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Chang 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江苏省主管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8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常州职业大学。198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3年,传承常州师范教育百年文脉的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
截至2024年4月,常州工学院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单位,拥有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504人;在职教职工135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9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54.3%)。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常州工学院位列第343名。
历史沿革
1978年4月,“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创建。
1979年11月,改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
1980年11月,常州市政府报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常州职业大学。
1982年3月,常州市政府明确,常州市职业大学与常州市职工大学为两所学校一套编制;同年12月31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常州职业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双重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以市为主)。
2000年3月22日,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江苏省)市(常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院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2003年7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的全部资源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
2004年11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11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6月,学校入选江苏省2017-2023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公布《2023年度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同意常州工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单位,60个本科专业。
常州工学院与本科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48个专业招生,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6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立项建设点2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5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3个,6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第二级认证;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6门;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目前,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0个。现有教育部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常州工学院现有4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开展了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学、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在职教职工135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9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54.3%)、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0余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教学名师”、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90余人次,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6个。
注: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常州工学院被江苏省省教育厅认定为“留学江苏”目标学校,招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与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共同举办了软件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常州工学院赫特福德学院,机构首期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三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设有中德亚琛中心(筹),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项目“常州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先进成型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国际化平台和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常州工学院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9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建有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工危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报废汽车绿色精细拆解与利用等行业联合创新实验室。累计建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30个。拥有10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中心。拥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常州工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等23个社科研究智库平台。
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常州工学院图书馆
截至2024年5月,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馆舍两处,总建筑面积39,898.86平方米,阅览座位数3,280。辽河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八层,设13个藏书阅览区;巫山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四层,设4个书库、4个阅览室。现有纸质图书140余万册、馆藏纸质电子图书40余万种、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320余万种、电子期刊8,200余种、各类数据库29个、订阅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近50种。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需要。
学术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原名《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管理等学术论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11月,原名《常州教育学院学刊》,季刊,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哲学、法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高晓声研究、文学、艺术、成语文化、翻译研究、语言文字、法律社会、教育纵横等。
两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科研成果
2019年-2024年,学校以第一申报单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4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项,授权发明专利316件,纵横向到账经费近7亿元,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23年1月,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设有中德亚琛中心(筹),拥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项目“常州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先进成型与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项目“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国际化平台和项目。
2020年2月至3月,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立项7项。
学校荣誉
常州工学院团委荣获常州工学院“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
2021年12月9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被列入“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省级荣誉,荣获“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等市级荣誉。
学校排行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常州工学院位列第322名。
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常州工学院位列第325名。
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常州工学院位列第343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书法体校名全称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是红底白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
释义:常州工学院的标识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分别是中英文校名,内圆中间是一个呈“C”字样的立体水晶,右边的“1978”为建校年份。“C”既代表自身——常州工学院,也代表地区——常州,这与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愿景相呼应。三块水晶立柱的造型组合相交融,既代表着学校有三大学科领域:一是理工类,二是教育人文类,三是经济管理类;也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喻意,展现常州工学院不仅惟学无际、精育英才,更注重培养学生树立道德、格物致知,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
礼仪徽章
圆形徽章:建筑
徽章主图为常州工学院图书馆。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师生创新思维的加速器和师生的精神家园。常州工学院图书馆主体宽厚庄重,造型别致,与门前明湖水面浑然一体,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圆形徽章:庄重
图书馆建筑风格庄重恢弘,寓意明朗贴切,准确易懂。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表现力,也有很好的视觉冲击和直观整体美感,便于识别记忆、推广传播。
盾形徽章:线条
强调了图书馆的线条感,流畅而生动,创意独特,具有鲜明识别性。
盾型徽章:盾型
盾型寓意团队与协作,强调知识和真理给人以启示;盾型也象征着荣耀与高贵,这与大学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相契合,以盾型显现其风貌,相得益彰。
吉祥物
姓名:常小工
性格标签:好奇心、真诚、勇敢、坚毅
最喜欢的事情:热血派科研探索活动
爱好特长:跑步,自行车
造型阐释:狮子作为万兽之王,独具积极霸气的正面力量。此形象纯粹不加任何修饰的元素勾勒出狮子“大师”的模型,作为学术上的精神领袖,与勇敢创新、好学上进的精神相符合。
校训
教会学成,守正有为
释义:
教会学成——传承老校训训词。
老校训雅俗适宜,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其涵义,文字简雅,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它阐明了为师者的责任,为生者的担当,教要教到会,学要学到成。这是老一辈工人的集体智慧和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学校发扬传统、继往开来的根基。
守正有为——是这次新加入的训词。
“守正”一词出自《史记》。“正者,大道也”,这个大道,既包含道德操守,又包含客观规律,还包括正确理论。“守正”即是要分辨是非,恪守正道,弘扬正气,坚守正义。
“有为”即奋发有为,做出成绩。意思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对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才。学校要激发师生“愿为”的动力,让师生获得“能为”的素质,为师生搭建“可为”的途径和平台,从而为师生有所作为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风
团结、严谨、求是、创新
校歌
常州工学院校歌为《放飞梦想》
校园环境
校区
辽河路校区
常工院辽河路校区位于新北区北部新城核心地带,在京沪高铁常州站西北方,东靠新龙二路,西依龙江路,南临辽河路,北近嫩江路。2016年10月18日,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100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区。该校位于巫山路、会馆浜路的另两个校区也于同日开学。该校区占地约1000亩,由公共核心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4大片区组成,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12000人。
巫山路校区
校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巫山路1号。
会馆滨路校区(继续教育学院)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会馆浜路55号。学院从1988年开始举办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以来,共培养了10万余名本专科成教毕业生;现开办本科专业20个,每年招生约5000名,在籍学生11000余名;是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标志建筑
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馆舍两处,总建筑面积39,898.86平方米,阅览座位数3,280。辽河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八层,设13个藏书阅览区;巫山路校区图书馆主体四层,设4个书库、4个阅览室。两校区图书馆均实行藏、借、阅、检、管一体化开放式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及管理工作通过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管理。
图书馆共设有两个电子阅览室,通过馆藏的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镜像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网上信息查询、浏览、下载等服务。还配有公共检索终端,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读者信息查询以及图书馆指南性信息服务。
图书馆为科研团队以及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组等配备固定联系人,提供文献资料和科技信息全方位服务。
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
参考资料更新时间: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官网,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2月
参考资料
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2023-01-17
学校简介.常州工学院.2023-01-17
历史沿革.常州工学院.2023-01-17
常州工学院.爱企查.2024-05-23
校园文化.常州工学院.2023-01-17
校歌——放飞梦想.常州工学院.2023-05-18
教学机构.常州工学院.2023-05-18
学科专业.常州工学院.2023-05-18
校友风采.常州工学院.2024-05-23
常州工学院章程.常州工学院.2024-05-26
学校领导.常州工学院.2023-05-18
常州工学院.软科排名.2024-05-07
常工院本科办学10年 方向明确 专业更强.常州日报.2023-06-04
下课堂 进工厂 入“云学堂”——常州工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纪实.大学信息网.2023-06-04
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江苏省教育厅.2023-06-04
我校5个专业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常州工学院.2023-05-18
常州工学院 2019-2020 学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常州工学院.2023-06-04
2月15日 常州日报 | 常州工学院 4个学科获批为“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常州工学院新闻网.2023-05-18
标 题: 省政府关于公布2014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单的通知 主 题 词:.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6-04
江苏省政府关于公布2016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单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6-04
国际交流.国际交流学院.2023-06-04
常州工学院 2021-2022 学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常州工学院.2023-06-04
本馆介绍.常州工学院图书馆.2023-05-18
>> 学报简介.常州工学院学报.2023-05-18
党委书记曹雨平、校长汤正华 2020年新年贺词.常州工学院新闻网.2023-06-04
我校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常州工学院.2023-06-04
我校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取得可喜成绩.常州工学院.2023-06-04
关于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的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6-04
学院简介.常州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23-05-18
本馆介绍.常州工学院图书馆.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