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暑岛(英文名Fiery Cross or Reef),原名永暑礁。别称上武礁、上城。 归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位于南海南沙群岛珊瑚岛屿区,北纬9°32′~9°42′,东经112°52′~113°04′,是一座在珊瑚环礁基础上人工吹填而成的岛屿。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距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距西沙群岛的永兴岛440海里,全岛陆地面积2.8km²,礁盘面积108km²,为中国在南海管辖范围内陆地面积最大的岛礁。其礁盘属于珊瑚礁灰沙岛,宽约7.8km,长26km,面积约108km²。
永暑岛前身是永暑礁,永暑岛原来是一片暗礁,岛基主要为固化珊瑚沙、贝壳沙的磷质石灰土,以及混凝土为主,pH值约为8.0。由珊瑚虫和其他造礁生物在长期地质年代中堆积营造而成。呈长椭圆形,礁顶呈橄榄核形,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端窄小,中间略为宽大,属半开放型环礁。永暑岛高潮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低潮时礁盘大部分露出水面,主要为西南、东北、西北3个礁坪。永暑岛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全年高温多雨,月平均温度在25至29℃之间,年平均降雨量约2800mm。此外,永暑岛淡水资源、渔业资源、矿业资源较丰富。
1988年8月2日永暑岛建设的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这是中国行使主权,在南沙建立的第一个海洋观测站。2014年6月,中国在永暑岛的填海造岛工程正式启动,并于2015年4月,完成填海工程,填出永久性陆地面积2.8平方公里。
名称由来
官方命名
永暑岛(原名永暑礁)。1947年12月1日,中国国民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东、西、中、南四沙群岛及其所属各岛礁沙滩名称,正式公布了南海诸岛新旧地名对照表,其中,永暑岛被命名为永暑礁。1983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将该岛命名为永暑礁。2014年6月,中国在永暑岛开始填海造岛,同年10月,据地图网站DigitalGlobe更新的卫星图数据分析,永暑岛面积达到了大约0.9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大陆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取代中国台湾当局控制的太平岛,成为南沙群岛第一大岛,至此,永暑礁升格为永暑岛。
位置境域
永暑岛位于南沙群岛中部,经纬度范围在北纬9°32′~9°42′,东经112°52′~113°04′,距中国大陆约740海里,距海南岛榆林港560海里,距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440海里,位于南海中央航线和南华水道交汇处,隶属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全岛陆地面积2.8km²,为中国在南海管辖范围内陆地面积最大的岛礁。其礁盘属于珊瑚礁灰沙岛,宽约7.8km,长26km,面积约108km²。该岛位处南沙群岛和西礁的中点附近,附近没有其它明显的礁。
历史成因
地质原因
在全新世早期,融水因冰盖退化以及大气温度上升而被释放,导致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海平面均上升60米左右,这为新的珊瑚礁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包含永暑岛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全新世珊瑚礁基本在这一时间范围内产生。
填海造岛
2014年6月,中国在永暑岛的填海造岛工程正式启动。同年10月,永暑岛主岛的面积已达到0.96平方公里。并超过太平岛。由永暑礁升格为永暑岛,成为南沙第一大岛;仅次于永兴岛、东沙群岛、东岛、中建岛,位列南海诸岛第五大岛。11月,永暑岛最新填岛面积进一步扩大,面积达到0.92平方公里,左侧约0.85平方公里;右侧有两块,面积约0.07平方公里。最长约2400m。2015年3月,永暑岛主礁盘基本填满,面积达大约2.2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中国完成在永暑岛西南陆域(低潮时出水的陆域为“礁陆”)上吹沙填海作业,填出永久性陆地面积2.8平方公里,5月,中国公开南沙永暑岛扩建后卫星照片。
地理特征
气候
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珊瑚岛屿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全年高温多雨,月平均温度在25至29℃之间,年平均降雨量约2800mm,盛行季风,有时受台风和热带低压的影响,干湿季较明显。永暑岛是中国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风力较大,主要以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主,风速季节变化较明显,12月东北季风最强盛,8月西南季风最强盛,东北季风强于西南季风。
地质
永暑岛原来是一片琼台礁,由珊瑚虫和其他造礁生物在长期地质年代中堆积营造而成。其基座是古生代变质岩和中生代岩浆岩,从白垩纪晚期至渐世早期,沉积了滨海相碎屑岩,后来渐新世晚期以后区域性下降,珊瑚丛生和珊瑚礁发育,沉积了渐新世至第四纪的礁灰岩,在构造下降过程中叠加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古气候变化引起的古海面振荡,使礁灰岩中有多次沉积间断。永暑岛浅部地层结构分为生物碎屑层和礁大理石层。生物砾砂屑层主要分布于内礁坪和潟湖内上部地层。礁灰岩层大都分布于生物碎屑层以下,生物碎屑层主要为细砂到砾石,颗粒不均匀,棱角度大夹有珊瑚断枝和贝壳遗骸,结构松散,从白色到淡黄色。根据胶结程度礁灰岩主要从弱胶结到致密胶结不等,胶结程度大致随地层深度增加而变强,岩块强度也相应增高。弱胶结礁灰岩能明显见到珊瑚等生物碎屑,有孔洞礁灰岩层中只有层状松散碎屑层和侵蚀面。
地形地貌
永暑岛是一座珊瑚环礁,呈长椭圆形,礁顶呈橄榄核形,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端窄小,中间略为宽大,属半开放型环礁,它兼有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类礁体的特点,整体从北东向南西展布,西北侧外凸,东南侧内凹,呈弧形。其出露砾洲地势呈现外高内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并且存在多条地势较高坡度增大的砾脊;侧主砾脊呈弧形,主体由东西向转为北南向,主砾脊长度约为114.1m,出露平均海面高度约为1.93~2.33m。永暑岛高潮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低潮时礁盘大部分露出水面,主要为西南、东北、西北3个礁坪。礁顶中部为一开敞式潟湖,名叫南湾湖,面积约105km,水深达20~30。永暑岛主礁盘是西南礁盘,面积4.33平方公里。
据资料分析,永暑岛上部向海坡地形呈台阶状,普遍发育一6~8m.一35~一38m两级浅水平台,并具有古海平面的指向意义,东北和西南礁缘普遍发育了脊一槽沟地貌体系。向海坡从从第二级浅水平台的外缘开始,永暑岛的东北和西南礁缘普遍发育了脊一槽沟地貌体系,脊宽0~14m,槽沟宽5m,深3~5m,呈V字形切割礁缘,上下延伸10~15m。槽沟内水动力作用强烈,浪生往复流不断冲刷槽沟,仅有零星抗浪性强的珊瑚生长,个别沟段有珊瑚等生物砾屑存在,为浅水环境产生的生物碎屑搬运至深水区提供了通道。礁脊以礁砾块为主,被珊瑚藻覆盖、固结,仅在局部较隐蔽处才有活珊瑚生长。
土壤
永暑岛岛基主要为固化珊瑚沙、贝壳沙的磷质石灰土,以及混凝土为主,pH值约为8.0,部分地区经过客土(红壤)混合或覆盖,经过几年的绿化种植后,土壤表层能见到落叶和枯草等形成的少量腐殖质。永暑岛的珊瑚砂砾矿物成分中,碳酸钙含量高达96.7%,其中文石占33%~47%,高镁方解石占5%3~67%。
水文
该岛波浪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以风浪为主,风浪占76%,涌浪仅只24%;东北季风期浪向以NNE~ENE为主,西南季风期浪向以SSW~WSW为主;5-10月为季风转换季节,风小浪小,涌浪略增大。该岛各月的波高以轻浪和中浪为主,年平均波高为1.2m,最大波高为8m,年平均周期为4.5s,最大周期为8.4s,各向平均周期变化不大;强浪向主要集中在WSW、SW和NNE、NE向。
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
永暑岛虽处于亚热带地区,气温偏高,但降水量很充足,再加上后来的人工填海,所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岛礁底部是年代久远的第三纪或更新纪溶蚀大理石,孔隙和溶洞发育较好,渗透性强,海水容易流通。在人工岛礁的建设过程中,挖泥船将周围的碎珊瑚和浅地表岩层砂石集中,形成低渗透性地层,覆盖在老灰岩地层之上,海水不易渗入,而雨季时地表积累的雨水存至礁岩中。此时,因其海底隆起构造有独特的孔洞地质结构,形成特殊的生态循环系统,从而会形成上部为淡水,下部为海水的隔水层。因海岛地下水漂浮于咸水之上,水区域中央厚,边缘薄,如透镜体形状,故称“淡水透镜体”。
永暑岛礁体地下的淡水水体,被中国科学家发现其正以每年1米的快速增长率逐渐扩大,因为淡水比重较低,浮在岛上形成所谓的淡水透镜(lens)结构。根据电脑模型预测,永暑岛上的淡水水体最快将在15年后成长稳定。
渔业资源
永暑岛海域鱼类属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动物区系,分为底栖鱼类、潮间带鱼类、礁盘游泳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几大类,其中礁盘游泳鱼类和热带大洋性鱼类约占总种数的90%。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世界性种类有364种,占鱼类总数的68%;分布于太平洋的鱼类有140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6.17%;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与大西洋共有鱼种类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5.79%。
矿业资源
永暑岛海底蕴藏着包括铁、锰、铜、、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及热液矿床。
生物多样性
据2019年中国渚碧岛和永暑岛维管植物调查数据显示,永暑岛上共有维管植物105种。而渚碧岛和永暑岛发现的176种维管植物(含变种和变型)中,以绿化为目的引种栽培植物有58种,占比约33.0%,食用为目的引种栽培植物有15种,占比约8.5%,随土壤或者其他物资带入植物有97种,占比约55.1%,以及6种随海浪传播的植物,约占3.4%。其中绿化栽培植物种类多数为大叶榄仁、草海桐、椰子、单叶蔓荆和黄槿等耐盐碱植物,其他少数种类均为市场上常见的绿化苗木、花卉和禾本科草皮植物;以食用为目的的15种引种栽培植物,仅有少数几种常见瓜菜类和零散种植的果树,而随土壤或者其他物资带入植物成为主要类型,主要为菜园附近分布的农田禾本科杂草,以及一些耐盐碱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此外,永暑岛上的沙滩上还分布海浪传播的岛礁耐盐碱本土植物海岸桐、银毛树、海滨大戟和萝雷草等。
永暑岛上105种维管植物中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有74种(70.5%),生长状况一般的植物有26种(24.8%),生长状况较差的植物有5种(4.8%)。其中生长较好的植物有绿化苗木中的大叶榄仁、杨叶肖槿、草海桐、黄槿及驱虫翅子草等;及生长良好耐盐碱的水果如椰子、莲雾、文定果和西印度樱桃等;其余生长良好的植物均为耐盐沙地植物如海刀豆、厚藤、滨豇豆、黑果飘拂草、香附子、细穗草、牛筋草、台湾虎尾草和紫花大翼豆等。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中国历来对整个南沙群岛(包括其中的岛、礁、滩、沙)主张领土主权。由于永暑岛是南沙群岛的组成部分,因而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包括永暑岛。中国对南沙群岛持续上千年的发现、活动和管辖情况有信史为证。
早在中国东汉、三国的古籍中,就有关于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水文气象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民众在那里活动的文字记录。宋朝的两广经略安抚使负有管辖南海的职责,国家武装力量担负巡视南海的任务。清朝大臣编的地方志中,将南沙群岛列入了当地海防的范围。清朝的皇家地图中,南沙群岛也在中国版图之内。1933年法国占领南沙群岛的9个小岛,中国政府向法方进行了外交交涉,令其退出.
19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内政部、海军部等政府部门专门组建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公布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各岛屿图》。日本侵华期间侵占了南沙群岛,战败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于1946年正式归还中国。1947年中国政府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中国广东省。1948年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开始对南沙群岛的管辖不断完善。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海南省,管辖范围包括永暑岛在内。2012年6月,国务院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永暑岛在内的众多岛礁和海域。2014年8月—2015年4月,在永暑岛成立了三沙市南沙人民武装部。2020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其中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永暑岛一直在中国持续有效的控制和管辖之下。
岛礁开发
建设联合国海洋观测站
1987年3月7日~4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其主旨议题是讨论通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在会议讨论和正式通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相关法规文件,包括标号为74站的南沙群岛海洋观测站和76站的西沙群岛海洋观测站。1987年5月15日~6月6日,国家海洋局派出44人的勘察工作组,经过23天高温酷暑的海上作业,通过对永暑岛、华阳礁、六门礁等岛礁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化学、生物等调查,最后选定永暑岛作为建站地点。随后,在400多名军地建设者经过180多个日夜兼程,最终于1988年8月2日永暑岛建设的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南沙军民在这里举行落成典礼。这是中国行使主权,在南沙建立的第一个海洋观测站。
南沙海洋站是中国位于南海地区的重要海洋站,也是全球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点之一。该站的建成对研究太平洋地平线的变化规律和地壳变迁、热带海洋水文气象及南海台风、地理环境变化、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提供和积累了重要的科学资料,而且对于和平开发和利用南海海洋资源以及推动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主权碑
1989年8月2日,中国南沙群岛永署岛主权石碑落成。碑石上边一排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中央刻礁名“永暑礁”红色字样,右上方刻着颜色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十一字,左下方刻着同样鲜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二〇〇〇年五月立”十七字。这座以水泥板为材质的白色主权碑由南沙守备部队原部队长、人称“守礁王”的龚允冲带领守礁官兵设计制作。3层碑座代表着祖国在南海的西沙群岛、南沙、中沙群岛三大群岛;8.23平方米的面积,象征着祖国南沙群岛82.3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1.988米的碑干高度,寓意着我军于1988年进驻祖国南沙群岛的永暑岛;碑的顶部有一颗大红色的“心”,在“心”形中镶刻着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面特别用红色五角星标记着北京和南沙永暑岛的点位,象征着南沙守礁官兵永远心向祖国。
建设通讯站
2010年,中国移动在永暑岛建成了第一个移动信息站。次年,中国海军及南海舰队通信部门联手中国电信集团海南分公司,在永暑岛启动中国电信3G信号基站工程,该工程于2013年1月正式完成并开通运营。2016年,中国移动首个以卫星通信方式在永暑岛建立4G基站。2019年7月24日,中国电信在永暑礁开通了5G基站。
建设机场
2016年1月6日,中国政府征用的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起飞,经过近2小时的飞行于10时21分、10时46分平稳降落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并于当日下午返回海口,试飞成功。至此,中国永暑岛机场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建设灯塔
永暑岛灯塔于2015年5月6日开工建设,2016年5月26日投入使用。塔高50-60米,夜间发白光,射程22海里,周期8秒。灯塔安装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和甚高频(VHF)基站,可为航过往船舶提供定位参考、航路指引、航行安全信息等导航助航服务。永暑礁灯塔取名“鼎盛中华”,设计立意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鼎,基座为白色圆盘形,塔身圆柱形,下部红色上部白色,顶部灯罩像红灯笼,象征中华民族富贵吉祥、国家鼎盛千秋。
建设医院
永暑礁医院由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和办公生活设施组成,于2015年1月动工建设,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五百多名工程建设者完成了总面积达16000㎡的主体工程。2016年7月,医院正式开诊,从海军总医院抽调的五十多名专家组成医疗队进驻医院,截至目前,接诊上千人次。永暑礁医院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建设配备,医疗队在急诊区开设了综合内科、综合外科等十余个专业科室,同步展开急诊处置室、抢救室、急诊药房、超声、心电以及检验等功能单元。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由于永暑岛是天然形成的珊瑚岛礁,建立之初,常年高温、高湿、高盐,碱度高、养分少,普通绿植存活率极低,包括绿化养护在内的多项生态环保工作面临许多挑战。根据送检水质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数据,永暑岛与自然盐沼的指标相似,确定为近自然盐沼,并被誉为“海上戈壁”。由于参与建设单位多,存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扬尘、卫生防疫等环保整治问题。
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保护修复设施
自然资源部在永暑岛建设了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设施,于2019年1月2日正式启用。新启用的设施将重点用于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具体工作包括:首先进行定期调查评估,通过逐步掌握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科学合理确定需要重点保护和修复的区域。其次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实施保护修复工作,促进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最后探索创新保护修复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开展珊瑚礁保护修复试验,逐步建立适合南沙群岛生态特点的保护修复技术方法体系。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已经启用了永暑岛海洋观测中心,以定时向国际社会和过往船舶发布海洋预报和灾害警报等公共服务信息。
加强生态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为进一步完善永暑岛海洋观测中心和生态保护设施功能,在永暑岛周边布设了一批生态监测设备,增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部分关键要素的监测能力,进一步健全了全球海洋观(监)测体系,为动态掌握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状况,及时预警生态风险和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蓝、绿、淡”工程
“蓝、绿、淡”工程,即养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珊瑚礁、植树种草固砂造绿、淡化陆地改善生态。南沙岛礁吹填造陆的过程,模仿珊瑚礁自然生长、成熟的过程进行。根据珊瑚礁盘内外不同的特性选择施工方式,礁盘内部泄湖中的珊瑚,其生长过程是从泄湖到沙洲到礁岩的自然硬化。施工中没有排放浑浊水,并采取先围后吹的办法,加速珊瑚礁硬化过程。为了保护好珊瑚礁,建设单位与中科院合作,在人工繁殖珊瑚领域取得了突破。此外,还人工养殖砗磲、海藻、大法螺、海参等对珊瑚生长有益的多种海洋生物,优化珊瑚生长环境。
建筑生活垃圾“零排放、零污染”
针建筑生活垃圾,中国交建环保提出“壳装化、移动化、资源化、全覆盖、零排放”的岛礁环保整治目标。在每个岛均成立“岛礁环保综合整治运营中心”,近千名环保人员昼夜轮换值班,运营中心全部采用壳装化、可移动专业环保装备,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污水,实现了岛礁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的循环利用。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环境整治,目前岛礁上已经实现了建筑和生活垃圾合理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中,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废弃物被压缩打包运回陆地。对于不可利用部分,放入焚烧炉中进行焚烧消减,经过二次燃烧废气达标排放,产生的废渣封闭后运回陆地。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环保部门对废弃混凝土块、废旧钢筋、管材、木料等进行分门别类处理。此外,餐厨垃圾、人体及禽畜的排泄物全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最终形成无味初级肥料,用于岛礁绿化种植。
相关文化
历史记载
据考证,永暑岛在《更路簿》一书中的名字是“上武礁”,带有海南话色彩。《更路簿》最早出现于明代,后经过渔民不断完善。该书沿用至今。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南沙群岛进行捕鱼、捞虾、捉龟等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书。该书记载了渔民从文昌市的清澜港或琼海市的潭门渔港,到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各岛礁的航航向和航程。南沙更路篇总共有200条,记载传统地名72处。主要计数西沙群岛到南沙群岛以及在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往返更路。
由金擎宇编著、亚光舆地学出版社1949年4月编辑出版的地图册《袖珍中国分省精图》中,已出现标注为永暑礁的岛礁。
《今日关注》
2016年4月17日,中国海军运巡逻机接到紧急命令,前往中国永暑礁运送突发重病的工人至三亚。却遭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不关注病人,却对这次救援行动中的中国军机说三道四。中国国防部4月19日回应:在危急时刻,全力救助人民群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针对美国做法于2016年4月20日设特别栏目,主题为:中国军机赴永暑礁救人 ,美国无权指手画脚。
音乐
歌曲《永暑姑娘》,是南海永暑岛驻岛军医自弹自唱的原创歌曲。主要歌唱永暑的医护人员,照片也展现了岛上军人的生活。
参考资料
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市辖区的公告.中国政府网.2023-07-28
《更路簿》中的岛礁名称: 土名透出浓浓海南味.海口网.2023-07-28
Forbidden.外交部网站.2024-01-15
永暑礁升格为永暑岛 取代太平岛成南沙第一大岛.人民政协网.2023-07-28
央视播出南海岛礁建设情况.海口网.2023-07-28
中国建岛速度惊人:一个南沙人工岛造价约736亿.加拿大华人网.2024-01-15
三沙热点-《永暑岛》.三沙旅游网.2024-01-15
我国被誉为“基建狂魔”,建设永暑岛发现神秘资源,让领国很眼红.人民资讯.2024-01-17
中国首次标准化命名南海岛、礁、滩、沙是什么时间?.中国军网.2024-01-15
永暑岛.天地图.2023-07-28
官方公开南沙永暑礁扩建后卫星照片.央广网新闻.2023-07-28
研究:南海永暑礁地下淡水水体生成快速.中央通讯社.2024-01-27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中国政府网.2023-07-12
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市辖区.新华社.2024-01-17
中国在南海兴建的岛屿现状如何?.兵工科技.2024-01-14
共和国历史上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4-01-14
南沙海洋站建设及开展海洋观测工作记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7-28
8月2日:中国南沙群岛6礁的主权石碑落成.中国政府网.2024-01-17
永暑礁主权碑.中国三沙.2024-01-17
3G网络覆盖南沙永暑礁 守礁官兵将可与大陆通话.环球网.2023-07-28
中国南沙全部岛礁实现电信3G信号全覆盖.中国新闻网.2023-07-28
永暑礁建成中国移动首个卫星通信4G基站.科技日报.2024-01-17
5G手机在海南发售 全省已覆盖5G基站近两百个.中国新闻网.2024-01-17
组图直击: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试飞成功.中国军事网.2024-01-17
中国空姐登上南沙永暑礁 娇美礁更美.海口网.2023-07-28
南海南沙灯塔.祖国视点.2024-12-24
永暑礁医院投入使用 门诊大楼曝光(组图).中国经济网.2023-07-28
南沙永暑礁首次发现近自然盐沼.环球网.2024-01-27
南沙岛礁:生态保护建设绿意盎然.中国军事网.2024-01-27
自然资源部南沙群岛生态保护修复设施正式启用.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11
自然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保护工作.新华社.2024-01-27
民国老地图佐证南海岛礁归属.海口网.2023-07-28
《今日关注》 20160420 中国军机赴永暑礁救人 美国无权指手画脚.央视网.2024-01-27
听完泪目!军营里的“小情歌”.湖北网台.2024-01-27
听完泪目!一首来自南海永暑礁的“小情歌”.央视网.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