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184年4月-235年),名不详,字女王,汉族,安平广宗(今广宗县)人,东汉南郡知府郭永之次女,曹丕曹丕的皇后。

郭氏自幼聪慧,但父母早逝,寄人篱下求得生存。后入曹丕东宫为侍女,因有谋略,在曹丕、曹植立嗣之争中有功,先后被封为夫人、贵嫔,于黄初三年(222年)册立为皇后。其一生深受曹丕宠幸、敬重。曹叡继位后,郭太后被尊奉为钮祜禄·甄嬛,其家人得到善待。

青龙三年(235年)三月,郭太后在许昌宫去世,葬于洛阳首阳陵西侧,谥曰文德皇后。

人物生平

早年波折

据《魏书》记载:郭女王生于汉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阳历4月),家族世代为郡县官吏,父亲郭永官至南郡太守,母亲董氏即堂阳君。郭女王有一兄一姐二弟。

她年少聪明秀慧,其父觉察到女儿有别于其他子女,对家人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女中君王。”于是以“女王”作为她的字。郭女王幼年不幸,其父母早逝,自己流离飘泊,寄身在铜侯家。武帝曹操为魏公时,郭女王被选入曹丕的东宫作侍女。

得宠封妃

郭女王经常给曹丕献良策并被采纳,特别是在曹丕兄弟争储时,郭女王给曹丕出计谋使之得胜。之后不管曹丕身份为魏王还是皇帝,郭女王都一直深受曹丕的宠爱和敬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郭女王为夫人。郭女王有个表弟任曲周县吏,侵吞官府布匹要判死刑。曹丕多次给审理此案的都尉鲍勋写亲笔信,求他私下放过内弟,但鲍勋不肯,案情如实上报。曹丕因此怀恨于心,后来恰巧鲍勋工作失误,秘密敕令中尉参奏将其免职。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受宠的郭女王被册封为贵嫔。甄皇后日益受到冷落,心有不平流露怨言,次年被曹丕赐死。这和郭女王的受宠不无关系。

册立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提出册封郭女王为皇后。朝廷中郎将栈潜上奏疏反对,认为册立皇后必须合乎礼法,应该在豪门士族中择选贤德的女子,并引用儒家经典《易》《春秋》,论证宠妃不能作为皇后。如果出身低微的郭贵嫔骤然显贵的话,就会败坏国家法度纲纪,导致自上而乱的后果。曹丕并不听从建议,册封郭女王为皇后。

据《魏书》载:郭女王被册立为皇后时,上奏疏予以谦让,说:“妾无皇、英厘降之节,又非姜、任思齐之伦,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处中馈之重任。”实际上,郭女王从侍女到皇后,即便受恩宠,但心愈恭肃,对皇太后孝敬备至。在后宫还经常代替其他后妃掩盖过错、代为请罪受罚,后宫众人对其感恩不已。郭皇后生性俭约,常以东汉明德马太后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曹丕的伯父、开国大将曹洪家庭富有但却吝啬,曹丕年轻少年时曾向其借绢一百匹遭到拒绝,因而一直心存怨恨。后因门客犯法曹洪被连累入狱,曹丕欲将其处死。大臣们束手无策,卞太后出面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郭太后亲自出马,多次在曹丕面前泣请开恩,曹丕看在郭皇后的面子上,曹洪被免官罢爵,保全了性命。

谨慎贤德

郭皇后严格约束自己家族势力。外戚刘斐要与别国女子结婚,郭听闻听此事,敕令家族亲戚说:“嫁娶之事,应该安守本分,只要是门户匹配的乡里人家就可以,不能趋炎附势,与他国高官贵族攀龙附凤。”她的外甥孟武想纳妾,郭皇后制止并赦令家族人:“如今适龄的女子少,应该让她们嫁给为国征战的将士,不可以倚仗权势假借因由将她们娶来作妾。如果族人中有谁违反这规矩,我一定要给予重罚,各自谨慎好之为之。”

据《魏书》载:郭皇后常敕告戒郭表、孟武等众亲戚说:“汉氏后宫,少能自我保全的,皆是因为骄奢之故,当谨慎!”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御驾远征,郭皇后留驻的许昌永始台连降暴雨百余日,洪水淹没了大半个城楼。郭皇后并未兴师动众搬离住所。群臣也不敢提请皇后移居的建议。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再次东征孙吴,到达广陵郡(今江苏省一带),郭皇后被留在德阳乡主故里谯郡的行宫里,由郭皇后堂兄、奉车都尉郭表负责安全警卫。郭表有一次想动用公家的建材筑坝拦水捉鱼,皇后知道这要影响河道运送军粮,就制止了。

尊为太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郭皇后继子、平原王曹叡继位后,尊奉郭皇后为皇太后,住永安宫。太和四年(230年),曹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进爵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不久再次升迁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其长子郭详、次子郭训均封为骑都尉。追谥皇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郭太后的姐姐郭昱去世时,曹叡想为其厚葬并修建祠堂,皇太后予以制止说:安葬死者最好效法先帝曹丕首阳陵那样俭省薄葬。

葬于首阳

青龙三年(235年)春,文德郭皇后在许昌宫去世,享年五十一岁,按当朝礼仪建皇后陵墓,于三月安葬在首阳陵西边。

据《魏略》载:曹叡即位后,追念生母甄皇后死因,郭皇后因而忧惧死。抚育曹叡长大的李夫人告之其母被郭皇后谗言致死的实情。曹叡痛恨,也象当年对待其母那样“被发覆面”安葬郭皇后。《汉晋春秋》记载:甄皇后被郭皇后谗言害死后,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郭女王册立皇后,曹丕让曹叡作为其继子抚养。及曹叡长大,数次哭着追问生母的死因,郭太后生气道:“去阴间问先帝,问我没用,难道你想杀我不成?”曹叡被激怒,将郭皇后逼死,像当年甄皇后一样将其下葬。

郭圣通去世后,曹叡依然礼遇她的家人。晋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郭详为驸马都尉。青龙四年(236年),曹叡改封郭皇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已故的郭后亲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享受祭祀。后来郭表死,其长子郭详世袭爵位,又赐封郭表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死后,他的儿子郭钊袭其爵位。

轶事传说

取字女王

郭皇后少时漂亮又聪明,其父郭永视为掌上明珠,给女儿有取了一个特别的字“女王”。其真正的名字则没有记载。

后来北魏官员游雅在撰写拓跋濬拓跋濬养母文昭皇太后(常太后)的碑文时,论太后名字之美,可媲前魏的甄后。同僚陈奇指出不是甄后,文成帝下令检对,果真应为曹丕的郭皇后。

冢中宫人

搜神记》中提及一则关于郭女王的故事。相传汉末魏初,有人挖开一座西汉时期的宫人墓葬,里面埋着的一个年约二十的貌美女子复活了,无子嗣的郭太后见其可怜,就把她收养在皇宫,时常陪伴在身边。郭皇后问她关于西汉时代宫里的事情,她能说得清楚明白。郭皇后逝世时,该女子因过于哀伤再次死去。

死因争议

南梁史学家裴松之在撰写史料补注时,引用了《魏略》《汉晋春秋》所记载的内容:一种说法是忧惧而自亡的。曹叡继位后,曾追究其生母的死因,导致郭皇后因此慢慢忧惧而亡。另一种说法是被逼杀的。明帝曹叡向郭皇后询问文昭甄皇后死况时,郭后没好气答曰“去问你死去的父亲”,这话激怒了曹叡,才把郭皇后杀了。

晋朝史学家陈寿在《明帝纪》《郭后传》中,皆未载有郭皇后有被害的情状,曹叡哀册亦有“暴罹灾殃”之句。

清代学者赵翼所著的《二十二史札记》,认为《汉晋春秋》和《魏略》的记载相互矛盾,明帝曹叡因忌恨郭太后而将其逼杀之说是讹传。理由在于,曹叡即位与郭太后崩逝时间相隔9年,若他要替其母报仇,不必等如此之久。

人物评价

三国当代历史学家高度赞誉郭女王的智慧才能,曹魏大臣、史学家王沈肯定郭皇后谦恭孝道节俭美德时引用了《魏书》的记载:“郭氏在太子东宫时,就赢得很高地位了,但更加谦恭,对皇太后极敬孝道。更加节俭低调。”

晋朝史学家陈寿说:“魏朝后宫皇妃虽很富贵,但都没有发生汉末后宫那样的篡政事件,回头看郭女王册立为皇后时,曹丕面对群臣之议的做法,足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清代学者史梦兰写词赞扬:郭皇后献智谋密计助曹丕登储王之位,“早虑密计定储皇,献纳时时启智囊。蝉鬓蛾眉皆国色,阴谋终让女中王。”

现代学者卢弼:“郭后泣哭救曹洪,足以让魏文帝曹丕敬服可知其智慧。”

家庭成员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提及郭女王封为贵妃后欲谋皇后位,与宠臣张韬密谋并向曹丕谗言,曹丕诛杀甄皇后立郭贵嫔为皇后,郭后没有生育,把曹叡作为继子,疼爱照顾曹叡。

民国蔡东藩的小说《后汉演义》中,称郭氏少年即秀慧美丽,后被曹丕纳为姬妾,并出谋划策帮助曹丕得以立为太子。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1994《新洛神》.豆瓣电影.2023-06-25

2002《洛神》.豆瓣电影.2023-06-25

新洛神 (2013).豆瓣电影.2023-06-25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2017).豆瓣电影.2023-06-25

《虎啸龙吟》(2017).豆瓣电影.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