解的尝试,但是都因僧伽罗民族主义者的反对而流产。但是在1972年宪法颁布以前,泰米尔人的分离主义运动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自觉地形成建立独立国家的意识,只是提出实行联邦制的要求,主要进行非暴力的政治动员和议会斗争。但是1972年后,形势发生了转变。
1972年,斯里兰卡通过了新的宪法草案。新宪法规定“给予佛教以最优先的地位,保护和促进佛教的发展是国家的责任”。同时,新宪法正式规定僧伽罗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并取消了前一部宪法中旨在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第29条。因此这部宪法受到了泰米尔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宣布5月22日为“国丧日”。1973年,斯里兰卡政府出台了大学入学的标准分制度,规定泰米尔考生的录取分数要高于僧伽罗考生。这一政策引起了泰米尔人特别是泰米尔年轻人的强烈不满。激进的泰米尔青年一方面对政府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泰米尔议员在议会中的软弱感到失望。他们意识到非暴力抗议是无效的,开始倾向于暴力斗争的方式。一些泰米尔青年成立了“泰米尔学生运动”“泰米尔新虎”等激进组织。而长期温和的议会斗争的失败,也使得泰米尔政党发生了变化。
战争过程
战争初期
1983年7月,猛虎组织成员在贾夫纳半岛发动了致命的军事攻击,打死13名政府军士兵,随后僧伽罗人在首都科伦坡和其他地方有组织对泰米尔人进行报复并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估计有数百至数千泰米尔人遇害,使得许多泰米尔人逃离僧伽罗人占多数的地区。
内战开始不久,猛虎组织有目的在斯里兰卡东北部进行种族清洗。1984年在穆莱蒂武地区清洗了两个僧伽罗人村庄,1985年5月14日,在阿努拉德普勒发生的大屠杀有164名平民遇害。实际死伤难以计数。与此同时,政府也采取一种叫“失踪”的羁押模式,许多泰米尔人被政府特遣队从家里抓走后下落不明。
到1986年时,双方交火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好几次大规模战斗中,斯空军开始动用直升机执行火力支援任务。1987年1月,数架贝尔-212直升机击中了猛虎组织在贾夫纳半岛的一个弹药库,巨大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发现与斯里兰卡陆军直接面对面作战损失惨重后,猛虎组织改变了策略,他们开始采取恐怖分子攻击手段对付平民。例如,在1987年4月20日,在科伦坡的一个主要公交车站,一枚炸弹突然爆炸,造成了105个平民丧生的惨剧。两天后,斯里兰卡空军对中国湾的一处猛虎组织基地实施了连续轰炸。同年5月25日,靠近玛利佩(Maripay)的一处猛虎组织阵地也遭到了来自政府军的空袭。
印度干涉
猛虎解放组织能够成功并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得到了来自印度泰米尔族人的持续不断支持。对它的补给支援不但来自于海上的船只,而且还有空中的飞机:印度泰米尔人自已拥有几架小型运输机用于向贾夫纳地区投送装备和弹药。斯里兰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新德里对此采取某些措施,但是印度政府对此却不予理睬,特别是他们的政客更不愿意看到印度教泰米尔人被斯里兰卡政府军打败。
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成为卷入这场冲突有许多原因,包括其领导人的愿望将印度作为地区大国以及担心印度的泰米尔人也会寻求独立。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通过其情报机构研究分析局向一些斯里兰卡泰米尔武装组织提供武器,训练和货币支持,其中包括猛虎组织和其竞争对手泰米尔伊拉姆解放组织。人们相信,通过支持不同的武装组织,印度政府希望泰米尔独立运动处在分裂状态,以方便其控制。
最终,科伦坡政府求助于印度的敌人巴基斯坦。这引起了印度的强烈不满:新德里迅速展开外交攻势,向斯里兰卡施压要求其停止在贾夫纳半岛的军事行动。印度在外交无果时决定实施武装干涉。1987年6月4日,数架印度空军安-32运输机在第7中队的幻影2000战斗机的护航下向贾夫纳地区的泰米尔人空投了食品。在同一时间,斯里兰卡表示,他们接近了击败猛虎组织。
经过多次谈判,1987年7月29日,科伦坡和新德里同意双方共同努力实现斯里兰卡的和平与稳定。在此背景下,印度决定沿泰米尔猛虎组织和斯里兰卡陆军交火线一带部署6000名全副武装的印度维和部队(IPKF)。印军方迅速行动,一天后他们就开始了空中部署行动:30架安-32、6架安-12B和4架伊尔-76MD型运输机载着部分印度维和部队 和装备抵达了帕莱。一天后即7月31日,印军主力部队乘坐印海军的一艘两栖运输舰,携带重武器和主战坦克以及第125中队的米-35直升机、第109、119直升机小队的米-8直升机也抵达了帕莱。
1987年10月,几架印度米-8直升机将一大批突击队员运送至靠近贾夫纳的瓦萨玛(Wassama),开始执行搜缴武器和弹药的行动。当时,在该地区和贾夫纳差不多有近2000名猛虎解放组织战斗人员,他们对解除武装有着不同的看法,部分人员对印度突击队开了火。在这种复杂危险的局面下,激烈的战斗一触而发,印度突击队损失惨重。印军维和总部接到求救后迅速调派了一个师的兵力,装备T-72主战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向北开进,试图封锁贾夫纳半岛猛虎组织基地到东面的地区。印度特混部队的攻击遭到了泰米尔人誓死的抵抗。
1987年11月3日,印度又组织了新一轮军事行动,在陆军米-35和海军印度豹直升机的支援下,数千印军向猛虎组织阵地发动了冲锋,但在对方的全力阻击下,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很明显,印军要想镇压泰米尔抵抗组织必须组织更大规模的攻击行动。
1987年11月底,印军发动了一系列机械化进攻,在火炮打击和米-8直升机、米-35直升机上百次的近距空中支援下,贾夫纳半岛绝大部分地区都已千疮百孔,印度维和部队付出了262名人员阵亡、927名受伤的代价,但泰米尔猛虎组织还是没有被消灭。不得已,印军开始与猛虎解放组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猛虎解放组织的地方部队解除武装,以此作为印军维和部队撤出贾夫纳地区的条件。
斯里兰卡陆军马上填补了印军撤退后留下的空白,他们被部署到了贾夫纳半岛一线的几处基地。而且,泰米尔猛虎组织实际上对于真正执行双方达成的协议也没有一点兴趣,不久之后他们又开始对地方上的陆军基地发动攻击了,最后目标又瞄准了印军维和部队,期间这支部队的人数已增加到了5万人,他们的任务已经不是控制停火而是试图保护斯里兰卡陆军免遭泰米尔人的袭击了。在1998年年中的时候,印军在贾夫纳半岛的总人数已剧增到10万人。由于形势没有丝毫的好转,科伦坡政府开始与猛虎组织的领导人举行谈判。1989年,双方终于商定组织一次相对公平的政治选举。
1988年11月3日,马尔代夫的泰米尔族人突然发动针对地方政府的政变,印度政权迅速对此作出反应。当天下午,印空军第25和第44中队的伊尔-76MD运输机运载了1600名空降兵抵达马国的赫尔胡勒(Hullhule)机场,几分钟后印度武装部队就控制了该机场。当天晚上,更多的伊尔-76MD运输机还有一些安-12B型和安-32型运输机从印南部特里凡得琅又运送了一大批增援部队,另外还有数架米-8直升机也部署到了马尔代夫。就在这次行动部署期间,政变的企图被粉碎了,政变组织者逃窜到一艘名为“进步之光”的商船上,并将船上的人员扣为人质。
1988年11月4日清晨,驻扎在果阿邦一处基地的印空军图-142M3反潜巡逻机和伊尔-38反潜巡逻机发现了这艘商船的踪迹。在跟踪二天之后,印度最终决定强行登船:印度海军海王和印度豹直升机携载突击队员降落商船,随后发动迅速攻势,俘获了了泰米尔叛乱分子,解救出了人质。马尔代夫的政变,以及印度在斯里兰卡驻军10万都不能改变那里的形势解除猛虎组织的武装这样一个事实促使印度不得不开始从这个岛国撤军,1989年7月28日,印度首批部队撤离斯里兰卡,到1990年3月撤军全部结束。
和平谈判
尽管与泰米尔人达成了停火协议,也举行了民主选举,但1989年至1990年这段时间猛虎解放组织还是发动了针对斯里兰卡陆军、警察部队乃至平民的恐怖袭击,两年内估计就有3万人阵亡。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直到1990年12月21日才达成新一轮的停火协议。当时的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对于这一结果公开宣称这是针对泰米尔人的一场胜利。这一宣言在政治上是一个极大的失误,脆弱的和平仅仅持续了短暂的两天。
1995年1月,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组织达成了停火协议。但是泰米尔“猛虎”组织拒绝政治讨论解决民族问题,除非政府允许北方重建,从根本上解决北方民众的经济问题。1995年4月,“猛虎”组织撕毁协议,向政府军亭可马里海军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炸毁了在东部海港的2艘巡逻舰,造成了12名海军军官丧生。接着袭击了斯里兰卡海军设施,包括飞机和军队。第三次伊拉姆战争打响。1995年8月,库马拉通加夫人提出一揽子放权方案,但“猛虎”组织仍然坚持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的要求,斯里兰卡政府被迫采取“以战促和”的战略,政府军调集10万军队和飞机、火箭、坦克,对“猛虎”组织发动代号为“跃进”的军事行动,收复了大片失地,摧毁了游击队部分据点。
“猛虎”组织频频袭击平民,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和谴责。1996年1月31日,斯里兰卡中央大楼被炸,约1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同年7月24日,科伦坡郊区火车站被炸,70人遇难。1996年5月,政府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把“猛虎”组织赶出贾夫纳半岛。1996年,在斯国防开支增加至创纪录的9亿美元的情况下,斯军方取得了巨大战果,于同年5月收复了“猛虎组织”的大本营贾夫纳半岛。但“猛虎组织”于7月发动猛烈反攻,政府军守备部队遭受重创,1500名官兵阵亡。
1998年1月,“猛虎”组织对斯里兰卡人的佛教圣地发动袭击,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康提佛牙寺爆炸事件,引发了僧伽罗人对泰米尔人的报复行动。1998年,斯里兰卡政府宣布取缔“猛虎”组织,排除与之谈判的可能性。1999年,内战骤然升级,“猛虎”组织大规模反攻,重创政府军。“猛虎”组织在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呼吁进行“非直接和平谈判”。1999年5月3日,斯里兰卡政府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以集中力量击退“猛虎”组织。1999年11月,斯里兰卡一座天主教堂遭到炮弹袭击,当场炸死31人,医院抢救过程中又有6人死亡。1999年12月,时任总统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在科伦坡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一只眼睛失明,另外至少有34人死亡。2000年5月,挪威副外长到斯里兰卡政府出面调停。2000年12月,“猛虎”组织单方面停火,政府的态度亦有所缓和。而就在和谈似乎出现转机时,“猛虎”组织又违背了它做出的无条件谈判的承诺,提出了和谈的优先条件。和谈陷于僵局,双方的冲突不断。2002年,统一国民阵线政府成立以后,“猛虎”组织再次表达了和谈意愿,并主动实施了两个月的单方面停火。新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邀请挪威政府再次出面斡旋。2002年2月,在挪威政府的斡旋下,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签署了永久性停火协议。2002年9月,斯里兰卡政府解除对“猛虎”组织的禁令。2002年9月16日,双方开始首轮和平谈判。
“9·11”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干预斯里兰卡内战的力度。美国政府将猛虎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并冻结其银行账户。英国和其他国家随之仿效,切断了该组织的经济来源。
2002年9月16日至18日,斯政府和猛虎组织在泰国东南部春武里府梭桃邑海军基地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和谈,双方就维护停火协议和继续推进和平进程达成了共识。
但是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组织的谈判异常艰难。在2002年的和平谈判中,双方成功地达成了停火协议,签订了保证停止两大民族敌对的停战协定。协定详细阐述了在国内需要采取的恢复两大民族和平气氛的措施。“猛虎”组织降低了其独立的要求,改为谋求地方自治。政府同意与“猛虎”组织分享权力。虽然双方以及国际社会都做出了努力,但由于此后斯里兰卡国内的党派之争以及斯里兰卡政府和“猛虎”组织之间在一些地区权力分配上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和平进程未能取得进展,双方之间原本出现的和解也变得十分脆弱。在后来的和平谈判中,“猛虎”组织多次退出谈判,和政府军打打谈谈。国际社会对“猛虎”组织的行为也深恶痛绝,欧盟也将“猛虎”组织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禁止其参加国际谈判,“猛虎”组织失去了国际支持。2004年4月,“猛虎”组织二号人物穆拉利塔兰(别号“卡鲁纳上校”)率领6000名武装人员向政府军投诚,令“猛虎”组织元气大伤。
战争结束
2005年8月,斯里兰卡外长卡迪尔加马尔在其寓所遭猛虎组织暗杀身亡;同年11月,对猛虎组织持强硬立场的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当选总统。随后,斯里兰卡政府军对猛虎组织展开清剿,大幅增加军费开支,不惜重金购买重型武器,打击力度空前,同时美英等国也切断了猛虎组织的筹款网络。
2006年7月,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组织和谈破裂后,斯里兰卡政府军立即发动新一轮军事打击,第四次“伊拉姆战争”爆发。双方战争愈打愈烈,在政府军的凌厉攻势下,“猛虎”组织节节败退,政府军接连收复失地。经过一年多的战争,2007年7月,政府军收复东部并向“猛虎”组织控制区推进。最终,政府军占领“猛虎”组织在东部最后一个重要据点托皮加拉镇,实现了对东部的控制。随后政府军将军事打击的重点转向北部。2008年1月2日,斯里兰卡政府宣布退出永久性停战协议,称“猛虎”组织已经名存实亡。之后,政府军动用重型武器,对“猛虎”组织穷追猛打。在“猛虎”组织实力大减的情况下,政府军力量却大大增加。
政府军不断攻克猛虎组织重要据点,收复大片国土的同时,猛虎组织内部2007年发生分裂,二号人物向斯里兰卡政府投降,并帮助政府军拿下东部省份。2008年,斯里兰卡政府军人数增加到30万人,拥有大量多筒式火箭发射器、武装直升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猛虎”组织无法匹敌。为了彻底消灭猛虎组织,2009年内战末期,斯里兰卡政府甚至没有理会美国以取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亿美元援助的威胁,持续在军事行动中动用重型武器。
2009年1月,斯里兰卡政府军先后占领“猛虎”组织的政治总部基利诺奇和军事总部穆莱蒂武。2009年4月,已成强弩之末的猛虎组织请求停火谈判,遭到斯里兰卡政府拒绝。政府军攻占“猛虎”组织在斯里兰卡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收复所有“猛虎”组织控制的地区。同年5月17日,政府军将“猛虎”组织围困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从空中和陆地对其进行攻击,当天,“猛虎”组织国际发言人帕特马纳发表紧急声明,称“战争已经痛苦地结束,我们决定放下武器”。
2009年5月18日,政府军攻下“猛虎”组织最后一个据点,并宣告对“猛虎”组织的军事行动结束。同年5月19日,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正式宣布,政府军终于取得对“猛虎”组织的军事胜利,内战结束,同时还宣布“猛虎”组织头目韦卢皮莱·普拉巴卡兰被击毙,持续了26年之久的斯里兰卡内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参战双方
斯里兰卡猛虎组织
猛虎组织是斯里兰卡少数民族泰米尔人最大的武装组织,正式名称为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LTTE)。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宗旨是谋求在泰米尔人聚居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国,位于斯北部的贾夫纳半岛是其大本营,最高领导人为普拉巴卡兰。斯里兰卡是个多民族国家。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后,政治上处于劣势的泰米尔族人对历届僧伽罗族人主持的政府在语言、就业、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不满,两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并多次发生流血冲突。70年代初,泰米尔人正式提出了建立独立的“伊拉姆国”的主张。长期以来,猛虎组织采取各种暴力手段,与政府对抗。1983年7月,猛虎组织成员在贾夫纳半岛打死13名政府军士兵,从而引发了长达19年的内战,使6万多人丧生,180多万人流离失所。
猛虎组织最厉害的杀手锏是“自杀性爆炸袭击”。不少高官政要在袭击中遇难,其中包括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斯里兰卡前总统普雷马达萨。2005年卸任的斯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也曾在一次自杀性爆炸中被炸伤眼睛。此外,“猛虎组织”还对斯政府建筑、商业中心、军用设施甚至佛教圣地发动过一系列的恐怖袭击,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印度、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先后将猛虎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同时切断了其境外资金来源。
猛虎组织在其最鼎盛时期拥有约11000名战斗人员,并控制着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的大片领土。为了执行自杀式攻击任务,他们还特别成立了“黑虎”部队,该部队负责针对重要政治人物和战略目标进行袭击,包括暗杀了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和斯里兰卡前总统普雷马达萨。由于猛虎组织的暴力行为,它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恐怖组织,并遭受了国际制裁。尽管在2002年2月与斯里兰卡政府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实际的冲突并未停止。到了2006年,斯里兰卡政府加大了对猛虎组织的军事打击力度,并逐渐夺回了被其占领的地区。到2009年,随着斯里兰卡政府军宣布完全击败了猛虎组织,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内战最终告一段落。
斯里兰卡政府军
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总统2005年上台后,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增加军队人数,更新武器装备。斯政府国防预算已占到政府总开支的六分之一左右,陆军总规模由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上台时的10万人增加到了16万人。如果算上警察和地方武装,武装人员的数量已达40万人。
印度
印度逐步增派部队至6万人与“猛虎组织”交战,但由于猛虎组织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游击战术,导致战局陷入僵持。印度武装部队在试图解除猛虎组织武装时遭受重大损失,加之印度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使得拉吉夫·甘地政府在占领贾夫纳后不久被迫宣布无条件撤军。1989年,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正式决定撤军,印军于1990年3月完全撤离斯里兰卡。此次维和行动持续967天,印度共损失1155人,伤2984人,花费900亿印度卢比。
战争影响
人员伤亡
斯里兰卡内战直接导致了180万平民流离失所,而死亡人数估计在8万到10万之间。斯里兰卡设立的独立内战失踪人员总统调查委员会收到了大约1.3万份关于失踪人员的报告,其中记录的失踪人数约为1.37万人,包括9300名平民和其他的治安保卫人员。总的死亡人数中包括23327名斯里兰卡士兵和警察,1155名印度士兵以及27639名猛虎解放组织成员。
文物破坏
贾夫纳位于斯里兰卡的西北部,是由贾夫纳半岛和一些岛屿构成。在旷日持久的斯里兰卡内战中,贾夫纳是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的主要交火区,许多重要文物在战火中损坏,当地考古工作一度停滞不前。“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LiberationTigersofTamilEelem)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还在出售古代文物。
政治影响
斯里兰卡因其地处印度洋中心的战略位置而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国家,其境内长达二十六年的内战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一个在与全球及地区大国的力量对比中处于弱势的小国,斯里兰卡常常成为大国间政治博弈的棋子。这场内战为各国扩大自身影响力提供了机会,因此外界的干预几乎不可避免。然而,这些外部干涉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斯里兰卡的主权,实际上也无助于该国解决其内部危机。
斯里兰卡内战期间及战后,地区外国家对该国内政的干预持续不断,这些干预往往以人权问题为切入点,旨在扩大这些国家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并确保对印度洋关键航道的控制权。西方发达国家是此类干预的主要力量,但也有其他具有地区利益的国家以及希望提升自身在全球政治和人权事务中地位的国家参与其中。
2013年3月2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一项由美国主导的决议,该决议要求对斯里兰卡政府军在内战期间可能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印度在这一决议中投票支持,正如它在2012年的一项类似决议中所做的那样。此外,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和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不会出席同年11月在斯里兰卡举行的英联邦峰会,以此表达对斯里兰卡政府的不满。
日本的一些团体也认为,鉴于日本是斯里兰卡的重要援助国之一,应该在促进泰米尔人权利方面发挥作用。尽管各国采取的方法各异,但共同目标都是通过战争罪行等议题来干涉斯里兰卡的内政。尽管斯里兰卡内战已经结束,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新出现的问题依然影响着该国的国内局势和地区稳定。
经济影响
为了应对内战,斯里兰卡政府不得不承担高额的军费开支,这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并直接影响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基本人权保障。根据国际银行的数据,斯里兰卡在2009年内战结束时被列为中低收入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排名第78位。然而,斯里兰卡的军费开支却异常高昂,其占GDP的比例超过了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在内的邻国,甚至超过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冲突频发的地区。
如此沉重的军费负担使得斯里兰卡政府不得不削减诸如公共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例如,2009年斯里兰卡在公共教育上的支出仅占总支出的8.1%,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倒数第四。当初,泰米尔人发起抗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公共教育方面遭遇歧视和不平等对待。而现在,以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为代表的泰米尔分离主义运动间接地导致了包括教育权在内的多数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少数群体对多数人群体的一种“政治绑架”。
各方态度
联合国
联合国呼吁斯里兰卡政府在军事行动中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并允许联合国人道机构进入冲突区,以便提供紧急援助。他还指出,许多被困的平民因食物短缺而遭受营养不良,受伤者也因缺乏医疗资源而面临生命危险。引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声明,韦斯敦促双方遵守国际人道法,停止暴力行为,并寻求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分歧。
2009年3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就斯里兰卡武装冲突中平民伤亡问题举行了闭门会议,并通过声明,表达了对东北部人道主义危机的深切关注,特别是最近报告的大量平民伤亡事件。安理会呼吁斯里兰卡政府军和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平民安全。安理会还谴责了猛虎组织的恐怖行为及其利用平民作为人体盾牌的做法。虽然认可斯里兰卡政府对抗恐怖主义的权利,但安理会也要求猛虎组织停止武装活动,并允许被困在冲突区域的平民撤离。据报,斯里兰卡政府军继续与猛虎组织作战,而后者控制的区域已经缩小至不到10平方公里。联合国秘书长对平民伤亡表示震惊,而斯里兰卡国防部长则坚称政府军已经尽力保护平民。
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报道,联合国发布的一份内部审查报告显示,在斯里兰卡内战尾声阶段,联合国未能有效地履行其保护平民的职责。该内战于2009年5月结束,据估计,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约有4万多名平民失去了生命。
审查报告指出,在整个斯里兰卡内战期间,特别是在冲突加剧时期,联合国未能迅速响应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与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核心使命相违背。针对这一批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联合国的职责在于为人类的福祉努力克服困难,吸取经验教训,并致力于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履行其使命。
印度
作为次大陆的主要国家-印度对斯里兰卡内战进程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对斯里兰卡内战的政策与其对次大陆的战略安排密不可分。印度在斯里兰卡内战初期,印度采取秘密介入的方式,间接支持“猛虎组织”。印度纳都邦泰米尔人支持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独立建国斗争。印度南部生活着6000万与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同宗同源的泰米尔人,主要聚居在纳都邦。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对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境遇深表同情,特别是1983年7月民族大骚乱更激起了印度泰米尔人的强烈反应。纳都邦首席部长M.G.拉姆查德拉(M.G.Ramchandran)在金奈主持召开邦议会各党派代表联席会议,极力谴责斯里兰卡政府军屠杀泰米尔人,并致电英迪拉·甘地总理,敦促中央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拯救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制止科伦坡当局对泰米尔人的“有组织的种族清洗行动”。纳都邦的两大政党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和德拉维达进步联盟积极支持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独立斗争。德拉维达进步联盟成立“泰米尔伊拉姆支持者组织”,公开支持建立泰米尔国,为“猛虎组织”等分离主义团体提供资金、武器和活动基地,并鼓动印度出兵干涉斯里兰卡。
这一阶段,印度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暗中支持包括“猛虎组织”在内的泰米尔激进民族主义力量,但印度并不赞同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自1983年9月开始,印度情报机构“研究与分析署”在德哈拉杜军事基地设立专门的训练营,培训泰米尔军事组织的武装人员。到1987年印斯和平协议签订,“研究与分析署”总共为1300名泰米尔军事人员提供军事技能训练。
印度在斯里兰卡内战升级阶段(1985年6月-1987年6月)的政策,这一时期印度采取两手政策:一方面,在斯里兰卡政府与泰米尔激进民族主义力量之间充当调停人,力促双方和解,政治解决冲突;另一方面,继续对泰米尔军事组织的秘密援助。面对邻国愈演愈烈的战火,印度着手调整应对策略。拉吉夫·甘地的政策基点十分明确:防止斯里兰卡内战升级,以免次大陆安全环境恶化,给区外大国介入南亚事务提供可乘之机。应当在保持统一的斯里兰卡国家框架之下,谋求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内战。另一方面,虽然印度反对在斯里兰卡北部泰米尔人聚居区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但强调给予泰米尔人足够的民族自治权力是解决内战的唯一途径。在意图通过政治斡旋和平解决斯里兰卡内战的同时,“研究与分析署”继续支持泰米尔抵抗运动。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泰米尔抵抗运动不断壮大,尤其是“猛虎组织”羽翼渐丰。在斯里兰卡政府军强大的攻势下,“猛虎组织”节节败退,5月下旬被迫退守贾夫纳城。在国内舆论强烈要求直接介入、帮助泰米尔抵抗力量的压力之下,6月4日,印度政府决定采取代号“鹰”(Eagle)的行动,空投救援物资。在4架幻影2000战斗机的护航下,5架印度空军的“安-32”运输机在贾夫纳城上空空投了25吨救援物资。此次雪中送炭的空投行动挽救了濒临败亡的“猛虎组织”,却遭致斯里兰卡政府的猛烈抨击。6月5日,斯里兰卡外交部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印度的空投行为是对“斯里兰卡主权赤裸裸的侵犯”。至此,拉吉夫·甘地调整了印度原先对斯里兰卡的政策,明确反对斯里兰卡政府军对泰米尔抵抗力量采取军事清剿行动。印度政府的意图是“对贾亚瓦德纳形成更为直接的政治压力,迫使他同意执行对泰米尔人的权力下放政策;如果印度成功地实现了上述目标,印度就劝说泰米尔人回到谈判桌前;如果谈判取得成功,并达成一套解决方案,印度就以相应协议所达成的任何方式直接保证方案的执行;印度除发挥调解人的作用外,还应是所达成的妥协性契约的监护人,给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以切实的安全感,同时确保科伦坡执行所达成的解决方案”。
印度在斯里兰卡内战第三阶段(1987年7月-1990年3月)的政策是直接军事介入斯里兰卡内战。尽管斯里兰卡政府严厉谴责印度政府插手斯里兰卡内政,但却并未因此与之交恶。面对邻国久拖不决的内战,印度政府的心态十分微妙。尽管印度政府秘密支持泰米尔抵抗力量,但是印度的支持并未是为真心帮助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独立建国,而仅仅是作为对科伦坡施加影响的政治杠杆。“猛虎组织”独立建国的目标并不被印度政府认可。印度担心“猛虎组织”独立建国的政治企图一旦实现将产生连锁效应,引发泰米尔纳都邦的离心倾向,威胁本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因此,面对旷日持久的僧泰冲突和难以驾驭的“猛虎组织”,印度政府认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与斯里兰卡政府就泰米尔问题进行谈判协商,既规制斯里兰卡政府,又钳制“猛虎组织”,结束内战。斯里兰卡在印度的政治压力下,承认印度对斯里兰卡内部民族事务有着重要的利害关系。1987年7月29日,两国在科伦坡签订《印度-斯里兰卡和平及维护斯里兰卡稳定协议》。《协议》的签订是对斯里兰卡内战发展进程以及次大陆地区安全局势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在斯、印国内都产生了深远反响。贾亚瓦德纳总统意图借助印度之力,终结久拖未决的内战。在拉吉夫·甘地总理看来,该协议的签订符合印度自身的战略安排和利益考量。首先,协议承认“斯里兰卡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说明印度政府自1983年以来,秘密支持泰米尔抵抗力量的政策将有根本性的调整。1987年7月30日,首批印度维和部队抵达斯里兰卡北部帕莱,旨在协助斯里兰卡政府实施和平协议,监督“猛虎组织”等放下武器。但因“猛虎组织”不合作,收缴武器受阻。同年10月,因印度海军巡逻队俘获并准备移交“猛虎组织”成员,引发后者对维和部队兵营的攻击,维和行动转向强制解除其武装。
印度逐步增兵至6万,与“猛虎组织”展开激战,但后者利用地形优势转入游击战,战局胶着。由于印度武装部队在解除猛虎解放组织武装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印度国内的反战呼声使执政的拉吉夫·甘地政府难以为继,不得不在占领贾夫纳后不久宣布无条件从斯里兰卡撤军。1989年拉吉夫·甘地下台后,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宣布撤军,1990年3月印军全部撤离。整个维和行动历时967天,印度损失惨重,阵亡1155人,伤2984人,耗资900亿印度卢比。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每年向斯里兰卡提供近1亿美元的军援,同时提供中国产小型武器并负责训练斯里兰卡空军。
美国
美国希望通过介入斯里兰卡内战,加强与斯里兰卡在经济、政治和防务领域的合作,推动其在次大陆和印度洋的利益实现。1983年9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卡斯帕尔.温伯格(CasperWeinburger)在科伦坡短暂停留,并与斯里兰卡总统J.R.贾亚瓦德纳会谈商讨泰米尔问题。1984年1月,斯里兰卡与美国缔结《防御合作协定》,依据协定内容,美国将投入16万美元用于对斯里兰卡陆军特种部队的反暴动、反游击战训练。但是美国又不希望过多介入斯里兰卡内战。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发表讲话,呼吁斯里兰卡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以缓解因围剿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而产生的人道主义危机。美国总统在白宫向媒体发表讲话时表示,斯里兰卡内战导致大量平民被困,面临饮水、食物、药品短缺以及安全住所和疏散手段缺乏的问题。持续的冲突可能会加剧当前的人道主义危机,使其演变成更大规模的灾难。总统呼吁斯里兰卡的所有交战方将民众的安全置于政治考量之上,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要求斯里兰卡政府停止无差别攻击,以减少对平民的伤害,并遵守不在冲突地区使用重型武器的承诺;二是请求政府允许联合国人道救援队伍进入冲突区域,以便为受困民众提供必要的援助。
以色列
在美国的撮合下,以色列也与斯里兰卡进行有限的防务合作。1984年5月24日,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在美国驻科伦坡大使馆设立了“维护以色列利益办公室”,并派遣军事顾问秘密训练斯里兰卡军事情报部门和准军事的“特别任务部队”(SpecialTaskForce)人员。
俄罗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连科表示,俄罗斯强烈谴责在斯里兰卡南部发生的袭击事件,并对遇难者的家属表达了深切的慰问。俄罗斯将继续支持斯里兰卡政府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方面的努力。同时,涅斯捷连科也希望斯里兰卡政府能够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现有问题,以尽快恢复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
2006年4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作为斯里兰卡的友好邻邦,中方一直关注斯里兰卡国内局势的发展,支持斯里兰卡政府为促进国家稳定、民族和解和经济发展所作的努力。中国希望斯里兰卡能早日实现国家和平与稳定。
欧盟
欧盟发布声明,欧盟敦促斯里兰卡政府和猛虎组织停止相互残杀,要求猛虎组织停止其武装力量的所有残杀行为,要求斯里兰卡政府根据停火协议解除所有准军事组织的武装,防止暴力事件发生。声明还要求斯政府确保所有在政府控制区旅行的猛虎组织非武装领导人的安全。声明说,维护停火协议是斯政府和猛虎组织双方的责任,目前双方应该表现出诚意,共同解决协议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恢复彼此的合作。声明表示国际社会将支持双方为此作出的努力。
参考资料
斯里兰卡总统发表演说 宣布“彻底击败”猛虎组织.凤凰网.2024-09-16
地球局|遭遇连环爆炸的斯里兰卡,真的与世无争吗?.齐鲁壹点.2024-08-30
“猛虎”首领死亡之旅:曾被预言活不过09年.搜狐网.2024-01-01
“虎王”毙命.新浪网.2024-08-31
斯里兰卡军队打败“猛虎”的秘密.中国青年报.2024-08-31
斯里兰卡历史.udayanga.2024-08-31
25年的最长内战.新浪网.2024-08-31
猛虎组织:世界上最凶残的恐怖集团之一.新浪网.2024-08-31
斯里兰卡内战失踪人员约达1.4万人.温州新闻网.2024-08-31
泰米尔独立猛虎解放组织.新浪网.2023-11-26
斯政府军成功解救5万余平民 猛虎组织誓不投降.中国日报网.2023-11-26
背景资料: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新浪网.2023-11-26
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37年兴衰记.新浪网.2023-11-26
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首领蛰伏12年后现身.搜狐网.2023-11-27
张建伟 王成 | 发展中国家政党竞争与经济发展——对斯里兰卡的个案考察.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0
泰米尔猛虎组织:殖民时代留下的仇恨.中国新闻网.2024-08-30
疲惫之鹰:斯里兰卡空军内战实录(组图).新浪.2024-08-31
疲惫之鹰:斯里兰卡空军内战实录(组图2).新浪网.2024-08-31
斯里兰卡“猛虎”组织敢向新总统叫板.新浪网.2024-08-31
19年内战死亡6万 斯里兰卡与“猛虎”讲和.新浪网.2024-08-30
斯里兰卡高等法院判处猛虎组织领导人200年监禁.新浪网.2024-08-30
斯里兰卡总统指责“猛虎组织”缺乏和平诚意.新浪网.2024-08-31
背景资料: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新浪网.2024-08-30
猛虎组织.洛阳晚报.2024-08-30
各大媒体报道斯里兰卡爆炸案:全世界悲痛的一天.新京报外事儿.2024-08-31
随笔|斯里兰卡考察行记——关于中斯联合考古.搜狐网.2024-08-31
洛阳铲下对话丝路文明 “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人民政协网.2024-08-31
制止在战争中劫掠文物 .联合国教科文信使.2024-08-31
联合国安理会敦促斯里兰卡交战各方保护平民安全.新浪网.2024-08-31
安理会敦促斯里兰卡交战各方保护平民安全.新浪网.2024-08-31
联合国承认未在斯里兰卡内战间尽保护平民责任.环球国际.2024-08-31
印学者称中国介入斯里兰卡内战为抢占战略要地.搜狐网.2024-08-31
奥巴马呼吁斯里兰卡政府采取行动 停止内战.搜狐网.2024-08-31
俄罗斯表示支持斯里兰卡反恐斗争.央视网.2024-08-31
中方谴责暴力行为 望斯里兰卡早日实现和平稳定.新浪网.2024-08-31
欧盟敦促斯里兰卡政府和猛虎组织停止相互残杀.新浪.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