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学名:Vitis labrusca × vinifera 'Kyoho' ),葡萄科(Vitaceae)葡萄属(Vitis)葡萄(Vitis vinifera)的欧美杂交种四倍体品种。原产于日本,为日本育种家大井上康氏以大粒康拜尔(石原早生)和森田尼(Centenial) 杂交育成的。后引种于韩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智利等地,于1958年引入中国,在东北地区、华北、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栽培比较广泛。巨峰葡萄是亚洲种植最多的葡萄品种之一,其产量大部分产自中国。
巨峰葡萄具有明显的大穗、大粒、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其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粗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鲜食,或炖成果冻、果酱和蜜饯,或用作蛋挞、蛋糕、馅饼和冰淇淋的食用装饰,也可以制作果汁、苏打水和汽水。其还可作为酿酒原材料,冬巨峰葡萄可用于酿造干红葡萄酒,而夏巨峰可酿造普通甜型粉红葡萄酒。
在日本,种植巨峰葡萄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葡萄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此外,巨峰葡萄是作为奢侈礼品赠送的,是品质和友谊的象征。
育种历史
1937年,日本育种家大井上康氏于日本静冈农艺与生物科学研究所以大粒康拜尔(石原早生)和森田尼(Centenial) 杂交育成巨峰葡萄。该品种于1945年发布后用于商业种植,并于1946年被命名为“Kyoho”以纪念日本富士山。母本“石原早生”是具有美洲种亲缘的“康拜尔早生”(Campbell Early)的四倍体大粒芽变品种,父本“深田尼”(Cantenial)是罗沙克(Rosaki)的四倍体芽变品种,属于纯粹欧洲种的品种,巨峰也是四倍体品种。巨峰一方面从父本森田尼上继承了欧洲种特性,颗粒大品质优,然而有落花落果严重的缺点。另一方面,继承了石原早生美洲种野生性的特性,抗性较好。总体来说,巨峰葡萄具有明显的大穗、大粒、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
形态特征
茎和叶
幼叶、嫩枝浅绿色,边缘粉红色,均密生茸毛。新梢长势较强,绿色略带紫褐色,密生灰白色的茸毛,新梢冬芽红色一年生成熟枝条紫褐色,节间长。成叶大,近圆形,叶厚,深绿色,三裂,裂刻浅,叶面光滑无毛,叶背密生灰白色茸毛,叶缘锯齿双侧直,较尖锐,叶柄洼开张拱形。卷须间隔性,双分叉。
花、果实和种子
两性花。自然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550克,最大1250克,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粒椭圆形,平均粒重10克,最大重15克;果皮中等厚,紫黑色,果粉中等厚,果刷较短,抗拉力为100克左右,果肉有肉囊,稍软。种子大,多为2-3粒,与果肉易分离。
产地
巨峰葡萄原产于日本,后引种于中国、韩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智利等地。于1958年引入中国,在东北地区、华北、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栽培比较广泛。巨峰葡萄大部分产自中国,是亚洲种植最多的葡萄品种之一。
生长习性
巨峰葡萄生长势强,芽眼萌发率为57.8%、结果枝百分率为36.4%、结果枝平均穗数为1.8,副梢结实力强、副芽结实力中等。成熟期一致。萌芽期开始于5月上旬。初花期为6月中旬,果实在8月初开始成熟期、9月下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完全成熟生长约138天,温度总和2660℃左右,新梢开始成熟期为8月下旬。其抗寒力较强,但芽眼对早霜抵抗力较弱,对根癌抵抗力弱。
繁殖
巨峰葡萄为自交植物,在繁殖时会进行闭花传粉和受精卵,形成这种繁殖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巨峰葡萄性器官在结构和生理方面的提前成熟和本身发育特点。巨峰葡萄在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雄配子体在花前4-5天已发育成熟,并且花粉具有一定的发芽率,为闭花受精做好了准备,而雌配子体发育较雄配子体晚,一般为花前2天发育成熟,这种性器官发育的早熟性为巨峰葡萄闭花传粉实现闭花受精提供了条件。此外,从花器官的排列方式来看,巨峰葡萄从性器官出时,花丝就将花药高高顶起处于雌蕊的上部,这种结构一直维持到开花,与多数植物闭花传粉的花丝类型相似;同时巨峰葡萄花冠的脱落方式是从基部向上逐渐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紧贴于花冠的雄蕊会受到一定的压力,从而促使花药开裂实现闭花受精。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
插条准备可结合夏季剪梢(一般在6~7月份)采集。选用生长健壮的当年新梢作插条。为确保插条成活,插前需用低浓度的吲哚丁酸(IBA)浸泡处理,或用高浓度的该溶液浸蘸5~10秒后即可扦插。一般在6月中下旬的早晨将插条插入土壤。扦插时,插条需斜插入土壤,外面只留一个顶芽,保持一定株距,插后将插条周围用脚踏实。
田间管理
巨峰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都能栽培,在扦插前5~6天需深翻整地,为保证有良好的情,还应开沟做垄,垄上覆膜。扦插完成后应立即灌水,待水下渗后及时覆土保墒,并用聚乙烯薄膜搭成拱棚辅助遮荫。睛天中午应进行适当喷水,以增加棚内空气湿度。插条基部生根后可除去覆盖物,使其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一段时间后即可移苗定植。
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是巨峰葡萄提质增效的关键。依据葡萄新梢生长状况确定果穗保留与否,通常在开花前7天适当疏剪果穗,强枝保留1-2个果穗,中等枝保留1个果穗,弱枝不留果穗,从而控制产量,保障品质。同时要注意在花序分离时去除副穗,以促使主果穗形态美观。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巨峰葡萄的主要病害包括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以及葡萄炭病等。霜霉病的防治可通过集中销毁病叶或采用瑞毒霉或甲霜灵进行防治。白腐病则可在发病较为严重的区域撒生石灰,在葡萄苗出土后可喷洒石榴合剂或者百菌清。炭疽病防治可选择克菌·戊唑醇,在初见病斑时喷药。
虫害
巨峰葡萄的主要虫害包括吸汁类害虫、蛀食枝蔓类害虫以及危害果实类害虫。可以在葡萄园放置杀虫灯、黑光灯及糖醋液罐等诱捕诱杀或驱散金龟子、虎天牛、透翅蛾、蚜虫等。对于葡萄透翅蛾和虎天牛还可以用敌敌畏进行枝干注射,并严密封堵,在害虫羽化后使用三唑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以喷雾形式进行杀灭,烟马和绿盲可以使用苦参碱;金虫、透翅蛾等可以使用复合素、苦皮藤素水乳剂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
食用
营养价值
巨峰葡萄果肉和果皮中均富含花青素,其具有类似抗氧化剂的特性,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含有维生素c可减少炎症,同时增强免疫系统。巨峰葡萄也是钾的良好来源,可以调节体液水平,含有粗食纤维可以刺激消化道,维生素k可以帮助更快地伤口愈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营养素,包括铜、B族维生素、铁和镁等。
口感
巨峰葡萄果肉有肉囊,口感稍软,有草莓香味,具有致密、多汁的果肉质地和甜味,含可溶性固形物17%~19%。葡萄皮厚、酸、涩,可以去皮或保持完整,具体取决于消费者的喜好。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剥皮只吃肉,也丢弃苦涩的种子。
在中国南方地区,巨峰葡萄具有一年两收性质,第一茬夏果(7月)紫红黑色,果粉厚,果肉黄绿色,软、味甜,有草莓香味,果皮中等厚,无涩味,基本达到巨峰葡萄品种应有的特性品质;第二茬冬果(12月)紫黑色,果粉厚,果肉黄绿色,爽脆,甜酸味浓,略偏酸,草莓香浓郁,果皮厚,有涩味,性状和风味品质均超过巨峰葡萄品种传统概念的特性品质。
食用方法
巨峰葡萄可以冷藏或立即食用,也可以切片后拌进沙拉中,放置在果盘中,也可与咸奶酪一起食用。其也可以冷冻作为类似雪糕的食物食用,或搅拌成冰沙。此外,巨峰葡萄还可以切片后夹在乳脂奶油三明治。
除了鲜食外,巨峰葡萄可以炖成果冻、果酱和蜜饯,或用作蛋挞、蛋糕、馅饼和冰淇淋的食用装饰,也可以制作果汁、苏打水、汽水和甜酒。
在日本,巨峰葡萄通常用于传统的鸡尾酒“Chuhai”,这是白酒、碳酸水和水果调味料的混合物。“Chuhai”是“烧酒高球”的缩写,这种饮料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包括普通葡萄和巨峰葡萄的,巨峰葡萄是唯一用作特定调味料的品种。巨峰葡萄与羊乳酪、蓝奶酪和、达干酪、花生酱、薰衣草、蜂蜜、迷迭香、蓝莓、杏、樱桃、苹果和橙子等水果以及榛子、杏仁、野核桃和花生等坚果搭配得很好。未洗过的巨峰葡萄存放在冰箱的塑料袋或容器中时可以保存2到4天。
在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光热条件较高,因此巨峰葡萄可实现一年两收的生产模式,分为夏果与冬果。冬果用于酿造,酒水宝石红色,澄清透明,具浓郁的品种香气,酒香协调,味醇厚舒适,酒体平衡、丰满,结构感强,典型明确,因此冬果可酿造优级品干红葡萄酒;夏果用于酿造,酒水浅玫瑰红色、失光,具果香及酒香,欠醇和、偏酸,酒体粗糙、略淡,典型性一般,因此夏果不适宜酿造干红酒,可酿造普通甜型粉红葡萄酒。
文化
在日本,种植巨峰葡萄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葡萄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随着葡萄逐渐成熟,葡萄串会被修剪成每串含有30-35个均匀分布及大小相似的果实的形状。如果一串上果实过多,葡萄就会失去甜味。巨峰葡萄串也会被制成均匀的圆形形状,用白纸袋覆盖,以防止昆虫及病害侵染。在葡萄成熟过程中,会不断评价葡萄的颜色及大小,成熟后将其手工采摘并精心包装以投放市场。在日本各地,巨峰葡萄是作为奢侈礼品赠送的,是品质和友谊的象征。一些巨峰葡萄,根据它们的种植情况,一串可能花费超过六十美元。
相关研究
一年二次栽培研究
中国亚热带地区常年光照条件充足,为葡萄的一年二次结果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相关研究总结了影响葡萄一年二次结果的因素,如气候条件、葡萄品种和土壤环境,阐述了如何诱导葡萄冬芽分化,促进冬芽开花坐果,实现葡萄的一年二次结果,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有研究者于2014年对巨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花色素苷的异同进行分析,采用HPLC检测在成熟过程中巨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的花色素含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巨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的总花色素苷具有相似的累积趋势,但巨峰冬果的最大总花色素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夏果。巨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具有相似的花色素苷种类,但两者间花色素苷成分的分布不同,主要花色素苷物质不同。大多数花色素苷的含量及百分比在巨峰葡萄夏果与冬果中有极显著差异,且大部分花色素苷在巨峰冬果中有着更高的含量。有研究者于2019年对比了夏果与冬果发育过程中的总酸及苹果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巨峰葡萄冬果和夏果总酸及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果实转色期后,冬果的总酸及苹果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夏果,这与果园空气温度下降有关,而通过增温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冬果中的总酸及苹果酸含量。
果实保鲜研究
有研究者于2020年以不同浓度的柠檬草芳香油研究对新鲜采摘的巨峰葡萄产品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草精油处理能有效缓解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降低,减少烂果率和失重率,具有抑菌和水果保鲜的作用。有研究者于2023年通过不同臭氧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测定巨峰葡萄果实呼吸强度、催熟激素生成速率、PPO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调查臭氧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为12.84mg·m-3时对巨峰葡萄的呼吸强度具有抑制效果,且对葡萄的乙烯生成速率、菌落总数、果柄拉力、PPO和POD活性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用此浓度臭氧处理6小时左右还能够显著抑制葡萄呼吸强度和落粒率。
参考资料
Vitis labrusca × vinifera 'Kyoho' 巨峰葡萄 .自然标本馆.2023-07-29
葡萄.物种2000.2023-10-05
Kyoho Grapes.specialtyproduce.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