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振丰,1984年5月出生,邯郸市临漳人,中共党员,曾就读于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清华大学2006级研究生,2013年博士毕业,现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航天发射任务副指挥长,曾多次担任0号指挥。中校军衔。
2006年,谷振丰毕业后,成为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员,后又被单位调回母校直接读博,博士毕业后,谷振丰主动申请到发射任务一线工作,从最基础的火箭测试操作手做起,给火箭安装仪器、连接插头、记录数据。
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大学生”,2018年谷振丰参与重大工作任务,功绩显著,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谷振丰的家庭是一个三代军人之家,祖父参加过解放战争,父亲、伯父、舅父和姑父都参过军,所以谷振丰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
2002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谷振丰直接填报了清华大学国防生,进入学院后,谷振丰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参加了许多国防军事方面的活动,以求增进对部队和国防现状的了解,便于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国防事业。
谷振丰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一直是专业第一。他曾获得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国家一等奖学金和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因平时成绩好人缘也好,被院系推荐参加特奖评选,公开答辩选题时,谷振丰的脑海里响起了一句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是他入学之时便已下定的决心。他希望借答辩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清华大学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学生愿意报效祖国。
工作经历
2006年,谷振丰大学毕业后,决定前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个位于西部戈壁荒漠中的卫星发射基地。实现自己多年的航天梦,并希望能够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尽自己所能为最需要自己的领域服务。
谷振丰读博以后,申请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加入了"双肩挑"的队伍。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谷振丰作为方阵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给大一新生做特训。2512名清华大学大一新生统一乘车赴大兴区军训基地开始训练。八天七夜,176个小时内,谷振丰和参与任务的老师与辅导员们带着新生克服了后勤保障短缺、基础功底较差等困难,打造出了国庆游行史上组建和训练时间最短的方阵。后来有一部纪录片叫《八天七夜》,谷振丰就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之一。
2013年,博士毕业后谷振丰成为“神舟十号”发射任务的操作手,负责检测飞船上的二十台设备数据。虽然这只是整个发射系统中最基层的工作,但他认为这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使命——中国载人航天的使命。
社会活动
2020年6月,谷振丰作为优秀校友代表给毕业生们送上了祝福。受疫情影响,他只能通过云端的形式祝贺。他说:“同学们,你们就像蓄势待发的火箭,正准备着开启新的旅程。让我用航天发射的方式来祝福大家:5、4、3、2、1,点火,起飞!”这份简单而朴实的祝福打动了所有的毕业生。
2022年3月3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举行东风中小学和幼儿园聘请名誉校长仪式。三位科技人员王家伍、谷振丰、李小燕分别被聘请为东风中学、东风小学和东风幼儿园的名誉校长。
人物事件
2013年,谷振丰负责发射系统中最基层的工作任务,即“神舟十号”发射时的操作手,负责检测飞船上的二十台设备数据。
谷振丰2015年带领发射场测试操作团队完成了对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的首飞测试。成功将四颗卫星送入太空。
2020年,36岁的谷振丰已经成长为最年轻的火箭系统负责人,在七十余次发射任务的历练下,实现从基层操作手到高层管理者的巨变。采访时,他还是那个早年梦想成为航天工作者的年轻人,他说:“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已经产生了将来从事航天工作的想法,我要参与到载人航天的伟大事业中,所以我来到了酒泉市。”这么多年,他的初心未改,对航天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主要成就
20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四颗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发射的壮举,打破了美、俄在这一领域的垄断。这次火箭的各环节测试均由谷振丰带领的发射场测试操作团队完成。其精细的操作提高了国家火箭的自主测试能力,并为其他发射场提供了技术参考。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河北省二等功以上现役军人光荣榜.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3-07-27
对话谷振丰:火箭发射零号指挥员的别样浪漫.清华大学国防网.2023-07-27
谷振丰:携笔从戎,永争第一.今日头条.2023-07-27
为这样的军人点赞!临漳县谷振丰荣立二等功.百家号.2023-07-27
大漠崛起航天人才方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打造高层次科技队伍记事.百家号.2023-07-27
科技人员担任名誉校(园)长,为东风娃插上航天梦想的翅膀.新浪.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