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元605年——公元619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隋朝第三位皇帝,父亲是杨昭杨昭,爷爷是隋炀帝,母亲是韦妃。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杨侑被杨广封为陈王,数年后改封为代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侑奉命留守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朝柱国杨玄感起兵叛乱攻打洛阳市,杨侑派刑部尚书卫文昇[shēng]率四万人支援,最终平定杨玄感之乱。大业十一年(615年),杨侑随杨广巡幸太原市(今山西太原,)拜太原知府,不久被派去镇守长安。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杨侑被拥立为帝。得知江都宫变和隋炀帝遇弑消息,禅位于丞相李渊,隋朝灭亡,降为国公。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五月,杨侑去世,时年十五岁,谥号恭帝。

人物经历

留守京师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侑出生,是杨昭杨昭与韦妃的第三子。杨侑少年时聪明有气度。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杨侑被杨广封为陈胜,几年后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亲自带兵征讨辽东,杨侑被杨广任命为京师总留事,刑部尚书卫文昇辅佐。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发动兵变。杨玄感攻打洛阳市时,杨侑派遣卫文昇率四万大军支援,杨玄感叛乱最终被平定。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杨侑跟随杨广一起去了太原市,同年,杨侑封为了太原知府。不久之后,又被杨广任命留守京城。

拥立为帝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打着“共匡天下,志在尊隋”的旗号。杨侑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驻守在霍邑(今山西霍州市),命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数万大军,驻守在河东郡城(今永济市西),以抵御李渊的进攻。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至东宫迎立杨侑,尊奉他为皇帝,迁居在大兴殿,改元为义宁,并且大赦天下,遵奉隋炀帝为太上皇。杨侑登基后,授李渊假黄、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丞相,并进封为朱聿鐭,李渊的几个儿子也各有封赏。

禅位李渊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杨侑允许李渊可以带剑上殿、入朝不拜。同年,下诏赐给李渊天子旌旗。 江都兵变中,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同年五月,杨侑让皇位给唐王李渊,降为酅[xī]国公。李渊登基称帝后,改国号为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五月,杨侑在长安去世,时年十五岁,谥号拓跋廓。因杨侑没有子嗣,便以族子杨行基承袭他的爵位

后世评价

杨侑年少聪颖,魏徵等在《隋书》便以“性聪敏,有气度”评价杨侑,认为他聪明机敏,且有气度。

家庭成员

人物陵墓

杨侑去世之后,葬于庄陵。庄陵位于唐代京兆府好畤县[hǎo chóu xiàn],也就是现在的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陵冢封土具有中国古代皇陵的特点。陵冢底部长约82米、宽约76米,周长大约为200米左右,呈覆斗形,夯土而筑,夯层约有20厘米厚,四角有门阙,南边还有门址,但未见石碑类建筑标记。

研究书目

《隋书 卷五 帝纪第五》

《北史 卷十二 隋本纪下第十二》

《中国皇帝全传·隋·唐·五代·十国·宋》

影视形象

2012年电视剧《隋唐英雄》:杨博雄饰演杨侑

参考资料

《隋书·卷五·帝纪第五·恭帝》.ctext.org.2024-04-19

《北史·卷十二·隋本纪下第十二》.ctext.org.2024-04-19

隋唐英雄 (2012).豆瓣电影.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