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学名:烟草属 tabacum L.)为茄科(Solanaceae)烟草属(Nicotiana)植物,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喜光喜温,在光照充足而不十分强烈的地区生长最佳,适宜种植于轻壤土和沙壤土中。烟草原产于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在中国南北各省被广泛栽培。
烟草茎高0.7-2米,叶片呈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花冠为淡红色;果实为蒴果,呈卵状或矩圆状;种子呈圆形或宽矩圆形,褐色。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亦可做中药,具有行气止痛,燥湿杀虫、消肿解毒的功效。但吸食烟草对身体健康有害。
研究历史
烟草起源于南美洲,由美洲原住民栽培驯化,1558年,航海到美洲的水手高斯第一次把烟草种子带到葡萄牙,1561年由葡萄牙传入意大利,后陆续传入英格兰、德国、瑞士等,而后逐渐传到欧洲各地。15-16世纪,烟草传入非洲;16世纪前后,传入亚洲,在1575年传入菲律宾、1509年传入日本、而后依次传入爪哇、印度和斯里兰卡、西亚和伊朗等地。
烟草约于明朝中后期的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年)传入中国,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中国闽广沿海一带形成一定规模的种植。传入中国的途径有三条,第一条是1563-1640年间由航海水手将种子从菲律宾带依次传入台湾、福建省、其他地区;第二条是在1620-1627年间,由印度尼西亚或云南省传入广东省,进而传到其他各省;第三条是在1616-1617年间,由日本传入辽东。
形态特征
根和茎
烟草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腺毛,根粗壮,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
叶
烟草叶片为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叶片长10-30(~70)厘米,宽8~15(~30)厘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
花
烟草花序顶生,圆锥状,花梗长5~20毫米。花萼筒状或筒状钟形,长20~25毫米,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短不等;花冠漏斗状,淡红色,筒部色更淡,长3.5~5厘米;雄蕊中,1枚雄蕊显著较其余4枚短,不伸出花冠喉部,花丝基部有毛。
果实和种子
烟草果实为蒴果,呈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种子呈圆形或宽矩圆形,径约0.5毫米,褐色。
物种分布
烟草起源于南美洲,最早由美洲原住民栽培驯化及使用,后传播至世界各地。中国从南至北各省区广为栽培。
生长习性
烟草为喜光喜温型作物,适宜种植于轻壤土和沙壤土中。烟草喜欢温暖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在25—28℃,需要足够的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在光照充足而不十分强烈的地区生长最佳,光照过强会灼伤叶片。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自然条件下,烟草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烟草为自花闭合授粉植物,天然杂交率只有1%~3%。开花后25~30天,果实逐渐成熟,内含2000~4000粒种子。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生产上一般采用上一年的种子。播种前,可采用赤霉素和微量元素溶液处理种子或搓种等方式来促进种子发芽。此外也可采用无性繁殖,通过自壮苗截取烟草完整叶片置于沙床遮阴保湿培养,若干天后从主叶脉伤口附近生出许多不定根,移栽后在阳光下能独立存活,并于伤口附近发生新芽继而发育成完整植株。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依据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对优良品种进行合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抗性且具有良好品质的优良品种可以使烟草产量及质量实现有效提升。
选地与整地
轻壤土、沙壤土是最适宜烟草种植的土壤,此类土壤pH值在5.5~6.5,并且具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能够充分满足烟草的生长需求。在烟草移栽前需要对栽种烟草的地块进行整地,通过深耕、碎垡、平整土地、起垄等工作疏松耕作层、清除禾本科杂草、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状况,同时可结合施基肥,使土肥相融。
中耕培土
中耕主要在烟株旺盛生长以前进行,旺盛生长期后应在雨后、灌溉或有杂草时进行,中耕深度应按照先浅后深和中间深两边浅的原则进行,一般进行三次中耕。培土常结合中耕进行,南北方烟区要求不一,主要是在烟株大田生长期间将行间后沟的土壤培于烟株基部、垄面,形成土垄或高畦。
水肥管理
在烟草栽培前期及后期需要减少供应水分,而在栽培中期需要保持水分充足。另外,若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降低到不足60%,则需要进行灌溉,以保证烟草生长过程中水分充足。
为了实现烟草的优质高产,还必须做到科学施肥。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科学使用氮肥,并合理配比磷钾肥,从而实现平衡施肥的目的。此外,不仅要平衡氮、磷、钾营养,还要注意增施锌、硼、铜等微量元素,以更好地协调土壤营养,保证烟草的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
烟草主要病害有花叶病、黑腹病、叶斑病、炭疽病、猝倒病和立枯病等,在防治上可采用种子消毒、土壤消毒、拔除病株等方式进行农业防治;此外,可采用波尔多液、克菌丹、炭疽福美、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烟草虫害种类多样,常见害虫主要有蜗牛、地老虎、叶青虫、小地老虎、蝼蛄、行军蚁等。防治时可采用化学药剂敌百虫、万灵、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防治虫害;利用黄板色诱、性诱、食诱、灯诱等方式进行物理防治;也可利用害虫天敌如烟蚜茧蜂、松毛虫赤眼蜂、异色瓢虫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物种危害
烟草制品在吸用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其中主要包含尼古丁、焦油、多环芳烃、一氧化碳、氢氰酸、氮氧化物、甲醛、氨、丙烯醛等有害成分,可引起肺癌、喉癌、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胰脏癌、肾癌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还与肺部肿瘤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心病、呼吸系统结核)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生育能力下降等疾病及健康问题息息相关。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烟草中含有多种生物碱、蛋白质、脂质等物质,具有行气止痛,燥湿杀虫、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食滞饱胀,气结疼痛,关节痹痛,痈疽疔疮,藓湿疹,毒虫咬伤,扭挫伤。
其他价值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烟草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烟草作为一种模式植物,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在遗传、繁育、生理、生化以及采收后代谢方面。
延伸文化
中国烟文化的形成可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末清初,烟草传入中国,这一阶段关于烟草最为集中的争论集中在对烟草功用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烟草是“良药”,另一部分人认为烟草有毒。第二阶段在清朝,全国吸烟之势逐渐燎原,清朝烟具文化、烟标艺术不断发展,与烟文化直接关联的鼻烟壶是多项技艺的集大成者,鼻烟壶由于质地精良、做工考究,而成为烟具珍品,并由此发展出璀璨的中国鼻烟壶艺术。第三阶段为民国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烟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是烟文化的繁荣时期,烟草营销、品牌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等契机让烟文化不断繁荣。
国际上商品烟叶根据品种和调制方法可分为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淡色晾烟、深色晾晒烟、深色明火烤烟、雪茄包皮烟等七类,中国栽培烟草主要分为烤烟、晒烟、晾烟、白肋烟、香料烟、黄花烟六个类型。中国烟草制品主要包括卷烟(即纸烟)、雪茄烟、皮丝烟、斗烟丝、嚼烟、鼻烟六种。其中卷烟是中国烟草制品中最大的种类,也是人们吸食最多的类型。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志-烟草.植物智.2023-03-31
烟草-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