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Heilongji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宁古塔(现宁安市)两等小学附设的师范学堂。1990年以后,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师范学校、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最早组建的三所幼儿师专之一。2002年4月,并入牡丹江师范学校。2007年3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牡丹江师范学校升格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主校区和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3200.29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3968.95万元,图书馆藏书47.20万册。设有9个教学系部、13个师范类专业和10个非师范类专业;有教职工379人,专任教师214人,全日制专科生5394人。
历史沿革
牡丹江师范学校
1949年9月,松江省教育厅决定在牡丹江市筹建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1950年4月,松江省牡丹江师范学校创办,时校址设朱瑞炮校旧址。
1951年1月,临时迁至松江省第七中学(现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同年5月,搬回原校址。
1953年,停止招生;同年(至1954年),密山县师范、牡丹江市师范、宁安县师范、双城县师范共计8个班学生并入学校。
1958年秋(至1961年),牡丹江师范专科学校建立,其党、政、教学和后勤管理等项工作均由牡丹江师范学校代管。
1962年,停止初师招生;同年7月,迁宁安县,与宁安师范学校合并。
1964年2月,迁回牡丹江市,更名为牡丹江师范学校;同年3月,密山师范两个班并入学校。
1965年8月,再次迁址。
1968年12月,停止招生,亦无在校生;同年冬,牡丹江市第二工读学校迁至牡丹江师范学校校址,学校教学楼所有教室、学生桌椅全部转让牡丹江市第二工读学校。
1969年9月,恢复招生,招普师班4个、在职教师培训班2个。
1970年5月,迁址远郊桦林公社南城子大队(原轴承厂厂址),自此学校开始在分散办学。
1971年11月,学校除音乐班暂时留在南城子外,理科2个班安排到桦林橡胶厂子弟校边劳动边上课,另2个班(美术、体育班)撤回牡丹江市内,借原地委党校(现财政干校)、三中、北山小学校舍暂时维持上课。
1972年11月,迁至现校址。
199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五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
宁安师范学校
宁安师范学校的校史演变经历了五次建校、五次停办、四次并入牡丹江市的过程。
1906年,在宁古塔城文庙后身创办两等小学堂一所,招初、高等学生。
1908年,师范学堂改为师范传习所,学制半年,一期后停办。
1918年,延吉道立第一中学改为吉林省第四中学,校址宁安市,有一班为师范班(至1920年停办)。
1923年,在前师范教育的基础上成立宁安师范学校,两期后停办。
1930年,吉林省立第四中学设高中师范科。
1931年,吉林省立第四中学又设初中教员讲习科;同年,宁安县立女子中学设高中师范科;同年9月后,两校停办。
1935年4月,吉林省立第四中学改为滨江省立宁安师范学校;同年,宁安县立女子中学增设高中师范班。
1938年,滨江省立宁安师范学校改称滨江省立宁安师道学校,设本科和特修科。
1939年1月,滨江省立宁安师道学校迁往牡丹江市,改为牡丹江师道学校(学校为牡丹江师范学校的建校基础)。
1944年至1946年,宁安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宁安县联合中学先后创办,并设师道科、师范科。
1951年,宁安县师范学校创办。
1953年,宁安县师范学校划归省办,迁入牡丹江市。
1958年8月,在宁安第二中学附设师范班。
1959年8月,宁安第二中学师范班分出,成立宁安师范学校。
1962年,牡丹江师范学校迁入宁安师范学校,改称黑龙江省立宁安师范学校。
1964年,黑龙江省立宁安师范学校改称牡丹江师范学校,迁往牡丹江市。
1978年4月,牡丹江市地区教育局责成宁安县文教科,为牡丹江师范学校代管两个化学专业班。
1979年6月,在原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化学专业班的基础上,建立宁安师范学校;同年7月,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分校改称宁安师范学校。
1986年8月,宁安镇第五小学被确定为宁安师范附属小学。
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
1984年,牡丹江第一职业高中创建,设幼教专业。
1987年,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成立,为中等专业学校。
1997年,设附属幼儿园。
合并发展
1990年9月,宁安师范学校并入牡丹江师范学校。
2002年4月,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并入牡丹江师范学校。
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究同意在牡丹江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撤销牡丹江师范学校的建制。
2017年7月,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10月,被评为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12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二轮高水平高职学校。
2022年6月,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9个教学系部、13个师范类专业和10个非师范类专业共23个专科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379人,专任教师214人,校内外兼课、兼职教师6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15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6人,双师素质教师14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省级教学新秀1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举行校企合作大会,邀请合作单位签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议,构建校、行、企合作办学和协同育人机制;协助牡丹江市残联、牡丹江市妇联、牡丹江市民政局、牡丹江市卫生健康委开展残疾人康复网络建设、特殊儿童、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工作等;承担学前教育“国培”“省培”任务,共为全省培训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2772人,与牡丹江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市级幼儿园长和教师培训,共培训248人;组建附属幼教集团,与牡丹江市东安区进行合作建立四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的协议签订工作;与牡丹江国投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办幼儿园;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社会办学力量进行合作磋商。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固定资产总额13200.29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3968.95万元,图书馆藏书47.20万册。
科研成果
2020至2021学年,学校获省规划办“党史思政”专项课题立项1项,省规划办“党史思政”专项课题1项,省规划办特色研究成果1项入选《龙江学校办学特色集萃》出版发行,省规划办重点课题立项6项、省教育厅8项课题立项,市科技局课题立项1项。截至2023年1月,建设省级学前教育研究基地,新增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课题80项,其中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项,出版教学专著50部,教师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800篇以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篇以上。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2项,厅局级以上课题148项,教师发表省级以上科研论文219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5篇,出版教材及论著148部。
学校荣誉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安全和谐校园、省级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级“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校园文化
校徽
徽章为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徽志是以篆书“幼”字、紫色花瓣、金色圆底、学校中英文和建校年份组成。“幼”字的大篆写法为一只手托举着一个幼儿的形状,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主旨就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与这一主题相扣;紫色是高贵的颜色,象征着培养幼师是高贵和神圣的职业,紫色的花瓣预示着学校教育事业如花朵般灿烂;金色是太阳的颜色,金色圆底象征着太阳,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校徽预示有着百余年发展历程的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肩负历史使命,走向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校旗
学校的校旗为白底矩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校徽。规格为1.2米*1.9米。
校训
学校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校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校区位于牡丹江市,占地面积 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西地明街7号。
参考资料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章程.hljys.cn.2024-05-28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hljys.cn.2024-05-28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学校简介.2023-05-2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牡丹江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25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质量年度报告.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质量年度报告.2023-05-25
校歌 校徽 校旗 校花.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06-01
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06-01
现任领导.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