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位于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
香积寺建于终南山神禾原西侧,佛寺坐北朝南,院内殿堂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整个寺院由供佛区域和僧侣生活区组成,供佛区域作为主体建筑由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组成。寺内的善导塔建于681年,今存11级,经整修后更加奇古别致。
香积寺是善导大师圆寂后其弟子为纪念大师之功德修建而成的,香积寺因善导之名在唐朝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佛教净士宗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的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1956年,香积寺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确立香积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香积寺内善导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任方丈为本昌法师。
历史沿革
唐朝时期
李治永隆二年(681年),长安西明寺的释善导圆寂,师从善导十余年的弟子怀恽为纪念大师,修建了香积寺和供养塔。寺名来源于佛经中的“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因来礼拜善导大师的信徒众多,香积寺规模日益增大,唐朝香积寺规模曾达到300亩,有12处院落,因此有了“骑马过山门”的说法。"香积寺"一词最早在《旧唐书》中出现过,之后因安史之乱的战场曾涉及到香积寺北面,香积寺被严重破坏,之后,李炎时期的“会昌灭佛”也使得寺院内的殿宇毁坏严重,香积寺往日景色不复。
宋元时期
宋朝时期因为净土宗在民间普遍传播,作为净土宗祖庭的香积寺也逐渐得到恢复,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香积寺改名为开利寺,之后因为寺院经济与国家财政之间的矛盾,香积寺又改回了原名。但是,由于宋朝时期的政治中心南移,高僧大多去江南传道,寺院多荒凉破败、人迹罕至的景象。辽金元时期,因皇室推崇佛教,所以香积寺减缓了衰落的趋势。
明清时期
明朝嘉靖时期,对香积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清代乾隆时期,曾对寺内的大殿和僧房加以整修。但在同治时期,寺内的殿宇毁于兵火,只剩下善导塔。光绪时期又进行了一次整修,重新修建了数间佛殿和僧房,清末民初,寺内还有三五位僧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香积寺得到多次修缮,1962年续洞法师来到香积寺后,先后在寺内建成了大殿、法堂、天王殿等上百间。1979年之后,大雄宝殿建成,之后还修建了三间佛堂并对善导供养塔进行整修,建立了多间法堂、廊坊、僧房,重新建立了寺内围墙和甬道,对花园进行规划平整,并修建了公路和停车场。1987年之后,在寺内建立了贵宾接待室,并对寺内的围墙和道路进行修缮。
地理环境
香积寺位于终南山子午谷正北部神禾原西侧,今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王维的诗歌《过香积寺》中曾这样描写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松柏,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可以得知这个地方当时是远离人烟的僻静之地。香积寺南面是滈河,北面与引人入胜的樊川相接,河、潏河在寺院的西面汇流萦绕。
建筑特征
空间格局
香积寺采取的布局是中国寺院应用最普遍的形式,纵轴式,佛寺坐北朝南,主要的殿堂会依照从南到北的顺序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主要殿堂的左右各有一处配殿。自1979年来对香积寺不断整修,不仅对善导塔进行了复原,还在塔的东面由南向北重新建立了主要殿宇,使得香积寺形成一个四合院的样式,占地有四十多亩。整个寺院由供佛区域和僧侣生活区组成,供佛区域作为主体建筑,主要由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各大佛殿组成,东侧一般是僧侣的生活区,设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等,西侧设有云会堂,主要用于接待云游僧人。
香积寺建于681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可知香积寺内的殿宇排列庄重严齐,风景优美,后因战乱使得寺内殿宇损坏严重,1979年之后,香积寺重新修建多处殿宇并且整修善导塔,采用庭院式结构,有宫室式佛殿的特点,今天的香积寺,建筑宏伟,古朴典雅,大雄宝殿内宽敞明亮,肃穆庄严。
主要建筑
牌楼
香积寺山门牌坊面向正南方向,使用材料为汉白玉,牌坊正面刻有“香积古刹”四个字,后面为“净土祖庭”四字,前后大字采用鎏金工艺,都是出自赵朴初先生的手笔。牌楼之上左右对称精琢着青狮、白象、金毛吼三种瑞兽。
山门殿
在寺院中,山门以殿堂的形式建造,匾额上为赵朴初所题的“香积寺”,山门前有一对惟妙惟肖的石狮,登上山门的32层石阶中间雕刻着群龙浮雕,山门殿中供奉着结跌坐佛像,这里作为法物流通处让人们请到各种纪念品,穿堂而过后就进入下一个庭院。
天王殿
天王殿与山门殿之间隔一处山水景观,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弥勒佛,佛像背后供奉的是韦驮天,正面对着前方的大雄宝殿,而佛像左右则各供奉着两尊天王,即四大天王。
碑廊
经过天王殿之后,两侧长廊展示了各代以来僧人和名家文人的书法墨迹上百块雕刻作品,篆隶行草,各显异趣。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香积寺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殿宇,是僧侣、信徒礼拜和举行佛事活动的地点,与天王殿相比,大雄宝殿的风格更古朴肃穆,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两边分别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菩萨,组成了净土宗的“西方三圣”,还供奉着日本净土宗赠送的善导法师木刻像。
法堂
法堂的名称来源于禅宗,意为演说佛教大法之堂,主要举行讲经说法、宣誓皈依等活动,另外因为香积寺面积狭小,没有设立藏经阁,所以法堂内也藏有很多书籍,法堂正中间供奉了一佛二弟子像和缅甸玉佛像。
重要文物
善导塔
善导塔,也称为香积寺塔,于李治永隆二年建立。善导塔的塔身是使用青砖砌成,属于密檐式砖塔,塔身为四角锥体,外形正方,墙壁厚度约两米,根据记载可知善导塔原为13级,现存11级,塔高约33米,最高的层级为一层,高度从下往上依次递减,每一层的交叠处皆有以菱角牙子装饰的角檐,塔身表面为仿木结构,四面的塔身刻有楷书的《金刚经》,字迹俊秀,笔势刚健,塔身还雕刻了木构佛塔的一些元素作为简单装饰,并且用朱砂对这些雕刻做了彩绘,底层刻有“涅盛事"四个字,为清朝乾隆所刻。善导塔塔顶在宋元之前就已破裂,1979年,西安市政府修缮善导塔,以内框架和外腰的方式加固塔身,如今的善导塔经过整修后更加奇古别致。
净业塔
净业塔,于李隆基开元十二年建立,建立在善导塔东侧,距善导塔约三百米,是香积寺最早被建立用以供奉善导舍利的崇灵塔,为典型的楼阁式佛塔,不可以攀登,该塔通身由青砖砌成,为四角锥体,共有五层,塔高约十米,按照塔的风格来看,净业塔的建造时间早于善导塔,善导塔建成后放入善导的灵骨,净业塔便专门放置净业的灵骨。
隆阐法师碑
隆阐法师碑全名《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赠隆阐大法师碑铭并序》,原碑在唐玄宗天宝二年立于长安实际寺,北宋迁往西安文庙,现西安碑林博物馆,该碑厚26cm,长183cm,宽93cm,是研究香积寺的重要实物史料之一。隆阐法师碑的碑头已经不复存在,字迹也已经模糊,香积寺中存有拓片。碑文中讲述了隆禅法师(怀辉)的生平和他建造香积寺的来龙去脉,记述了怀辉在香积寺的佛事活动和佛堂建造以及对其功德的评价。
净业法师灵塔铭
净业法师灵塔铭在净业法师去世十三年后,也就是公元725年,净业法师的门人为纪念法师功德所建,该碑刻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长68cm,宽63cm,保存完好。
历史人物
善导法师(613-618),唐朝僧人,淄博市人,为佛教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善导幼年出家,在取得《观无量寿经》后大为欣赏,受戒后开始研究《观无量寿经》,善导还经常出行远游,求问道津,曾去江西东林寺,“观远公遗迹,忾然增思”,善导29岁时,因对净土法门还有疑惑,远赴山西拜道绰为师,之后回到长安开始弘法活动,曾在悟真寺、实际寺弘扬净土教,又在光明寺担任住持十多年,其弟子有怀辉、怀感等人,善导圆寂后弟子为纪念其功德建寺立塔。善导著有《观经四帖疏》《净土法事赞》《般舟赞》等。其中《观经四帖疏》在八世纪时传入日本,之后日本高僧法然上人照此疏创立了日本净土宗,并且尊善导为高祖。佛教界也普遍尊善导为净土宗开祖。善导在雕刻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曾奉李治之命前往龙门石窟修建奉先寺雕像群。
隆阐法师(怀辉),南阳人,为善导的弟子,33岁时在长安西明寺剃度出家,曾被武则天封为长安实际寺的寺主,期间讲授净土经典,为实际寺修建净土堂, 怀辉于武周大足元年(701)因病去世,时年62岁。怀辉为香积寺的建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弟子为纪念其功德,将其生平和功德记在《隆阐法师碑》中。
净业法师,陕西西安人,出生于官宦之家,童年时出家,因其讲经非常透彻,吸引众人前来听经,数千人要求皈依净业门下为弟子,他还注重佛事交流,经常邀请高僧来寺内开讲坛。怀辉去世之后,曾由净业完成香积寺的收尾工作,根据《净业法师灵塔铭》的记载可知,净业为香积寺的第一任寺主,延和元年时(712年),净业因过度劳累去世,终年58岁,灵骨被其弟子安置于善导的崇灵塔内。
相关文化
净土宗
东汉时期,净土思想由印度传入中国内地,南北朝时期,僧人弥勒佛和弥陀的净土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北魏时期的昙鸾对弥陀的思想加以改造,为后来的净土思想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唐朝的善导法师完善了昙鸾的净土思想,净土宗的发展由此成熟,再加上善导诸多弟子的发扬,净土宗逐渐风靡天下。善导法师继承了昙鸾和道绰的思想,强调众生是通过接引佛的愿力才得以往生,这个力量是一种来自外部的他力,他力思想成为善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还将五种修炼方式列为众生修炼过程中的正行,善导引入了大量的净土经书,认为诵读经书过程中的持名念佛遵从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善导以这种方式来不断完善净土宗的思想,善导还非常重视信仰虔诚,众生坚定内心信念再加上他力本愿人才可最终往生;善导还认为众生无一遗漏的都可往生。
佛教界大多尊善导为净土宗开祖,因香积寺内建有善导的供养塔,佛教界公认香积寺为净土宗祖庭。12世纪,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传入日本,日本的法然上人根据此书创立日本净土宗,因此在日本佛教净土宗也尊善导为高祖,并将香积寺奉为祖庭。
诗歌
唐代诗人王维在仕途不顺时曾在终南山过着隐居生活,《过香积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既是山水题材诗又体现了佛家思想,禅宗的兴盛对王维的诗歌有很大影响,他把宗教情感转化为诗歌意境,在诗歌艺术上做出了开拓。《过香积寺》是一首五言律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松柏,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讲述了诗人造访香积寺的感触,用林中小路、远处钟声和泉水击打声突出了寺院的神秘幽静,烘托出香积寺的与世隔绝,又在视觉角度描述了青松、薄暮,展现诗人闲逸萧散的情趣和静谧恬淡的心境。
重要事件
文化活动
香积寺作为净土宗祖庭之一,经常为祈福、讲经说法等举办隆重法会。在元旦、中秋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等重要节点,香积寺会按照佛家的传统举行拜塔、祈福、供灯法会,寺院僧众带领慈善功德会成员以及众多信徒参与活动,共同祈福国泰民安、世界和平。2014年4月,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来到香积寺,召开了讲经法会,主要内容为善导法师的遗作《观经四帖疏》中的一个篇章,是最能体现善导法师净土思想的一章。2016年11月,香积寺承办了第一届“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有来自全球十七个国家、地区的佛教代表、学者,超过两百人来体验佛教净土宗祖庭文化。
香积寺还是中日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1980年,在释善导圆寂1300周年之际,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和协会会长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和香积寺僧侣在香积寺举办了纪念法会,在善导塔前举办上供仪式。法然上人诞辰850周年时,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来到香积寺,赠予寺院善导法师和法然上人对面像,两国僧众共同举行了开光法会。2013年,日本净土宗第200次访华团来到香积寺参拜,为祝愿两国和平友好,祈祷世界和平,双方在大雄宝殿内举办了中日友好纪念法会,之后访华团还参观了善导塔。
公益活动
2013年香积寺成立慈善功德会,该功德会是在香积寺僧团的指导下的非营利性组织,立足于西安市,面向全国,成立后展开护持三宝、扶贫助老、医疗帮扶等六大项目的慈善活动。
护持三宝,自慈善功德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举行供僧活动,对终南山的出家师父给予道粮供养。护生环保,功德成立后组织多场爱护动物、保护生态活动,2015年在香积寺举行放生法会,在讲法活动完成后放生两千多只鸟类,功德会曾多次到流浪狗基地赠送生活用品,还举办了“亲近自然 绿化祖庭”等环保活动。教育扶助,功德会在多所小学开展慈善活动,为贫困地区儿童、特殊儿童捐赠物资,陪伴儿童过六一国际儿童节;功德会还多次来到敬老院,为老人带来物资和关怀。赈灾克难,功德会多次组成救灾慰问小组前往灾区,为贫困户家庭筹集物资,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还常为发生过重大灾害的地区举行祈福法会,2016年,香积寺为纪念唐山地震四十周年举办了消灾祈福法会,还曾为尼泊尔等受灾区举办超荐祈福法会。
寺院方丈
续洞法师(1922年-1999年),于1942年在碧岩寺剃度出家,1962年居于香积寺,不忍寺院继续衰败,曾农禅并举维持寺院,上世纪80年代,续洞法师自己筹办资金,重新修建院内祖庭,帮助增建了法堂、弥勒殿、配房等等一百多间房舍,帮助香积寺重新再现辉煌。1990年,续洞法师被选为香积寺新中国第一任方丈, 他担任方丈期间,重视佛教文化交流,接待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佛教人士和各界人士万余次。续洞法师于1999年圆寂,他曾兼任陕西省长安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1994年,被授予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职位。
本昌法师(1967年-),19岁时在北禅寺剃度,1990年在香积寺受具足戒,师从续洞法师,曾在“香积僧伽培训班”进修,学习期间担任过香积寺维那,在续洞法师圆寂后,曾主持寺院内的维修建造工作。2003年,被选为长安区人大代表。2012年,本昌法师担任香积寺方丈,本昌法师尤其重视寺院内的文化建设,曾邀请业界名流为寺院刻石立碑上百块,增加寺内的文化氛围,还不断完善寺院的管理团队和规章制度。本昌法师还担任了长安区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终南山佛协会长等职务。
保护开发
唐朝时的香积寺规模巨大,后因遭遇战乱、兵火等等遭遇寺院被严重损坏,寺院内的建筑大多残败甚至不复存在,1979年之后,政府对寺院进行多次整修,还将善导塔外因地震产生的裂缝修复,复原了善导塔塔门,并且在善导塔的东面由南向北建立三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殿宇,以这些殿宇为中轴,两边分别设立了客堂、配房、僧房等僧侣的生活区,如今的香积寺占地40多亩。
寺内的善导塔于李治永隆二年(681)建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宋元时期塔顶就已破裂,善导塔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曾任命西安市文物局主持善导塔修复工作,主要使用了内框架以及加外腰箍的修复方法,将即将倒塌的善导塔塔身进行加固。
参考资料
香积寺简介.香积寺官网.2023-07-06
八大祖庭.中国网.2023-07-06
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陕西省图书馆.2023-07-06
西安香积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7-06
净土宗:香积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7-06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国政府网.2023-07-06
【香积寺】.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07-06
历史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2023-07-06
历史与发展--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陕西佛教祖庭文化资源宝库》.陕西省图书馆.2023-07-06
净土宗祖庭:西安香积寺 静而不寂庭院深.凤凰网佛教.2023-07-06
善导大师供养塔.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2023-07-06
香积寺善导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2023-07-06
香积寺塔的彩绘.陕西省图书馆.2023-07-06
净业灵骨塔.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2023-07-06
净业法师灵塔.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2023-07-06
香积寺历史的直接依据——《隆阐法师碑》.陕西佛教祖庭文化资源宝库.2023-07-06
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2023-07-06
香积寺的建造者——隆阐法师怀恽.陕西佛教祖庭文化资源宝库.2023-07-06
净土宗之成熟.陕西佛教祖庭文化资源宝库.2023-07-06
善导的净土思想.陕西佛教祖庭文化资源宝库.2023-07-06
第二章 净土宗之酝酿.陕西省图书馆.2023-07-06
香积寺.陕西汉传佛教宗派历史文化.2023-07-06
2015年元旦祈福法会供灯报道.香积寺.2023-07-06
中秋祈福法会通知..香积寺.2023-07-06
盂兰盆节法会报道.香积寺.2023-07-06
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香积寺弘法报道(二).香积寺.2023-07-06
香积寺接待首届“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祖庭参访体验图文报道.香积寺.2023-07-06
日本净土宗第200次访华团参拜净土宗祖庭陕西香积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7-06
陕西西安香积寺成立慈善功德会召开筹备大会.佛教在线.2023-07-06
护生环保.香积慈善 → .2023-07-06
教育扶助.香积寺.2023-07-06
法会活动.香积寺.2023-07-06
香积寺续洞法师.陕西佛教祖庭文化资源宝库.2023-07-06
长安香积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07-06
主持介绍.香积寺.2023-07-06
香积寺方丈简介.香积寺.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