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欣,男,1980年生,毕业于燕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常海欣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随后分别在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在日本东北大学任助理教授。2013年9月,常海欣加入华中科技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获得科技部青年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文部省、日本科技振兴会等资助以及2015年以美国著名纳米碳材料科学家Pulickel M. Ajayan命名的Pulickel M. Ajayan Award、Eni Award(国际能源最高奖)提名。

2023年8月1日,B站UP主上传了常海欣所属团队的一则实验视频,截至8月1日,该视频在B站播放量已超300万。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常海欣在燕山大学就读本科,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在燕山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助理。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高等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助理。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高等材料研究机构工作。2014年3月,其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长期从事石墨烯等二维与量子材料、低维物理与纳米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发展二维纳米材料、量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研究二维/量子材料的输运性质、光学与光电子性能以及相关纳米与新能源器件、第一原理计算等。

常海欣已在Nature子刊、Cell子刊、能量\u0026EnvironmentalScience、AdvancedMaterials、NanoLetters、ACSNano、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等发表论文80余篇,引用5500余次,8篇论文被列为ESI高被引与热点论文,其中入选国家重点人才项目,承担科技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企业合作研发项目4项。其还获得青年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文部省WPI基金、日本科技振兴会等基金的资助以及2015年以美国著名纳米碳材料科学家Pulickel M. Ajayan命名的Pulickel M. Ajayan Award、Eni Award(国际能源最高奖)提名。2023年8月1日,B站UP主“关山口男子技师”上传了常海欣所属团队的一则“潜在室温超导材料”实验视频,截至8月1日,该视频在B站播放量已超300万。

研究项目

参考资料:

发表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3年8月1日,B站UP主上传一则题为“LK-99(潜在室温超导材料)验证”的实验视频,该视频出自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所属团队。截至8月1日,上述视频在B站播放量已超300万。该实验由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常海欣.华中科技大学.2023-08-08

九江市纳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常海欣教授.鄱阳湖生态科技城.2023-08-08

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教授:“潜在室温超导材料”验证视频出自所属团队-腾讯新闻.腾讯网.2023-08-05

华中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常海欣.华中科技大学.2023-08-05

常海欣 博士 教授. 广西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23-08-05

探访华科大“室温超导”实验室 保安称常海欣教授团队最近通宵做实验.海报新闻.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