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Dushan Jade)又称为“南阳玉”“独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是产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独山的特有玉石品种。
独山玉以基性斜长石、黝帘石、白云母(含铬)、纤闪石为主要矿物,由岩浆分异、动力变质作用及多期次热液沿破碎裂隙带充填交代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形成。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碳酸钙(CaO),含有二氧化钛(TiO2)、三氧化二铬(Cr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锰(MnO)、氧化镁(MgO)、氧化钠(Na2O)及钴(Co)、镍(Ni)、锶(Sr)、钒(V )等微量元素。颜色主要为绿色、白色、褐色、红色、黄色、黑色等共存,折射率一般为1.56~1.70,莫氏硬度5.5~7,密度2.7~3.25g/cm3
独山玉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1959年1月,南阳黄山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独山玉铲在内共5件独山玉玉制品,距今约7000年左右。
名称由来
独山玉又名“南阳玉”,简称“独玉”,产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市区北8千米的独山,是一类以产地命名的玉石。独山玉产地方圆约3.5平方千米,高出地面约200米,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探明的蚀变斜长岩结构的玉种,其资源覆盖范围较小,资源较为紧缺。
历史文化
新石器时期
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宝石业已经相当发达,1959年1月在河南卧龙区的黄山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独玉铲、独玉凿、独玉、独玉簪等独玉器物,经考证距今大约有7000多年;1976年在南阳市镇平县郊乡王庄村也发现了1件新时期时代的独玉铲;在新野县风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出土了两件仰韶文化时期的独玉铲。表明早在7000年前,古人已经开始利用和雕琢独玉,并形成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区。
奴隶制时期
奴隶社会时期玉器手工业不断发展、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湖北省黄破叶店盘龙城遗址出土了夏朝的独玉玉戈,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独玉制成的兵器。夏朝时期,王朝统治者很难从更远的地方得到优质的玉材,独山玉以其运输便利、质地细腻而作为首选的玉石。商朝时期的独山脚下已经形成专门琢玉的手工业作坊,独山玉一部分供本地贵族享用,其余则向商王朝进贡。商朝玉匠利用独玉多色的特点对色斑进行精心设计,在不同色斑上雕刻出不同的景物形成“俏色玉雕”。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市的冶铁技术处于领先水平,极大的促进了琢玉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玉雕业的发展,独山周围出现家庭作坊和独立敬仰的个体手工业,他们把独山玉料和成品独山玉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市场,这个时期的独山玉饰纹图案多为细腻的阴刻线,均匀流畅,刀法简洁有力,主要与铁质工具的使用有关。
封建社会时期
汉朝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将南阳郡的独山称为玉山,加工玉器的遗址被称为“玉街寺”,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汉朝时的独山玉开采已具规模,治玉之人达千人之多。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南梁陶弘景也有提“好玉,出蓝田县及南阳”,南北朝时期盛行食玉,早在汉朝时期《神农本草经》便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等作用,晋朝时期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的《玉经》篇当中写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该段时期受道教炼丹风气影响,对食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元朝时期,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为犒赏三军命人雕刻了一件用独山玉造成的盛酒器物,名为“渎山大玉海”,这件玉器重达3500千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玉雕。明朝清朝时期的南阳玉业采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精雕的手镯、玉簪等装饰品工艺精细,已称为著名的产玉之地,清代光绪年间修订的《新修南阳县志》中记载“予山产玉,北居之民,多治玉为生”。
近现代时期
民国4年,在袁世凯称帝前,南阳市镇守曾征集工匠数十人制成一套独山玉雕琢的宴席餐具向其献礼,在袁世凯死后南阳镇台吴子勤命人用独山玉制作了童男女、香炉等随葬品供奉。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成立了南阳市独山玉矿开采独山玉,并对独山玉矿进行了多次勘察,形成了系统的地质资料。并成立了南阳宝石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在继承传统玉石雕刻技法的基础上拓展创新独山玉雕现代设计思维理念与方法,开创独山玉用色、设计的新途径。
基本特征
化学组成
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斜长岩,其主要组成矿物是培长石(钙长石)和黝帘石,化学式是钙长石CaAl2Si2O8,黝帘石Ca2Al3(SiO4)3(OH)。独山玉的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Al2O3、CaO组成,并含有TiO2、Cr2O3、FeO、MnO、MgO、Na2O及Co、Ni、Sr、V 等微量元素。
矿物组成
物理性质
命名及分类
命名规则
独山玉主要依据颜色来进行分类,命名采用“独山玉(分类)”的方法,如独山玉(白独玉),同时有两种颜色存在的独山玉均应进行表示,有3种及以上颜色的,以分布面积大于60%的主要颜色命名,如三种以上颜色都没有达到60%的时候则命名为花独玉。
主要品种
独山玉根据颜色类型划分绿独玉、白独玉、褐独玉、红独玉、黄独玉、青独玉、黑独玉和花独玉八种。
绿独玉
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颜色从绿色质翠绿色,包括绿色、灰绿色、蓝绿色、黄绿色,可带有蓝、黄、白、灰等色调,颜色分布不均,多呈不规则带状、丝状或团块状分布。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黝帘石、白云母、纤闪石等,次要矿物为透辉石、金云母、阳起石等,可依照颜色色调不同分为翠绿独玉、天蓝独玉、绿白独玉、墨绿独玉四个亚种。
白独玉
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呈白色、乳白色,主要矿物组成为基性斜长石、黝帘石,次要矿物为白云母等。白独玉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常为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依据透明程度及矿物组成不同分为冰白独玉和瓷白独玉两个亚种。
青独玉
以褐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也被称为酱山玉,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黝帘石、金云母、黑云母等,依据褐色深浅分为红酱独玉和黄酱独玉两个亚种。
红独玉
以粉红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主要呈浅粉红色、水红色、粉红色、芙蓉红色、肉红色,工艺名为芙蓉玉,微透明,质地较细,主要矿物组成为黝帘石、基性培长石,微量矿石为榍石。
黄独玉
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主要色调为黄绿色、橄榄黄绿色,也称为橙玉,色调不均匀,均为小块,很少单独产出。主要矿物为基性斜长石、黝帘石,次要矿物为绿帘石、阳起石等,少见有石。
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呈青色、深蓝色调,主要矿物为为斜长石、黝帘石,次要矿物为白云母、阳起石等,根据透明程度可以分为冰清独玉和油青独玉两个亚种。
黑独玉
以黑色为主色调的独山玉,呈黑色、黑绿色、黑白相间色,不透明,颗粒比较大,常为块状、团块状。主要矿物为纤闪石、基性斜长石、黝帘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根据颜色均匀程度及矿物组成差异分为墨独玉、黑花独玉两个亚种。
关于独山玉的成因有多个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蚀变斜长岩;有人认为是蚀变辉长岩;有人认为是基性岩体经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还有认为独山玉是岩浆期后热液在350~430℃的低压条件下充填填交代辉长岩和斜长岩沿裂隙生成。主流的学术观点是认为由多期热液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发生于华力西期之前,华北地台与华南地台中间的秦岭洋中有形成玉矿源岩的各种火成岩;第二阶段发生子啊华力西期之后,受秦岭造山带的影响形成构造作用行程的热液作用),在玉内可以见到明显的溶蚀交代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多色玉中呈现出平行脉壁排列的不同颜色的条纹与条带反映了形成过程中的液态流动作用。
花独玉
三种及以上颜色组成的独山玉,颜色无法分出主次,多呈白、绿、褐、黄、青相间的条纹、色带,商业上称为杂色玉。占独山玉石矿储量的60%,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黝帘石、绿帘石,次要矿物为阳起石、白云母、绢云母、金红石、榍石等。
形成
地质背景
独山玉形成于中国秦岭造山带周围,地形构造复杂,矿区周围不仅有秦岭造山带,北部还与华北板块相接,东南部有南阳市新生代沉积断陷,矿区内构造以断裂带构造为主,如朱阳关-下馆大断裂、西官庄-镇平县大断裂、南阳-方城断裂;褶皱构造次之,如马山口复式背斜、二郎坪复式向斜的东延部分。
形成原因
鉴别与分级
独山玉的鉴别是通过肉眼观察、放大检查和使用光学仪器(如偏光镜、偏光显微镜、折射仪、二色镜)等设备对独山玉的组成矿物、颜色特征、光泽、折射率、密度、硬度等相关特征进行鉴别。独山玉的分级分为原料分级与成品质量分级两种,依据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1435-2017)、(DB41/T 2822-2022)来进行等级评价。
鉴别
独山玉主要以颜色、透明度、光泽、结构等条件来分辨独山玉相似玉石的仿制品,独山玉颜色鲜艳较为杂,有白色、绿色、紫色、蓝绿、黑色等多种颜色,在一块玉料上可见多种颜色,有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大多数呈微透明状态,粒状结构,硬度为5.5~7。比重和折射率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不以比重和折射率为鉴别方法,独山玉原石性脆,可以打下碎片或切薄片进行岩矿鉴定。
原料分级
独山玉的原料分级从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四个方面来进行分级。
颜色
独山玉颜色所设等级为特优级、优级、一级、二级共计4个等级,以蓝、绿色为优,红色次之,其次为白、 褐、黑、灰、青等色。
透明度
透明度根据反射、投射观察分为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三种。
净度
净度依据独山玉内裂纹、干筋、点状或斑块状杂质情况分为纯净、较纯净、不纯净三种。
质地
质地根据独山玉的粒度结构分为细粒、中粒和粗粒三种。
成品质量分级
独山玉成品是从独山玉饰品的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工艺五个方面来进行等级分级,并将五个方面作为五个因子按百分比进行权重分配,最终得出分级结果,其中颜色权重分值为40,透明度权重分值为5,净度权重分值为5,质地权重分值为15,工艺权重分值为35,最终将其质量分级为特优级(100~90)、优级(89~75)、一级(74~55)、二级(54~30)、三级(30分以下)五个级别。
颜色
独山玉的颜色分级是根据饰品颜色的色调、纯正程度、均匀程度、浓淡程度、色泽及颜色搭配进行评价将其分为优、良、较好、一般四个等级。
透明度
净度
质地
工艺
饰品工艺分级分为材料应用设计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材料应用设计包括造型设计、俏色运用、艺术设计、对称性及比例和大小、题材造型共计五个方面;加工工艺分为轮廓、线条、抛光、表面四个方面。
优化处理及鉴定
充填
充填处理是用树脂、胶、油、蜡等材料对玉石裂纹和裂隙进行充填来掩盖瑕的方法。
无色油、蜡充填
浸油的独山玉可污染包装物,用热针接触可有油析出;浸蜡的独山玉表面带有蜡状光泽;在紫外荧光灯下观察可见蓝白色荧光。
环氧树脂充填
放大观察可见充填部位表面光泽与玉石主体有差异,充填部位可见气泡;紫外荧光灯下观察可见白色荧光;红外光谱测试可见环氧树脂特征吸收谱带。
染色
放大观察可见染料沿颗粒或裂隙渗入,大裂隙中可见染料的沉淀或聚集,分红染料在紫外荧光灯下可见橙红色荧光;绿色染料在分光镜下可见红区650nm吸收宽带。
拼合
拼合处在放大观察下可见拼合缝和气泡,与基底颜色不同,无过渡色;紫外荧光灯下可见蓝白色荧光,红外光谱测试可见ep特征吸收谱带。
人工加工优化
独山玉的加工最早可源自仰韶文化时期,早期的独山玉多被加工成玉戈、玉矛、玉铲等器物,现今市场上的独山玉工艺品以中型、大型的摆件为主,颜色以绿、黑、白为主,题材多为田园果蔬、人物、山水、花卉;优良品种的原料块度较小,供应量也比较少见,价格较为昂贵,常加工成小挂件、首饰、戒面等。
参考资料
独山玉.中国科普博览.2023-05-30
独山玉 命名与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432-2015).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2023-05-30
南阳黄山遗址—— 缘何一眼惊千年.中国新闻网.2023-05-30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国学原典.2023-06-17
寻访中国4大美玉.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6-17
神农本草经.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2023-06-17
渎山大玉海.国图空间.2023-06-17
独山·独玉.豫台视窗.2023-06-17
獨玉春秋.十方水晶館.2023-06-17
河南南阳独山玉的宝石学及其成因研究.知网.2023-06-18
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2017).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6-19
独山玉鉴定与原料分级.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2023-06-18
独山玉饰品质量等级评价(DB41/T 1435-2017).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