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公元225年—公元264年),字士季,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钟会是魏晋文学家、玄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曾与邓艾一起率军伐灭蜀汉,官至司徒,因谋反被杀。

钟会是太傅钟繇幼子,因学识广博而闻名。正始年间,钟会出任秘书郎,升任尚书侍郎、中书侍郎。曹髦曹髦继承帝位,钟会获封关内侯。司马师掌权,钟会随从参与平定毌丘俭叛乱;司马昭掌权,钟会升任黄门侍郎,晋爵东武亭侯,随从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成为司马昭心腹。不久钟会升任司隶校尉,曾谋划诛杀嵇康等人。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钟会升任镇西将军,假节,统率渭河平原军队。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兴兵伐蜀,派邓艾诸葛绪各自领兵三万人牵制蜀将姜维,钟会则率领十余万主力军队南侵入蜀。钟会率领大军进入汉中市,蜀将姜维与张翼廖化等合兵固守剑阁,以抵御钟会。两军相持之际,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市,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姜维等人率部向钟会投降。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诏升钟会为司徒,晋爵县侯。钟会与卫瓘诬告邓艾谋反,邓艾被收监;次年正月,钟会率军进入成都;钟会在姜维的鼓动下占据成都,意图谋反,因事情败露,导致将士哗变,钟会与姜维等人死于乱兵,终年四十岁。

钟会著有《道论》《老子注》等,今均已散佚,诗体赋作有《菊花赋》,明人辑有《钟司徒集》,时人对钟会的才略多有夸赞,如蒋济司马师称赞钟会是王佐之才;钟会撰写了三卷本《易无互体》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魏帝曹髦评价钟会谋略过人、克敌制胜;姜维称他算无遗策,安邦平乱。但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西晋大臣荀勖认为钟会见利忘义,本性复杂,不得不防备。近代学者吕思勉认为,钟会最终反叛,是因为他忠于曹魏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钟会出身颍川郡世族钟氏,父亲钟繇官至曹魏太傅。钟会是钟繇的小儿子,他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拜见中护军蒋济,蒋济见到钟会后,对他甚为器重。成年后,钟会多才而善艺,因学识广博而被人所知。正始年间,钟会被朝廷征召为秘书郎,累迁尚书侍郎、中书侍郎。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少帝曹芳,拥立曹髦曹髦为帝,钟会获封关内侯。

平步青云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在淮南起兵谋反。大将军司马师亲自率军东征平叛;钟会随军,负责处理机要文书;卫将军司马昭领兵作为大军的后援。叛乱平定后,司马师回军途中在许昌突然去世,司马昭接替他统领六军,钟会帮他出谋划策。魏帝曹髦发布诏书给尚书傅嘏,表示东南的叛乱刚刚平定,命卫将军司马昭屯兵许昌,拱卫京城,让傅嘏率领各路军队返回洛阳市。钟会与傅嘏密谋,由傅嘏上奏天子,表示其擅自做主与卫将军司马昭一起返回京城。大军抵达洛阳南郊的水南岸扎营,魏帝曹髦只得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辅佐朝政。钟会谋划有功,被司马昭提拔为黄门侍郎,晋爵东武亭侯,封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征召驻守寿县(今淮南市寿县)的大将军诸葛诞入朝担任司空。当时钟会在家为母亲服丧,他推测诸葛诞必定不从,于是驰马报告司马昭。司马昭认为事情已经施行,不便更改。诸葛诞接到诏命后,果然反叛。同年六月,司马昭亲率大军讨伐诸葛诞,钟会随军跟从。

吴国大将全琮率儿子全怿等人领兵来援救诸葛诞。全琮的孙子全辉、全仪留在吴国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因和家里人争吵,两兄弟率领私兵数十家渡江投降司马昭。钟会向司马昭献计,秘密替全辉、全仪写一封信,派遣他们的亲信混入张伯苓城中,将信送给全等人,假意声称吴国朝廷对全怿等人没能救出诸葛诞很不满,准备将参战将领的家属全部处死。全怿等人信以为真,非常害怕,于是带领下属开城投降。

次年二月,魏军攻破寿春,诸葛诞兵败被杀,钟会出谋最多,因此更加得到司马昭的看重,时人更是将他比作张良。大军班师回朝,钟会被提拔为太仆,坚决辞让;朝廷又将他晋爵为陈侯,钟会也一再辞让。不久,钟会升任司隶校尉,参与官员的考核任用,决定他们的官职爵位的任用与剥夺。钟会听说嵇康有名声,于是前往拜访,嵇康对他无礼,钟会因此怀恨。钟会又向司马昭进谗言,声称嵇康曾打算协助毌丘俭谋反,且言行放浪,伤风败俗;司马昭于是诛杀嵇康等人。

率军伐蜀

蜀将姜维屡次袭扰魏国西部边境,司马昭认为蜀汉土地狭小,百姓疲惫,物力和人力都将要枯竭,打算大举出兵伐蜀。朝臣反对,只有钟会认为蜀国可以攻取,于是预先与司马昭共同研究地形,分析局势。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冬天,朝廷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统率渭河平原各路军队。司马昭命令青州市徐州市兖州河南省、荆州、扬州市等地建造战船,又命令唐咨建造航海用的大船,对外宣称打算伐吴,使得蜀国放松戒备。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二月,朝廷下诏举兵伐蜀,派遣征西将军邓艾武威郡刺史诸葛绪各自率领三万人兵分两路,邓艾向甘松、沓中(今甘肃舟曲县西北)等地进军以牵制姜维的军队主力,诸葛绪向武街、桥头等地进军以截断姜维的退路。钟会则统率十万主力军队,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市。同年八月,大军从洛阳市出发,钟会先派牙门将许仪在前方修路,自己率大军在后跟进,大军过桥时桥板断裂,马蹄陷了下去,钟会立即将许仪斩首。许仪是许褚的儿子,许褚曾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钟会也不加原谅。各路军队听到消息,无不震恐。

蜀汉听说魏军到来,命令各个防守营垒的军队不得出战,全部退到汉城、乐城固守。魏兴郡太守刘钦从子午峪进兵,各路军队齐头并进,穿过秦岭进入汉中。蜀国监军王含扼守乐城,护军蒋斌扼守汉城,各领兵五千。钟会派护军荀恺率兵一万围攻汉城,前将军李辅率兵一万去围攻乐城;自己则率领大军向前推进,抵达阳安口,钟会还派人去祭扫诸葛亮的坟墓。钟会派护军胡烈等人作为前锋,攻破关城,获得粮草重无数。姜维率军从沓中撤退,抵达阴平,集合士卒打算前赶往关城扼守;姜维还未到达,就听说关城失守,于是退守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人会合后固守剑阁,以抵御钟会。钟会进兵剑阁,又发布文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公开劝说蜀汉将士、官吏及百姓投降。

收降姜维

同年十月,邓艾率军追赶姜维抵达阴平,挑选精锐士兵,打算从阴平小路绕过剑阁,抵达绵竹,直奔成都市邓艾诸葛绪共同行军,诸葛绪认为自己本来受命拦截姜维,向西进军并非朝廷的诏命,于是与邓艾分离转而进军白水,与钟会的军队汇合。钟会派遣将军田章等人率军从剑阁县的西面直奔江油(今四川南坝镇),先后攻破蜀国的三支伏兵。邓艾率部偷渡阴平,这时也抵达江油,邓艾命令田章充当前锋,长驱直入。

钟会与诸葛绪的军队抵达剑阁,钟会打算独揽军权,于是秘密向朝廷报告,诬陷诸葛绪畏缩不前,朝廷下令将诸葛绪用囚车押运回京城。大军全都归属钟会统领,钟会下令进攻剑阁,没能攻克,只得撤退;蜀军凭借险要地形继续坚守。这时邓艾的军队已经抵达绵竹关(今四川绵竹以东黄许镇),遭到蜀将诸葛瞻率军阻击,两军大战,邓艾斩杀诸葛瞻。姜维等人听说诸葛瞻战败,只得放弃剑阁,向东转移到巴西郡。钟会趁机指挥大军南下,抵达绵阳市(今四川绵阳市东);同时派遣胡烈田续庞会等将领追击姜维。

邓艾兵临成都市刘禅率领群臣投降,又派遣使者命令姜维等人向钟会投降。姜维率军撤退到广汉郡县,才命令手下将士放下武器,投降钟会。钟会接受姜维投降后,上奏朝廷报告伐蜀的经过和作战情况;同时又下令将士,禁止抢掠;在接受蜀汉官员投降时,钟会虚心劝导,与姜维的关系日渐亲近。同年十二月,朝廷下诏嘉奖钟会平定古蜀国,钟会升任司徒,晋封县侯,增加封邑一万户;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封为为亭侯,封邑各一千户。

密谋反叛

钟会暗中怀有反叛的野心;当时邓艾在成都以皇帝的名义擅自封赏蜀国君臣,钟会于是秘密告发邓艾有造反迹象。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朝廷下诏用囚车将邓艾押回京城。司马昭担心邓艾不从,又下令钟会进兵成都市。钟会派遣卫瓘先行前往成都,收监邓艾;卫达到成都后,先拿出诏书安定邓艾统率的将士;然后率兵直入邓艾的住处,将邓艾父子逮捕囚禁。

钟会畏惧的人只有邓艾;邓艾被捕后,钟会独自率领大军,威震蜀地。钟会自以为功名盖世,不愿屈居人下,加上猛将精兵都控制在他手里,于是密谋反叛。钟会打算派遣姜维等人带领投降的蜀汉军队从斜谷进入渭河平原,自己则统率大军跟随在后;抵达长安后,再命令骑兵走陆路,步兵走水路顺着渭河东下进入黄河,估计五天就可以抵达孟津,与骑兵会师洛阳市,一举夺取天下。

恰在此时,钟会收到司马昭的书信,司马昭在信中表示邓艾可能不服从命令,朝廷已经派遣中护军贾充统率步骑一万人进入斜谷,屯兵乐城,他自己则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长安。钟会看完信后大吃一惊,对亲信将领表示,逮捕邓艾自己完全可以独自办到,如今司马昭率领大军前来,必定是察觉到了异样;为今之计应当迅速行动,大事成功则可以夺取天下;大事不成就退回蜀中坚守,像刘备那样割据一方。

事败身死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十五日,钟会率领大军抵达成都。次日,钟会召请所有护军、郡太守、牙门将、骑督以上的将士和官员,以及蜀汉投降的官员,在蜀国的朝堂上为刚死的郭太后发丧;并假传皇太后遗诏,表示太后遗命自己起兵废黜司马昭,并将诏书传阅众人,逼迫他们签署姓名同意起兵;同时又书写告示和任命书,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钟会请来的官员都被软禁在益州各个官方办事机构的房间里,城门和皇宫门全部关闭,派兵严加看守。

钟会随从的武官丘建本来是将军胡烈的下属,钟会对其很是信任。丘建可怜胡烈独自被囚,说服钟会让他同意派一名亲兵为胡烈送取饮食,其他的牙门将也各自配备一名亲兵。胡烈编造了一则谣言,告诉亲兵并让他转达给自己在外面的儿子,声称自己从丘建那里得知,钟会已经挖好了大坑,准备将所有北方的士兵棒杀并埋进大坑中。其他牙门将的亲兵也传说此事,一夜之间全军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人建议钟会将软禁中的将士和官员全部杀死,钟会犹豫不决。

十八日中午,胡烈的儿子及其部下敲打战鼓冲出营门,其他各营士兵不约而同击鼓跑出营门,在没有任何人率领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地涌向关押魏军将士及官员的蜀汉宫城。当时钟会刚刚发给姜维甲兵器,有人前来报告,营门之外有喧闹之声,好像是失火了;不久,又报告说有士兵向宫城涌来。钟会大惊,这才得知士兵哗变,询问姜维如何是好。

姜维表示应该迎头痛击,钟会于是派兵去把关押在屋内的牙门将、郡太守全部杀死;屋里的人奋起反抗,将大门顶住,外面的士兵无法冲进去。过了片刻,哗变的士兵涌入宫城之内,箭如雨下;被关押囚禁的牙门将、郡太守爬上房顶跑了出来,与各自原来的部下会合。姜维率领钟会的侍卫队拼死力战,亲手杀死五六人。乱兵先杀死姜维,又一拥而上杀死钟会。

人物作品

玄学

魏晋之际玄学兴起,钟会深受影响,著有《老子注》二卷、《周易尽神论》一卷、《周易无互体论》三卷;此外,著钟会撰有《四本》对魏晋之际思想界的重要议题“才性之辩”作出分析研究。钟会还撰有《刍荛论》五卷,隋唐时将其归入杂家著作,约在宋元时期失传。

辞赋

钟会的辞赋作品如《遗荣赋》《怀士赋》《菊花赋》《孔雀赋》《葡萄赋》,以及《移蜀将吏士民檄》《母夫人张氏传》《与吴主书》《与蒋斌书》《与姜维书》《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等作品,收录在清朝严可均所著《全三国文》中。

书法

钟会的父亲钟繇曹魏时期书法家,与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并称“钟王”,受家学渊源的影响,钟会在书法上也有一定造诣。唐朝书法理论家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记载:“吾家有小钟楷书《洛神赋》,河南省长孙氏雅所珍好,用子敬草书数纸易之。”可见,钟会的书法作品《洛神赋》在天宝时期还流传,如今已失传。唐朝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将钟会的隶书、行书、章草和草书置于妙品中,仅次于神品;称其书法:“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但唐朝学者唐武平一在《徐氏法书记》中认为,钟会书法的书法水平与其父亲钟繇的书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历史评价

时人对钟会的才略多有夸赞,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蒋济评价钟会“非常人也”,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师称赞钟会是王佐之才;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夏侯霸认为,钟会必将成为吴蜀两国的大患。

魏帝曹髦评价:钟会负责处理军务,参与策划,克敌制胜,有谋划的功劳。然而他不受封赏一再推让,言辞恳切,前后多次,志向难以改变。不居功自傲,是古人也重视的品德。

蜀汉将领姜维评价钟会:自从平定淮南叛乱以来,算无遗策,安定国家,平定叛乱,都是阁下的功劳。如今安定蜀国,威势和才德都让世人震惊,百姓称赞阁下的功劳,但是君王却忌惮阁下的谋划,如此就难以平安回到朝廷。

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评价:钟会见利忘义,喜欢制造事端,过于宠信必然导致叛乱,不能让他担当太任

晋朝大臣荀勖评价:钟会虽然得到司马昭的信任,但是他的本性难以揣摩,不知道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不可不防备。

西晋史家陈寿评价:王凌品格高尚、气度不凡,毌丘俭才能与见识突出,诸葛诞严厉刚毅而很有威望,钟会精明干练而善于策略心计,他们都因为自己的长处而扬名,加官进爵,但是他们都心比天高,志向不切实际,不考虑祸患灾难,结果变故发生,宗族遭到诛灭,实在是糊涂。

近代学者吕思勉评价: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的,不是什么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东魏,是极合情理的。所以钟会可说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曹魏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而他的谋略,还在这三人之上,亦且兵权在手,设使没有北兵的叛变,竟从长安而下,直指洛阳市,这时候司马氏的大势如何,倒是很可担忧的了。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

轶事典故

妙语连珠

司马昭司马昭和陈骞陈泰同乘一辆车路过钟会家时,喊钟会一起来坐车同行,还没等钟会出门,他们却驾车走了。等钟会出来,车子已走了很远。钟会赶到以后,司马昭故意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好一起走,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都在等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才华出众,美好忠实的人,为什么要与别人合群呢?(原文: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司马昭又问钟会:“皋陶是什么人?”钟会回答:“向上比不上尧舜,向下比不上周公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

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小时候就有聪慧的名声。曹丕曹丕听说了他们兄弟,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钟繇带着钟、钟会前往觐见,钟毓脸上有汗,曹丕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了?”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与甥比才

钟会是荀勖的的堂舅,两人感情不好。荀有一把宝剑,价值百万钱,经常放在他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模仿荀勖的字迹给他母亲写了一封信,将宝剑骗走不再归还。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却拿他没办法,打算报复他。后来,钟氏兄弟建造新宅,新屋落成,还没有搬进去住。荀勖擅长绘画,就偷偷在新宅的门堂上画上已故太傅钟繇的画像,栩栩如生,钟毓和钟会进门看见,就大为感伤哀痛,这座宅子就废弃不用了。

慧眼识才

王戎裴楷小时候前去拜访钟会,没待多久就走了。有客人问钟会觉得这两个孩子怎么样。钟会说:“裴楷清雅通达,王戎简朴直接。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人会做吏部尚书,参与官员选拔,希望到时候天下再没有被遗漏的人才。”后来,钟会又评价王戎说:“阿戎善解人意,通晓人性。”又评价裴楷:“裴公善于清谈,能够和人说一整天。”后来吏部郎的职位空缺司马昭询问钟会合适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雅豁达,王戎简洁扼要,两人都是合适的人选。”司马昭于是任用了裴楷

拜访嵇康

钟会精通才学玄理,他刚开始不认识嵇康;他于是邀请了一些贤才之人,一起前往拜访嵇康。当时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秀辅给他拉风箱。嵇康一直在挥锤打铁,旁若无人,过了很久也不和钟会说一句话。钟会起身要走,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走?”钟会说:“听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钟会拜访嵇康受到冷遇,后来他借故在司马昭面前诬陷嵇康,将他诛杀。

偷酒不拜

钟毓与钟会兄弟俩小时候,在父亲钟繇白天睡觉时,趁机一起去偷药酒喝。父亲钟繇当时已经醒了,装睡看他们要怎么办。钟毓行过礼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钟繇于是就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完成各种礼仪的,不敢不行礼。”钟繇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规定,所以不行礼。”

王佐之才

司马师命中书令虞松撰写表章,虞松修改了好几次,司马师都不满意,让他再修改。过了很久,虞松苦思冥想也不知道怎么更改,非常心焦,脸上也露出忧虑急切的神色。钟会看到他这么为难,就问他遇到了什么事,虞松把情况告诉了钟会。钟会看了他写的表章,给他修改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将表章呈送给司马师,司马师看了就问:“不像你写的文章,谁帮你改的?”虞松回答是钟会。司马师于是召见钟会,两人相见后闭门谈了一天一夜。钟会离开后,司马师赞叹说:“这个人真是王佐之才啊。”

钟会灭蜀

《汉晋春秋》记载,当初夏侯霸投降蜀汉姜维问他:“司马懿如今独揽魏国朝政,有征伐蜀国的打算吗?”夏侯霸回答:“司马懿刚刚掌权不久,来不及去管外面的事情。但是有个叫钟会的人,虽然年轻,但是最终会成为吴国、蜀国的祸患,但是不是非常之人,也不能任用他。”后来过了十五年,钟会果然率领大军伐灭蜀国。

家族成员

父亲:钟繇曹魏官员,官至太傅,封爵定陵侯。

母亲:张姓,字昌蒲,钟繇的妾室,称张夫人。

兄长:钟毓,曹魏官员,官至青州市刺史后将军,钟繇去世后袭爵定陵侯。

养子:钟,钟毓之子,钟会反叛后与钟会一起死于乱兵。

养子:钟毅,钟毓之子,钟会反叛后被连累下狱,后被诛杀。

侄子:钟骏,钟毓长子,钟毓死后袭爵定陵侯。

侄子:钟辿、钟峻,钟毓之子,钟会反叛后被连累下狱,后被司马昭赦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才略过人而极具野心的钟会形象。钟会因才华得到司马氏兄弟的赏识,毌丘俭叛乱时,钟会说服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病逝,钟会又设计帮助司马昭保住兵权,因此深受信任,司马昭称赞他“吾之子房”。钟会料定司马昭打算伐蜀,预先画好蜀汉地图,被拜为镇西将军,又建造大船假装伐吴以迷惑蜀国。钟会率领大军伐蜀,曾得到诸葛亮托梦,劝其约束将士,对蜀汉百姓秋毫无犯。灭蜀后,钟会与蜀国降将姜维交好,姜维趁机挑唆其割据蜀地谋反,钟会于是陷害邓艾父子,夺其军队;又与姜维密谋杀掉北方曹魏诸将,终因事情败露引起将士哗变,钟会与姜维都死于乱兵。

民间形象

钟会字士季,因此又称“钟士季”,被民间视为“瘟神”,他的名字也演变成“钟仕季”、“钟仕贵”。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记载:“初有妖书云:雅威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而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太上洞渊神咒经》记载钟会为“七瘟神”之一,成书于南宋时期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记载钟会为“北方黑瘟鬼”,成书于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钟会为“五瘟”中的“冬瘟”。

影视形象

1994年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管越饰演钟会。

2017年出品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演员刘岳饰演钟会。

墓葬信息

在剑门关外七里坡(今剑门关镇高峰村)。此处与营盘嘴遥望相对,山势平缓,靠古蜀道,大剑溪沿山流过。坡上有一高耸山包,可供瞭望。魏将钟会率十万大军攻蜀,在此屯兵与姜维对垒,后人称此地为“钟会故垒”。

钟会墓位于今河南长葛市增福镇孟庄村,与其父钟繇、其兄钟毓的墓葬在一处,钟会墓在钟繇墓左前方三十米处,两墓之间有砖砌的甬道相通,当地百姓称两墓为“钟坟”。钟会墓为封土圆形平顶,封土高9米,周长约130米。

研究书目

《三国志·钟会传》

《河南名人墓》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传第二十八》

参考资料

兵事录.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2-10

《三国演义》.猫眼电影.2023-07-09

《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猫眼电影.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