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下辖镇,位于杭州市西部、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梅城镇地域面积154.9平方千米,下辖13个行政村,5个社区,人民政府驻地梅城镇总府后街39号。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梅城镇的常住人口有38969人。
梅城镇因临江市一段城状如梅花而得名。1949年,梅城境域属浙江省第四专署(后改建德专署)。1978年,梅城境域划分为梅城镇、南峰公社、千鹤公社和洋尾公社,1983年,三个公社改为乡,1993年,南峰乡、千鹤乡并入梅城镇。2005年4月,撤洋尾乡、梅城镇原建制,成立现梅城镇。
梅城镇曾先后获得国家千强镇、国家卫生镇、浙江省首批中心镇等多项荣誉。2023年,梅城镇入选2022年省4A级以上景区城和5A级景区镇名单,成功创建浙江省5A级景区镇。
历史沿革
“梅城”一名因古城墙临江一段筑成梅花形而来。三国吴黄武四年(225)置建德市,梅城即为县治。唐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县)迁梅城。此后直至1959年,梅城向为州、府、路、专署所在地。民国28年(1939)置梅城镇,1958年建立梅城公社,1959年7月恢复建置梅城镇。1992年4月,千鹤、南峰两乡并入梅城镇。2002年,辖20个行政村,10个居民区,人口36896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2人。2003年人口41400人。面积104平方千米。2007年,将梅城镇十里埠村划归杨村桥镇管辖。调整后,梅城镇辖5个社区,1个居民区,25个行政村。梅城镇地处建德市东部,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人口数据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梅城镇常住人口为38969人。
经济
综述
梅城镇是建德市的经济重镇,先后被评为国家千强镇、浙江省首批中心城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卫生城镇、浙江省社会治安先进镇和浙江省级教育强镇。改革开放给梅城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该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12年底,梅城镇工业企业1176家,商贸经营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9家、千万元以上企业48家、亿元以上企业7家。实现财政总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1万元,同比增长12.3%;工业销售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6.5%;农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收入12382元。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破百亿,管委会大楼建成并启用,园区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格林香化正式投产,蓝地球微粉、万家创新等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完成,建业有机、建业热电、深蓝轻纺科技等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
农业
梅城镇有耕地面积1229公顷,林地面积7958公顷。2006年该镇农业总产值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46公顷,粮食作物总产量5754吨;实施产业提升,推进基地建设,改良无公害蔬菜基地133公顷、无公害板栗基地73公顷,无公害柑橘属基地 67公顷、无公害草莓100公顷,王山顶村333公顷竹笋两用基地改造完毕,并被认定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2家(分别是建德市双蔡西瓜专业合作社和三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绿源蔬菜制品厂组建为浙江省蔡小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企业完成技改投入300余万元,扩大生产基地400公顷,带动周边农民增收300余万元。
工业
梅城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农业增效”、“旅游兴镇”、“项目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力争实现工业经济再翻番,效益农业新突破,商贸旅游大发展,城镇建设新面貌,各项事业协调推进。梅城的经济总量在建德市保持领先地位。截至2006年底,梅城镇工业企业1176家,商贸经营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6家、千万元以上企业48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6 %;工业销售产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74%;外贸出口交货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6%;工业技改投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8.8%。低压电器产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发展快速,行业总产值20亿元(其中勇华电器1.45亿元);医药化工行业产值11亿元,其中,龙头企业建业有机销售产值达到7.93亿元,五星化工在上年度年突破1亿元的基础上又创佳绩,突破2亿元大关。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13亿元,外资325万美元,引进广天日月、高硼硅玻璃、中煤能源自动化等较大项目。
社会
综述
梅城镇2006年度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财政投入44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参保率90.26%;新增低保户50户,共发放低保金32万元;城镇“三无”人员及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被评为2006年度“杭州市征兵先进单位”和“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乡镇”。
基础建设
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梅城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梅城大坝一标段主体基本完成,西入城口绿化带建设、玉泉寺景区道路整治工程、南峰江滨公园建设、两塔一桥”亮灯工程等建设,使得城镇功能不断完善。随着杭黄客运专线、临安至金华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梅城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一个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呈现在面前,也给梅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原动力。
2020年1月,梅城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旅游
景点
乌龙山位于古严州梅城镇北门外,东西绵亘五六十里,海拔八百米以上山峰,相连约7里,最高处海拔916.6米。
乌龙山是严州府的镇山,位于建德市东部,古镇梅城以北,坐落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交汇处之北岸,因山石乌黑,山体巍峨,蜿蜒如龙而得名。
乌龙山主体成扇形,上峰海拔909米,形成于燕山运动后期,山火喷发后的酸性岩浆凝结而成。早期曾处于浅海之中,故而山巅地沉中时有螺壳等水生物遗迹出现。由于山体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断层,相对高度达800多米,几乎是拔地而起,高临江岸,气势十分雄伟,成为严州的象征。
乌龙山又名乌山。《水经注》卷四O《渐江水》:“浙江省又东北经建德市南。县北有乌山。”这里说的“乌山”,即指乌龙山,又称乌石山。又《读史方舆纪要》卷九O《乌石关》载:“(在严州)府东十五里,以乌石山而名。”又称仁安山,据《严州图经》记载,宋“宣和初,臣建言,谓龙为君象,应州县山水地名有龙字者当避。及入腊之乱,复言狂贼窃发,巾土地之名术汇,乞赐以忠顺之名镇定一方”。于是改名为厂安山。向宋初年大诗人阽游的严州诗中就有《乌龙雪》、《有为予言乌龙山禹岭小可到处……》等题,其中的“乌龙”指的就是乌龙山。叫初,因 封广济王为乌龙山神,又恢复了乌龙山原名。乌龙山位于严州城北,故而又有北山之 称。陆游严州《秋兴二首》诗有“东馆烟波秋渐瘦,北山雾雨昼多昏”之句,其中之“北山”即指乌龙山。
建德市有俗话说:梅城人一天不见乌龙山就会哭。来表达浓郁的恋乡之情。山上最著名的是建于唐代的玉泉寺,位于乌龙山南麓石佛坳,李适贞元十年,由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创建,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1942年为日军所毁,1990年重建。它背倚乌龙山,面临梅城古镇,群峰环峙、古木参天、山泉淙淙、遥望三江滔滔江水,是一处难得的佛寺仙境。
文化
梅城镇位于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汇合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三国时期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置县以来,已有1700余年历史。历为睦州、严州州治及建德县治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金瓶梅》等都曾描述过梅城的人文山水。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陆游、刘长卿都曾在此任职为官,诗人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都曾游历过梅城山水。先贤们无不为梅城的山水陶醉,为梅城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文佳作,为梅城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获得荣誉
所获荣誉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梅城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6月,梅城镇党委被授予“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3年10月20日,梅城镇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940位。
2024年9月20日,梅城镇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976位。
参考资料
梅城镇.建德市人民政府.2024-02-03
又又又是这里!梅城镇成功创建浙江省5A级景区镇.建德发布.2024-02-03
杭州市分乡级普查区域常住人口情况.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网站.2021-08-17
数说美丽城镇③丨建德梅城,打造千年古府新面貌.杭州建设.2024-02-03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0-09-15
枣庄9个!2023年全国千强镇出炉.今日头条.2025-04-14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