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chin up;pull-up)简称引体,指依靠背部和上肢力量,克服自身体重,把身体拉向杠,直到下巴过杠的垂吊练习。

引体向上可溯源至古希腊罗马的士兵训练方式,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

长期的引体向上训练不但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及缓解腰部、肩部酸痛等,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形体。

引体向上分为静力引体和借力引体两大类,并依据动作难度分为普通引体和高阶变式引体。

引体起源

古希腊罗马士兵有引体向上的训练方式;

古印度Mallakhamb项目中有引体向上的动作;

1770s,德国教育家约翰·伯纳德·贝斯道推广了引体向上项目;

1840s-1850s,在女士体操Beaujeu中有引体向上的动作;

1850s,美国医生George Barker Windship把引体向上从体操中划出,划入健体项目。

引体类别

按照是否借力,引体向上分为以下两个大类:

静力引体

静力引体是指在引体向上过程中,身体不摆动助力。静力引体的要点是身体保持稳定,腿部不晃动,利用上半身力量将整个身体向上拉起。

借力引体

借力引体又称蝶式引体,是指在引体向上过程中,腿部弯曲晃动,利用晃动助力,从而将整个身体拉向单杠。

训练内容

场所和器材

在户外和室内,只要有合适的单杠等器材,都可以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户外:常用器材是单杠或高的横杠、引体向上器;

室内:使用室内单杠或横杠前,需要确认杠的承重力和稳定性,并留有足够活动空间。

训练前热身

训练前,必须先充分热身,以避免肌肉拉伤、关节受损等问题。

热身方式:肩部、背部拉伸;慢跑;跳绳等。

训练动作

标准引体向上动作如下:

初始状态:练习者面朝单杠(或横杠)站在单杠的横杆下,跳起用双手抓住横杆,握杆的双手掌心向外、两手间距稍宽于肩膀, 双臂伸直处于自然下垂状态;

动作过程:背部和上肢同时发力,弯曲双臂将身体向上拉向横杆,直到下巴超过横杆的位置,略作停顿,然后慢慢下落身体,直到双臂完全伸直,恢复至初始状态,完成一次动作。

注意事项:标准引体向上属于静力引体,身体不能摆动借力,双臂下垂时脚不能触及地面。

提高技巧

初阶技巧

如果无法完成标准引体向上,可以做辅助练习,例如:吊杠不动直到力竭;踩在凳子上做引体练习;使用弹力带练习;用低于身高的单杠做引体向上。

平时训练尽量练习标准引体向上,力竭前再稍微摆腿借力。

强化技巧

熟练掌握标准引体后,可采用强化技巧,例如:负重训练——在腰上挂上沙袋或者杠铃片,然后再去做引体向上;.离心训练——下杠时尽量放慢下降速度,可以强化肌肉力量。

训练效用

长期的引体训练不但可以强化身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形体健康:

增强体质

坚持引体向上训练能够全面锻炼上半身的肌肉,并保护脊椎,全面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因此被列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锻炼肌肉

在完成标准引体的过程中,背部和手臂骨骼肌共同参与发力,可以较好地锻炼背部和手臂肌肉。

除了背部和手臂肌肉外,引体向上还可以锻炼到腹直肌、腹横肌、腹内外斜肌、竖直肌、三角肌等,是参与肌肉最多的背部练习方式。

保护脊椎

引体练习可以加强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使得脊椎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并且,在克服自身重力的过程中,身体悬空自然下垂,对脊椎有拉伸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脊椎的保护。

改善形体

引体训练可以刺激脊椎长骨的生长,拉伸脊椎,并使肩部、背部肌肉得到强化,避免驼背、脊椎侧弯等问题,有利于改善、保持形体健康。

受伤风险

引体向上训练中方法不当有可能导致受伤,例如以下情况:

肌肉拉伤:导致肌肉拉伤的原因通常是热身不充分;

关节磨损:训练时身体晃动以及肘关节过于外扩,易导致关节损伤;

脊椎损伤:训练时为了借力而身体大幅摆动,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患者脊椎受伤。

适宜和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引体向上训练适宜大多数人,不过,由于引体向上训练需要克服自身体重,心肺负担大幅增加,所以“三高”等人群需要控制训练强度在中等以下;

禁忌人群:严重的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不能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体质测试

2014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其中,引体向上成为初中以上男生必测项目。

测试过程

测前热身:正式测试之前要充分热身,出点汗;

测试器材:体质测试中使用引体向上测试仪;

测试方式:掌心向前,双手抓横杆,双臂伸直下垂,上肢和背部发力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杆,略微停顿,然后让身体缓速下降,直到手臂完全下垂,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测试评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附表中列出了引体的具体评分标准,例如:

及格60分:初三6个,高三9个,大四11个;

优秀100分:初三15个,高三18个,大四20个。

难度分类

依据动作难度,分为普通引体和高阶变式引体。

普通引体

按照抓握方式,分为正手引体(掌心向前)、反手引体(掌心向后)、正反手引体(一手掌心向前,一手掌心向后);

按照双手握距,分为窄握引体、宽握引体;

按照杆的位置,分为常规引体和后拉引体。

高阶变式引体

相对于普通引体,高阶变式引体提高了对力量和技巧的要求,例如:毛巾(或绳索)引体、胸式引体(又称撞胸引体)、击掌引体、突击队引体、打字机引体、双力臂、单臂引体、单指引体等。

世界纪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展示了各式引体向上的世界纪录,例如:

(数据截止2022年12月)

参考资料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1-31

The History of the Pull Up.Physical Cultural study.2023-02-03

掌握这些 引体向上不再困难.国家体育总局.2023-01-20

高血脂 高血糖 高血压 “三高”人群居家锻炼有讲究.国家体育总局.2023-02-03

考引体向上前最好出点汗.人民网.2023-01-2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2023-01-20

一分钟完成最多的后拉引体向上.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19

Most one finger (one hand) chin ups in one minute.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hin ups in one minute (male) | Guinness World Rec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19

Most chest to bar chin ups in one minute.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2-04

一分钟完成最多的后拉引体向上.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pull ups in three minute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hin ups in one hour.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hin ups in 8 hour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hin ups in 12 hour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hin ups in 24 hour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onsecutive pull up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

Most clap pull ups in one minute (male).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2

Most consecutive muscle ups (male).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2

Most consecutive one arm chin ups.吉尼斯世界纪录.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