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化步兵,是步兵的一个兵种,是指在固定编制内以摩托化方式实施机动的步兵,如乘载摩托车、卡车等机动车。可大幅提高步兵、牵引炮、装备和补给品的战略机动力,不仅能提高战场移动速度、弹性防御,也能减少对公路、铁路的依赖性。然而虽然提升了机动力,战斗时却缺乏掩体,且主要作战武器以单兵武器为主。
发展历程
摩托化步兵的首次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会战期间。由于前线法军吃紧,法国政府临时动员了大批出租车,将大量军队输送到马恩河,及时挽救了马恩河战局,使世界知道了摩托化步兵的名字。
1935年,德国就开始重建国防军,重整军备。在首批3个装甲师组建的同时,摩托化步兵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在德军编制及战术运用中,摩托化步兵师一般与装甲师合编为装甲军,作为闪击战的先锋力量。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在莫斯科城下遭遇了惨败。此时,由于空前巨大的战损,德军不得不将原有的步兵师由三团九营制改为三团六营制,装甲师也被这样缩了水。在原先的摩托化步兵师(Infanty-Division)的基础上,加强了坦克、突击炮和半履带车,使之升级为装甲掷弹兵师(Panzergrenadier-Division),这也是后来的机械化步兵师的雏形。
定义
摩托化步兵是指在固定编制内以摩托化方式(如乘载摩托车、卡车等机动车)实施机动的步兵。
战斗方式
摩托化步兵通常是机动到对方小口径火炮的射程外,一般为3至5公里外,下车后进入进攻出发阵地,汽车此时隐蔽。在炮兵火力支援的炮火支援阶段(一般为30到50分钟时间 ),尔后边运动边由连战斗队形展开成排战斗队形,最后展开成组战斗队形。在距离敌机关枪有效射程的距离边缘 ( 一般为400至600米 ),展开成冲击战斗队形,高速冲击敌防御前沿,实施最后突破。
战斗武器
摩托化步兵主要使用单兵武器,主要采取步兵指挥手段,如口令、旗语、步兵电台。摩托化步兵特点是战斗开始前运动速度快,适应各种地形条件,机动灵活。缺点是在军事战斗中缺乏必要的掩体,战斗发展速度慢,而且主要作战武器以单兵武器为主。
实战应用
闪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摩托化部队还只是停留在用汽车运送兵源的水平上。德国陆军名将海因茨·古德里安摸索出一条以装甲兵与骑兵配合作战的新路,并提出了把摩托部队由勤务兵改为战斗兵的建议。古德里安主张“在敌人预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集中使用大量装甲部队,在空军和摩托化步兵支援下对敌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闪电进攻,力求速战速决速胜”。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军军长。该军包括一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古德里安指挥第19军在波兰战役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当时,能够迅速开炮的摩托化重炮甚至在坎坷不平的波兰道路上也能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滚滚向前;连步兵也行动神速,150万乘坐机动车辆的大军,通过错综复杂的无线电、电话和电报网所组成的电讯系统统一指挥,协调运行。
中国第一支摩托化步兵
中国的第一支全摩托化快速机动部队是成立于1959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摩托大队。这支应平叛需要、以剿匪训练为主要任务的机动部队,所辖三个摩托连队,每连177人 ,装备了数百辆洪都机械厂生产的长江750型边三轮摩托车,以及清一色的苏制 AK47型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后又增编了自行火炮营。于1962年底完成堵击、清剿青藏公路沿线散匪、保障公路畅通任务后撤编。其大队部和三个摩托连改编青海军区独立步兵四团。
俄乌冲突
2024年4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网站发布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第123摩托化步兵旅突击队在谢韦尔斯克前线作战的视频。画面显示,俄军多名突击队员身背AK-74突击步枪,准备骑摩托车出动,通过俄军无人机航拍视角,可以看到俄军突击队员骑摩托在战场上快速机动。
扩展
由于摩托化步兵存在战斗中缺乏必要的掩体、战斗发展速度慢、主要作战武器为单兵武器等弱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摩托化步兵逐渐发展为装甲掷弹兵。苏联、美国部队中所称摩托化步兵实为机械化步兵。机械化步兵亦称装甲步兵,是指能以建制内的装甲战斗车辆实施机动、乘车或下车进行战斗的步兵。
前苏联摩托化步兵组建于1963年,是陆军中人数最多的兵种,由陆军总司令直接负责管理。1987年的兵力为150个摩步师,编制内包括装甲车辆6.47万辆,居世界首位。其中,各型侦察和特种装甲车7500辆,各型装甲输送车2.97万辆,各型步兵战车2.85万辆。
美国第9步兵师改编为“高技术摩托化师”,该摩托化师编3个机动旅, 包括9个机动营(5个重型诸兵种合成营、2个轻型诸兵种合成营和2个轻型攻击营)以及1个空中攻击骑兵旅(该旅是第4个机动旅)。
参考资料
“真 摩托化步兵” 俄军突击队战场快速机动 .今日头条.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