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黯(?-913年),原名吉谏,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军事人物。他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养子。王宗黯最初担任王建麾下牙将,李晔景福元年(892年)因在打败杨守厚方面表现出色,获得赐名。天复年间,王宗黯在平定杜从法的叛乱中表现出色,被命令担任行营兵马使,并与东川区武信士兵会合,平乱后晋升为侍中。太子王元膺兵变时,王宗黯从大安门进入宫内,与徐瑶在会同殿交战并杀死徐瑶。后主王衍即位后,因军功,王宗黯被封为琅邪郡王。

《太平广记》记载,王宗黯在宁江节度使任上(909年-913年)曾要求在他生日时凑钱送给贺礼,但巫山令裴垣因贫穷未能送礼。王宗黯对此十分愤怒,借机在滟堆浸死裴垣,尸体停留三日才移走。王宗黯担心尸体会逆流而上,浮在水面,眼睛直视衙门,导致他心神不安,最终病逝。

人物生平

王宗黯起初是王建旗下牙将。唐景福元年(892),破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厚有功,赐名王宗黯。天复初年,充行营兵马使,讨平在昌州(今永川区)、合州(今合川区)、普州(今四川安岳)造反的杜法从,因功晋升侍中。

太子王元膺之乱,王宗黯勤王入宫,消灭王元死党徐瑶。前蜀后主王衍继位,封琅郡王。

传说

伪蜀宁江节度使王宗黯生日,部下属县,皆率财货,以为贺礼。巫山令裴垣以编户羁贫,独无庆献。宗黯大怒,召裴至,诬以他事,生沈滟滪堆水中,三日尸不流。宗黯遣人命挽而下,经宿逆水复上,卓立波面,正视衙门。宗黯颇不自安,神识烦挠,竟得疾暴卒。(《北梦琐言》、《太平广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