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藏语: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英语:Pangong lake),又名潘光湖、潘公湖、彭公湖,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西北部,北接喀喇昆仑山脉东段。湖泊全长150多千米,湖岸线长约285千米,总面积604平方千米,流域面积约2871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2米,入湖径流量为8.57亿立方米,蓄水量51.1亿立方米,湖面海拔4240米。

班公湖洋盆主要受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及其向北推移的影响,形成班公湖—怒江古特提斯构造带,该湖属于构造断陷湖,地形狭长平直,是世界最狭长的湖泊,湖区内以高原丘陵地貌为主。湖泊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气候极端干燥,降水少,蒸发强,湖区东部为淡水湖,中部、西部湖区为咸水湖。湖区生物种类丰富,鸟类、鱼类资源众多,是藏羚羊、雪豹野牦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班公湖湖区人文景观历史悠久,藏传佛教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藏历新年活动、谐巴谐玛舞、果谐舞等民俗舞蹈各具特色,湖区风景名胜众多,主要有班公湖景区、日土岩画、玛嘎尔草场、日土宗遗址等景点。

班公湖地区自元代以来,便是争议地区,1865年,英国依托所谓“约翰逊线”,将包括班公湖在内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了克什米尔。1959年至1961年,印度武装部队越过传统习惯线建立哨所,至1962年中国才收复印军侵占的领土,2020年6月15日,中印双方在加勒万河谷爆发激烈冲突,造成双方多人伤亡。

名称由来

班公湖一名来源于拉达克语,藏语名为“错木昂拉仁波”,藏文名称为: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也被寓意做“长脖子天鹅”,汉语音译为班公错,别名潘光湖、潘公湖、彭公湖,罗马字母对外拼写为BanggongCo。

形成

班公湖—怒江洋盆开张时期在中侏罗世,湖区有中侏罗世洋玄岩出露,以南有绿混杂岩及造山带火山岩组合,该地带洋盆闭合主要受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及其向北推移的影响,并受东边澜沧江大洋、金沙江大洋、甘孜—理塘洋盆闭合、碰撞相互影响,使班公湖地区产生扩张运动,形成班公湖—怒江古特提斯构造带。该区域宽度为500千米以上。

早白垩世时班公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区洋盆发生俯冲,并在日土一查拉木拉一带形成规模不大的造山安山岩组合。早白垩世末下伏含水岩石圈地幔上升呈底辟体侵位于K1L中,冈底斯块体与喀喇昆仑山脉块体完全碰撞时,部分大洋岩石圈地幔仰冲至宾海环境的灰岩、火山岩中,与它们及原大洋壳组分形成混杂岩,在混杂岩带以南卓木日花岗杂岩体也形成于这一阶段。

位置境域

班公湖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西北部,分布在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境内,距离日土县城15千米左右,距离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135千米,北面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东段,其西段沿边境向西北延伸,然后与兴都库什山脉相连,经纬度范围为东经78°25′—79°56′,北纬33°26′—33°58′,是一个东西向湖泊,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总面积604平方千米,其约2/3在中国境内,1/3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其中中国境内有413平方千米,克什米尔境内191平方千米。湖泊全长150多千米,是中国最长的湖泊,其中100千米在中国境内,50千米在印占克什米尔境内,湖岸线长约285千米,南北平均宽度仅为4千米,班公湖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湖区,东部湖区为湖泊第一个浅湾段以东水体;中部湖区为第一和第二个浅水湾的中间段,呈东西走向的河谷型水域;西部湖区为第二浅湾段以西处。

地理特征

气候

班公湖盆地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2℃,班公湖是典型的双季对流混合型湖泊,夏季湖水出现分层,冬季表层湖水结冰,结冰期为当年11月至次年4月,湖面完全冻结,湖水温度接近全年最低值(2℃);春末夏初翻转期(5—6月),同一时间不同层位湖水温度一致,水温随时间逐渐从4℃升至8℃;湖水分层期(7—10月),湖水呈正温层分布,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湖泊表层水温温度变化范围是12.9℃—16.9℃;秋末冬初翻转期(11月),湖水发生垂直对流并混合,同一时间不同层位湖水温度一致,期间水体整体温度逐渐降低,从8℃降至2℃。班公湖属内陆闭口湖,所在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是藏区最干燥的地区之一,班公湖地区年均降水量87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蒸发量2465毫米,班公湖所在的阿里地区,该区年无霜期约120天,日照约3545.5小时/年,年平均风速3.2米/秒。

地质

地质构造

班公湖属于构造断陷湖,地质构造亚一级构造单元为班公湖—纳屋错深断裂与羌塘地块分界的冈底斯早燕山褶皱系、班公湖—纳屋错深断裂与冈底斯早燕山褶皱系分界的羌塘地块;次一级构造单元板块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地层特征

班公湖所属班公湖—纳屋错带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日干配错群、新近系唢纳湖组和第四系冲洪积层。三叠系上统日干配错群岩性为以深灰色薄层状微细粒钙质岩屑砂岩与灰黑色极薄层状含粉砂炭质泥岩、极薄层状泥质板(页)岩为主,厚度大于930.72米;新近系唢纳湖组底部与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三组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砖红色、土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厚度大于624.82米;第四系冲洪积层其堆积物以灰—灰黄色、灰褐色为主,主要由砾石层、砂砾石层、砂层及亚砂土层等组成,厚度大于2米。砾石成分主要为大理石、灰岩,局部见砂岩,呈不整合覆盖于基岩之上,厚度大于10米。

矿产资源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为矽卡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铜(金)矿、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中段为矽卡岩型铜(铋)矿,东段为喷流沉积—矽卡岩型铜锌(铟铋)矿,此外在成矿带中段发现了产于灰岩中的矿化和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铬钴镍矿化,在成矿带及邻区的矽卡岩矿床中发现了铟和铋的矿化,灰岩中的镍赋存在针镍矿和钴紫硫镍矿中,基性—超基性岩中的赋存铬钴镍的矿物有铬铁矿、针镍矿、六方硫镍矿、含镍磁铁矿、含镍磁铁矿、含(Er—Ni)磁铁矿、铁镍矿等,矽卡岩矿床中的赋存铋矿物主要为自然铋、硫铜铋矿、硫铋铜铅矿、硫铋银矿,而铟则以独立矿物羟铟石和自然铟的形式存在。

地形地貌

班公湖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深断带,成为冰盖冰流流通的重要渠道,形成宽坦的口形谷及冰盆、冰阶地貌特征。近南北及北西向一系列活动构造带,其中隆起带常成为巨大的冰阶,或构成冰蚀平原的一部分(如安多冰蚀平原以西)。而断陷带则常成为U形谷、冰蚀洼地发育的重要场所,大冰盖遗迹类型的发育,与区域褶皱构造的关系也甚为密切。从总体看,巨大的向斜构造轴部多发育巨大的纵向口形谷及一系列冰蚀洼地、冰盆、冰阶即负地形的地貌特征。区内以高原丘陵地貌为主海拔高程在4500—5500米间比高一般在200—500米范围内变化,山势低缓湖沼广布中新生代火山堆积近代湖泊沉积和高原丘陵残坡积,以及近代冰川堆积都较发育。在高寒半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以针茅苔草为主的高寒草原(甸)景观。

水文

流域

班公湖是一个东西向湖泊,总面积604平方千米,最大水深41.7米,整个湖的流域面积约28714平方千米,大部分在湖体的东段南、北两岸,中段、西段较小,班公湖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湖区,东部湖区湖面面积约224平方千米,湖区内平均水深约22米,最深处40余米,蓄水量51.1亿立方米,湖体内分布有歹戛勒岛、道喔昌岛和道拉绕岛等;中部湖区呈东西走向的河谷型水域,名仉雅克错,总长约70千米,面积约10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浅处水深1.1~1.5米,第二浅湾段是全湖最浅窄处,水面最狭窄处为100~150米;西部湖区名鄂姆博错,面积约273平方千米,中国境内面积约82平方千米,湖面宽约5千米。

班公湖流域区是以该湖为主要流域,并包括泽普错、曼冬错、沙尔达湖和热帮错等若干山间小湖群的一个三级流域区,中国班公湖流域区总共有冰川959条,三条主要入湖河流分别为青藏高原北部的多玛曲(乌江)、东部的昂卖曲以及南部的麻嘎藏布。

水位和补给

班公湖东部湖盆湖水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入湖河流有麻嘎藏布、多玛曲、昂卖曲、麦巴尔渠、藏格河、卡尔龙巴、纳隔河、通达河等,入湖径流总量为8.57亿立方米,容积6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贮量47亿立方米,咸水贮量19亿立方米。湖面海拔4240米,最大水深41.7米,中段为40.3米,平均水深5米,班公湖的全年湖面蒸发水量约8.93亿立方米,湖面降水量为0.36亿立方米。

水质

班公湖的两条最大支流麻嘎藏布和多玛曲都位于湖体的东段,淡水来源充分,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水的含盐量维持在0.75克/升以内,使湖体东段为淡水湖;而中段和西段淡水补给量锐减,加以中段湖体最窄处只有100—150米宽,湖水在东西方向上的交替不畅,东部淡水很难持续向西补充,使西部湖水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水的含盐量从中部向西部增加至近20克/升,变成咸水湖,班公湖在东部2/3区域为淡水湖,西部1/3区域则为咸水湖,班公湖温跃层出现在水深12—26米处,湖水盐度为0.47克每升且垂直剖面上基本不变;湖水透明度较高,可达14米。班公湖湖水十分清澈,能见度通常为3至5米,湖水由于光照、深浅、亮度等因素,呈现出墨绿、淡绿和深蓝等不同的颜色。

湖相沉积

班公湖剖面分湖相沉积,高出地面2—19.5米,按岩性自下而上可分4层第一层2—7米,灰色粉砂土,夹有草炭层;第二层7—10米,灰色、灰绿色粉砂土,夹有灰黄色粉砂层和草炭层;第三层10—14米,灰色粉砂土,夹多层草炭层;第四层14—19.5米,灰色粉砂、细砂土夹粉红色条带,顶部有草炭层。

生物多样性

动物班公湖所处的阿里地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1种,主要有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等。地区境内藏羚羊种群数量约10万只,金丝野牦牛种群数量达230只、野牦牛种群数量达2.5万只。

鸟类

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约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主要的鸟类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凤头鸭、赤麻鸭等,其中属斑头雁和棕头鸥数量最多。

鱼类

班公湖还是一个鱼类世界,湖中有大量水生植物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鱼类品种有10余种之多。有西藏弓鱼、高原裸裂究鱼、长体裸体鲤鱼、裂腹鱼细尾高原鳅等,其中尤以鲤科的裂腹鱼、亚科的鱼类为最多,湖中有西藏特有的裂腹鱼、裸裂尻鱼等,尤以不生鳞片著名。

植物

班公湖区域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有一些乔木植物,属干旱气候下的植被类型,其中以距今36000—28000年期间的植物相对较丰富,植被主要是荒漠与干草原,以获科、麻黄属、篙属、疾荻科、柽柳科等的植物为主要建群种,这些地区现今缺少乔木和藤类植物。

自然保护区

班公湖国家森林公园

2004年,班公湖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园区总面积563.03平方千米,下设普古拉龙管理站等6个保护管理站点,保护区内植被丰富,同时也是黑颈鹤斑头雁盘羊、高原裸裂腹鱼等十几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湖内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鸟岛。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

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有3块:阿克赛钦地区、班公湖、巴里加斯,面积3.35万平方千米,自元以来,中原王朝的统治就已经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包括今天的加勒万河谷、阿克赛钦,以及拉达克,1846年,在没有清代中央政府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英国单方面划定了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东部边界。1865年,英国为了侵略中国新疆,曾派印度测量局的一个官员,叫约翰逊,潜入南疆地区进行勘测,绘制了一条所谓的“约翰逊线”,将包括阿克赛钦地区在内的近3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给了克什米尔。

新中国成立后

1957年10月,中国建成了新藏公路。新藏公路是通过阿克赛钦地区的,印度政府从1958年5月号的《人民画报》上得知中国修筑的新藏公路通过阿克赛钦之后,于8月向阿克赛钦派出了两支巡逻队,同时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印度地图所标示的包括最后一次修订的“约翰逊线”在内的中印边界修改中国地图,直接导致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发生。

1959年10月21日,中印双方的军队在阿克赛钦南面喀喇昆仑山脉上的空喀山口发生了武装冲突,从1961年11月起,印度武装部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大规模越过传统习惯线,甚至在中国哨所的后方建立哨所,之后,印度政府在1962年10月12日公然宣布,它已命令它的军队“清除掉”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随后在1962年10月20日到11月22日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在中印边界的全线进行了自卫反击,在西段地区,把印军在加勒万河谷等西段地区设立的哨所全部清除,收复了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

民族文化

班公湖区所在的日土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阿里地区的最北端,全县现辖一镇(日土镇)四乡(热帮乡日松乡东汝乡多玛乡)十三个行政村(日土村热角村等)。截至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1167人,日土县以藏族为主,藏族人口9914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2人,汉族人口为1161人,宗教主要为藏传佛教格鲁派

班公湖所在的日土县为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佛教于公元7世纪从中国中原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地区,佛教传入西藏后,吸收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及民间宗教的大量内容和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藏文经籍、教理、教义、寺庙组织结构、学经制度和修习次第、活佛转世制度等,成为佛教传播体系中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有所区别的一个完整支系,故而被称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有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俗称黄教)等教派。

活动

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阿里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从藏历十二月初开始准备年货;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全家围坐欢聚,喝象征团聚的“谷”;除夕在厨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大吉祥徽”,用石灰粉在房门上画象征吉祥和永恒的“乐”字符号。初一时,女主人将煮好的“羌乖”送至家人床前趁热喝完,待家人起床后,长辈端来五谷斗,由每人抓上几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品尝后互相祝“扎西德勒”;大年初一闭门欢聚,互不走访,初二互相拜年,初三,更换房顶或帐篷顶上的经幡。

望果节

藏历八月中旬是阿里农区“望果节”,人们穿着节日盛装,身背佛教经典,围着农田绕圈;同时,带着酥油茶、青酒及各种食品到田地里野炊,载歌载舞,并举行赛马、赛牛、射箭、投石、摔跤等活动。

习俗

谐巴谐玛舞

谐巴谐玛,传说舞蹈内容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位著名大臣,舞蹈形式为17对男女组舞,身着古代服饰,男子为武士打扮,手持古代战刀,女子衣饰华丽。

民间卡尔乐

民间卡尔乐分布在阿里地区札达、普兰、日土县的农区,乐舞的卡尔乐包括日土的亚巴亚玛(谐巴谐玛)。亚巴亚玛是卡尔器乐与当地民间歌舞谐巴谐玛、弦舞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卡尔性质的乐舞,其乐曲具有套曲性,乐曲的先后演奏和衔接相对固定,曲体结构程式化,基本结构是由前奏、卡尔鲁(卡尔歌)、卡尔舞组成。卡尔歌和卡尔舞交替进行,舞时用卡尔乐器演奏而无歌,歌唱时无器乐演奏和舞蹈。卡尔乐舞是当地民间大型的歌舞乐艺术,卡尔有男子来跳,女子来跳“弦”(阿里古老的喜庆歌舞),当地民间有男卡尔、女弦的说法。

果谐舞

果谐(意为圆圈舞)普遍流传于日土广大农牧区,是一种规模加大的野外圆舞的形式,其人数不限,多时可达100多人,跳舞时男女各为一边,排成圆圈,手拉着手。开始男女两方以较慢的节奏轮流边唱边舞,一到快节奏时,男女双方同时唱歌跳舞。其内容多为叙述词,也有用问答形式对歌的。叙述词丰富多彩,多数赞美自然风光。“果谐”跳唱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一般除逢年过节或重大祭祀活动,平常空闲时只要人群聚集便随时可跳。

弦舞

弦舞约公元10世纪之前起源于扎达,后流传于日土,分为“阿弦”“拨弦”两种,“阿弦”即持鼓起舞,“拨弦”即面具舞,身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以珍珠、玛瑙、象牙、琥珀等装饰。舞时形成圆圈、斜线或龙摆尾状,分别以高低音鼓伴奏。鼓时,跳舞者不歌唱,低鼓点表演,随后,由领舞者领唱,众人合唱,前走两步,后退两步,分别抬动双脚,一步一抬,步伐舒缓稳重,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

经济发展

班公湖所在的阿里地区,该区农牧业经济是支柱和主导产业,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来源,在农畜产品营销、加工等二、三产业中非常贫乏,农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1985年成立阿里地区旅游公司后,旅游业迎来发展,至2017年,班公湖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8836万元,解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业共400余人,其次通过班公湖民俗文化旅游节、日土县首届班公湖自行车赛及高原漂流赛、日土县第二届“高原之恋”音乐节、天籁之夜和摇滚之夜、日土县“班公湖之夜”大型篝火晚会、日土县民族特色物资交流会、日土县首届“班公湖”杯青年歌手大赛、西藏日土县第二届“雪域神画天际日土”摄影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日土县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交通

班公湖所在的日土县,交通方式主要以新藏公路(G219)为主,新藏公路,又称叶拉公路,编号G219,北起新疆叶城,南至西藏拉孜县,全长2143千米。此外,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西南噶尔河谷内的昆莎机场也于2010年1月1日通航。昆莎机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交汇处,毗邻国道219线,距离狮泉河镇直线距离48千米,公路距离60千米。

班公湖距日土县城10余千米,噶尔县狮泉河镇每天有2班发往日土县城的班车。班公湖景区内可以租船游览湖中各岛,乘船游览至班公湖鸟岛需要30—40分钟的时间,途中可饱览班公湖的秀丽风光和远处山恋的壮美景色。

科考研究

考古发现

班公湖湖盆南部和东部近两、三百平方千米的面积内于1985年发现多处岩画,分布有鲁日朗卡、阿垄沟、那布龙、塔康巴、布显、康巴热久、日姆栋、过巴、曲嘎尔羌等13处岩画点,岩画的内容较丰富,主要以狩猎、放牧、征战、动物、器物、自然物等为内容。动物的种类包括虎、鹿、羊、野猪、狗、水鸟、老鹰等;人物有猎人、武士、牧人以及人兽一体的神灵形象;武器主要有弓箭、弩、长矛、刀、箭等;自然物包括太阳、月亮及植物等,岩画大部分为早期金属时代的岩画作品。

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始建于2008年,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西3千米左右219国道南侧的马嘎草场,距班公湖约10千米,观测区包括常规气象观测、湍流与通量观测、大气化学观测、孢粉观测、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阿里站定点观测还包括附件麻嘎藏布的水位观测、班公湖湖水位观测,以及生态环境观测。通过阿里站,其观测工作辐射到周边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西端、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以及阿里内陆的高海拔地区,并建立了半定位长期观测站点,包括冰川变化、高山气象、河湖水水位与河水径流观测。

环境问题与保护

问题

多玛河是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一级支流,流经多玛乡乌江村、多玛村,在班公湖的西北岸汇入,河流总长196千米,是班公湖重要的补给水源。过去,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进多玛河,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10%,部分河段自净能力较差,严重影响汇入班公湖的水质。

保护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班公湖岛一带严禁伤害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为棕头鸥斑头雁保留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在日土东部结则茶卡盐湖与弗也山一带划了严禁猎杀金黄色野牦牛和其他珍贵动物的禁猎区,该禁猎区的面积约12000平方千米。2004年,班公湖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截至2020年日土县环保局累计发放藏汉双语《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手册》1万余套,设立了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牌60个,制作铁皮垃圾桶41个,沼泽封育1186公顷,植被恢复140公顷,林带建设22公顷,湿地垃圾清理1000立方米,修建村(居)及寺庙垃圾填埋场6个。

2022年,日土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设立县级党政河湖长26名,沿河沿湖开展“三提升、三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违法建设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整治河道23千米,新建堤防18千米,建成投运垃圾填埋场2座。

风景名胜

班公湖景区

班公湖属自然湖泊生态风光旅游景区,是国家级著名湿地,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西北部,分布在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境内,距离日土县城15千米左右。整个班公湖东淡西咸,属自然湖泊生态风光旅游景区。湖里岛屿诸多,有老鼠岛、月亮岛、天鹅岛、草岛、鸟岛等,每年5月至8月之间,有成千上万只各种鸟类在岛上繁衍后代,鸟岛也是班公湖的主要景点之一,班公湖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日土岩画

班公湖湖盆南部和东部分布着日土岩画,主要分布于鲁日朗卡、阿垄沟、那布龙、塔康巴、康巴热久、曲嘎尔羌等岩画点。

鲁日朗卡岩画

鲁日朗卡岩画位于日土县日土村以西约2千米处,海拔4270米。这一带属于班公湖南岸的山前地带,山体基岩多为硅质岩及超镁铁岩等。岩画分布在山脚岩石的节理面上,距地面高度为1—20米。这里共有20组画面,其内容丰富,以狩猎、放牧、争战、动物、切勿、自然物及符号等为内容。这些岩画图像均用敲琢法完成,大致属于吐蕃时期之前的早期金属时代。

那布龙岩画

那布龙岩画位于班公湖北岸的一条山谷中,南距乌江村约60千米,海拔4800米。共发现7组画面,单个形象有近40个,绝大部分为动物,其种类有野牦牛、羊、鹿、驴等,还有少数人物及神灵的形象。在这组画面中,对鹿角的刻画较有特色,将鹿角的主枝表现为半圆形,分枝则左右对称,具有一定的装饰意味。

阿垄沟岩画

阿垄沟岩画位于日土县日土村南侧,海拔4370米。共发现有20余组画面。岩画中以单个动物为主,主要有牦牛、羊、水鸟、鹿、狗等。人物形象包括骑马或徒步的猎人、牧人及武士,构图简洁而较随意。

塔康巴岩画

塔康巴岩画位于日土县乌江村境内,距那布龙岩画点东南面约1.5千米,海拔4720米。共发现的10组画面,多数画面较大,最大者长达8米,画面中以人物形象为主,包括有狩猎者、牧人、武士、行走人、舞者及类似巫师的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人兽一体的神灵形象。动物形象有岩羊、羚羊、鹿、野牦牛、驴、狗、豹等,其中牦牛、羊、鹿的画像较多。

康巴热久岩画

康巴热久岩画位于日土县扎普村以东约15千米处的一条山谷中,海拔高度4620米。仅有一组画面,表现为狩猎内容,其左侧刻画有2人,下方1人骑马,手持弓箭类武器,上方1人也骑马,一手持缰:右侧有2头牦牛及1只公鹿,牦牛体形肥硕,公鹿作奔跑状,体形极其富有装饰意味。

曲嘎尔羌岩画

曲嘎尔羌岩画位于日土县多玛乡行政所在地东南方向约4千米处,海拔4560米,共有3组画面,单个画像30多个,大多为动物,另有人物及图案符号,表现内容多与狩猎有关。岩画涂绘红色矿物颜料,但个别图像用线条色画轮廓,笔调粗狂、随意,具有较强的写意性。

玛嘎尔草场

玛嘎尔草场位于日土县城西部,毗邻219国道,与班公湖接壤,面积约2.2万亩,平均海拔4260米,属德汝村和日土村管辖。近年来随着班公湖水位逐年上涨,部分玛嘎尔草场被班公湖湖水淹没,在班公湖湖水的照耀下成为摄影爱好者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日土宗遗址

日土宗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日土县城10千米,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山麓为肥沃的日土高原,这里原是格萨尔王之大将先巴的驻锡地,后为日土宗政府所在地,宗山上有城堡和寺院,整个山的周围都由寺院和僧舍环绕,最上层为庙宇,其次为灵塔,最下层是县政府官员的住所。

相关文化

歌曲

2023年八一建军之际,歌曲《班公湖》发布,作为献给戍守西部边关将士们的一份献礼,该歌曲由贾永作词、王喆作曲、李璇演唱,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主办。

诗词

《班公湖赞》—兵心依旧

有一座清澈的湖,凝视着昆仑高原。

像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了雪域边关。

古老传说流淌了千年,吉祥经幡守望到今天。

啊,班公湖,映雪山,雪山站立成男子汉。

一滴水,一寸土,绝不让财狼来侵犯。

有一首壮美的歌,唱响在班公湖畔。

像一场飞滚的雪崩,铸就了英雄肝胆。

忠骨傲立祖国的界碑,热血谱写青春的誓言。

啊,班公湖,映蓝天,蓝天下有我大草原,花儿开,马儿欢,唱不尽人间美好春天。

相关争议

加勒万河谷冲突

2020年6月15日,印方一线边防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地局势已经趋缓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甚至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冲突共造成印度武装部队共死亡20人,其中含一名上校指挥官,伤76人,被俘10人,中国方面4人牺牲,1人重伤。

参考资料

中印脱离接触,双方更应相向而行.深圳广电直新闻官方账号.2023-08-05

青藏科考:班公湖是个什么样的湖.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2023-08-05

班公错.西藏在线.2023-08-08

班公错.山西省总工会.2023-08-08

班公湖景区.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8

日土——天鹅湖畔的静谧之地.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8

阿里自然景观之班公湖.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8

西藏日土班公湖:生态如画 万鸟齐飞.西藏自治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08-08

「红色印记 国之大道」「G219天际日土之路」带你走进世界上最偏心的湖.西藏自治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08-08

班公湖最佳观鸟季到来.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8

组图丨西藏阿里:野生动物的天堂.西藏主要新闻.2023-08-12

什么叫藏传佛教.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3-08-09

日土县民间舞蹈.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9

河南省第七批援藏队开展援藏工作纪实.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8-09

​ 洪荒之美,西藏阿里.藏地旅游.2023-09-04

中国国家地理发布西藏阿里22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央广网.2023-09-04

日土宗遗址.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9-04

中印边界争议由来:印度继承英国殖民遗产占我领土.中国网官方账号.2023-08-08

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外交部详述来龙去脉→.上观新闻.2023-08-08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你不知道的3个细节.定西法治宣传.2023-08-08

与天堂偶遇 神山圣湖中的幻影班公湖.西藏人文地理.2023-08-09

日土县自然地理状况.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9

青藏科考:班公湖是个什么样的湖?.中国西藏网.2023-08-08

班公湖在什么地方?班公湖地区位于哪里?.环球快报网.2023-08-12

他们守护班公湖的水清岸美.光明网.2023-08-08

日土概况.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9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日土县数据来了!.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9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日土县数据来了!. 网信日土.2023-08-12

具有影响力的伦珠曲登寺.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9-04

西藏信仰民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04

“十三五”期间 日土县将投5000万元打造班公湖景区升级版.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8

日土县第六届班公湖民俗文化旅游节下周开幕.快搜西藏.2023-08-08

新藏—中尼公路攻略指引.中国国家地理网.2023-09-04

新藏公路简介.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023-09-04

机场简介.阿里昆莎机场.2023-09-04

噶尔概况.阿里地区噶尔县人民政府.2023-09-12

神秘的记忆——日土岩画.阿里地区日土县人民政府.2023-08-08

中印界湖-班公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3-08-08

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23-08-08

日土县改善水环境质量 打造美丽河湖.天上阿里.2023-09-04

守护青山绿水 打造雪域净土.中国藏族网通.2023-08-09

原创MV《班公湖》,带你领略班公湖的最美.西部战区.2023-08-09

班公湖赞.中国诗歌网.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