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为绿色观赏观叶植物的简称,广义上也指可在室内种植养护供观赏的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绿植种类繁多,不同种间差异很大,但大多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林荫中,多适合在室内光线较弱、较高温度等条件下生长,且栽培管理方便。

室内装饰亘古有之,公元前3000-1100年,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就开始用花盆栽培植物,中国最早的盆栽栽培记录在7000年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方面的革新,19世纪制冷系统的发明,20世纪初空调系统的发明,绿植在室内空间中的健康地生长有了技术保障。并且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绿植的内涵逐渐丰富,且逐渐被人们重视。

绿植按照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类,按照观赏性,绿植可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茎类和观果类。常见的绿植集中在蕨类、凤梨科(Bromeli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天南星科(Araceae)等植物类群中。绿植除了可以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柔和的氛围、给人们带来轻松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感受外,还有组织空间、改善环境、陶冶性情、缓解疲劳等作用。对绿植进行造型及艺术栽培,还可大大提高植物观赏效果,例如植株编绞成辫状的招财树(Pachira glabra),宝塔式造型的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等。常见的绿植包括绿萝(Epipremnum aureum)、白鹤芋(Spathiphyllum lanceifolium)、五彩芋(花叶芋 Caladium bicolor);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巢蕨(Asplenium nidus )等。

起源

公元前3000-1100年,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已开始用富于装饰性的、底部有孔的花盆栽植海枣(datepalm)、伞草(papyrus)以供欣赏;古埃及皇后海茨海珀(公元前1503-1482)在她的宫廷中用盆栽植物来提供装饰及芳香,皇后墓穴的壁画中还有着保存最早的盆栽植物图形;巴比伦国王那布卡那亚二世(公元前605-562)为其皇后建造的空中花园除了使用容器栽外,还有构思巧妙的防水设施、复杂的灌溉系统,可谓室内观叶植物绿化的前身;公元2000年前的古罗马时期,室内盆栽花园盛行,人们会在用于迎宾的中庭中,用植物布置来营造热情友善的气氛。

在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盆栽是1977年在余姚市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的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约有7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盆栽记录,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盆景。

发展

中国绿植发展史

中国东汉时期的宫苑及王公贵族的府邸中已经摆设有盆栽植物,在河北省望都发掘的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早的瓶插,又有人说这是中国盆景的雏形。唐朝,在室内用植物装饰已相当普及,除了在宗教仪式中普遍采用外,在宫廷中的植物装饰也十分讲究,注重排场和艳丽色彩,对花卉种类和容器的选择都很讲究,在乾陵出土的唐李贤李贤墓中的道壁画上,发现有侍女、侍男手捧盆栽花卉的画面。宋代的室内盆栽已逐渐向民间普及,宋代的《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元朝盆景制作方面出现了微型盆景的形式。明清两代是中国盆栽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造诣颇深的人物,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如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题画《盆梅》,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梅花盆景艺术,除此之外,陈子撰写的《秘传花镜》也是有关盆栽的著作。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探索城市、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进人了一个新的境界,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共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有在公共建筑室内营造大型植物景观庭园的尝试。

西方国家绿植发展史

温室是专为植物而设计的建筑,古罗马瑟尼卡统治时期,月季(Rosa chinensis)从亚历山大和卡塔基纳引入罗马,为使它能在冬季开花,人们建造了特殊的培育暖房,屋顶用透明石膏,室内用热水管道加温,这是国外最早的温室。文艺复兴时期。温室技术用于室内花园,此时室内花园不仅有着同古罗马盆栽花园相匹敌的宏大,而且引入了加热系统。

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方面的革新,玻璃与钢结构开始出现,推动了玻璃暖房的发展。1820年,世界上第一个玻璃温室在伦敦郊区建成,室内观叶植物作为景观要素的室内设计革命开始酝酿;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重新提出了共享空间的概念,在亚特兰大的摄政旅馆中设计出了一座22层高的中庭,绿植是整个室内景观的主体材料,该设计是室内植物绿化景观发展的里程碑;19世纪制冷系统的发明,20世纪初空调系统的发明及其应用,为植物在室内空间中健康地生长提供了技术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注目的焦点还是室外环境,但后来重点逐渐转移到室内环境上。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在室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的空气污染或称“病态大楼综合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989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局的“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室内景观植物”研究报告证实植物能吸收室内的甲醛、三氯乙烯、苯等有害物质,这项研究促进了人们用植物来作为室内空气净化剂。并且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工空间的日益饱和,人们开始怀念古老的生活方式,将植物引入室内已成为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植物与人共享室内空间不仅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心理健康的最佳调节剂。

分类

按大小分类

按照大小可将绿植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类。其中大型绿植高1.8m以上,树冠直径1.2m以上,较多出现在大型公共场所,如散尾葵(Dypsis lutescens)、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等;中型绿植高0.8-1.8m,直径0.5以上,如马达加斯加茉莉灰莉属 ceilanica)、春羽(Thaumatophyllum bipinnatifidum)等;小型绿植高0.4-0.8m,在公寓、办公楼、饭店、购物场所等地方应用比较广泛,如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aphrodite)、蟹爪兰(Schlumbergera truncata)等;微型绿植高0.4m以下,娇小可爱,易于房间摆放,如玉露(Haworthia cooperi)、网纹草网纹草类 albivenis)等。

按观赏性分类

按照观赏性,绿植可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茎类和观果类。观叶类绿植叶片形状、颜色各异,主要以观赏叶片为主,例如含羞草(Mimosa pudica)、苏铁苏铁属 revoluta)等。观花类绿植花色鲜艳、花期长,例如月季(Rosa chinensis)、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等。观茎类绿植枝茎有观赏价值,如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仙人掌(仙人掌属 dillenii)等。观果类绿植果实多且明显,如金柑(Citrus japonica)、佛手(Citrus medica 'Fingered')等。

习性

绿植种类繁多,差异很大,由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悬殊,不同产地的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对光、温、水、土及营养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大多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林荫中,多适合于在室内光线较弱、较高温度等条件下生长。

温度

绿植生长大多数适于20-30℃,冬季是限制绿植生长的一大障碍,温度过高,如35℃以上也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状态。由于每个物种原产地不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绿植而满足各自的越冬需求,有些植物的生长温度长期低于10℃会引起叶斑病,如大叶蔓绿绒喜林芋属 grandifolium)、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等。

光照

绿植原生环境多在林荫下,对光照要求较弱,且多数不开花对光照时长要求也不严格,但是植物如果长期处于低于其需要的光照强度下,新生出的叶片会变小、叶色会变浅,植株会出现徒长的现象。对于较耐阴的植物,强光、直射会引起绿植叶片焦灼、卷曲,如蕨类、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蜘蛛抱蛋蜘蛛抱蛋属 elatior)等。对于叶片有色彩斑纹的,在散光下叶片颜色会更艳丽,过于遮阴会引起叶片颜色消失,冬春两季应给予适当光照,以利于植物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如万年青(Rohdea japonic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等。也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最好能摆放在室内采光最好的地方,如花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iegata')、苏铁等。

水分

绿植原产地一般为湿热多雨的环境,又多为草本,因此一般对水分要求比较大。但是球根、肉质茎、仙人掌类植物更适宜生长在较干燥的环境中,夏季高温也不宜过度浇水。除此之外,气生根植物、蕨类等需要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否则会导致叶面粗糙、枝叶下垂。

栽培

栽培基质

室内观叶植物栽培容器的容积小,土层浅,要求栽培基质供应水肥的能力较强,以最大限度满足室内观叶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栽培基质需要均衡供水,持水性好,但不会因积水导致烂根;同时需要栽培基质的通气性能良好,有充足的氧气供给根部;此外,栽培基质还应有疏松轻便,便于操作,含营养丰富,可溶性盐类含量低,无病虫害等特点,并且大部分绿植适合pH值为6.0-7.0的微酸性土壤。除使用栽培基质外,采用水培栽植绿植既清洁又省力,适合水培的绿植有富贵竹绿萝(Epipremnum aureum)、中华常春藤蜘蛛抱蛋等。

人工繁殖

有性繁殖

孢子繁殖

绿植中的蕨类植物可以用孢子繁殖,方法较为简单。大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在夏末到秋天成熟,孢子囊会从浅绿色转为浅棕色,应在孢子囊刚要脱落、孢子还没有扩散时进行采摘。采摘后将带有成熟孢子囊的叶片与干净的报纸中保存,待孢子脱落后除去杂质装入纸袋保存,也可直接播种。蕨类孢子对基质要求不高,保水透气即可,把孢子播在苗床或者花盘中,保持阴湿状态和较高的温度,即可发芽生根,长成新的植株。

种子繁殖

绿植很少用种子繁殖,只有棕榈科(Arecaceae)、凤梨科(Bromeliaceae)以及百合科(Liliaceae)的部分植物用种子播种。播种一般在5月以后或在温室中进行。苗床基质最好用腐殖土和河沙混合。播种时人土深度一般不超过种子大小的2倍,如种子细小,可以将种子与细砂拌匀后播种,此方法播种后不必覆土,也不宜直接淋水,可以让水分从盆地慢慢渗透。在管理上,播种后应注意经常保持湿润,待幼苗长出真叶后,可施稀薄营养液,以利于壮苗。

无性繁殖

几乎所有的绿植都可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产生子代,常用的方法有插、分株、压条等。

扦插

扦插是绿植主要的繁殖方法。扦插的基质应选择排水、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厚度以15-20cm为宜;龙舌兰亚科(Agavaceae)的一些朱蕉品种也可在水中扦插。扦插的方法有枝插、茎插、叶插、芽插、根插5中方式。大部分植物都可选用枝插的方式,一般使用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新枝,插穗长度一般在5-10cm,插入基质的部分一般为插穗的2/3;茎插一般为香龙血树(Dracaena draco)、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及茎蔓类植物适用,切取茎或茎蔓2-3节为一接穗,直插或平放于基质内;有些植物可以用叶片或把叶片切分成几片进行扦插,如西瓜皮椒草(Peperomia argyreia)、秋海棠(Begonia grandis)等;凤梨科(Bromeliaceae)等植物可以切取植株根颈上的蘖芽、老茎上的吸芽及根状茎的芽进行扦插;多数宿根植物能从根上长出不定芽,这类植物可以进行根插。插穗可以用生根剂(例如吲哚丁酸)来促进绿植的扦插生根。

分株

分株是将绿植基部的萌蘖、根茎(或球茎)、块根匍匐茎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培育成新的植株。如蕨类、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等都可使用分株法进行繁殖。分株的时间视环境条件而定,一般室温20℃左右为宜。分株的具体操作方法也视植物不同而稍有差异,易分离的可用手顺势撕开,不易分离可用利器将其分开,分离的子株必须保有较完整的根部。分离母株的小植株由于根系尚不健全,需要细心照管,分株后2-3天应进行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其次应充分保持湿度,凤梨类和蕨类植物还应充分施以叶面水。

水肥管理

绿植浇水最好等到土壤干透后再浇,大部分绿叶植物一周浇透一次即可,但还是要定期查看它们的状况,一般生长期植物需水量大,休眠期需水量少;但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的水分需求有所不同,它们会在肉质茎里储存水分,每两周或一个月浇一次即可。肥料能支持和促进植物生长,让它们更有生机;对大多数绿植来说,肥料需要富含氮、磷、钾三种元素,植物快速生长阶段更适合施肥,此时它们最能处理和利用额外的

功能

营造景观

现代建筑的室内空间形态大多数是几何造型,多少会给人生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而大多数室内绿植姿态柔美、灵巧生动能够减弱这种空间的生硬感,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柔和的氛围,使人们与室内空间之间产生亲切感,硬冷的空间和柔软的绿植形成刚柔并济的效果,生机勃勃的植物也可以给人们带来轻松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感受。

组织空间

室内种植绿色植物,可以让室内空间具有大自然的元素,使室内外空间过渡自然,达到由内向外的空间延伸感;绿植也可以替代柜体或墙体,用来分隔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各个空间保持各自功用的同时使整个空间具备开敞性和完整性,做到隔而不断,似隔非隔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某些室内空间灵活且复杂的公共场所,通过绿植的摆放和设计可以起到引导路线和指示空间方向的作用,例如建筑的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可以用观赏性较强或者体量较大的植物来吸引视线,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改善环境

部分绿植可以吸收截留室内悬浮的烟尘和颗粒,改善空气质量,如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等;室内装修后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有些绿植拥有吸毒(甲醛、苯、氯化氢)的能力,如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绿萝、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可以吸收甲醛,菊花(菊属 morifolium)、龙舌兰(Agave americana)、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等可以吸收苯类物质。紫薇、茉莉、柠檬等植物的花和叶片能在5分钟内杀灭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蔷薇、石竹、铃兰、紫罗兰、玫瑰、桂花等植物散发的香味对结核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室内的相对湿度不应低于30%,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人体健康。种植绿萝、常春藤、杜鹃及蕨类等需水量较高的植物,可通过蒸腾作用自然增加湿度,起到天然加湿器的作用。

其他

绿色植物形成的空间美、时间美、形态美和韵律美等艺术美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加强室内环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会使室内空间具有绿色的气氛和意境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绿植有缓解疲劳、养心安神的作用,如香味绿植可以调节情绪,有护眼和助眠的效果;绿色植物也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保护眼睛,调节眼睛神经的紧张度。

植物造型

对绿植进行造型及艺术栽培,可大大提高观赏效果,常见的植物造型有艺术整形、组合盆栽、瓶景等。

艺术整形

单干树形:选一枝干,保留顶芽,去侧芽、侧枝,当顶芽向上直立生长到一定高度形成主干后,再对顶芽摘心,促使从主干一定高度发出数个侧芽,然后再对长成的侧枝进行1-2次摘心,以形成具茂密分枝的树冠,适合做单干树形的植物有朱槿(Hibiscus rosa)、垂叶榕(Ficus benjamina)等。编纹造型:编绞造型也是单干树形的姿态,将几株植株编绞成螺旋状、辫状,成为三辫、五辫、七辫编织盆栽和猪笼辫等,常用于马拉巴栗(Pachira glabra)、垂叶榕等。图腾式造型(柱式栽培):对于植株直立性不强、易倒伏的绿植可在盆中心设支柱供植株攀附,如绿萝、蔓绿绒(Philodendron melanochrysum)等。宝塔式造型:富贵竹的茎干切段可组合造型,组合的富贵塔形似中国古代的宝塔,称为“开运塔”。

组合盆栽

利用花艺设计的理念,将各种不同形态的绿植进行设计造型组合在一起,可制作成盘皿庭院、针叶树木箱、沙漠公园、彩石组合栽培、吊篮组合栽培等,可以提高绿植的观赏效果。

瓶景

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瓶中种植植物而形成的景观叫作瓶景,用底部没有排水孔的容器水培植物,结合沙艺技术,可形成优美独特的植物景观。应选择合适的阴生观叶植物制作瓶景,如蕨类、冷水花(Pilea notata)、袖珍椰子(Chamaedorea elegans)等,选高低不同、形状和叶色各异的植物材料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

代表植物

常见的绿植集中在蕨类、凤梨科(Bromeli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天南星科(Araceae)等植物类群中。其中,绿萝(Epipremnum aureum)是最常见的观叶植物之一,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白鹤芋(Spathiphyllum lanceifolium)可观叶、可观花,是室内盆栽珍品;五彩芋(花叶芋 Caladium bicolor);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姿态优美,是极为良好的室内悬挂观叶植物巢蕨(Asplenium nidus )为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宜垂挂于室内或临水池旁,可呈现热带情调;美叶光尊荷(Aechmea fasciata)、海芋(海芋属 odora)、紫背万年青(Tradescantia spathacea)也都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美叶光尊荷叶色秀丽、花期持久;海芋为大型盆栽,适于布置大型厅堂或室内花园,十分壮观;紫背万年青株形适中、姿态优美,紫红苞片中含着许多玉白色小花,色彩对比明显,奇特有趣。除此之外,常见的绿植还有袖珍椰子蜘蛛抱蛋、君子兰(Clivia miniata)、招财树等。

绿萝

绿萝(Epipremnum aureum)为天南星科(Araceae)高大藤本,茎攀援。幼枝鞭状,细长,下部叶片大,纸质,宽卵形,短渐尖,基部心形。成熟枝上叶柄粗壮,基部稍扩大,上部关节稍肥厚,腹面具宽槽,叶鞘长,叶片薄革质,翠绿色,通常(特别是叶面)有多数不规则的纯黄色斑块,全缘,不等侧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阴性植物,喜温凉、高湿、散射光的环境,忌阳光直射,但栽植于过于阴暗场所,叶片上美艳的斑块则易于消失。较耐干旱,耐瘠薄,喜肥沃、疏松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壤土。较耐水湿,可用水培方式进行栽培。本种不易开花,但易于无性繁殖,附生于墙壁或山石上,极为美丽,亦作荫棚悬挂植物,折枝插瓶,经久不萎。

白鹤芋

白鹤芋(Spathiphyllum lanceifolium)为天南星科(Araceae)白鹤芋属(Spathiphyllum)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叶柄细长,叶长圆披针形,两端渐尖,叶脉明显;花序梗直立,佛焰苞向上直立,稍卷,白色;肉穗花序较苞短,小花密生,白色或绿色,花两性。原产于哥伦比亚,喜阴,喜高温、高湿,忌直射阳光。可以采用分株繁殖。

五彩芋

五彩芋(Caladium bicolor)为天南星科(Araceae)五彩芋属(Caladium)植物,又名花叶芋、彩叶芋、绿色野生七彩莲。块茎扁球形。叶柄光滑,上部被白粉;叶片表面满布各色透明或不透明斑点,背面粉绿色,戟状卵形至卵状三角形。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管部卵圆形,外面绿色,内面绿白色、基部常青紫色,肉穗花序[。花期4月。本种叶片色泽美丽,变种极多。原产于美洲亚马逊河两岸,性喜高温、多湿、半荫环境,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寒。通过分割球根或子球繁殖。

吊兰

吊兰吊兰属 comosum)百合科(Liliaceae)吊兰属(Chlorophytum)植物。根状茎短,根稍肥厚。叶剑形,绿色或有黄色条纹,向两端稍变狭。花葶比叶长,常变为匍枝而在近顶部具叶簇或幼小植株;花白色,常2-4朵簇生。蒴果三棱状扁球形,每室具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8月。原产于非洲南部,各地广泛栽培,供观赏。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适应性强,较耐旱,耐寒力较差。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适宜在中等强度光照条件下生长,耐弱光。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

巢蕨

巢蕨(Asplenium nidus )为铁角蔽科(Aspleniaceae)巢酸属(Asplenium)植物。常绿草本,大型附生植物,高60-100cm,成丛附生于雨林中的树干或岩石上。根状茎粗短,直立。叶辐射状丛生于根状茎边缘顶端,中间无叶,空如鸟巢状。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巢喜温暖阴湿环境,生长适温为白天21-32℃,夜晚16℃,不耐寒,冬季不得低于5℃,生长季节宜充足灌水,并喷洒叶面。避免阳光直射。

美叶光萼荷

美叶光萼荷(Aechmea fasciata)为凤梨科(Bromeliaceae)光萼荷属(Aechmea)植物。多年生附生草本,高40~60cm,具短茎,茎基多萌株。叶莲座状基生,基部相互交叠卷成筒状,叶片带状条形,两面被白粉,有银白色横纹,边缘有黑色刺状细锯齿,先端弯垂。花茎直立,穗状花序,有短分枝,花上部密集呈头状,栗色、红色或粉色。原产亚马孙河流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中,喜明亮散射光,适宜温热湿润的环境,生长适温18-22℃,开花温度不低于18℃,不耐寒,6℃以上可以安全越冬。耐阴,但过分荫蔽叶片会徒长伸长,色斑暗淡,忌暴晒。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和纤维质的土壤。常采用分株繁殖。

海芋

海芋(海芋属 odora)为天南星科(Araceae)海芋属(Alocasia)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地下具肉质根状茎竹秆粗壮;叶聚生于茎顶,端尖,缘微波状,叶片大而质薄,盾状阔箭形,叶面绿色;肉穗花序,佛焰苞黄绿色。原产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喜高温、高湿及半阴的环境,忌阳光直射,不耐寒。可以采用扦插、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

紫背万年青

紫背万年青(紫露草属 spathacea)为鸭蹈草科(Commelinaceae)紫露草属(Tradescantia)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茎低矮,节密生,不分枝;叶螺旋状集生于茎顶,狭披针形,表面暗绿色,背面紫色;聚伞花序生于叶的基部,苞片2片,蚌壳状,大而扁,淡紫色;花白色,小而多,因密的小白花生于紫红色的两片蚌形的大苞片内,其形似蚌壳吐珠,所以又叫“蚌花”;花期5~7 月。 原产于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岛,喜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不耐寒。可以采用播种、扦插和分株繁殖。

袖珍椰子

袖珍椰子(Chamaedorea elegans)为棕榈科(Arecaceae)竹节椰属(Chamaedorea)植物。常绿小灌木,茎干直立,深绿色;叶羽状全裂,裂片披针形,互生,深绿色;肉穗花序腋生,花黄色,雌雄异株,浆果橙黄色;花期春季。原产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热带地区。喜高温、高湿的半荫环境;播种或分株繁殖。小株宜用小盆裁植置于案头桌面,亦宜悬吊室内,装饰空间;大株可供厅堂、会议室、候机室等处陈列,为美化室内的重要观叶植物

马拉巴栗

招财树(Pachira macrocarpa)为木棉科锦葵科瓜栗属(Pachira)植物,又名发财树。常绿乔木,冠较松散,幼枝栗褐色;掌状复叶,枝条多轮生;花单生枝顶叶腋,花梗粗壮,花瓣淡黄绿色,花期4-5月;果近梨形,浅褐色。原产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具耐寒性,喜阳,稍耐阴,较耐水湿,也稍耐旱。可采用扦插、播种繁殖。

注意事项

绿植种类众多,但是有一些植物不适宜居家中种植,例如一些过于芳香和有毒的花卉,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米兰(Aglaia odorata)等过于芳香,虎刺梅(Euphorbia milii)、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等植物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生物碱,应坚决避免在家里种植。除此之外,家中如果有宠物最好不要选择开花的绿植,花粉易造成动物过敏。

相关研究

中国西安航空学院高文等研究设计了一种可自动对绿植进行监测及养护的智能家居系统,系统以STM32为核心,可以对绿植土壤水分含量和生长环境信息进行监测和实时采集,并根据设定数值采取对应的养护措施,保证绿植的健康生长。

参考资料

..2023-09-15

Epipremnum aureum.植物智.2023-09-15

Caladium bicolor.植物智.2023-09-15

Chlorophytum comosum.植物智.2023-09-15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