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Huángfǔ),汉族传统复姓之一,出自西周。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又言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国公族的后代。

宋版 《百家姓》中皇甫姓排序为第418位。2021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4日发布全国姓名报告,皇甫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姓氏人口排名第529位,人口5.3万人。皇甫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

姓氏始祖

皇甫一姓的始祖源于皇父鸾。皇甫源出于子姓,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孙子以祖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古代”父”与” 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汉时皇父鸾从鲁国地迁徙茂陵(此处为汉武帝陵墓,今陕西省兴平市),把皇父改为皇甫,称为皇甫氏。故皇父鸾是皇甫姓的得姓始祖。唐朝郑薰《唐故中散大夫守给事中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刑部侍郎皇甫公()墓志铭》云:“其先自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生仲,仲生发,发以王父字为族。汉兴,改父为甫,因氏焉。至刘彻初,雍州牧鸾始自鲁国迁茂陵,故起鸾为始祖。鸾生裒,举至孝,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裒生,东汉复为安定都尉。儁生稜,渡辽将军,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为郡著姓。稜有八子,为八祖,坟墓皆在安定郡城之西石虎谷口。八祖之后,皆出安定,关中谓之望族,故世为安定人。公即渡辽第六子旗之后也。”

姓氏渊源

1.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太师皇甫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有一著名的太师叫皇甫, 亦称皇父。在古代,“甫”与“父”二字 通假,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皇甫氏、皇父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姬姓皇甫氏、皇父氏、皇氏、甫氏皆尊奉太师皇甫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子姓皇甫氏合谱。

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宋国公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西周后期,宋国国君公子 (前799~ 前766年)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 在宋公子司空执政时期(前765~前748年 在位)出任司徒。 当时,有长狄民族的部落进攻宋国, 公子充石领军反击,打退了长狄族人,但他和两个儿子也不幸战死沙场。后来公子 充石的孙子南雍陲便以祖父之字为姓氏, 称为皇父氏。 传到其六世孙皇父孟子,生子皇父遇。在秦国灭宋国之时,皇父遇逃至鲁国。 西汉中期,皇父遇的嫡系子孙叫皇父鸾,自鲁地迁居陕西茂盛陵,自己做主把 姓氏中的“父”字改为“甫”字,这两个 字在古代同音通用,称皇甫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子姓皇甫氏、皇氏、甫氏皆尊奉皇父鸾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皇甫氏合谱。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中也有称皇父者,在战国时期改为皇甫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朝鲜族皇甫氏,是在东汉末期,有子姓皇甫氏族人迁往朝鲜半岛生息繁衍,逐渐形成朝鲜族皇甫氏,一部分族人后又在清朝中叶迁往长白山区,形成今延边朝鲜族皇甫氏,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者。

5.源于彝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彝族皇甫氏,是在唐末五代十国中原大乱 时期,有皇甫氏汉族人避乱迁逃至凉山彝 族区,后融入彝族,将皇甫氏带入彝族, 形成今彝族皇甫氏一族,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者。

6.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 蒙古族皇甫氏,实际上是宋朝时期蒙古国武装部队掠去的汉族皇甫氏族人,成为蒙古族人的帐奴(仆役),后逐渐融入蒙古族, 成为今蒙古族皇甫氏,后有简改为单姓皇氏、甫氏者。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皇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 宋、元、明、清时期,流改为皇甫氏。

姓氏分布

皇甫氏是非常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300位,在宋版 《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18位。

姬姓皇甫氏望族出京兆,子姓皇甫氏望族出安定郡(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江苏省的南京市、昆山市徐州市丰县,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博爱县南阳市柘城县安阳市林州,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包头市辽宁省沈阳市辽阳市山东省济南市烟台市黄县,广东省惠州市黑龙江省湖南省张家界市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邯郸市魏县,山西省原平市(县)、高平市、忻州市阳泉市盐湖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吉林省长春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罗平县陆良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等地,均有皇甫氏族人分布。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皇甫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

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 “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 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知府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曹丕黄初元年(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州区一带。曹魏黄初二年 (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曹叡青龙三年(235年)封皇子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年) 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县鄠邑区外,均在辖区内。晋朝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隋、唐两朝均都长安, 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李治永徽四年(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地区,以武威郡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省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市以西一带地区。

安定郡

刘彻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靖远县会宁县、平凉、泾川县镇原县中宁县、中 卫、同心、固原市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时期移治临泾(今甘肃镇 原),废安定县。十六国初期再置安定县, 并为郡治。东晋时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肃 泾川)。隋、唐两朝时期的安定郡即泾州唐朝后期曾改为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朝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元朝时期曾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近代,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指挥员谢子长烈士,1935年改称子长市,移治所到原县东部的瓦窑堡革命旧址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

威远堂:以功立堂。

家族世系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畸山皇甫氏宗谱二卷,(清)徐肇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市文物管理局。浙江奉化畸山皇甫氏宗谱二卷,(清)徐道明重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畸山皇甫氏宗谱四卷,(民国)盛华卿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桐乡皇甫氏重修宗谱八卷,(清)皇甫鸣锵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犹他州家谱学会。

武陵进溪皇甫族谱,(清)皇甫吉宗纂,清同治三年忠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四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庐桐江皇甫氏宗谱八卷,(清)皇甫惟等修,清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庐桐江皇甫氏宗谱六卷,(清)皇甫庆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庐桐江皇甫氏宗谱,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庐桐江皇甫氏续修宗谱不分卷,(清)皇甫庆余等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桐庐桐江赤城厚伦前皇甫氏世谱,清朝乾隆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历史名人

皇甫规(104~174年),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今甘肃平凉)。东汉将领,军事家。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皇甫规之侄,安定朝那人(今甘肃平凉)。东汉大臣。

皇甫谧(215~282年),幼名皇甫静, 字毕士安,号玄晏先生,皇甫嵩的曾孙,安定朝那人(今甘肃平凉)。魏晋两朝之间医学家。

皇甫瑶(生卒年待考),乌氏人,字景瑜。南北朝时期北周大臣。

皇甫诞(生卒年待考),字元虑,皇甫瑶之子,安定乌氏人。隋朝末期大臣。

皇甫镛(759~836年),字和卿,安定朝那人(今宁夏彭阳古城镇)。唐朝大臣。

皇甫湜(777~835年),字持正,睦州新安人(今淳安)。唐朝文学家。

皇甫涍 (生卒年待考),字子安,长洲人(今江苏苏州),明朝诗人。

参考资料

皇甫姓的百家姓排名.小娃子.2023-10-14

常见姓氏分布来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个省份最多.北京日报.2023-10-12

固原简介.固原市人民政府.2024-04-02

子长县概况.中国知网.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