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城村位于流村镇政府正西约3公里处,地处五峰山脚下,由二、三队、北台和宫尚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域总面积约为44公顷,区域面积达到9222亩,耕地面积约1500亩。该村共有人口1056人,分为444户家庭,其中包括农户320户,非农户124户。男性人口为439人,女性人口为447人。村内居住的主要民族为汉族,主要姓氏包括刘、姚、周、汤等。
历史沿革
村名来历
白羊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的燕国时期,当时为了防御匈奴的侵扰,在白羊沟入口处建立了这座边城。唐朝以前,白羊城被称为白龙城。相传,狄仁杰曾在此地梦见白龙请求帮助对抗黑龙,最终导致白龙河水量减少,黑龙河则演变成今天的黑龙江省。因此,狄仁杰下令将白龙城更名为白羊城。
村落变迁
1958年,村民们在白羊城内挖掘水渠时发现了一块记载着“尉迟敬德重修白羊城,守备候一峰”的残碑。明朝时期,白羊城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城内设有军用仓库,并有多座庙宇。清朝乾隆,白羊城被拆毁用于修建王爷坟,这导致村内的耕地大幅减少。19世纪50年代,一位汤姓村民在白羊城东北侧建立了一个新的住宅区,逐渐形成了北台这个自然村。1960年,为了避免洪水灾害,白羊城内外的居民迁移到现在的新村位置,从而形成了现有的三个自然村。
地理环境
白羊城村的地貌属于山前丘陵地带,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气候条件适宜,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适合种植多种果树和农作物。村庄周围植被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古树资源。
主要景点
白羊城村拥有多处文物古迹,包括清代王爷陵、古建筑群以及长城遗迹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村庄悠久的历史。
社会事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白羊城村的生活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1964年实现了全村通电,2005年完成了电力改造工程。1988年开始使用自来水,2003年升级为电井供水系统。2003年,村里安装了有线电视,覆盖了120户家庭。此外,村庄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硬化和景观美化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荣誉与成就
白羊城村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革命活动记录。1937年,白羊城保卫团成员参与组建国民抗日军,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取得了显著成绩。1944年,村内成立了党支部,推动了当地的党建工作。村内还有多位革命先烈和劳动模范,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代。
人口统计
截至最新统计数据,白羊城村共有444户家庭,户籍人口总数为1056人。其中,农业户口占多数,为320户,共计886人;非农业户口为124户,共计170人。性别比例方面,男性人口为439人,女性人口为447人。
参考资料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白羊城村.博雅地名网.2024-08-19
北京昌平区白羊城村清代庆亲王家族墓.新浪博客.2024-08-19
白羊城村:昔日抗日集结地 .搜狐网.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