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青唐古拉山脉脉(英文:Nyainqentanglha Mountains;藏文名:གཉན་ཆེན་ཐང་ལྷ་འི་རྩ།),藏语意为“灵验草原神”,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中东部,是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山脉整体近东西走向,西起西藏自治区“圣湖”纳木错南侧的穷姆岗日,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东的然乌湖,全长1400千米,平均宽8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612米。一般以嘉黎县为界把念青唐古拉山脉分为东西两段,西段比东段高大。
念青唐古拉山脉经过一系列地质构造活动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整体基本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但因山脉东段处于印度洋季风暖湿气流进入高原的通道上,该区域成为青藏高原降水最多和最湿润的地区,且发育有众多冰川,面积占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总面积的5/6,是中国集中地区之一;此外,山脉东段还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山脉西段位于半干旱气候地区,发育有大陆性冰川,面积小、规模有限;此外,西段山脉不仅是内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也是高原上寒冷气候带与温暖(凉)气候带的界线。念青唐古拉山脉共发育冰川7080条,面积10700平方千米,是中国现代冰川规模第二和冰川条数第三的一座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脉山峰众多,主要包括念青唐古拉峰、色季拉山和加拉白垒峰等。除此之外,念青唐古拉山脉景点也非常丰富,主要有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卓玛峡谷风景区和荣拉坚参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等。念青唐古拉山脉还拥有铜、铅、锡、锌等矿产资源。1959年,中国登山队3批共72人登上了海拔6177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东北峰,另有52人到达海拔5900米的高度。
命名
“念青唐古拉山脉”,藏语意为“灵验草原神”,可见藏族人民对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崇敬。念青唐古拉是藏族神话中的世界形成九神之一。在西藏自治区神话中,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是情人,他是财库守护神和掌管冰川的神灵,同时也是布达拉宫的保护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保护神和卫藏四如的保护神。
位置境域
念青唐古拉山脉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的主要山脉之一,西起西藏“圣湖”纳木错南侧的穷姆岗日,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东的然乌湖,横贯西藏中东部,全长1400千米,平均宽80千米,介于东经89°37′~97°45′、北纬27°51′~31°10′之间。山脉西部以南木林河为界与冈底斯山脉相连,东部以怒江为界与横断山脉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将西藏自治区划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3大区域,其东南侧以断裂与羊八井地堑为邻,西北侧与纳木错湖盆低地为邻,而以南与冈底斯山余脉交错。
历史成因
念青唐古拉山脉山脉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它是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的小陆块(称冈念块),在一系列地质一构造活动过程中于燕山运动晚期形成了念青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
上古生代
上古生代是青藏高原地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除西端班公湖印度河源区及东北部的昆仑—松潘隆起区外的广大地区开始大面积和大幅度下陷。此时期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是一套稳定环境下的浅海相建造。加里东运动时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所在的区域开始发生大块的断裂隆起。这一时期,区域内出现了砾岩、火山岩,这可能是地壳下部热流值增高,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弧形上拱,引起地壳发生构造变形的结果。
中生代
中生代时期,由于中国境内相继发生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亚欧大陆南缘的几个小陆块和南大陆(冈瓦纳)北缘的若干陆块不断向北漂移,并与亚欧大陆碰撞,位于亚欧大陆南面的特提斯海(特提斯)逐步南撤和封闭,亚欧大陆遂得以向南增生。同时,地层由海相逐渐转变为陆相,并且分布的连续性越来越差。
三叠纪
三叠纪形成岛弧,主要由三叠纪及其以前的地层构成。至于岛弧的成因,很可能是边缘海下部热流值升高,发生海底断裂,驮着岛弧的板块逐渐离开大陆,由于深热熔作用出现火山而形成的。
侏罗纪
侏罗纪(可能含有上三叠世)时,由于边缘海岩石圈下部热流值继续增高,岩石圈受到张拉作用,海底断裂扩张形成裂谷带。地幔物质沿裂谷带上升,发育成钙碱性、偏碱性的火山岩构成的岩浆火山杂岩岛弧。岩浆侵入活动大致沿冈底斯山脉的主脊线和偏南坡,出露有花岗闪长岩、石芙二长岩和角闪花岗石这组火成岩基的主体。火山岩多分布在花岗岩类岩基的略偏北一带,形成规模可观的火山岩带。
白垩纪
白垩纪,印度板块迅速北移,逐渐接近亚欧大陆。引起两大陆之间海洋板块沿着冈念块南侧的沟型槽地一海沟带向亚欧板块下俯冲。在此阶段冈念构造带的演化受着俯冲板块的控制:不断挤压一不断俯冲一前锋不断向前推进一熔融物质越来越多地进入地壳一热流值增高一导致上部地壳部分的重熔一产生更为酸性的岩浆一形成岩浆岩、火山岩的分带性。
新生代
第三纪始,新世印度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开始接触,渐新世全面碰撞、并合。
喜马拉雅运动使亚欧大陆和本属南大陆的南亚次大陆连成一体古地中海完全退出青藏地区。其中,始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山系开始隆升,但此时青藏高原海拔不高。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青藏高原内部形成一些新的断陷和山岭。但经过1000余万年剥蚀夷平之后到上新世晚期再次趋近夷平状态。
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受东西向的怒江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控制挤压断裂褶皱,断续而强烈地上升,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
地理特征
气候
念青唐古拉山脉基本上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300~400毫升之间,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该地区的雨季,这段时间集中了年降水量的80%~90%。特别是8月,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的一个月。此间,几乎每天都是阴雨天,且多有雷暴、冰雹等种种天气现象。山脉由西到东平均气温为0~8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10~18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负10~0摄氏度,年较差16~20摄氏度,西部低于东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进入高原的要道上;而西段则是高原上寒冷气候带与温暖(凉)气候带的界线。
东段
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东段正好面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于印度洋季风暖湿气流进入高原的要道上,使这里成为青藏高原降水最多和最湿润的地区,因而降水多,其中易贡降水量为960毫米,林芝市为650毫米。雪线海拔低,约4500米,因而冰川分布集中。冰川区年降水达1000~3000毫米,平衡线较低,夏季温度为1~5摄氏度,整层冰温高于负1摄氏度。
西段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位于半干旱气候地区,是高原上寒冷气候带与温暖(凉)气候带的界线,它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大陆西风的交替影响,但由于山体对季风的阻挡作用,山脊东南侧为温暖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山脊西北侧为寒冷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为该区域带来丰富的降水,但季风影响自东向西慢慢减弱;冬半年,干冷西风的控制使得该区域干燥、寒冷、多风。
地质
地质构造
念青唐古拉山脉属断块山,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上,总体上作弧形展布,地质构造复杂,为一系列向东逆冲的褶皱山带,沿山带南侧均有深大断裂通过。山脉由于受噶尔藏布—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因而总体方向作东西向延伸;但同时也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从日喀则以东的大竹卡附近,顺着北东向断层方向,一直延伸到那曲一带,成为冈底斯山脉东段向东北延伸的分支。此外,羊八井—当雄段断陷带大体与念青唐古拉山脉平行,且由于当雄黄淮平原位于山脉南侧,导致山脉南侧地势陡峭;当雄—谷露段断陷带则斜切念青唐古拉山脉,由此发育了桑曲上游。
岩石地层
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山区,主要有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泥盆纪为大理石和板石;石炭一二叠系由灰岩、页岩和砾岩组成,在东段可见板岩、千枚岩和灰岩中夹有含砾板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等;三叠系为板岩、灰岩、砂岩、火山凝灰岩。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在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高台地分布,构成念青唐古拉南东麓山前相对高度130~200米的高台地,其岩性为一套砂砾石层,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磨圆一般,为洪积或冰水堆积物。
矿产资源
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主要形成于燕山期,有察隅县一纳木错的钨、锡等多金属矿带;察隅、波密地区的重晶石、白云母、水晶、冰洲石矿。沉积矿产有石炭纪的石膏和石灰岩;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有铜、铁和铁锰矿石。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有较丰富的有色金属,主要矿石有铜、铅、锡、锌等。
地形地貌
念青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近东西走向,它西自东经90°处的冈底斯山脉尾闾起,向东北延伸,至那曲市附近又随北西向的断裂带而呈弧形拐弯折向东南,接入横断山脉,全长1400千米,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山脉南侧的当雄盆地为一断裂凹陷,使得南侧整体地势陡峭,相对高差达2000米左右;北侧山势较和缓,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此外,念青唐古拉山脉一般以嘉黎县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比东段高大。
东段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由嘉黎县向东逐渐降低,长约500千米,可分为三支:北支称为倾多拉山、中支称为芒雄拉山、南支称为郭喀拉日居,平行排列,均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山脉东段海拔一般在5500~6000米之间,最高峰不超过6800米,安久拉附近局部高峰也不过6042米;新密市、察隅县一带的河谷下降到海拔2000~3000米,形成高山深谷。
西段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为断块山,它南接冈底斯山脉北部,西临纳木错湖泊,长约300千米,一般高度为海拔6000~6500米,相对高差达2000米左右,山势高大雄伟,包括海拔7162米的最高峰念青唐古拉峰在内的5个超过7000米的高峰均位于此段,而当雄县至羊八井间的山脊则几乎全部高达6500米以上。
水文
河流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山地主要的河流有拉萨河、帕隆藏布河等,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是典型的格子状水系。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是雅鲁藏布江与怒江的分水岭,西段以南绝大部分为外流区,流水切割强烈,切割深度一般在1000~1500米;西段以北除东部为怒江上源外,其余是中国主要内流区,这里以内流湖泊为主,形成纵横交错的内流水系,一般多数为季节河性质。另外,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山脊是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也是纳木错流域和拉萨河流域的流域分水岭,冰雪融水沿山脉西北坡注入纳木错湖,从东南坡汇入拉萨河,最终流入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然乌湖,主要水源来自阿扎贡拉冰川融水,途径全程266千米,几乎均为自东向西流,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因其较宽的江带,这里也被公认为湿地公园。帕隆藏布干流及较大的支流主要沿断裂发育,同时作为中国海洋性冰川发育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帕隆藏布河流域内分布大量由于冰川退缩而形成的冰湖。
拉萨河在藏语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它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麓,河源麦地藏布位于嘉黎县境内。北部和东北部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流域相邻,东部与帕隆藏布和尼洋河相接,南部为雅鲁藏布江干流,西部和西北部为羌塘高原内流水系。流域东西长约551千米,流域面积32471平方千米,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拉萨河流域可分上、中、下游三段,主要支流有:麦曲、桑曲、拉曲、学绒藏布、堆龙曲(又名雅克曲,上游称羊八井河)。因流域山脉多为溶岩地貌,故水流所含钙化物质比重极高,水流呈现出异常美丽的碧绿色。
湖泊
念青唐古拉山脉山地地势陡落,高差达2000~3000米,山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活动频繁,形成了众多因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如然乌湖、古乡湖、易贡湖(易贡错)、八松湖等。念青唐古拉山脉的西北侧为羌塘高原大湖区,其中最大的是纳木错;山脉南麓则是西藏自治区冰川矿泉水的水源地。
纳木错藏语为天湖之意,蒙语称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峰的北麓,是藏北班戈县与当雄县的界湖,介于东经90°16'~91°03',北纬30°30'~30°56'之间。纳木错湖面平均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千米,南北宽30千米,面积1940平方千米,属羌塘高原内流水系,流域面积1061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湖泊,是西藏自治区第二大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之一。纳木错湖泊周长318千米。湖水深度一般20~50米,最大水深超过95米,湖区南部最深处达到125米。北侧湖岸曲折,多半岛、湾;湖中有大小岛屿5座。纳木错是断陷构造湖,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雪,湖水苦咸,不外流,富产鱼类(高原裸鲤)。2019年左右,由于纳木错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气温升高,导致周围的冰川融水注入纳木错,因此湖面面积一直处于扩张状态。
错高湖又叫做“巴松错”,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三岩湖”。位于西藏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内,尼洋河上游一条支流上。湖面海拔3538米,面积约4平方千米。错高湖处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最发达的地区,雪峰最高达6358米,四周环山,湖岸平坦宽阔,是古冰川冰湖,又是现代冰川的下游湖。山北坡4500米以上山体渐渐积雪覆盖,雪线以下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及灌木丛林。
”然乌湖”为藏语为”羊奶湖”,因其湖水呈乳白色,似羊奶而得名。然乌湖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伯舒拉岭结合部,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源头,也是帕隆大峡谷的起源。然乌湖是西藏自治区东部最大的湖泊,湖体狭长、串珠状分布,海拔3927米,总面积27平方千米,湖泊长25千米,宽1~2千米。湖泊由三个上下相连的湖泊组成,它们分别是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然乌湖地区是经过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谷地,200多年前,在如今的然乌湖下游地区发生大崩塌,巨大的垮山堆石堵塞帕隆藏布而形成巨大的高原堰塞湖——然乌湖。
易贡错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帕隆藏布最大支流易贡藏布下游宽谷中,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外流湖。地理位置北纬30°14',东经94°53'。长17千米,平均宽1.3千米,最大水深25米,湖水面积22平方千米,湖面海拔2150米,湖水矿化度60毫克/升,属淡水湖。是1900年章龙弄巴特大泥石流堵堰易贡藏布而形成的。
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山脉共发育冰川7080条,面积10700平方千米,是中国现代冰川规模第二和冰川条数第三的一座山脉。这里的冰川形态类型非常丰富,除了平顶冰川外,悬冰川、冰斗冰川、冰斗悬冰川、冰斗山谷冰川、山谷冰川在这里基本上都有。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冰川分布集中,占整条山脉冰川总面积的5/6,且有90%分布于南侧迎风坡上,为中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地区之一。其中有27条冰川长度超过10千米,许多冰川末端已伸人到森林地带。念青唐古拉山脉山脉西段位于半干旱气候地区,发育有大陆性冰川,面积小、规模有限。
恰青冰川又称恰青冰川,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易贡藏布北侧。卡钦冰川是西藏自治区第二大海洋性冰川,呈东南走向,长35千米,总面积约172平方千米,主冰川面积152平方千米,雪线海拔4510米,冰舌末端伸入到海拔2530米的森林。卡钦冰川沿雅鲁藏布大峡谷分布,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是中国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育的一个中心。
扎当冰川(垭口海拔5800米),处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东北方向,纳木错的西南方向,长度约2.5千米,平均厚度54米,面积1.98平方千米,呈扇形流出山谷,最高峰为6090米,冰舌末端海拔约5515米,冰面洁净,无表碛物覆盖,属于大陆型冰川。
土壤
念青唐古拉山从东南部谷地到西北部、西部高原、山地,随着水热条件的逐渐变劣,依次分布着森林土壤(含黄壤、黄棕壤垂直带谱和棕壤、暗棕壤垂直带谱)→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壤地带。此外,在高原面上,随着纬度北移、地势升高和水热条件相应变化,由南而北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等土壤亚地带以及亚高山荒漠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壤亚地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山脉属海洋性湿润型,以云杉、冷杉属、桧柏为主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占优势,上限可达海拔4400米,此处森林具有生长快、蓄积量大的特点,例如波密一带的云杉林每公顷达1500~2000立方米,为西藏主要林产区之一。在森林带以上则为高山灌丛草甸及高山草甸带,面积较广,为当地主要天然夏季牧场。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山脉是高原上寒冷气候带与温暖(凉)气候带的界线,在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分异上,西段较简单,一般以高寒草原或草甸为基带,混生有垫状植物,上接高山寒冻风化带,没有森林带。界线以北的羌塘高原高原以高寒草原景观占优势;界线以南即通常所称的“藏南地区”,为亚高山草原与山地(河谷)中旱生灌丛草原景观。
动物
念青唐古拉山脉动物资源丰富,代表性哺乳动物有野牦牛、藏羚和西藏野驴;鸟类有雪鸡、雪鸽、黑颈鹤和多种雪鹀;爬行纲有温泉蛇、西藏沙蜥和青海沙蜥。高山蛙是高原内部特有的两栖纲,只见于雅鲁藏布江中段地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藏东南区也有相当多的高原特有种野生动物,如白唇鹿、马麝、松田鼠、高原兔等。还有不少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赤狐、狼、亚洲黑熊、金钱豹、猕猴属、林麝、藏雪鸡、藏马鸡、盘羊、黄羊等,鸟类品种及数量也十分可观。
自然保护地
念青唐古拉山脉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木错省级自然保护区、然乌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隅,雅鲁藏布江下游林芝市,呈马蹄形。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世界第一大峡谷自然景观和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水气通道环境,保护区有国家保护的稀有植物2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9种。以墨脱县命名的“模式种”植物40多种包括墨脱兰、野牡丹、杜英、使君子、野枇杷、苹果榕等。
纳木错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1年,横跨当雄县县和班戈县,总面积1099796平方米,主要保护对象有野生动物及湖泊、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纳木错省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广布,湿地类型全面、功能完善,是全球高寒湖泊、沼泽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纳木错保护区有效保护了纳木错区域的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它是重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然乌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6年,位于八宿县,总面积6978平方米,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代表物种有藏雪鸡、白尾海雕、雪层杜鹃、黑颈鹤等。
自然灾害
地震
念青唐古拉山脉山的北侧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震活动频繁,纳木错东的当雄县县于1951年、1952年曾发生过8级和7.5级地震。
山崩、滑坡及泥石流
念青唐古拉山脉山崩、滑坡及泥石流活动频繁,尤其念青唐古拉山脉西北侧由于冰川补给量和消融量大,经常发生暴发性泥石流,造成严重灾害是西藏自治区主要泥石流暴发区。波密附近著名的古乡泥石流,即是川藏公路线上一大障碍。
冰崩、雪崩
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的峡谷中横卧着两条冰川,直泻而下,多冰陡墙和明暗裂缝。由于地形陡峭,该地区冰崩、雪崩十分普遍,尤其陡峭的西北坡,当冰雪层的深度、厚度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发生大规模的冰雪崩。另外在发育完好的现代冰川的侧碛和尾碛地区,经常发生大规模滚石。
主要山峰
念青唐古拉峰
念青唐古拉峰,又称唐拉耶秀、多吉巴瓦载,海拔7163米,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纳木错南侧,羊八井北侧,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中部的高峰集中区,主峰西南方向还有三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山峰东南侧为羊八井—当雄深大断裂,相对高差2000米以上。山体高而狭窄,只有30千米宽,缺乏发育大型冰川的宽绰高山面积,只分布着小型冰斗、小型冰川。
色季拉山
色季拉山是西藏自治区四大神山之一,海拔4728米,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东侧,系念青唐古拉山南伸的余脉,与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发展的山系相连,东边与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从林芝市县城东行10余千米即可到达山口。雅鲁藏布江从山的南面流过,在东南部突然北折,在此处形成大拐弯的第一个转折,将色季拉山与南迦巴瓦峰隔开。
加拉白垒峰
加拉白垒峰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米林县境内,雅鲁藏布大峡谷北侧,念青唐古拉山脉东端,与南岸的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海拔7234米。东西走向,弧形排列。主脊线南侧与西北侧发育数条支脊,且多为陡壁悬崖。顶部较平展,常年冰雪覆盖。峰体周围发育9条山谷冰川,面积约149.13平方千米,约占峰区现代冰川总面积的90%。多属海洋型冰川,运动较快,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冰崩、雪崩频繁。
穷母岗日峰
穷母岗日峰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境内,紧邻新藏公路,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端最后一座高峰,海拔7048米。穷母藏语意为仙母,岗日藏语意为雪山。山峰呈南北走向,山顶有现代冰川广泛分布。冰雪融水分别汇入山南雅鲁藏布江和山北纳木错,是山南雅鲁藏布江流域和山北内流区的分水岭。地形有冰壁、冰岩混合、岩壁、雪桥、雪檐、悬冰川、雪崩区等。为西藏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山峰。
人类活动
农业活动
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的羌塘高原以高寒草原景观占优势,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适宜放养野牦牛、绵羊等牲畜;界线以南即通常所称的“藏南地区”,为亚高山草原与山地(河谷)中旱生灌丛草原景观,种植业集中,主要有稞麦、小麦、豌豆、油菜等喜凉农作物,为著名的“西藏粮仓”。波密一带为西藏主要林产区之一。
宗教活动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等高僧,曾到纳木错上修习密宗要法,并认为此地是欢喜佛的道场,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错设坛大兴法会,如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所以每到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一次。这一活动,每到藏历羊年的四月十五达到高潮。在西藏自治区古老的神话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是情人。苯教认为念青唐古拉山是修得正果的诸持明者的修行静地和欢聚处,藏族人在煨桑祭烟时称颂其神为空幻菩萨之宝的化身,藏区八大圣地之主;修得八要的大乘菩萨等,敬香祭之。念青唐古拉山前有观景台,也是祭祀该神之地,每年藏历新年初三,这里桑烟缭绕,更换崭新的旌旗杆,放风马。
交通建设
青藏铁路于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横跨和唐古拉山。全长1956千米。投资总超330亿元人民币,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川藏铁路,是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线路全长1838千米。川藏铁路建设分为三段,成都市至雅安段已于201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
青藏、川藏两条重要公路干线穿越念青。青藏公路全长2255千米,始建于1950年,于1954年通车,1974年公路改扩建,1985年公路全部实现黑色路面。川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市衣冠庙,西止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公路有南北线之分,南线全长2115千米,北线全长2414千米。
科考研究
2005年6月,中国科学院在纳木错湖边建立了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观测研究站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其主要科学价值体现在对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差异性、青藏高原内陆冰川—湖泊区现代环境过程、地球大气环境变化状况,促进大气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趋势、高原地貌形成及特点、以及高寒牧区的生态管控和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
2005年7月,清华大学登山科考队科考分队(以下简称科考队),将于登山分队攀登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念青唐古拉中央峰的同时,围绕青藏铁路,对青藏铁路的修筑情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综合考察。
2021年8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专家团队与总台记者组成“纳木错环湖科考队”,首次对西藏自治区第二大湖纳木错环湖地区及羌塘高原高原的古代岩画、古遗址、古墓葬及地质地理环境,以“四位一体”的角度展开综合考察,包括首次对西藏岩画进行科学测年。
2021年,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站在青藏高原念青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纳木错流域的扎当冰川进行了最新的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和垭口雪坑样品的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扎当冰川物质平衡出现较大的负平衡和零平衡线上升过程,也就是冰川的消融相当厉害,在大陆性冰川中较为罕见;该冰川物质消融随海拔的升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又存在着差异;如果气候变暖趋势将继续持续下去,冰川物质平衡负值将增大、冰面将减薄和雪线将升高,冰川的萎缩的状态还将会继续下去。
攀登运动
1959年1月16日~2月8日,中国国家登山队在的18天的时间,进行了5次冰雪作业,使新队员掌握了冰雪作业技术。登山队先后完成了3次物资运输任务,建立了3个高山营地,先后3批共72人登上了海拔6177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东北峰。另有52人到达海拔5900米的高度。1990年,来自奥地利的一支登山队也登上了中央峰。1992年,北京大学登山队也成功登上了海拔7117米的中央峰。1999年7月~8月,为了“庆祖国50周岁,迎澳门回归”,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念青唐古拉峰(到达6400米高度)。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冰川退缩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整个青藏高原的冰川几乎都在退缩。其中,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喀拉昆仑山脉的冰川消减最为严重,念青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的冰川为其次,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冰川消减程度最小。冰川消融主要集中在冰川末端,位于念青唐古拉西段的廓琼岗日冰川四周均呈现退缩状态,从1976年的4.5平方千米减少到2021年的0.86平方千米。45年来,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91平方千米。念青唐古拉峰(念峰)地区西部羊八井古仁河口冰川1970~2004年、2004~2005年、2005~2006年三个时段冰川末端年退缩量分别为8.3米、9.5米和17.0米,表明冰川的消融在逐渐加强,念峰东北地区侧扎当冰川2005~2006年度物质平衡为负,冰面减薄显著。念峰北部纳木错流域的冰川面积在1991~2000年间减少速率为0.97米每年,明显大于其在1970~1991年的0.80米每年。
湿地退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区域降水量下降、蒸发量增加,使得大量自然湿地在自然状态下水源补给减少,进而导致湿地植被朝着水分减少的趋势逆向演替,湿地退化。1990至2006年,青藏高原湿地呈现出持续退化状态,以每年0.13%的速率减少,总面积减少了约3000平方千米。其中,念青唐古拉山脉范围内的纳木错湖区水位近十年来以每年6厘米的速度下降。
环境保护
2019年12月,比如娜若中国湿地公园通过了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比如娜若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念青唐古拉东段冰川区域,是西藏自治区首个以保护湿地和冰川为主的生态建设项目,总面积6168.9公顷。该湿地公园资源丰富,以冰川湖泊为依托,形成了包括冰川湖泊、河流湿地及河流两旁的沼泽地在内的串珠状湿地群。
2022年3月31日,西藏自治区班戈县文化旅游局发布《关于禁止在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的公告》,圣象天门正式关闭。圣象天门位于西藏那曲市班戈县境内,它与念青唐古拉雪山、纳木错构成鬼斧神工的高原奇幻景观。
2023年7月18日至19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林草局局长永旦、副局长巴桑卓玛一行对地质科研所承担的“那曲市市念青唐古拉山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项目”进行了督导检查暨阶段验收。该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的色尼区,涉及2镇7个行政村(即那曲镇的噶庆村、甘丹康桑村、欧玛亭噶村、罗岗村以及罗玛镇的鸟曲村、姆才村、哈热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人工种草、草原改良及围栏封育等。
风景名胜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境内,占地面积4872.59平方千米。1988年,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湖泊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的基础是高原湖泊与雪山冰川组合而成的高原大地景观,拥有冰川雪域、温泉地热、地质珍奇、野生动物、高原植被、科研基地等自然资源,是发展休闲游憩、攀登探险、科考探秘等多元化旅游的资源基础。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湖、天生桥、烈日空洞、天门洞、地门洞、湖滨草原、扎西多寺、多加寺、古尔穷白玛寺、恰妥寺、岩画、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圣象天门、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等。纳木错沿岸分布着由于湖水侵蚀和拍击作用形成的浪蚀平台、浪蚀崖、浪蚀洞、浪蚀柱和多种岩溶地貌,是滨湖游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区还有游艇和小憩的藏式住所供游客使用,另外,由于纳木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天景天象,其中湖区的朝霞夕阳景观、星象景观具观赏价值。纳木错的周围围绕着一群小岛,成了湖边的半岛,它们是:多恰达拉、俄巴多喜姆那加多、恰那旺巴多、马咖色莫多、恰多桑丹林、扎西多务切、果拉海乌冬、拉羌海巴热等等。其中扎西寺位于纳木错伸人湖心的扎西半岛上,借助于山脚下的天然岩洞修成,虔诚的喇嘛教徒们会不辞辛劳采这里进香,向念青唐古拉神山和纳木错圣湖顶礼膜拜。念青唐古拉山脉前有观景台,也是祭祀念青唐古拉山神之地,每年藏历新年初三,这里桑烟缭绕,更换崭新的旌旗杆,放风马。
巴松措景区
巴松措又叫做“错高湖”,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三岩湖”,海拔3538米,位于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境内。错高湖湖景秀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湖,是典型的“新月”形的高峡平湖,西藏东部最大的淡水堰塞湖之一。错高湖又叫做“巴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三岩湖”。巴松措第一岩即拉札,其全称是“嘎雅米堆拉益札(藏语意为永恒不变的神岩)”,巴松措第二岩即多吉札,巴松措第三岩即赞给札。
巴松错景区在2017年9月获评中国国家AAAAA级生态自然旅游景区,它也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自然风景类中国国家AAAAA级景区。巴松错景区景点有湖心岛、结巴村、错高村等。湖心岛上的措宗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内有一株松桃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松花相映,煞是好看。结巴村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村落,村落里有123户原始工布风情的藏式农家,是景区内最大村庄,也是民宿集聚地。屋内有火塘、石锅、铝锅等,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吃的是放养的藏香猪、薄石板上烙制的麦饼、赤松茸烧鸡、巴河鱼、栽培二棱大麦面,喝的是上等的青稞酒。错高村是工布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工布藏族传统村落,它镶嵌在雪山绿水之间、拥有曲折的小巷。巴松错景区还可以体验船游巴松措、沙滩摩托、低空热气球等娱乐项目。
卓玛峡谷风景区
卓玛峡谷风景区位于那曲市色尼区谷鲁乡境内,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山谷,距拉萨市230千米,距109线国道11千米处。海拔4700米。在谷内由于小气候,林木苍绿、花香袭人,湖光山色、生机盎然。河谷南北走向,全长约15千米,一侧是雪山巍峨、银装素裹;一侧是灌木葱郁、百卉溢香。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冰融化成了一条清澈的谷间山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夏日的卓玛峡谷景色迷人,在雪峰之顶,雄鹰展翅翱翔,山坡上野山羊成群。走进峡谷的深处,蓝天、碧水、雪山汇集了一幅奇特的雪域风光。在这里还可以领略到现代冰川侵蚀的特殊地貌,怪石嶙峋、洞穴遍布、鬼斧神工。在谷口有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派之一拔绒噶举派的祖寺,谷内有尼姑寺,是一处僧尼秘修最佳场所,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荣拉坚参大峡谷风景名胜区
荣拉坚参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那曲市嘉黎县,唐古拉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是由雪山、森林、湖泊、草地、田园、险崖、峡谷构成的自然万载竹山洞。风景区以山地森林、河谷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尤其是其东南部的原始森林,翠峰直插云霄,森林茂密苍郁。在茂密的林间生活着多种野生动物。其西部为广袤的藏北草原,具有浓郁的藏北风情,中部有阿扎错、彭错等湖泊,还有拉日寺、阿扎寺、格萨尔战马场、茶马古道等人文旅游资源。
色季拉山
色季拉山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海拔4728米,并不很高,却以苯教发源地之一而著名,是苯教徒崇拜的神山。其他教派转山或转经均为顺时针方向转,惟独苯教是逆时针方向转。色季拉的地形恰好为逆时针转山提供了最佳的线路:先顺尼洋河往南,再顺雅鲁藏布江往东,而后北折爬山,再越山口返回原地。到色季拉转山的人很多,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其中夹杂着不少旅游观光客,还常常有不少外国人。尤其是每逢藏历马年8月10日,要举行盛大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苏”(为求神求宝之意),盛况空前。
羊八井谷地
羊八井谷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南麓,这条谷地处在念青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山脉中间的一条巨大地质断裂带上。羊八井一当雄县一那曲大断裂长达200余千米,沿断裂带有许多温泉出露,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温泉水发电的装置,装机容量已达到10000千瓦电力输送拉萨市,供应了拉萨地区用电量的50%左右。羊八井地热区位于当雄西南75千米处,距拉萨91千米,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这里除分布有常见的温泉、喷泉外,还有喷气孔、热水河、热水湖、热水沼泽等,是世界上少见的地热“博物馆”。这里现建有中国最大的地热电站:旅游温室和温泉浴馆,这里的浴水滑润而富有弹性,是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理想之所。
然乌湖
”然乌湖”为藏语为”羊奶湖”,因其湖水呈乳白色,似羊奶而得名。传说格萨尔王为捕捉独足,在此地安放了角弓,此地山的形状就像角弓,故取名为然乌。然乌湖素有“西天瑶池””高原九寨”之称,它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伯舒拉岭结合部,海拔3927米,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周围的自然环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就了景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异景象。然乌湖山顶积雪常年不化,发育了规模巨大的现代冰川,形成奇伟瑰丽的来古冰川景区,同时为然乌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启孜峰
启孜峰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山学校的训练基地。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西北部,念青唐古拉峰西南方,穷母岗日东北方,紧邻鲁孜峰。藏语意为饲狗,据说是念青唐古拉山神的饲狗员。海拔6206米,终年积雪。南缓北陡,南面山体浑圆,北面陡峭如刀劈。为对外开放山峰,启孜峰坡度、地形多样,适合训练。从拉萨市出发沿青藏公路在羊八井分道向西,经过羊八井温泉,在前往嘎洛寺的岔道向北直抵嘎洛寺,系尼姑寺,是攀登启孜峰的大本营。
鲁孜峰
鲁孜峰位于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念青唐古拉山西南方,穷母岗日峰东北部,距拉萨市97千米。海拔6154米,是对外开放山峰。藏语意为放羊员,据说是念青唐拉山神的饲羊。终年积雪,线路较清晰,需要各种攀登技术运用,是理想的登山训练型山峰。一年中最适于登山的时间是4~5月和9~10月,是当地风季、雨季相互转换的时间。
相关文化
纪录片
《秘境神草2》
《秘境神草2》是一部讲述人与本草情缘的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共分为六集,此次纪录片拍摄行程达数十万千米,摄制组和民间采药人一同深入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梅里雪山、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呼伦贝尔大草原、西沙群岛等瑰丽秘境找寻原生态的野生本草。其中包括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最高峰萨普神山上寻找藏语称为“然粑”(即珠芽拳参)的本草和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延续转向而来的伯舒拉岭寻找山中崖壁上隐藏的野生蜂蜜。
《本草中国》
《本草中国》第六期《根脉》讲述了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稀有野生本草红景天,它原是藏医的常用药,却因价值大,用量重的原因,遭到掠夺式采挖,一度走向灭绝的边缘。
故事传说
念青唐古拉山神
念青唐古拉山神,又名唐拉雅秀,或雅秀念,他统领横贯羌塘高原的数以百计的唐古拉山脉,是世间护法神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原是西藏土著神灵,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收服为佛教护法神,也是北部草原众神山的主神,苯教和佛教信徒都敬奉此山,认为此山是修得正果的诸持明者的修行静地和欢聚处。同时他还被称作“十八掌雹神”之一,被称为财宝守护神;另有一说为吐蕃著名赞普赤松德赞的体神,布达拉宫所在地的红山的保护神以及卫藏四如的地方保护神等等。念青唐古拉山神是一幅穿白衣,戴白巾,骑白马的英武模样。为免除对教法的威胁,他时常匆匆行进于世界八方,率领着他们的三百六十名随从(亦即念青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三百六十座山峰)。他还有另外几种化身,其中呈现怒相神面目时,他的表情不仅严厉深沉,还佩铁剑,挽弓箭,穿玉甲,缠亚洲黑熊皮。
纳木错神女
传说纳木错的最深处,有七种颜色的宝石构造的水晶宫,住着美丽善良的纳木错湖女神。她的名字叫多吉贡扎玛,又叫朗措达尼钦波,意思是纳木错湖的大湖主。而在拉萨河谷,更多的人叫她多吉玉珍玛。据说雪域高原开天辟地的时候,有十二位伟大的女性神灵,负责守护雪山、蓝湖、森林、田野和河流,通称雪域十二守护女神。多吉玉珍玛就是这十二位守护女神的首领。纳木错女神头戴水晶冠,身穿绿丝袍,额头上有三只眼睛,一手拿着能看穿世界一切的宝镜,一手拿着能给人财富和幸运的宝石,骑条松耳石的玉龙。她有时在蔚蓝的湖面上随波移动,有时在雪山坡谷间缓缓飞升。有时候她的性情像白度母一样温和慈善,一切贫穷困顿的人,孤苦无助的人,都能得到她的关怀和救助。有时候,她却是异常凶猛暴烈,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如同复仇女神班丹拉姆一般,卷起狂风暴雪,掀起滔天巨浪,摧毁那些最强大的仇敌。
念青唐古拉山神与纳木错神女
念青唐古拉山神和天湖神女,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他们是一对夫妻,不过并不是坚贞圣洁、生死不渝的,而是比较松散、比较随意,有些像旧时代某些藏族牧民家庭的组成。关于他和她的关系,第一种说法,天湖神女是雪山之王念青唐古拉的王后;第二种说法,天湖神女是念青唐古拉山神修炼密宗的明妃;第三种说法,他俩是时好时坏、时分时合的情侣。念青唐古拉是个很风流的神,羌塘高原草原上许多雪山湖女,都成了他追逐的对象。在当雄地方就有两个,一个叫拉姆措达玛湖,另个叫措琼玛湖。尽管念青唐古拉山神自认为做得非常巧妙,还是被纳木错女神发现了。湖女非常生气,卷起山那么高的浪,向念青唐古拉山脉撞击。念青唐古拉山神无法应付,只好把这两个情妇藏了起来。一个藏在念仲山谷,一个藏在当雄草原深处。
纳木错湖的形成
传说,藏北草原有一位牧羊女,梦见一个白袍白帽的壮汉与自己交合,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扎俄尼。这孩子从小身强体壮,大无穷,性情顽劣。他家门前有一口水井,井上盖着帐篷大的岩石。女人放牧去了,儿子扎俄尼在家待着无聊,想试试自己的力气,便把那块巨石移开。突然,井底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高高的水柱喷涌出来,很快淹没了牧场、淹没了山谷。他飞快地跑去把妈妈驮在背上,向更高的山顶奔逃。母子俩爬多高,水涨多高,最后爬到高山顶上,才躲过了一劫。扎俄尼从阳坡上搬来十八座山头,从阴坡搬来十九座山头,左边挡,右边挡,这边拦,那边拦,总算把大水挡住了,草原便成了一个巨大的湖,也就是纳木错。
念青唐古拉和他的儿子
流传于西藏那曲市的传说,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原来是夫妻,但没有孩子。纳木湖畔放牧的姑娘们,常从念青唐古拉面前走过,其中一位美丽的牧女常在这里纵悄唱歌。年长日久,念青唐古拉被这位姑娘的歌喉迷住了,姑娘也爱上了他的气度和伟岸的身躯。后来他们背着纳木湖相爱起来。一年之后,姑娘生了个小孩,但她从来不告诉人们小孩的父亲是谁。念青唐古拉山坐北期南,纳木湖在他的西面。念青唐古拉的东南角,有一个叫“唐跑”的小山头,婉似一个小孩坐落在念青唐古拉山神怀中的左臂上,这就是传说中的念青唐古拉抱子。他怕妻子纳木错看到,只得避开她的视线。
念青唐古拉和唐古拉
流传在阿里和那曲市的藏族古神话传说,古时候,羌塘高原的众大山闲着没有事,大家带来了银钱,圈着羌塘掷起骰子来。没想到这时羌塘草原边缘的小鬼趁机偷走了唐古拉山脉家的稀世神像。念青唐古拉和唐古拉知道此事后,就一起骑上了神马,在唐古拉山的北坡抓住了那个小鬼。唐古拉感激念青唐古拉的帮助,他们在追赶小鬼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成了兄弟。人们说,那些围着羌塘的众山峰,正是围在一起掷骰子的众山神,而那羌塘里的牲畜,正是山神们的赌注银钱和子变成的。如今藏北牧民在夏天喜欢戴的“夏嘎”帽,帽盘洁白,帽尖鲜红,传说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形象演化而来的。现在,当人马走过唐古拉山口“克俄”处,总要在此撤下许多铜钱、稞麦、糌粑,据说这种叫“拉扎”的习惯,便是庆贺擒鬼得胜而形成的。
参考资料
西藏著名山峰之念青唐古拉山.中华民族资源库.2023-10-18
旅游景点词典.西藏藏语言文字网.2023-11-08
青藏高原-山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3-10-18
中国的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18
念青唐古拉.中国国家地理.2023-10-18
东念青.中国国家地理.2023-12-12
西藏著名山峰之色季拉山.中华民族资源库.2023-10-18
加拉白垒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卓玛峡谷风景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荣拉坚参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弃松德赞.《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念青唐古拉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冰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3-10-18
灵应神山.央视网.2023-10-30
念青唐古拉山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念青唐古拉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2-11
波密这条自东向西流的江,这个季节实在藏不住了!.西藏波密旅游微信公众平台.2023-10-31
帕隆藏布江河谷的杜鹃花园.中国科普网.2023-10-31
拉萨河.中国国家地理.2023-11-09
拉萨河.西藏在线.2023-11-09
纳木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西藏著名湖泊之纳木错.中华民族资源库.2023-10-18
纳木错.中华民族资源库.2023-10-18
雪山圣地:纳木错-念青唐古拉.人民周刊网.2023-10-18
纳木错:西藏的“天湖”.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023-11-09
西藏著名湖泊之错高湖.中华民族资源库.2023-10-18
八宿然乌湖.中华民族资源库.2023-10-18
八宿然乌湖.昌都市人民政府.2023-10-18
易贡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卡钦冰川.《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冰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室.2023-11-09
冈底斯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0-30
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网络.2023-11-09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11-09
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网络.2023-11-09
纳木错保护区调整项目获得批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11-09
静美然乌湖.西藏林业信息网.2023-11-09
然乌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2023-11-09
穷母岗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念青唐古拉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11-08
西藏农业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特点概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23-11-09
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2023-11-09
天路一线通边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知网空间.2023-07-11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3-07-11
路见西藏.央广网.2023-07-11
每日一词∣ 川藏铁路 Sichuan-Tibet Railway.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10-30
探秘青藏公路前世今生.青海省人民政府.2023-11-08
川藏公路(关于川藏公路的简介).新广网.2023-11-08
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中国科学院.2023-10-30
科考活动简介.央视网.2023-10-18
纳木错湖岸岩画中或有几百年前藏文档案?记者跟随科考队带你探访.人民资讯.2023-10-18
清华大学登山队简介.央视网.2023-11-13
打造山水林田草生命共同体 让三江源扛稳“野生动物乐园”大旗.科技日报.2023-07-10
穿越青藏.中国科学院科普博览.2023-10-31
以脚步丈量高原 监测研究冰川变化.西藏自治区气象局.2023-11-12
为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探家底”.今日头条 中国科学报.2023-11-13
西藏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管理工作.西藏新闻网.2023-11-13
红了?红了!打卡“网红”地更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绥滨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3
念青唐古拉山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项目通过阶段验收.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平台.2023-10-31
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中国风景名胜协会.2023-10-30
纳木错!纳木错!.中国西藏旅游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8
天湖纳木措.天湖纳木错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8
如何玩转巴松措?.西藏林芝网.2023-11-08
西藏5A级景区巴松措让民众吃上“生态旅游饭”.中国新闻网.2023-11-09
启孜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鲁孜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1-29
这是什么纪录片,竟然隐藏着这么多西藏美景.中国西藏网.2023-11-08
《本草中国》 第六集 根脉.央视网.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