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北约代号:SSC-X-9天殒(Skyfall)),是俄罗斯首个带有核动力装置的全球远程巡航导弹,可从地面发射。理论射程可达2万公里。

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于2003年开始研发,2018年俄罗斯首次公开“海燕”导弹研制情况,同年8月俄当局公布试射画面。该导弹弹体使用隐身技术和材料,“海燕”在升空前长约12米,巡航飞行时其弹体长约9米。它自带小型核反应堆,其主发动机为核动力喷气发动机。可搭载核弹头,弹头最大重量为205千克。理论射程可达2万公里,具备超低空突防、智能化控速与变轨和高精度打击能力。该武器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

2023年10月6日,据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日宣布,“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成功进行试验,其研制工作接近完成。2025年10月21日,“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了1.4万公里的试飞。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核动力巡航导弹无需考虑能量消耗问题,飞行时间与距离几乎没有限制,且能绕过敌方反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迂回前进,具有较高的战略威慑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就核动力巡航导弹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因当时技术条件限制,相关项目最终下马。新世纪以来,随着《反导条约》失效,俄罗斯重启核动力巡航导弹研制工作。

研制历程

俄罗斯军方于2001年12月决定开始研制核动力巡航导弹,该导弹的北约代号为SSC-X-9天殒(Skyfall),是为了避开美国反导系统而专门设计。

“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于2003年开始研发,自2018年以来进入研建试验“快车道”。2018年,俄罗斯首次公开“海燕”导弹的研制情况。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2018年3月曾正面承认“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正在进行试验,并且已经接近成功。在2018年8月俄当局公布的一支影片中,试射导弹在飞行约30公里后坠海。俄罗斯公开宣布此次试验成功,但西方专家认为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尚未成功。

2020年和2021年,俄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海燕”导弹的研发情况。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要求抓紧完成“海燕”导弹研发工作,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

2023年10月2日,据《纽约时报》报道,卫星图像和航空数据表明,俄罗斯可能将测试一枚理论射程达到数千英里的试验性核动力巡航导弹,或最近可能已经测试了一枚。报道称,俄罗斯靠近北极的偏远地区基地及其附近的飞机和车辆的活动与2017年和2018年为测试“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北约代号SSC-X-9“天坠”)时所做的准备工作一致。

报道称,9月20日上午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俄方基地发射台周边有许多车辆,其中包括一辆卡车,其拖车似乎与该导弹的尺寸相对应,通常用来覆盖发射台的遮雨棚已移动约50英尺。当天下午,拖车已经不见。9月28日拍摄的其他卫星图像显示,发射台上的准备工作再次忙碌起来,出现了一辆类似拖车,遮雨棚再次被拉开。美媒称,其他的情报也支撑了这一判断。俄罗斯的航空通报警告飞行员避开附近空域。此外,两架专门用于收集导弹发射数据的俄罗斯飞机停靠在发射场以南100英里的机场。而且,过去两周美国侦察机也在该地区被追踪到。

2023年10月6日,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日宣布,“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成功进行试验,其研制工作接近完成。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俄媒称,普京宣布,“海燕”巡航导弹试验的关键任务已全面达成。普京表示,该型巡航导弹全球尚无同类产品。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称,“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于10月21日完成了1.4万公里的试飞,且并未达到该武器的能力上限。导弹在空中飞行约15小时,成功验证其规避反弹道导弹系统能力。10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表示,俄方应该让2022俄乌冲突结束,而不是试射导弹。当地时间11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海燕”和“波塞冬”导弹系统的部件会与计算机配合使用。“海燕”和“波塞冬”上应用的技术有助于建造一个前景广阔的月球基地。普京还透露,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时有“北约情报收集船”在附近活动。

性能特点

整体设计

“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弹体使用最先进的隐身技术和材料,具备核弹头搭载能力,弹头最大载弹量为205千克。“海燕”在升空前长约12米,在巡航飞行时其弹体长约9米。它自带小型核反应堆,在点火起飞时导弹发动机使用固体酒精,其主发动机为核动力喷气发动机。

发射平台

据报道,“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可从倾斜的地面发射装置上点火升空。

动力设施

“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自带小型核反应堆,在点火起飞时导弹的发动机使用固体燃料,其主发动机为核动力喷气发动机。

突防能力

采用小型核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海燕”导弹,理论射程可达2万公里,同时具备超低空突防(该导弹的理论飞行高度仅为50-100米,远低于常规动力巡航导弹)、智能化控速与变轨,以及高精度打击能力。俄媒曾表示,“海燕”超长的飞行距离可横穿太平洋并绕过南美洲,从墨西哥湾方向打击美国本土。这条攻击路线令美国军队难以防御,因为成本原因美国不可能在每一处边境线上都布置反导武器。因此只要美国在边境线上有一处漏洞,“海燕”就能“钻”过去实施核打击。俄罗斯新闻社称,所有现有和未来的反弹道导弹和防空系统都无法拦截这种低空飞行的隐形巡航导弹

相关评价

“海燕”导弹的出现,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从战略层面看,发展“海燕”导弹是俄罗斯应对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略挤压的非对称制衡手段。从技术层面看,当前“海燕”导弹的关键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在核动力小型化与核辐射屏蔽技术方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评)

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 评)

参考资料

美媒称俄疑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新浪网.2023-10-07

俄恢复核动力巡航导弹试验 可绕飞地球飞行数年.人民资讯.2023-10-07

普京宣布成功试射“海燕”导弹,美国很紧张.齐鲁晚报网.2023-10-07

俄核动力巡航导弹研发有新进展.人民网.2023-10-07

普京:“海燕”核动力导弹完成关键试验,全球无同类产品.环视频-抖音短视频.2025-10-26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决定性试验” 普京:世上独一无二.新华网客户端.2025-10-28

特朗普:俄罗斯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不合适”.新华社.2025-10-28

普京:俄军事核技术将用于建造月球基地.央视新闻-腾讯网.2025-11-05

俄试射“海燕”附近出现北约情报船 普京自信放话.看看新闻Knews-百家号.2025-11-05

可打击任何美国目标?俄试射“末日武器”,美国很紧张.新华网客户端.2023-10-07

普京为“海燕”和“波塞冬”研发人员授勋:能确保整个21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北京青年报-今日头条.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