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日语: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団体協議会;英语:Nihon Hidankyo),成立于1956年8月10日,是日本唯一一个由广岛市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被爆者)组成的全国性组织,也是日本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的被爆者组织,由日本全部47个县的被爆者组织组成。
该组织提供了关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被爆者的数千份目击证词,发布决议和公开呼吁,并每年派遣代表团前往联合国和各种和平会议,提醒世界核裁军的迫切需要。2024年10月11日,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获得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
历史沿革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市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造成约12万人死亡。随后,同样数量的人员死于烧伤和辐射伤害。据估计,有65万人在袭击中幸存下来。这些幸存者在日语中被称为“被爆者”。幸存者的命运长期被隐瞒和忽视。1956年8月10日,当地的被爆者协会与太平洋核武器试验的受害者一起成立了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日语简称为“日本被爆者联合会”,又称“日本被团协”。
1958年,该组织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会和在日内瓦举行的反对美英苏核试验国际会议,还在瑞士和德国进行了巡回演讲。1961年,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访问了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并在这9国的各种活动中发表演讲。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还派代表团参加了第二次亚非和平会议,随后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了巡回演讲。1975年,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联合会长肇幸宗作为驻联合国人民代表团成员,向联合国提交了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国际条约。1976年10月,该组织干事长伊藤武与日本各地的被爆者代表一起,参加了第二次驻联合国人民代表团,提交了《致联合国秘书长的报告: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损害及其后果》,并请求联合国在日本召开有专家参加的国际研讨会,探讨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和幸存受害者的状况。这一请求虽然未被联合国采纳,但也影响了联合国后续的行动。
1985年、1994年和2015年,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均获得瑞士国际和平局(IPB)的提名,角逐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均未获奖。
2024年10月11日,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因“为实现一个无核武世界,以及通过见证者证词表明的‘核武器决不能再次使用’而做出的努力”获得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2024年是广岛和长崎核爆炸80周年,诺奖颁奖委员会对此说明称,“将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日本被团协的决定,牢牢植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中”,此举“实现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表彰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努力的愿望”。
组织宗旨
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团结广岛市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以及受到氢弹试验影响的其他人群,旨在通过联合行动,维护这些受害者的权益,并推动全球废除核武器。由于广岛和长崎市的核爆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深远的健康和心理创伤,许多幸存者在核爆后的几十年里一直面临辐射病、癌症、白血病等严重健康问题,以及社会歧视和经济困境。日本核弹协的主要使命就是为这些幸存者争取医疗救助、社会福利,确保他们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不仅专注于国内核爆受害者的权利维护,还将核裁军和无核化作为核心任务之一。该组织长期参与联合国的裁军谈判,并与全球反核运动的组织合作,积极推动《禁止核武器条约》等国际倡议。他们通过出版书籍、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宣传核武器的毁灭性影响。每年的8月6日和8月9日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会组织广岛市和长崎市的核爆纪念活动,悼念死难者并再次呼吁世界废除核武器。
注:截止2024年10月11日,参考资料
主要成员
注:截至2024年10月11日,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注:仅列举部分荣誉,截至2024年10月11日
参考资料
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Nihon Hidankyo.2024-10-11
Nihon Hidankyo.Nobel Peace Prize.2024-10-11
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的历史.Nihon Hidankyo.2024-10-11
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获诺贝尔奖提名.japantimes.2024-10-11
致力实现无核武世界 日本核爆幸存者组织获诺贝尔和平奖.财新网-新浪微博.2024-10-11
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组织荣获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新闻中心-新浪微博.2024-10-11
组织结构介绍.Nihon Hidankyo.2024-10-11
肖恩·麦克布莱德和平奖.International Peace Bureau.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