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男,汉族,1938年10月2日生于吉林市,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1963年清华大学毕业。
我国飞机气动力专业和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歼-8系列飞机和歼十一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我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2018年4月11日13时31分在沈阳市逝世,享年80岁。
人物生平
1938年10月2日,李天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63年,李天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922部队(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前身)工作,先后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专业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等职。他还曾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
1982年6月,李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李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授予武器装备预先研究突出贡献奖。
2005年,李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飞机气动力基础、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和主动控制等航空技术预先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为我国远景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2006年,李天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授予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
2018年4月11日13时31分,李天在沈阳市逝世,享年80岁。
社会职务
获得荣誉
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项,2001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授予武器装备预先研究突出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授予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李天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第十届“航空航天月桂奖”之“终身奉献奖。
人物评价
李天同志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中取得了系统且创新的成就,并为该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领域,他创造性地解决了型号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多个重大技术难题,不仅丰富了中国飞机气动布局领域的设计方法,而且通过对先进隐身飞机气动布局的研究,成功解决了气动与隐身在布局设计中的技术挑战,开创了一种隐身与气动优化融合的新方法。这些成果为中国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此做出了显著贡献。(观察者网评)
李天同志是一位对党忠诚、矢志报国、信念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作为预研先锋,展现出了高瞻远瞩、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特质。同时,他还是一位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无私奉献的敬业标兵,以及淡泊名利、传承事业、甘为人梯的学者楷模。他长期践行“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做人以德、做事以则、做学以理、做业以勤”的原则,因其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品德在航空界享有广泛赞誉和敬仰。李天同志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悼念他,并将化悲痛为力量,坚定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光荣任务,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继续努力奋斗。(环球网评)
李天同志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中作出了系统且创造性的卓越贡献,成就显著。他是一位对党忠诚、矢志报国、信念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展现出高瞻远瞩的视野,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是预研领域的杰出先锋。他治学严谨,执着于科研探索,无私奉献于航空事业,是敬业的楷模。他淡泊名利,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航空事业,甘为人梯,是学者的典范。他的一生,是忠诚于航空报国事业的奉献,是对蓝天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典范,是胸怀坦荡、诲人不倦的人生典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长刘志敏评)
李天院士在学术研究中展现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他的正直和坦诚也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不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中航集团新闻网评)
李天同志长期致力于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和隐身技术研究,坚定不移地践行“航空报国”的精神,为中国航空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系统、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和显著贡献。(东北地区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李天院士生平.中国科学院.2022-03-22
沉痛缅怀我所兼职博导、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李天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4-04-30
我国著名飞机气动力专家李天院士逝世.www.tsinghua.org.cn.2024-04-30
沉痛哀悼!我国战机隐身技术之父李天逝世.观察者.2024-04-30
中科院院士李天逝世 为中国战机隐身技术开创者.手机环球网.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