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1945年5月31日 - 1982年6月10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德国导演、编剧、演员,“德国新电影”领军人物。
法斯宾德高中辍学打工,后进入弗里德尔·莱昂哈德工作室学习表演,19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部犯罪爱情片《爱比死亡更冷》,获得了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的提名。同年他推出和处女作同名的第二部电影《外国佬》,一举夺得德国电影劳拉奖最佳艺术成就等五项大奖。1970年-1972年,他凭借《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威迪》《柏蒂娜的苦泪》连续三年获得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的提名。1974年,法斯宾德用时15天拍摄的电影《恐惧吞噬灵魂》赢得戛纳影展影评人费比西奖,他正式成为代表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导演。法斯宾德身兼导演、编剧、演员、制片、剧场经理、编曲、设计、剪接和摄影等多职,14年执导41部影片,其中《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以及改编电视电影《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和《艾菲·布里斯特》等作品深受关注和喜欢,也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德国电影劳拉奖都多个奖项。法斯宾德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同性恋、变性人的议题,他拍摄了《柏蒂娜的苦泪》《狐及其友》等多部同性题材电影,凭借《柏蒂娜的眼泪》获得第2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的提名。
1982年,法斯宾德因过量吸食毒品离世,享年37岁。同年他担任导演和编剧的遗作同志电影《雾港水手》上映,获得第3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出生于巴伐利亚州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跟随母亲生活。为了有时间工作,母亲常常把他放在电影院内,使他从小就看了不少电影,这些影片影响了他之后的电影生涯。1964年,法斯宾德中学未毕业便进入一家戏剧学校学习。这期间,为了生活他曾做过各种工作,不仅为影片录音、在剪接台干过活,帮过置景,也为南德意志日报做过资料,在慕尼黑室内剧院当过群众演员。有时一天见习3-4部影片的拍摄,同时又参加每周三晚上的演员训练班……法斯宾德曾报考过柏林电影电视学院,但由于未被录取,因此他关于电影的知识都是靠自学的。法斯宾德15岁时随着父亲移居科隆,对戏剧和诗歌产生了兴趣。1963年,他回到慕尼黑,母亲鼓励他追求自己感兴趣的戏剧,1964年至1966年,其在慕尼黑的弗里德尔·莱昂哈德工作室学习表演。
1962年2月28日的《奥伯豪森宣言》提出了“与传统电影彻底决裂”“要用新的电影语言创立新的德国电影”的主张,德国新电影运动开启。新德国电影相比较而言更加强调个性,倾向于“作者电影”,并且坚持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批判。法斯宾德的通过影片表达对“第三帝国”的历史反思、对德国现实的思考,和福尔克尔·施隆多夫、维尔纳·赫尔措格和维姆·文德斯一起被称作德国新电影运动的“四杰”。
演艺经历
从舞台开始的戏剧人生
1965年-1966年,在一位朋友的同事的资助下,法斯宾德与诗人基斯杜比、罗沙合拍了《城市流浪汉》和《小混乱》两部短片。1967年他加入行动剧院,以演员、编剧和导演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在这里,法斯宾德创作了他的第一部舞台剧《卡策马赫尔》。由于1968年5月行动剧院被警方强制关闭,他便将剧团解散后的成员又召集在一起,成立了“反剧团”。
在成功地迈出艺术实践的第一步之后,法斯宾德便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拍片。1969年仅用了24天法斯宾德就拍摄了他导演生涯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爱比死更冷》,该电影讲述了靠女友接客生活的慕尼黑青年弗兰茨和一心爱着弗兰兹的乔安娜在黑社会组织阴谋陷阱下的爱情故事。凭借该电影,他在柏林影展一鸣惊人,获得第1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展现出个人的艺术天分。同年,他自编自导剧情《外国佬》,只花九天拍成,该电影借希腊移民工人乔果斯的形象展现彼时德国社会中仍然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电影赢得了德国电影劳拉奖最佳艺术成就等五项大奖。该电影是法斯宾德所有作品中在烂番茄网上评价最高的作品。
德国最高产的导演
法斯宾德被视为德国最高产的导演,从1969年长篇剧情片处女作《爱比死更冷》到1982年去世,13年的时间里他导演了40多部作品。仅从1969至1970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就拍摄了八部故事片和三部电视片。除了《爱比死更冷》《外国佬》外,1970年法斯宾德拍摄了犯罪片《瘟神》,同年根据真实新闻事件改编的剧情《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获得第2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提名、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奖推荐奖以及第21届德国电影奖金质电影奖-最佳导演等奖项,电影讲述了表面上生活“正常、平静、美满"的R先生杀死邻居、妻子、孩子最后自杀的故事。除此之外,他还拍摄了《死亡之河》《怀梯》《美国兵》《对接触一个神圣圣妓女的人的告诚》等故事片和《咖啡馆》《尼可拉斯豪泽之行》《英苟施塔特的工兵》三部电视片。1971年,法斯宾德执导的包括种族歧视、同性恋等多种物矛盾的西部片《威迪》获得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导演事业达到巅峰
1970年,法斯宾德在影院中无意看到了德国导演道格拉斯·塞克的回顾展,在创作手法方面深受启发。在拍摄《四季商人》时,他“模仿”了塞克的手法,将好莱坞式的情节剧纳入到剧本创作,这种创作理念的革新把法斯宾德的导演生涯推向第一个巅峰。1972年,他执导的剧情《四季商人》获第22届德国电影奖金质电影奖杰出故事片奖,在得到票房上的肯定后,他晋身为艺术和商业皆出色的导演。通过拍摄《四季商人》这部影片,法斯宾德走出了走出了个人的世界,开始肩负起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后拍摄了五集电视连续剧《一天不是八个小时》等一批富于社会批判性的影片。
1973年,迷恋上塞克的法斯宾德将塞克经典作品《深锁春光一院愁》的故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把原片中寡妇与园丁的老少恋变成了寡妇与外籍工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翻拍成继《卡策马赫尔》后另外一部以描写德国小市民与外籍劳工之间的关系为题材的重要影片《恐惧吞食灵魂》。值得一提的是,《恐惧吞食灵魂》整个拍摄过程仅用了15天。
法斯宾德创作过各种类型的电影——黑帮片、喜剧、文学改编。1973年,他尝试了科幻的拍摄,根据丹尼尔·F戈鲁耶的小说,自编自导科幻电视片《电路世界》。1974年,执导的剧情《艾菲·布里斯特》获得第2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film奖。此后,法斯宾德又相继推出了几部耗资较少的影片,1975年拍摄了“政治无定所”主题的《库斯特婆婆上天堂》,1976年拍摄了展现德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敌对、冷漠、欺骗、自私自利行为的《中国轮盘》,1979年他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摄影于一身,拍摄了恐怖主义题材电影《第三代》。不过几部小成本的电影反映却较为冷淡。之后,法斯宾德回归文学改编片,拍摄以朝着纳粹方向发展的德国为背景的影片。1978年法斯宾德根据俄罗斯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拍了讽刺性影片《绝望》,这部影片描写了两个相貌酷似的人的故事,花费了6百万马克(几乎是法斯宾德此前拍摄的15部影片耗资之和),成为他第一部高成本的影片。该片获得第3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28届德国电影劳拉奖最佳导演奖。1980年拍摄的改编自德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同名小说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投资1300万马克,是法斯宾德投资最高的一步影片。他凭借该电影获得了第37届威尼斯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奖。
LGBT电影先驱
法斯宾德从年轻时就是个公开的同性恋者,他在创作时会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1972年的《柏蒂娜的苦泪》是他拍摄的第一部同性题材的电影。这部聚焦女同故事的影片获得了第2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的提名。1975年他卷土重来拍摄了自传色彩更加浓郁的男同题材作品《狐及其友》,他自己亲自上阵主演了该片,影片以直面的状态,将同性之间的爱视同于一份普通情感,从这份关系中挖掘关乎爱的成分。在传统观念与嬉皮运动发生激烈碰撞的上世纪70年代,法斯宾德从不掩饰过自己的双性恋身份,拍摄了多部LGBT(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题材的影片,在LGBT电影的发展上具有先驱性。
最后的辉煌
70年代后期,法斯宾德开始拍摄野心勃勃的“女性三部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萝拉》《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1979年,他拍摄的影片《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引发了德国观众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在影片放映的头两个星期内便创下了240万马克的票房记录。该影片获得第2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以及银熊奖和《柏林早报》读者评审团奖的提名,法斯宾德本人也凭此电影获得了第29届德国电影奖金质电影奖最佳导演。
1981年的电影《萝拉》,展示了德国战后重建时期与50年代“经济奇迹”时期这一重大的电影题材,抨击了当时德国社会的腐化与堕落,呈现了战后德国的众生相。同年,法斯宾德根据德国歌唱家拉勒·安德森的自传体小说《多彩的天空》拍摄了影片《莉莉玛莲》。1982年,拍摄了另一部描写艺术家命运的影片《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法斯宾德在这部影片中也是以一个悲剧性的妇女形象维洛妮卡·佛斯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将社会的腐败问题,从民主体制的假面中撕扯开来。《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有某些真实事件的影子,但影片中的黑色风格有明显模仿《日落大道》的痕迹,该影片获得第7届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同年,他以演员的身份参演了《女继承人》《666房间》等作品。
1982年6月,法斯宾德因过量吸食毒品离世,8月,他的遗作《雾港水手》上映。2000年,他早年编剧的作品《干柴烈火》被法国90年代新锐影人弗朗索瓦·欧容搬上银幕。2003年11月11日,他自编自导的剧情《只要你爱我》在捷克上映。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电视剧作品
综艺节目
其它作品
获奖记录
个人生活
法斯宾德1945生于德国南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莉瑟萝特从事翻译和演员工作,后来,作为演员的莉萝出演了儿子法斯宾德的绝大多数作品。在法斯宾德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改嫁。
法斯宾德从年轻时就是个公开的同性恋者,通常他的爱人就是他片中的男演员。但是他有过一段公开的恋情和一段婚姻。在对待演员时,他常常使用虐待的手法,并将其视为一种激发演员表演激情的手段。其中艾玛·赫曼是最主要的受害者。1965年,艾玛·赫曼和法斯宾德相识并很快相爱,但在与法斯宾德的爱情中,艾玛一直被虐待,法斯宾德对她非打即骂,她出演了法斯宾德的大部分电影,但是工资却是最低的。她和法斯宾德及其男友克里斯托弗·罗瑟住在一起,需要出去卖淫养活法斯宾德。因为无法忍受法斯宾德的虐待,艾玛·赫曼曾经自杀三次。
1970年8月26日,法斯宾德和女演员英格丽·卡文(Ingrid Caven)结婚,两人结婚后,法斯宾德不允许她再去演戏,还曾经当众剪掉过英格丽·卡文的头发。1972年9月27日,两人离婚。
1982年6月10日晚上,法斯宾德服用了过量的可卡因和安眠药。当他被发现时,未完成的《罗莎·卢森堡 (Rosa Luxemburg) 》剧本躺在他旁边。
人物评价
我会用五个词来形容法斯宾德:疯狂、无礼、可笑、顽皮、慷慨。如果让我来形容他的电影,温柔、强大、勇猛、智慧、真实。(电影学家焦万尼·斯帕尼奥莱蒂评)
被誉为“新德国电影心脏”法斯宾德是位电影天才,他的人生和影片因自己的生活以及所面对的德国历史与现实,而始终带有深入骨髓的绝望感。他通过影片表达对“第三帝国”的历史反思、对德国现实的思考,在德国乃至世界影坛都举足轻重。(新京报评)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被视为德国最具争议、最高产的导演,他生前彻底改革了影院。(凤凰网评)
法斯宾德在他短促的艺术生涯中,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发展和德国电影的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英年早逝不仅使“新德国电影”运动失去了一位最有活力的导演。一个火车头式的人物,而且无疑也是世界电影的重大损失。法斯宾德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他的名字将同他的影片一起永留人间,载誉电影史册。(《当代电影》评)
参考资料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豆瓣电影.2023-04-04
爱比死亡更冷.猫眼电影.2023-04-04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04-15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电影网.2023-04-04
腾讯视频.腾讯视频.2023-04-15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04-15
Mtime时光网.荣誉成就.2023-04-15
上海电影资料馆.微信公众平台.2023-04-15
新德国电影“四杰”.新浪网.2023-05-08
电影天才法斯宾德:电影内外都放浪形骸.网易.2023-04-15
爱比死更冷 Liebe ist kälter als der Tod (1969).豆瓣电影.2023-05-08
【中字】【德国】卡策马赫尔 Katzelmacher.1969.豆瓣.2023-04-15
法斯宾德:他的一生是一座孤岛(组图).中工网.2023-05-08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烂番茄.2023-04-15
第四届德国电影节开幕 张静初助阵加仑伯格新片.凤凰网娱乐.2023-04-15
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 (1970).1905电影网.2023-05-08
R先生为什么疯狂地杀人? (1970).1905电影网.2023-05-08
电影网.1905电影网.2023-05-08
这个双性恋的" 虐待狂" ,是电影奇才,更是战后德国社会的良心.搜狐.2023-04-15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IMDb.2023-04-15
法斯宾德:他的一生都是高潮.搜狐娱乐.2023-05-08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Berlin Alexanderplatz (1980).豆瓣电影.2023-04-15
《狐及其友》:法斯宾德与萨林.电影网.2023-04-15
这个双性恋的" 虐待狂" ,是电影奇才,更是战后德国社会的良心.微信公众平台.2023-04-15
莉莉玛莲 Lili Marleen (1981).豆瓣电影.2023-04-15
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 (1982).电影网.2023-04-15
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 (1982).电影网.2023-04-15
弗朗索瓦·欧容 François Ozon.豆瓣电影.2023-05-08
只要你爱我 ( 1976 ).时光网.2024-07-18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电影网.20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