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柳毅传书》创作于1952年,原名《水晶宫》,根据唐代李朝威的短篇小说《柳毅传》改编。1954年10月在南京演出该剧,改名为《柳毅传书》。该剧是越剧流派——“竺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
《柳毅传书》讲述了书生柳毅帮忙送信,搭救洞庭湖龙女脱离困境后,几经曲折终于与龙女结为夫妇的故事。1952年云华越剧团首演于上海市,导演韩义。1954年,云华越剧团归属南京后,由竺水招饰柳毅,筱水招饰龙女三娘,商芳臣饰洞庭君,蒋鸿鳌饰钱塘君。此后成了南京市越剧团原创的经典保留剧目。并拍摄成为彩色电影于1962年6月上映。后来分别于2003年和2010年重排,2003年版《柳毅传书》由竺小招、陶琪主演,增加了戏剧冲突,首次应用了多媒体视频技术。2010年版《柳毅传书》由竺小招、孙静、陶琪、朱蔺主演,在服装、灯光、音乐上都进行了改进。
《柳毅传书》还衍生了许多物品,如相关邮票《民间传说-柳毅传书》于2004年7月17日发行;相关文创产品如折扇、礼盒、方巾等。《柳毅传书》入选了2004-2005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获得了中国越剧节金奖第三名、“南京市首届十大文化精品”称号,以及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创作背景
创作环境
民国以后,随着传统社会秩序的崩塌,儒家的许多正统价值观瓦解,核心家庭的构建对两性相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民众亟需新的价值观念。大多民众通过看“言情"小说或戏曲这些通俗作品印证或解答自身在两性关系方面的疑惑,且妇女解放运动的展开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力量,“言情”成为小说和戏曲表演的重要主题。女子越剧以全女班为表演形式,以女性观众为主要受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言说,此言说蕴含着以女性视角的叙事审问传统社会主流文化、创造新的价值体系的意味。《柳毅传》中,柳毅的行动是叙事的主要线索,龙女出现次数很少,她的出现是为补足叙事,读者并不知道龙女是何时爱上柳毅,其间她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活动。改编后,从男性视角的叙事变成了女性视角的叙事。龙女有了闺名,叫三娘。同时增加三娘戏份,将三娘与柳毅的感情发展线索明朗化,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越剧《柳毅传书》的改编遭遇的是儒家正统文化提倡“义"和民国以来戏曲表演重视“情"之间的矛盾。若单纯从义的角度出发,柳毅的深情使他不像传统社会里的义士,他“儿女情长,非真君子”;若单纯从情的角度出发,他的以义压情又使他不像越剧中的多情小生,他“因义弃情,非好男子”。
创作蓝本
《柳毅传书》取材于唐·李朝威小说《柳毅传》、元·尚仲贤杂剧《柳毅传书》及平襟亚改编的传奇小说《龙女画传》。越剧剧目《柳毅传书》由宗华、韩义改编。改编后的《柳毅传书》可以看到,从男性视角的叙事变成了女性视角的叙事。《柳毅传》中,柳毅的行动是叙事的主要线索,龙女出现次数很少,她的出现是为补足叙事,读者并不知道龙女是何时爱上柳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活动。改编后龙女有了闺名,叫三娘。同时增加三娘戏份,将三娘与柳毅的感情发展线索明朗化,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
剧情简介
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途中,在泾阳县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下牧羊。在多次上山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可惜小龙王生性风流,娶妻之后不但没有洞过房,连碰也没有碰过她。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带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周遭水族鸟纲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回家求救。柳毅义愤填,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柳毅回到洞庭湖畔,为三公主送信往龙宫。但洞庭君碍于与公子悝的多代姻缘,想息事宁人,但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则大表气愤,并带同水军前往解救三公主,并杀了泾水十太子。三公主回宫后,为柳毅奉酒答谢。钱塘君见二人眉来眼去,欲撮合二人。但柳毅碍于没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怀自己间接杀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绝了婚事。柳毅回到地面之后,经常望湖兴叹;而三公主亦对柳毅日夜挂念。双方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费思量。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找媳妇;而钱塘君由于错手杀了三公主的丈夫而耿耿于怀,决意化身为媒婆前往柳家说媒。二人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团队组建
2003版
为了让“柳毅传”以最佳面貌“重生”。南京市越剧团拿出了最佳阵容:竺水招的传人竺小招扮柳毅;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得主、一级演员陶琪饰龙女;资深编剧张弘、计大为和作家谢光宁特地从美国赶回南京,参加剧本的改编;刘俊鸿为艺术顾问;上海戏剧学院导演陈明正任特邀导演;服装设计是浙江越剧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资深服装设计师兰玲;灯光、舞美也都聘请了国内一流人才。
2010版
南京市越剧团特邀昆曲表演艺术家石晓梅、孔爱萍及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等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柳毅一角特邀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一级演员、政府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尹派小生王君安出演。她和另一位主演龙女三娘由南京市越剧团袁派花旦、梅花奖得主(现南京市文联副主席)陶琪扮演,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孙静、朱蔺、殷瑞芬、沈美娟两组演员同期参加排练和演出。
剧本改编
2003版
剧团在50年代创作《柳毅传书》的基础上,历经多年,数易其稿,对《柳毅传书》进行精益求精的打磨。首先从剧本创作上下功夫,在保留原剧本的精粹部分后,对剧本的文学深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其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观众。剧中增加了许多戏剧冲突和内心独白,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明。龙女三娘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柔弱女子,而是一个为了让黎民百姓摆脱苦难而同自己作恶多端的丈夫进行斗争的善良女性,她的敢爱敢恨非常突出。秀才柳毅不是在落第之后传书,而是在上京赶考的途中放弃考试为解救龙女而深入湖底,这除了对龙女苦难身世的同情之外,还有一腔正义扶正除恶、扶困济贫、施恩不图报的传统中华美德。这些给演员的再创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也赋予这部作品具有更多的可看性。
2010版
南京市越剧团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反复论证,请来戏剧家王仁杰先生操刀,并和本团导演熟读多个版本《柳毅传书》,促膝研究修改,在一度创作上更高一个层次提升了剧本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更为合理丰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要求。并且在编排此剧时,本着弘扬正气的主题,倡导施恩不图报的价值观,所以对柳毅形象有自觉性的拔高,希望能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欲化的道德沦陷现象提供些警醒。
作品鉴赏
2003年剧团重排《柳毅传书》,旨在将其打造成为豪华淳美的精品剧目。新版《柳毅传书》增加了戏剧冲突,紧凑了戏剧节奏,提升了戏剧品格。演员、音乐创作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了更好的加工提升。在舞台呈现上应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把传统转化成了经典。
2010年版《柳毅传书》的舞美设计者们从景物造型到材质体现精心设计和制作,灯光设计应用新光源营造气氛,服装、化妆造型、道具、音效设计与体现完美合成,多媒体的运用虚实结合,视频与舞台表演互为转换。音乐与唱腔设计都出自于省内知名音乐家,旋律优美,唱腔动人。
服装设计
《柳毅传书》中所有人物的服装,都按“象形学”的手法来设计。导演和舞美设计以海蓝色定为这出戏的主要基调。而服装不同色彩的定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该剧人物的不同性格与情绪特征。
柳毅的服饰,斜大领大襟,衣长及足,阔袖带袖;颜色以湖蓝色为主,清新雅致,纹样简洁,多用二方连续卷草纹,以边角布局的形式缝制在领口,服饰整体自然雅致。纯净饱满的蓝色象征柳毅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海洋一样宽广坦荡,清白无暇,高尚正直,表现了柳毅见义勇为、施恩不图报的古代书生的美好情操。
龙女在被贬为牧羊女时,穿着月白色古装衣,上衣有白色水袖;下装着白色折长裙上搭配中裙与腰带,两侧小开叉且收腰,下摆呈向下的弧形;纹样以蓝调二方连续勾银古藻花纹为主,对称分布于衣领两边。月白色的服色与朴素的纹样,加之偏髻、垂髻的丫鬟发式暗示了龙女此时所处的悲惨境遇。三娘在被钱塘君解救后,服饰样式、外形充分借鉴了明代的仕女画,着古装粉色短袄上衣配以云肩为饰,上衣袖口处绣以云纹与花草纹,白色水袖外加黄色飘带;以带束腰,腰带缀以花卉纹样;下裳为褶裙正中饰以黄色蔽膝,上绣卷草纹样,裙子外系长玉饰,符合龙女公主的身份特征,整体风格庄重典雅又飘逸,具有曲线美。
通过服装的颜色和款式就能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越剧服装在剧中的重要地位,使服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人物的烘托和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多媒体运用
剧团请原力动画公司制作三维立体的海底画面,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舞台现场表演的人物,场景和影像有机结合。每次演出都能让观众有一个身临其境的视觉感觉。 比如:柳毅见龙女三娘为百姓求雨,被黑龙贬为泾河牧羊女后,大为感动,克服重重困难,为龙女传书给其父母,柳毅跋山涉水,昼夜赶路,舞台上通过多媒体,呈现了山峦、海水、日月、星辰,柳毅穿行其间,观众能切身感受到柳毅为传书遇到的艰难。在柳毅到达洞庭湖边,入海传书的一场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舞台上呈现了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场景, 以及三维立体的海底龙宫场景,真实的演员穿越海底,到达海底龙宫,真实的人和虚幻的海底世界景色相融合。
音乐
独特的体裁需要相配的音乐来烘托气氛、而音乐又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主题音乐
《柳毅传书》中主题音乐和气氛音乐是由MD录制而成的交响乐来实现的。
演员唱腔
唱腔部分用现场乐队来伴奏,两者衔接得天衣无缝,十分和谐,形成了本剧独特的演奏风格。人物唱腔,流派纷呈。竺水招赋予柳毅正直、善良、仁义、智慧的人物性格。在唱腔上,她用高亢、淳朴的韵味丰满了柳毅;竺小招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了节奏,提升了韵味,表现出柳毅意气风发的一面。唱最后一场时,采用了大段的弦下调,中间转D调,接快板,最后落腔在尺调上,这是竺派最具特点的唱腔之一。
重要演出
演出图册
作品影响
荣誉奖项
2004-2005年度,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之一。
2006年,荣获中国越剧节金奖第三名。
2006年,荣获“南京市首届十大文化精品”称号。
2007年12月,参加第十届中国戏剧节荣获剧目银奖和优秀舞美设计奖,陶琪荣获优秀表演奖。
2012年10月18日,南京市越剧团《柳毅传书》荣获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衍生作品
邮票
国家邮政局2004年7月17日发行《民间传说-柳毅传书》特种邮票1套4枚,另特别发行200万本小本票,加印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徽,特供全国集邮协会会员。作为特种邮票,在故事发生地甘肃泾川和湖南岳阳两地同时发行,用现代方式将两地连在一起,也是对文学作品中向善向美这一亘古不变主题的深情讴歌。
电影
《柳毅传书》是由蔡振亚执导,竺水招、筱水招等主演,于1962年6月上映的越剧电影。该剧讲述了秀才柳毅和洞庭湖龙女三娘的爱情故事。
文创产品
《柳毅传书》的视觉艺术如服饰的纹样、色彩、程式动作的特征和精神品德,为越剧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设计出了如折扇、手提袋、礼盒的产品。
对《柳毅传书》的视觉文化内涵和艺术形象进行解构、重构,并借助文创产品设计,使越剧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新的艺术形式再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仅推进了越剧文化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发展,更是对越剧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品评价
王评章评价越剧《柳毅传书》:戏写得很干净,故事展开得很明快利落、眉目清秀。四场龙女伤心送别,一路借物比喻,婉转表达自己的感情。五场母亲允娶,龙女化作三姑,柳毅不知内情,中夜徘徊思念龙女,三姑来会,一试情感,二戏柳郎,戏写得极其张弛有致,青年男女的爱情被表达得鲜鲜嫩嫩、清清澈澈,青春的生命情状让人永远地疼惜和回味。
王娜评价新版越剧《柳毅传书》:是属于柔美婉转细腻的江南剧种,带有水乡的温婉气,长于抒情,长于展示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追求诗意的美感和雅趣,是剧种特质,也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要求,于是这版的主线就是柳毅和龙女的人神之恋,并且由于越剧属于典型的女子剧种,演员大部分都是由女子扮演,在情感细节处理上就更为侧重和细腻动人,人物性格特征也便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柳毅传书 (1962).豆瓣电影.2023-08-06
2004年特种邮票《民间传说-柳毅传书》.中国邮票.2023-08-05
江苏两台大戏冲刺“国家精品”.新浪娱乐.2023-08-05
越剧节绍兴闭幕 《柳毅传书》中国越剧节夺金奖.新浪新闻.2023-08-06
世界名城会昨晚圆满落幕南京十大文化名人评出.新浪新闻.2023-08-06
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会在京举办.人民艺术家网.2023-08-06
《柳毅传》人物形象赏析.华语网.2023-08-06
《柳毅传书》:40年后重写传奇.戏曲文化网.2023-08-07
1952年云华越剧团演出越剧《水晶宫》.汉程网.2023-08-06
名家赏戏在线⑫|孙静:在《柳毅传书》中彰显越剧竺派的质朴稳重.新华报业网.2023-08-04
越剧《柳毅传书》在京献演.戏曲文化网.2023-08-06
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各优秀奖项获奖名单.扬州扬剧网.2023-08-05
热烈祝贺我会会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得主陶琪赴上海演出圆满成功.江苏民进.2023-08-06
平凉故事 文明之旅 | 泾河龙王与柳毅传书.澎湃新闻.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