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麻黄(学名: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属(Ephedraceae)麻黄属(Ephedra)植物,又名麻黄、华麻黄,多年生草本小灌木。产于中国辽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西北部地区,在蒙古、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广泛分布,适应力强,在草原、河滩、干旱地带、山坡等地成片丛生,该物种耐严寒、干旱、贫瘠,在沙土、壤土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不宜种植在黏土中。
草麻黄具有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雄球花多成复穗状,通常有4对苞片,7到8根雄蕊,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通常有2粒种子,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
草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咳、发汗、利尿、平喘、祛痰、抗炎、解热的功效。同时草麻黄还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
形态特征
茎
木质茎短,成匍匐状横卧于地面上,小枝直伸或微曲,高20-40厘米,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
叶
叶2裂,鞘占全长的1/3到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
花
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或8根,花丝合生,少数先端稍微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成熟过程中基部常常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雌球花成熟时呈肉质红色,形状为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胚珠的珠被管长约1毫米,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裂口边缘不整齐。
果实与种子
雌球花通常包含2粒种子,包藏于红色肉质苞片内,不外露或与苞片等长。种子为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
物种分布
草麻黄产于中国山东、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北京、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等地。除中国外,草麻黄还在蒙古、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广泛分布。
生长习性
草麻黄是多年生草本小灌木,耐严寒、干旱、贫瘠,适应性极强,在山坡、平原、荒地、河床等多个地带均可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在沙土、壤土中均可正常生长,但不宜种植在排水性不佳的黏土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1.5℃-23℃。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将优质的草麻黄种子用温水浸泡并洗净杀菌。播种后种子会在7-10天后陆续出苗,需及时松土并浇水,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分株繁殖
草麻黄的分株繁殖一般选用地势较好的土地做平,于春季按照株丛的大小尺寸进行分株,栽后覆土于根芽上,压实周围泥土并浇水。
扦插繁殖
草麻黄的组织培养成本过高,常规的插苗发育又较为困难,因此可使用较低浓度的植株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扦插苗的生长。扞插使用的生长调节剂为NAA,插条选择三年生的纤维化程度较高的枝条,基质选用干净的河砂。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适宜的草麻黄种植地应满足地势较高、地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良好的条件。土壤以疏透的沙壤土为宜,需避开低洼易涝,盐碱含量高的地块。选地工作完成后,开展翻地、施肥和作床工作。在播种的前一年秋季深翻,并将腐熟农家肥均匀地铺撒至土壤中,最后制作土床,规格大小依据情况而定,平整土床并灌足底水。
选种定植
草麻黄选种要求当地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播种宜在晚春时节进行,温度15℃-25℃发芽率最高。播种前需将土壤浇透水并开挖浅沟。将种子洗净后使用杀菌剂浸种并进行温水催芽,然后均匀地播撒至土壤中并盖上地膜。待幼苗出土后3-5天,揭去地膜,避免烧苗。
田间管理
草麻黄在种植时易发生草害,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及时清除。在栽培一年内使用人工除草,注意不可伤到植株根部。栽培后期可适量使用除草剂并结合中耕除草。定植完成后,需及时检查幼苗生长状况并补齐缺失幼苗,补苗时要边使用生物肥料蘸根边带土移栽,移栽前后浇水以保证植株成活。草麻黄在萌芽生长期需要保证水分补充,而在后期发育过程中,需降低浇水频率。在草麻黄幼苗生长至三到五节后,增施钾、磷肥,少施氮肥,并适当施加有机肥。施肥结束后及时浇水。
采收
草麻黄的最佳采收年龄为三年生植株,因为三年生草麻黄的地上部有效成分含量稳定。若在9月份采收草麻黄,会影响其再生能力;而在10月以后采收不仅不会损伤其再生能力,而且还能保证获得较高的生物量。综合地上部有效成分含量、再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草麻黄的采收日期最好选择10月初左右(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实验得出)。
病虫害防治
危害草麻黄生长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根线虫病和立枯病等。预防草麻黄病害需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深翻整土,及时除草、松土、中耕、消毒。同时还要选取优质抗病品种,及时清理染病幼苗,从源头上避免病害。发病时可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阿维菌素、多菌灵等药物。
危害草麻黄生长的虫害主要有盲蛙象、种子小蜂和蚜虫等,其中蚜虫的危害最高。防治蚜虫需在春季和秋季时清理种植地周围的枯草、落叶,消灭虫源,降低虫口密度。发病时可喷施抗蚜威、普吡虫啉、低毒天然植物杀虫剂等药物。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草麻黄的干燥根、根状茎、草质茎均可入药。草麻黄根性甘、平,适当服用可治疗自汗、盗汗。草质茎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四甲基吡嗪等多种化学物质,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平喘、祛痰、镇咳、发汗、利尿、抗炎药、解热的功效,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和神经肌肉传递产生影响。
生态价值
草麻黄植株持水力强、蒸腾作用弱、水分消耗少、耐旱能力强,是山前冲积扇沙砾石草场的优势种植物,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物种保护
保护概况
草麻黄常年被过度采挖,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在中国东北地区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草麻黄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列为近危(NT)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植物。
保护措施
保护草麻黄植物资源的措施包括及时遏制土地荒漠化,制止植被破坏,保护和恢复沙生植被、荒漠草原。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组织培养等多个方面发展草麻黄人工种植技术,探索草麻黄盐碱地种植技术,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同时建立草麻黄保护区,制止乱割滥挖,以便增殖资源。
物种危害
物种毒性
草麻黄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大量服用后会出现中枢兴奋、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视物不清、呼吸困难和惊厥,甚至会使中毒者呼吸衰竭、心室纤颤直至死亡。草麻黄可作为毒品制作的原材料,经过处理后可转变成甲基苯丙胺和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即冰毒和摇头丸。
监管措施
对于草麻黄可作为毒品制作原材料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包括强化草麻黄的行政监管,明确涉草麻黄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从行政管控和刑罚惩治两方面入手,防止草麻黄流入非法渠道,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从源头上遏制中国制造毒品犯罪的蔓延趋势。
物种对比
草麻黄与双穗麻黄(Ephedra distachya Linn.)同属于麻黄属麻黄属植物,二者在形态结构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仍有一定区别。如草麻黄叶的裂片较长,先端细窄而尖;而双穗麻黄的叶裂片较短,先端较钝。草麻黄球花苞片的膜质边缘极窄,珠被管裂口较短;而双穗麻黄球花苞片的膜质边缘较明显;珠被管裂口较长。
相关研究
活性成分研究
草麻黄抗补体组份可抑制血小板变形及内皮细胞损伤;并且其补体抑制成分能显著减轻脊髓损伤后的免疫炎性反应,缓解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耳郭肿胀和血液免疫失调。草麻黄中的活性成分喹啉-2-羧酸可能具有辅助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
化学成分提取研究
草麻黄的技术研究侧重其根状茎、草质茎中化学成分的鉴定、提取和开发,如分离并纯化出草麻黄草质茎中的10种化合物;测定草麻黄根中黄酮的含量,设计并优化其总黄的提取工艺;构建草麻黄的HPLC特征图谱,为制定草麻黄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Share data.gbif.2023-04-06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06
草麻黄 (cǎo má huáng).植物智.2023-04-06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植物智.2023-04-06
最高法:以制毒为目的采挖麻黄草按制造毒品罪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