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pō)刀,是一种通俗小说中绿林好汉常使用的兵器,同时也流行于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非正式兵器。俗称双手带,最早出现宋代,长度介于关刀与单刀之间。先说“朴”的读音,在宋代也写作“泼”、“拨”、“”等,没有定字。应该是刀头小而尖,刀杆细而长,主要功能是“”,即“戳”、“刺”的意思。。

作为一种介于长短兵器之间的存在,朴刀的在威力上要强于一般的短刀,但是它与古代的制式武器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少被官方文献收录。但是由于它本身有着易于制造,且容易藏匿的特点,在兵器管制严格的宋元两朝,成为拦路劫匪的常见兵器,后来也多见于文学作品中。随着明朝对刀剑等传统兵器管控的松弛和火器的发展,民间获得一些精良的兵器也就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由此,朴刀逐渐被遗弃。

现代武术表演中,还是有以“朴刀”为名的武术器械套路。不过这些武术套路,更多是为了强身健体,降低了其中作为兵器的战斗性质。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朴刀及其套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走出了国门。

历史发展

背景

朴刀作为一种兵器开始流行,始于宋代,它是在宋代禁止民间私自拥有兵器的特殊社会环境下,诞生的一种代替品。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宋朝初年的面对的内部形势有很大关系。唐朝末年到宋朝建立这段时间内,中原地区经历了长达50余年的军阀割据时期,政权更迭不断。其中原因就有地方或者中央的军阀做大,导致皇权旁落。而结束五代十国战乱的宋朝,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再次出现,自立国开始就采取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和以文制武的制度,最大程度限制了军阀颠覆中央政权的可能性。

同时也在民间实行了严格的兵器管制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制造和储存刀剑等传统兵器。然而这项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并不算严格,朝廷禁止的民间的兵器包括了弓、箭、刀、楯(即“盾”)、短矛等制式兵器,但是在这些范围之外的兵器却并没有明确规定。

朴刀多出于绿林强盗之手,对他们来说管制兵器不易获得,带在身上还容易败露行踪和身份,还不如朴刀隐蔽。而朴刀虽然简单,但是用来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已足够了。

发展与研究

元朝建立之后,朝廷对民间的兵器管制更为严苛,官府明确规定,将民间的铁骨朵(骨朵,原为古代一种兵器。其长棒棒端连缀一木制或铁制的头,状如蒜或铁蒺藜,俗称“蛋黄炒南瓜”。铁骨朵,即铁制的骨朵兵器)、及含刀铁拄杖(即朴刀)等杀伤性武器列为管制类禁物。至元二十三年,朝廷专门颁布圣旨,没收民间的兵器,至元二十四年,再次强调此项禁令。

然而,即便是在宋元朝廷的禁令下,朴刀也因其易得、易藏、便于携带的特性,成为江湖强盗手中常见的兵器。其实,不仅仅是朴刀,一些有组织的聚众谋反,仍然在违反禁令打造刀枪,例如婺州永康人陈四等聚集做盗贼的时候,就在普济寺中私自打造衣甲军器。只是对于资源不足的小盗贼来说,朴刀则是因为成本比较低,成了更加现实的选择。

明王朝建立之后,火器快速发展,官府对兵器的管制政策有了新的变化,明朝建立之后,在天下设立的卫所制度,这样一来使得军队、武器于普通民众不再陌生,官府亦不加严禁。大明律中对于兵器的管理,规定除马甲(马甲是保护骑兵或战车的马不受敌人弓箭攻击所使用的甲,又叫 “马铠” 或“甲骑具装”)、傍牌(bàng pái,盾牌的一种)、火炮、旗(纛(音导),古代军队里的大旗。)之类应禁军器者,其余弓、箭、枪、刀、弩及鱼叉等不在“禁器”之列。胡以存先生在《朴刀考》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上述内容,并由此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明朝对传统刀剑管理的松弛,才使得朴刀这种粗糙的兵器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后来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朴刀与宋元时候的朴刀已经不是一件东西,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马明达先生曾说“现代武术器械中有一种被称为朴刀的武器,它是清代军中兵器“双手带”的演变,并非宋元时候的朴刀遗制。”

兵器概况

朴刀形制探讨

在《辞源》中把朴刀解释为窄长有短把的刀。《汉语大词典》则解释为一种刀身窄长、刀柄较短的刀,双手使用。它们给出的参考图片与腰刀差不太多,而从《水浒传》的内容来看,不像这些工具书所说的那样“刀身窄长”和“短把”。

关于朴刀的形制,在古今的文献记载和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宋会辑要稿》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赵祯天圣八年(1036年)三月,诏令川峡路,命令该地区今后不能再制造“着袴刀”。而所谓的“着袴刀”,就是安装在短枪竿柱杖头的一种刀具,即所谓的拨刀。安装短木柄的,就是刀,而且都可以挂载袴上。一些学者通过这条史料与《水浒传》中的内容相互印证,“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干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认为朴刀的形制,应该近似于今天南方山区的农民随身携带的“柴刀”。

现在的一些公开资料显示,朴刀型态为一种长而宽的钢刀,可以装在木柄上成为比一般大刀还要长的长兵器,也可以卸下来单独作为一种短兵器。”朴刀全长约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长,大约占总长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数繁多。

应用情况

历史记载

不入体系的非正规兵器

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书中绘图介绍了当时用的八种刀,包括掉刀、屈刀、手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唯独不提及朴刀。

近代所著的数种兵器史,也不介绍朴刀,极有可能它早已湮没无闻,而且在考古上也无出土证物,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可能只是流行于民间的粗陋的兵器(如钉耙之类,打仗虽能用,但不会上兵器谱),历代兵学家并不把它视为真正的武器。只是由于在《水浒传》中反复出现才被重视。

朴刀枪

朴刀虽然是“非正规兵器”,但是在《景定建康志》中还是记载了一种以“朴刀”为名的长兵器,南宋宝祐开庆年间分别造有“ 朴刀枪二千八百条,大朴刀五千三百八十条,小朴刀枪一千三百八十八条,珠红油大朴刀枪一百条,矿物油大朴刀枪一百条” 等。

太平刀

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由于朴刀易于获得和制造的特性,太平军大多使用的便是这种朴刀,故朴刀又名为太平刀。

战斗方式

古代兵器的战斗方式,一般都是配合身体动作施展,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相应的套路。刀,在冷兵器中运用比较广泛,以其卓越的砍杀、劈刺能力逐渐成为古代战场上作战的主要兵器,因此,古人对于刀的使用的和砍杀技巧也就研究的越来越多。“刀术”是指刀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一般以劈和砍两种动作为主,此外,还包括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招式。刀法的特点,一般是刚劲有力、勇猛快速、气势霸道。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体和器械要做到协调一致。

现代发展

武术表演

2006年8月,中国武术友好代表团前往柬埔寨金边文化中心进行表演。柬埔寨武术联盟协会会长瓦楚达,中国驻柬大使馆参赞段金柱观看了表演。柬政府相关领导的一百名卫兵,也观看了演出。中国武术友好代表团表演了九节鞭、双刀、朴刀、双鞭、剑术、枪术、棍术、拳术等。中国武术运动员的精彩表演,获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2017年5月24日-2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在徐州市奥体中心举行,国防科技大学武魂俱乐部派出了三位成员参加比赛,在单项上获得1金2银3铜的佳绩。九院二旅2014级学员刘涛获通臂拳、朴刀两项三等奖

2019年,在海南举办的“海南国际旅游岛亚太武术公开赛”上,“中国红拳—陕西省代表队”获得了器械组—朴刀项目双金牌。

2019年,少林寺武僧团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参加了第七届阿斯旺国际文化艺术节,并压轴出场。第二天,武僧团再次呈现中国功夫的魅力。武僧团领队释延炫介绍说,除了硬气功,少林武僧还表演九节鞭、双刀、朴刀、双锤等兵器“。

民间仿制

2010年,57岁老者自行仿制武术刀具,制作了20余把,涵盖了春秋大刀、朴刀、月牙铲等,重的5.7斤,轻的4.2斤。

国际传播

朴刀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开始走出国门,同时也吸引到了不少外国友人前来学习。尼日尔留学生西马就是其中之一,他2011年来中国留学后,就热爱上了中国传统武术,在短短6年的时间中,西马学会了朴刀、禅杖、八极拳、太极拳、形意拳等传统器械和武术套路。

武术流派

在现存的民间武术流派中,少林是比较大的流派之一。少林朴刀是少林武术器械类的一部分,属于少林刀法的分支,包括朴刀、大朴刀两类。整体来看,清代之后少林刀术套路逐渐增多,技法也不断提高。少林刀法有“刀如猛虎”之说,就是刀练起来威武勇猛。少林刀多为缠头裹脑、翻转劈扫,再加上刺、撩、砍、拦、抛等构成完整的刀法系统。少林刀法出刀时气要运在两臂中,并随刀而出。少林单刀、双刀和大刀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定手”之说。

文学作品

水浒传

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朴刀的出处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在《水浒传》中就有多个朴刀的场景。《梁山泊好汉劫法场》:“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盖身,兀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哪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在《水浒传》飞云浦一节中,曾对武松有过这样一段描写。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拿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这一节详细介绍了武松使用朴刀大战两个公人的过程,主要涉及到朴刀的用法和技巧,配合灵巧的身法在桥边辗转腾挪,使得武松在不利情况下,以一敌二,反杀了两个公人。在这个情节中,还可以看出其主要动作是“搠”,也就是“刺”

《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写到了林冲和杨志在路边相遇的情节,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需要缴纳投名状的林冲遇到了赶路的青面兽杨志。这里对杨志的装扮和随身用具做了详细介绍,其中也提到杨志提着一条朴刀。“林冲眼里的杨志,头戴一顶范阳氈笠,身穿一领白缎子征衫,“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古代志怪小说的一类

宋人罗烨的《醉翁谈录》将古代小说大致分成了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八类。其中“朴刀类”小说主要是以江湖豪侠为内容,在《醉翁谈录》作了一些例证,如“大虎头”、 “李从吉 ”、“杨业”、“十条龙”、“青面兽 ”、 “季铁岭” 、“陶铁僧 ”、“赖五郎”、 “圣人虎 ”、“王沙马海” 、“燕四马八”,这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大多都是小说中多次描写的英雄人物,如“杨令公”就是小说话本中的北宋名将杨业。

参考资料

重庆华岩寺捐赠30件古兵器 涵盖“十八般兵器”全貌-中新网视频.中国新闻网.2023-06-08

..2023-06-08

《水浒传》中好汉们用的朴刀到底是什么刀?.中国历史网.2023-06-12

大话禅武 少林宗风-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晚报数字报.2023-06-13

六旬翁健身爱耍“大家伙” 单手举35斤石锁(图)-新闻中心-南海网.南海网.2023-06-29

练武术6年成“武林高手”! 非洲留学生毕业后想回家乡开武馆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6-13

..2023-06-12

不安与警示:《清明上河图》的盛世危言.今日头条.2023-06-12

铁骨朵 1989-05.知识贝壳.2023-07-05

马甲.中国知网.2023-07-05

傍牌拼音:.汉语词典.2023-07-05

旗纛.故宫博物院.2023-07-05

吴滔:民化还是卫所化——明代卫所体制再探.今日头条.2023-06-13

朴刀.族谱网.2023-06-30

历史的见证——太平天国朴刀入馆记.安吉新闻网.2023-06-13

..2023-06-13

中国武术团金边表演 柬官员称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中国新闻网.2023-06-12

国防科技大学学子在国际武术比赛中获佳绩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06-12

亚太武术公开赛圆满落幕陕西红拳勇夺15金.今日头条.2023-06-12

通讯:少林功夫闪耀埃及艺术节.今日头条.2023-07-05

57岁老者自制武术刀具表演刀法(图)-新闻中心-南海网.南海网.2023-06-12

少林功夫.少林寺.2023-06-29

《水浒传》与《呐喊》-中华读书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06-12

..2023-06-12

《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前因后果.今日头条.2023-06-13

..2023-06-12

..2023-06-12

北宋名将杨令公埋骨廊坊 当地成立杨家将研究会-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