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公元1406年4月4日-公元1478年2月18日),应天府(今南京市)人。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个儿子,诚孝张皇后之子,朱瞻基朱瞻基的同母弟,明朝第一任襄王。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瞻墡出生于应天府。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被册封为襄王。在明仁宗驾崩和明宣宗出征朱高煦时,朱瞻墡奉命留守京师宣德二年(1427年)迎娶王妃靖氏。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长沙市府。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朱瞻墡的封地从长沙迁往襄阳。朱祁镇被瓦剌[là]俘虏以后,朱瞻墡上书辞让帝位并推举王朱祁钰监国。在明英宗回朝以后,朱瞻墡再次上书,希望明景帝可以恭顺地对待明英宗。等到明英宗复位时,他起初还怀疑朱瞻墡的忠诚,在看到朱瞻墡的两次上书后才打消疑虑,并且厚待于他。此后,朱瞻墡多次入朝,都受到了皇帝的礼遇。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朱瞻墡逝,享年73岁,谥号“宪”。

《明史》中评价襄王朱瞻墡“庄敬有令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瞻墡,永乐四年丙午(公元1406年4月4日)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市),母亲是为诚孝张皇后,父亲是为朱高炽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被册封为襄王,封地在长沙。

稳定朝廷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明仁宗朱高炽驾崩,而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市,诚孝昭皇后张姓命令李从善朱瞻埈[zhū zhān jùn]与襄王朱瞻墡一同监国,等待朱瞻基回朝继位。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由于朱高煦朱高煦在乐安县发动叛乱,明宣宗决定御驾亲征,于是命令朱瞻与朱瞻墡留守京师。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月六日,明宣宗派太师、英国公张辅为正使,礼部尚书胡濙[hú yíng]为副使,持节前往册封东城兵马指挥靖安之女为襄王妃。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朱瞻墡到封地长沙府就藩。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朱瞻基驾崩,而当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九岁,于是有谣言说宫中将召朱瞻墡即皇帝位。为了杜绝这种谣言,张太后立即在乾清宫召见所有大臣,宣布太子朱祁镇为新皇帝。大臣们都高呼皇帝,谣言渐渐得以平息。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朱瞻墡的封地迁移到襄阳市

拒绝登位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朝纲动摇。因为朱瞻墡在宗室亲王中年岁最长而且有贤德的名声,很多人都支持让朱瞻墡继位。孙太后派人持襄国金符召朱瞻墡进京。但朱瞻墡不但拒绝了帝位,而且还上书:其一,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帝;其二,请郕王朱祁钰监国;其三,招募忠勇睿智之士去营救明英宗。在奏疏上呈到北京时,明景帝已经登基称帝了。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英宗被瓦剌人放回来,被明景帝安置在南宫市。朱瞻墡又再次上书,希望明景帝早晚要向太上皇(明英宗)请安问候,初一十五要率群臣觐[jìn]见,对待明英宗时不要忘记了恭顺。

恩宠日隆

夺门之变以后,朱祁镇复辟,重新登上了帝位。石亨等人诬陷于谦、王文在土木堡之变时准备迎立外藩当皇帝,于是明英宗就对朱瞻墡有了疑心。后来,明英宗在宫中看到了朱瞻墡的两封奏疏,而且还发现襄国金符一直都在太后宫中,根本没有被使用过,才打消了疑虑。明英宗赐书给朱瞻墡,称赞他的两封奏疏可以和《金》相比。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朱瞻墡入京朝见皇帝。明英宗在便殿宴请朱瞻墡。席间,朱瞻墡对明英宗说,他路过汴梁,当地父老拦路说按察使王概[wáng gài]是一个贤明的官,遭到诬陷而被逮捕入狱,希望皇上能够详察。朱祁镇立即下旨释放了王,并任命他为大理寺卿。明英宗还特意朱瞻墡设立了护卫队。在朱瞻墡辞别时,明英宗亲自送到午门外,余他握手话别。朱瞻墡欲言又止,于是明英宗问朱瞻墡有什么话说,朱瞻墡说,各地百姓都希望国家能够安定,愿皇上能够减省刑法,薄收赋税。明英宗拱手拜谢,目送朱瞻墡出了端门才返回宫中。

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朱瞻墡再次入朝见天子,朱祁镇命令百官在邸舍朝见朱瞻墡,并且下诏让朱瞻墡前往昌平区拜谒明长陵明献陵明景陵。等到朱瞻墡辞行的时候,明英宗送别的礼仪更加隆重,并且允许朱瞻墡及其子可以出城游玩。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明英宗又召见朱瞻墡,朱瞻墡以年老而推辞了。此后,朝廷每年都会关心朱瞻墡的状况,皇帝对朱瞻墡的礼遇是所有藩王都未曾有过的。成化十四年正月己卯(公元1478年2月18日),周襄王朱瞻墡薨逝,享年73岁,朱见深辍朝三日,赐祭葬俱如制,谥号“宪”。

家族成员

襄王世系

人物评价

《明史》中记载朱瞻墡“庄敬有令誉”,认为他为人庄严恭敬,有美好的名声。

《明宪宗实录》中记载“王于诸王中为最亲,故朝廷所以眷爱之者为最优。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认为朱瞻墡为人小心谨慎,恪守礼法,因此得以颐养天年。

后世纪念

襄王府

襄王府,是第一任襄王朱瞻墡以及此后历代襄王的住所,位于现今襄阳市襄阳城南的绿影壁巷东端。该建筑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竣工,并历经多次加建完善,赵悼襄王一脉一共在此定居205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襄忠王朱翊铭张献忠杀害,襄王府被焚毁殆尽,只留下了绿影壁。现存的襄王府是襄阳市政府于1983年重建。

襄王府占地约4万平方米,有正厅3间,后堂5间,大门、仪门各3间,左右榜房18间,建筑规模宏大,占据了襄阳城内近四分之一的面积。王府中的核心建筑是由承运殿、穿堂、存心殿所组成的工字型建筑群。在三大殿后轴线上的是宫门和寝宫,寝宫内也有三座殿堂组成的工字形建筑群。轴线左右有东书堂、中和轩、东府、西府等。王府周围是王府护卫、长史司、审理所等附属机构。

襄宪王墓

襄宪王墓,是明代第一任襄王朱瞻墡之墓,位于谷城县东南茨河镇承恩寺村,距襄阳市区约45公里,离承恩寺约2公里。现在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座落在五朵山中,原有外城围绕整个墓区。从墓区入口处到陵墓之间,有约1公里长的神道,途中有许多石桥。墓冢依山而建,直径约50米,高约15米,四周砌有围墙。墓前原有三层开阔的祭台,最上一层有一座名为“千峰庵”的寺院。墓区入口处有两座御制的致祭碑,现在只有一座保存完好,另一座仅存龟和半截断碑,碑文上的记载证明了坟墓的主人即为朱瞻墡。

研究书目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一》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

清华简中发现周代诗篇 学术史疑点获澄清.中国新闻网.2023-08-12

襄王府:“大明风华”的襄阳印记.襄阳晚报.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明史·列传第七 诸王四》.ctext.org.2024-04-15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ctext.org.2024-04-15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一》.ctext.org.2024-04-15

尚食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