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於光,1963年11月出生于长春市,籍贯山东省烟台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马於光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 ,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材料体系、光物理过程的新认知、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南粤百杰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马於光于1981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马於光于1993年担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授。1996年至1997年担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从1999年开始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并在2001年至2010年先后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长春市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在2006年受聘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后一年获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起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其中马於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马於光主要从事有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电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对推动第二代磷光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首次实现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提出并论述利用磷光材料提高OLED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提出“热激子”机理及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对新一代廉价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发明了难溶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薄膜加工方法,制备高发光、高导电有机聚合物薄膜,引领高分子材料新方向。

科研项目

学术论著

发表相关论文470余篇,SCI他引超过14500次。曾获得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2008年),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在国际重要会议上多次做过报告,2016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

人才培养

根据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显示,马於光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58人,13人在985高校和科学院研究所任教授、研究员,海外优青项目有3人入选。其所在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荣誉奖项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此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科技界对马於光教授专注科研、辛勤耕耘、突破创新的充分肯定,更是全体材院人的骄傲!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参考资料

马於光 职业.华南理工大学.2023-06-04

蓝光OLED材料进展---华南理工大学马于光教授学术报告会(“雷阳大讲坛”之五百六十六).岭南师范学院二级学院网站.2023-06-04

教授及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2023-06-05

热烈祝贺我院马于光教授当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2023-06-04

2001 年度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3-06-05

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2023-06-04

实验室新增1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华南理工大学.2023-06-04

讲座通知 | 关于举行马於光教授“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基础科学问题”讲座的通知.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4

喜讯!华南理工大学马于光教授、傅正义校友、王双飞校友当选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2023-06-04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023-06-05

喜讯!本实验室主任马于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2023-06-04

吉林大学5人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6-04

张兴洲等五位同志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优秀社员荣誉称号.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6-04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06-0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表彰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3-06-04

一场故事会,一生科学情!2023年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澎湃新闻.2023-06-04

【热烈祝贺】2021年中国化学会会士(FCCS)当选名单公布.中国化学会.2023-06-04

会士.中国化学会.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