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学名:Surnia ulula),别名鹰鸮、道格青-乌盖勒等,是鸱鸮科猛鸮属下的唯一物种。其是一种中型福特猛禽,体长为34~40厘米,体重为205~375克。其头部无耳簇羽,面盘中央呈白色、边缘呈黑色,虹膜呈鲜黄色,嘴为黄色;鸟体上半部呈棕褐色、遍布细碎白斑,下半部分白色、有褐色横斑;爪为黑色,跗有黑褐色斑纹。成熟个体会在6月下旬开始换羽,9月底结束,到10月初新羽完全长齐。

猛鸮是一种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鸟类,共有3个亚种,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亚大陆北部、库页岛。但在中国极为罕见,仅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其多在视野开阔的区域活动,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栖息地海拔最高可至2650米左右。

2021年,猛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同年,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相关国际贸易被严格限制。其是一种对农林业有益的鸟类,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猛鸮是一种中型福特猛禽,大小与(Falco)相似,但略胖于后者,体长为34~40厘米,体重为205~375克。雌雄成鸟羽毛颜色差异不大,从整体上看,身体上半部呈棕褐色、遍布细碎的白色斑纹,下半部分白色、有横向褐色斑纹。雌雄个体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表:

其头部无耳簇羽、顶部有细密白斑,面盘中央呈白色、边缘呈黑色、轮廓较不明显,眉纹白色,眼部虹膜呈鲜黄色、周围有黑色须状羽毛,嘴为黄色,耳羽基部白色、尖端黑色、形成“新月状”的一圈将面盘包围起来,颏部、喉部有灰褐色的须状羽毛,喉部两侧则为白色、具有褐色羽干纹;枕部有细密白斑,颈项部白斑则较宽,后颈、肩部覆棕褐色羽遮住大块白色斑纹;翅上覆羽和飞羽皆为棕褐色,内、外均有白色横斑、内翈横斑稍大;腰部和尾部覆羽棕褐色具白色横斑,尾部横斑数量一般8~10条、外侧横斑稍泛棕色;腿覆羽和趾有白色绒状羽毛夹杂浅褐色横斑,爪为黑色,跗蹠有黑褐色斑纹。其身体上大小各异的横斑,像“穿着一件条纹T恤衫”,是与他种鸮类相区分的明显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内,猛鸮分布较广,北美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亚大陆北部、库页岛基本均可见到。分布地自西向东包括百慕大群岛加拿大丹麦挪威英国瑞典、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中国、蒙古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历史上其还存在于拉脱维亚,但2021年之后已无分布。

中国范围内,猛鸮极为罕见,仅见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和天山地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伊春市乌伊岭区地区,白山市漫江镇以及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博克图镇乌尔其汉镇镇等地。

猛鸮是猛鸮属下的唯一物种,全球种群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Surnia ulula ulula)、北美亚种(Surnia ulula caparoch)和羽毛颜色整体较暗的天山亚种(Surnia ulula tianschanica)。其中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等地区;北美亚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北部;天山亚种则集中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新疆。

栖息环境

其喜欢栖息在亚寒带原始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也可见于森林冻原和平原地带,栖息地海拔最高可至2650米左右。其更多见于视野开阔的区域,比如森林中的开阔地、采伐迹地、溪流和溪边灌木丛,基本不出现在高大乔木密集、阴暗的区域。

生活习性

行动方式

非繁殖期的猛鸮多是单独活动,休息时,站在开阔地的高处,向前倾斜身体观察周围。其极少会在地面行走,也不善于行走,走路蹒跚。但一旦飞行,其会像雀鹰(Accipiter nisus)一样敏捷,展翅的幅度很大、频率很快,时而振翅,时而滑翔,习惯先垂直向下,贴着灌木丛或是草地低飞,而后再冲上天空。

觅食行为

猛鸮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前者以耗子旅鼠、老鼠、松鼠、鼩鼱鼹鼠雪兔棉尾兔属等为主,后者则以雷鸟松鸡等为主。其多是在冬季捕食鸟类、夏季捕食小型哺乳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占据其摄食量的九成以上。不过,在遇到食物种类有限时,其也会捕食蜥蜴和昆虫。

在捕食时,猛鸮会在高处观察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便会从高处俯冲而下扑向猎物,动作精准且凶猛。通常情况下,栖息在越高处的个体往往有更强的飞行能力和更高的捕食成功率,而在相对较低处栖息的个体则会提高觅食频率从而更好地捕食。另外,其偶尔也会在飞行时直接攻击空中的猎物。

鸣叫行为

猛鸮在空中飞翔时很少发出声音,基本只有在捕食时,特别是在向猎物发起进攻时,会发出类似“ki~ki~ki”的叫声。

节律行为

猛鸮是一种昼行性的鸮类,活动时间集中在日间,偶尔会在晚间活动,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是其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在多数分布地,其属于留鸟;在中欧和东欧等地区,其属于旅鸟;在少数地区,如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其为冬候鸟,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则为夏候鸟

攻击防御

多数情况下,只有当发现自己栖息的领地被入侵时,猛鸮才会对入侵者发起攻击。为了防御入侵者,其会将羽毛顺平、收紧,并挺直站立保持警觉。

生长繁殖

发情求偶

野外环境下,猛鸮属于“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到发情期,雄鸟会通过不断地拍打翅膀、鸣叫来吸引雌鸟,雌鸟亦会鸣叫回应雄鸟。另外,雄鸟还会将食物带给雌鸟进行“求爱”。交配开始前,雌雄性会相伴发声;结束交配后,雌鸟会向相对较低的栖息地转移。

营巢产卵

每年4~7月份是猛鸮的繁殖期,其会在枯树顶端、悬崖边或是树洞里营巢,也会利用乌鸦(鸦属)或喜鹊(Pica)等鸟类的旧巢。其鲜少使用新鲜的枝材营巢,更多是用自身腹部的羽毛简单铺垫。不同雌性个体产卵数量的变化幅度很大,每窝产卵3~13枚的情况均有,多见3~5枚或5~9枚,产卵间隔平均为1.6天。卵纯白色、椭圆形,短径为29~34毫米、长径为36~44毫米。

孵化育幼

在产出第一枚卵之后,雌性猛鸮便开始孵化,孵化期为25~35天。期间雌鸟基本全程参与孵化,雄鸟偶尔会孵卵,但更多时候其是为雌鸟提供食物,并在领地周围巡视,以防其他捕食者的侵扰和伤害。

早成雏破壳后,卵壳会被成鸟吃掉或是从巢中移走。雏鸟会鸣叫提醒雌鸟,雌鸟便立刻开始育幼,雄鸟仍然鲜少参与抚育雏鸟,主要是承担提供食物的作用。雏鸟破壳后的10~14天里,雌鸟不会离开巢穴。

雏鸟长成

猛鸮雏鸟会在出生后的3~5周逐渐离巢活动,其为雏鸟晚成型鸟类,普遍1年才可达到性成熟。成熟的个体会在6月下旬开始换羽,9月底结束,到10月初新羽会完全长齐。成鸟寿命一般在8年左右。

人工养殖

在欧洲一些国家,猛鸮可以被人工圈养。与野外环境下的个体相比,圈养条件下的个体在换羽、繁殖、寿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波兰,人工圈养的猛鸮由于食物来源更丰富,日常狩猎、飞行时间更短,能量损耗更少,使其每年换羽不止一次;同样的原因也会影响其繁殖,圈养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往往比野生个体更高。另外,圈养个体与野外个体相比,前者寿命可达10年,并且一只圈养雄性可能不止与一只雌性交配,多数情况是“一雄两雌”交配。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猛鸮的种群数量约为16.7万只。其中欧洲约有2万~9万只,占总量的13%左右;北美洲北部约有8.7万只;余下种群以分布在亚洲为主,整体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保护等级

2021年,猛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相关国际贸易被严格限制。

保护措施

猛鸮作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国境内主要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予以保护。比如1960年,吉林省建立的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都对域内包括猛鸮在内的野生动物予以保护。

主要价值

猛鸮不害怕人类,其可以捕食鼠类和害虫,是一种对农林业有益的鸟类。此外,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动物园,如波兰波兹南动物园,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展出动物。而对于鸟类摄影爱好者来说,其更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鸟类。2008年10月底,猛鸮罕见地出现在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一时间在“鸟友”圈中成为“大明星”。

种间关系

野外环境中,猛鸮的捕食者主要是美洲雕鸮(Bubo virginianus)和苍鹰(Accipiter gentilis)。猛鸮多是在日间活动、夜间休息,每到夜晚,美洲雕鸮会伺机猎杀休息的猛鸮,也会入侵其巢穴盗取早成雏或者未孵化的卵。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年版).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22

Surnia ulula.IUCN.2024-11-22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政府网.2023-05-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公告(2023年第1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文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5-08

Surnia ulula.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5-08

..2023-05-08

Northern Hawk Owl.ebird.2023-05-08

Search tactics of a pause-travel predator: adaptive adjustments of perching times and move distances by hawk owls (Surnia ulula).SpringerLink.2023-05-08

..2023-05-08

Northern Hawk Owl- Surnia ulula.Wildlife Journal(野生动物杂志官方网站).2023-05-08

..2023-05-0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称.IPE.2023-05-08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长白山生态网.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