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尾拟角蝰(学名:Pseudocerastes urarachnoides),又名伊朗蜘蛛毒蛇、波斯角蝰蛇、假角蝮蛇,是有鳞目蝰科拟角蝰属的蝰蛇新种,分布在伊朗西部山区和伊拉克东部地区,栖息地在由石膏组成的丘陵和高地,也常栖息于半干旱灌木丛和森林。

1968年,科学家们在伊朗西部高原首次发现了蛛尾拟角蝰。2006年,科学家们有了一个活体标本可供检查研究。2008年4月,一个团队在伊朗西部的伊拉姆省追踪了一对蛛尾拟角蝰并捕获了其中一只,这条毒蛇被运送到一个实验室供研究人员观察研究。

蛛尾拟角蝰身长约20英寸,最大长度可达33英寸,重量约1磅。其身体颜色通常与周围环境相对应。蛛尾拟角蝰是食肉动物,喜欢捕食鸟类,也会吃蜥蜴、啮齿动物节肢动物门。它们躲在悬崖两侧的缝隙中,用看起来像蜘蛛的尾部作为诱饵捕食鸟儿。

蛛尾拟角蝰受到威胁时会攻击,它似乎对人没有攻击性。一项研究发现,该物种的毒液对人类有凝血作用,影响X因子。蛛尾拟角蝰被命名后不久,动物园和专业收藏家一直在寻找该蛇,这可能导致了偷猎。2022年,蛛尾拟角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标准B1b(v)下被列为近危物种。

命名和历史

蛛尾拟角蝰又名伊朗蜘蛛毒蛇、波斯角蝰蛇、假角蝮蛇。1968年,科学家们在伊朗西部高原首次发现它,当时,科学家们认为其尾巴是随机突变。2006年,科学家们有了一个活体标本可供检查研究。同年,生物学专家史蒂文·安德森 (Steven Anderson) 和他的同事发表了证据,证明该蛇是一种新的蛇类。史蒂文·安德森为其命名Pseudocerastes urarachnoides,意思是“带有蜘蛛状尾巴的假角”,也即蛛尾拟角蝰。

2008年4月,一个团队在伊朗西部的伊拉姆省追踪了一对蛛尾拟角蝰,并看到其中一条滑入裂开的岩石中。当团队人员用手电筒照亮洞穴时,蛇发出了嘶嘶声。该蛇被团队人员捕获并被运送到一个实验室的笼子里。研究人员在围栏里放生了几只鸟,并安装了摄像机。他们看着这条蛇的尾巴在地面上摆动,肿胀的鳞茎和褶边鳞片再现了蜘蛛的滑行动作,几只鸟在试图攻击蛇的尾巴后立即成为该蛇的食物。

形态特征

蛛尾拟角蝰身长约20英寸,最大长度可达33英寸,重量约1磅。它们的眼睛是棕褐色的,瞳孔垂直。其皮肤粗糙,鳞片呈龙骨状,通常灰褐色,与栖息地花岗石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蛛尾拟角蝰从眼睛向上延伸的鳞片,形成角。它们最独特的特征是其尾巴:一个球状的、肉质的末端,上面有长而细的鳞片垂下来。

分布栖息

分布区域

蛛尾拟角蝰主要分布在伊朗西部多岩石、干旱的山区和伊拉克东部地区,扎格罗斯山脉的西部。

栖息环境

蛛尾拟角蝰的栖息地是由石膏组成的丘陵和高地。它喜欢石膏基材上的深裂缝和孔洞,以便在温暖的夏季利于得到水分和凉爽。蛛尾拟角蝰也常栖息于半干旱灌木丛和森林。

生活习性

蛛尾拟角蝰是食肉动物,喜欢捕食鸟类,也会吃蜥蜴、啮齿动物节肢动物门。它们喜欢躲在悬崖两侧的缝隙中,等待猎物。蛛尾拟角蝰使用看起来像蜘蛛的尾部作为诱饵,这种现象被称为摄食模拟。它摆动尾巴的末端,让尾巴看起来是活的。鸟类降落在蛛尾拟角蝰身上或飞在它们周围,专注于“蜘蛛目”,以至于它们看不到蛇。蛛尾拟角蝰可以在2秒内出击捕食这些鸟儿,它们是毒蛇,带有可伸缩的尖牙,可将毒液深深注入猎物体内。

物种危害

蛛尾拟角蝰受到威胁时会攻击,除非走投无路,它似乎对人没有攻击性。Brouw (2021) 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该物种的毒液对人类有凝血作用,影响X因子。截至2024年5月,尚未记录到人类在其自然栖息地被攻击的事件,毒液对人类影响的严重程度仍不清楚。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蛛尾拟角蝰被命名后不久,它被伊朗人关注。动物园和专业收藏家一直在寻找该蛇,这可能导致了偷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数据不足。它们的分布范围小,引起了科学界的担忧,科学家寻求更多信息并希望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保护等级

2022年,蛛尾拟角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标准B1b(v)下被列为近危物种。

参考资料

蛛尾拟角蝰.动物网.2025-01-11

遇见尾巴上挂着蜘蛛捕食鸟类的蛇.discovermagazine.2025-01-11

蛛尾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2025-01-11

自然史说明.探索全球研究.2025-01-11

看,这条毒蛇的尾巴上有“蜘蛛”.科技日报社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