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丽华(公元5年—公元64年),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出身名门,是为名相管仲之后第七代孙管修后裔阴陆之女。也是刘秀(东汉开国皇帝)的原配夫人,东汉时期第二任皇后。
阴丽华以美貌著称,端庄贤淑,性仁孝,多矜慈,有母仪之美。当初,刘秀十分倾慕于她,曾感叹“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刘秀于宛城区迎娶阴丽华。三个月后,刘秀被刘玄(刘玄)遣去洛阳市,便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是为光武帝;欲立原配阴丽华为后,但她坚辞不受,终不敢当,甘为贵人。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下诏废皇后郭氏,册封阴贵人为皇后。阴皇后宽厚仁慈,对郭氏,阴氏外戚一视同仁,使得当时东汉皇室与外戚关系和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太子刘庄(阴丽华长子)即位,是为汉明帝,尊阴皇后为皇太后。
永平七年(公元64年),阴太后病逝,在位二十四年,享年六十,与光武帝合葬于汉光武帝陵,东汉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
人物生平
身世出生
阴丽华(公元5年—公元64年),南阳新野(今新野县南,位南阳市南湖北省边界)人。出身名门,阴家先世为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以医术名世,自齐国迁至楚国,为阴大夫,便以“阴”为姓。秦末汉初,又迁至新野。阴氏家族显赫,所占土地达七百余顷,车马、奴仆甚多,可与诸侯相比。刘秀是西汉刘姓宗亲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之孙。刘秀九岁丧父,寄养在叔父刘良家,刘秀通过其姐夫邓晨机缘巧合,在新野结识到阴家,阴丽华素以美貌著称,刘秀甚是倾慕。之后刘秀在长安求学,遇见执金吾率军出行,车马排场壮大,不禁叹道:“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嫁为人妇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自立为帝,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引发绿林军起义。刘秀和兄长刘縯利用宗室势力起兵,联合南阳绿林军,一路攻克中原地区。刘縯名望日益渐盛,引得刘玄(刘玄)猜忌,便被杀害。此时刘秀强回宛城区谢罪。同为刘秀军中将领阴氏兄弟阴识,很赏识刘秀,说服家人将阴丽华许配给他。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秀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六月,于宛城县里迎娶阴丽华,时年十九岁。更始帝便对刘秀放下戒心,让他逃过一劫。三月之后,刘秀成为司隶校尉,被遣去洛阳市,便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县娘家。等到邓奉起兵南阳郡,阴识为邓奉军将领,阴丽华跟随家属移居阳,并居住在邓奉家中。
封为贵人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征讨邯郸市王昌(谎称是刘骜的儿子刘子舆),真定王刘杨聚兵十多万,听命于王郎,不肯归附刘秀。此时刘秀为联合刘杨,便迎娶刘杨外甥女郭圣通,结为亲家。至此获得精兵,扫平河北省一带。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任命侍中傅俊率兵迎接阴丽华和湖阳、宁平公主诸宫人都抵达洛阳市,立阴丽华为贵人,与郭圣通相同。因其兄阴识随军有功,封为阴乡侯,使得孝和阴皇后娘家的政权地位高于郭氏。光武帝以“雅性宽仁”为由,欲立原配阴丽华为后,但她坚辞不受,终不敢当,认为郭氏母凭子贵,应当立郭为后。建武二年,刘杨手握重兵,意图谋反,被光武帝派耿纯所杀。五月,光武帝将刘杨之子封为真定王,六月,郭圣通被册立为皇后,其子刘疆被立为太子,阴丽华为贵人。
母弟遇害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统兵征讨割据北方势力彭宠,身怀六甲的阴贵人随军出征,途中在元氏县(今河北元氏县)分娩,诞下第一个儿子。刘秀见这个孩子颜色红润、丰下锐上,认为其像圣君尧,并且以皇朝国运所系的红色为之命名为刘庄(立太子时改名刘庄,即汉明帝)。之后阴丽华又相继生下刘苍、刘荆、刘衡、刘京四子。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阴母邓氏及弟阴䜣被盗贼截杀。阴贵人问此噩耗,悲痛欲绝。刘秀也很悲伤,颁布诏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刘秀下诏追封阴家父子,以诸侯之礼相待,全念及阴贵人“患难与共,有母仪之美,而固辞后位,顾全大局”。
册封为后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下诏废皇后郭氏,诏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阴贵人乡里良家,相识于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特颁诏以闻。”于是立阴氏为皇后。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阴皇后七岁丧父,虽已过数十年,每当言语提及必会泪流满面。刘秀见之,时常陪着叹息。阴皇后时常提议,以“皇太后之名”封赏郭氏一族,提升爵位。因母亲郭氏被废,太子刘疆屡屡上书提及让出太子之位,愿做外蕃亲王。两年后,刘疆太子之位被废,阴皇后长子刘庄被立为太子(改名刘庄)。阴皇后恳请扩大刘疆的封地,合计29县(实际拥有两个封国),借此弥补刘疆。
尊为太后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崩,太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尊阴皇后为皇太后。永平三年(公元60年)冬,明帝听从太后令,到达章陵,在旧宅置酒,会合阴氏、邓氏故人诸家子弟,并封受赏赐。
人物逝世
永平七年(公元64年),阴太后病逝,在位二十四年,享年六十,与刘秀合葬汉光武帝陵,东汉君臣上其谥号为“光烈”。谥法:秉德尊业曰“烈”。明帝孝义仁爱,时常追思不已。
永平十七年(74年)正月,阴太后去逝十年之久,明帝刘庄拜原陵,晚上梦见父母尚在,年少时承欢膝下,非常高兴。醒来,悲不能寐,即查历书,知道第二天是好日子,便率领百官及亲友朝拜原陵。这天,甘露落在陵园树林,明帝命令百官采取甘露祀荐原陵。拜会完毕,明帝从荐席前伏御床,看阴太后梳妆用的镜匣中诸物,感动得悲哀流涕,命令更换胭脂、香膏等化妆品用具。左右侍从都哭泣,不能抬头目视。
人物影响
谦恭贤德
据史记载:“孝和阴皇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有母仪之美。内持恭俭,外抑宗族,称之为一代贤后。”她为了让刘秀全身心地处理朝政,不为外戚乱政担忧,而竭力束缚本家;一生仁慈恭敬,谦虚礼让,以身作则,成为人们公认的贤后。免去光武帝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国事,出现“光武中兴”的时代。
二十四史中,对后妃的记载都是“后妃列传”,唯独东汉一朝,是“皇后本纪”。阴丽华作为东汉开国第二任皇后,专有记载。
皇后的谥号制度形成于刘庄时期,阴丽华是中国历史上皇后谥号制度的第一人,此后皇后谥号为帝谥加上本谥成为历代沿袭之制,沿用至唐初,长达六百年。当时明帝置办阴太后的葬礼极为隆重,后世只有熹太后邓绥下葬时的礼仪比照阴太后的规模,纵观东汉整个朝代只有邓绥获此殊荣。
范晔《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东汉一朝,女主之盛,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极其罕见。
优良传训
阴丽华以社稷为重,谦逊有德,性本宽仁雅致,母贤子慧,辅佐丈夫、儿子成为一代明君。刘秀时期被称之为“光武中兴”,刘庄时期开创了“明章之治”。
阴丽华时常叮嘱她的儿孙们善待郭氏一族,从明帝刘庄到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刘炟都做的很好。中元节三年,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北巡路过真定时,特地按照阴丽华的嘱托和郭氏一族聚会,赏赐万玉蜀黍属和五十万钱。之后的东汉皇族没有发生过杀害非己所生皇子的事情。这与阴丽华的家训是分不开的。
人物评价
光武帝刘秀多次下诏评价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性贤仁,宜母天下”。
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提及:(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虐。性仁孝,多矜慈。
东汉时期大臣第五伦评说: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孝和阴皇后,不假以权势。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认为:此后(阴丽华皇后)手段不减武才人(即武则天)。
中国当代文学家、国学大师南怀瑾评说:自秦、汉以后,可以称为帝王体制时代较为贤良的后妃,为数实在寥寥无几。以开国创业的那些帝王来说,除了刘秀的阴丽华和朱元璋的马皇后以外,即如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还当退居其次才对。
南宋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一书中认为:光武帝下诏封赏尹家父子,说明郭后无法安于后位了。光武帝封赏功臣外戚在建武十三年,以阴贵人“固辞后位”谦让为由,给阴家兄弟封侯,西汉时期只有皇后外戚才能封侯,尹家已是特例恩宠。
文学评价
元和四年(809年)刘禹锡《咏古二首有所寄》其二:寂寂照镜台,遗基古南阳郡。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次九弟韵后篇戏奉世十一弟》其二:莫学中郎将,休怀阴丽华。三余游竹素,两部有鸣蛙。乃肯亲庞老,多情过押衙。吾衰那复此,羡尔乐无崖。
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李白《寄远十一首》其四: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阴后石
相传南阳新野阴丽华旧宅有阴皇后捣衣之石。张九龄《南阳道中作》:“不识邓公树,犹传阴后石。”
诏令不可轻出
诏令不可轻出源自《容斋随笔-》:“人君一话一言不宜轻发,况于诏令形播告者哉!”刘秀初即位,既立郭氏为皇后矣,时阴丽华为贵人,帝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东汉演义 (1991).豆瓣电影.2023-04-21
光武大帝 (2000).豆瓣电影.2023-04-21
汉光武大帝 (2004).豆瓣电影.2023-04-21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2016).豆瓣电影.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