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磾,字金日磾墓,是东汉中后期的大臣,出生于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他年轻时即继承了马融的学说,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后历任射声校尉太尉太常等职。在初平三年(192年),李傕任命他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太仆赵岐共同出使关东。然而,他到达寿春袁术处后,被轻视并夺去符节。马日磾因此忧愤发病,最终在兴平元年(194年)于寿春去世。他是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子,也是东汉末年官至太傅的官员。马日磾与蔡邕等正五经文字,刻《熹平石经》,事见《孔融传》,亦见于《蔡邕传》及《隶释》载汉石经残文。

人物生平

马日磾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在东汉曾任谏议大夫,并与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补续《东观汉记》。后来转任光禄大夫

初平二年(191年)转任太尉。同年司徒王允吕布等杀死董卓,蔡因董卓被杀而叹息,惹怒王允将他收捕下廷尉,士大夫大多都尝试拯救但不果,马日磾向王允劝说:“蔡邕是旷世逸才,并且熟知两汉的事,应该让他继续修史。而且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而现在他没有犯什么罪名,这样诛杀会令人民失望。”但王允却辩驳:“当日刘彻没有杀司马迁,令他写了毁谤的书(史记)并流传后世。现在东汉衰落,四处都有征战,不可以让臣在幼主(刘协)身边写史书。不但无益于皇帝的圣德,更令我们等人遭到他的非议。”马日磾离开后,向人称王允这样杀蔡邕、断绝史书的行为是灭掉国纪、废弃国典,不会在位太久。

初平三年(192年),原董卓部将李傕等人攻陷长安,杀死主政的王允并把持朝政;马日磾此时转任太傅,录尚书事。一个月后与太仆赵岐持节安抚天下,亦顺道拜授袁术左将军、阳翟侯的官位和封号。马日磾到寿春后,马日磾多次有求于袁术,袁术轻侮马日磾,并借故问他取符节观看,期间抢夺不还,并用符节逼命将士。马日磾不能索回符节,于是要求离去,但又被袁术阻止,更试图强逼马日磾任其军师。马日磾因为他被强抢符节而感到屈辱,于兴平元年(194年)在寿春忧愤呕血而死。

文学与民间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出现了马日磾。袁绍、公孙瓒大战时,董卓派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赍诏前去劝二人和解。二人答应讲和后,马日磾、赵岐回京复命。

研究书目

三国志

后汉书

《后汉纪校注》

影响与评价

人物评价

孔融:“日磾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下罔上,奸以事君。”

《三辅决录注》:“少传融业,以才学进。与杨彪卢植蔡邕等典校中书,历位九卿,遂登台辅。”

王夫之读通鉴论》:“马日磾、赵岐之和解关东也谁遣之?于时李傕郭氾引兵向阙,种拂战死,天子步出宣平门,王允宋翼、王弘骈死阙下,宫门之外皆仇敌也,而暇念及于袁、刘、公孙不辑于千里之外邪?故知非刘协遣之,傕、氾遣之也......呜呼!日磾、岐为汉之大臣,而受贼之羁络以听其颐指,其顽鄙而不知耻,亦至是哉......夫与贼同立于朝,所难者不能自拔耳。二子者,幸而得衔命以出,是温峤假手以图王敦之机会也。绍、术、瓒、表虽怀异志,而朱儁曹操刘虞孙策,夫岂不可激厉入援以解天子之困厄。而命之曰和解,则以和解毕事,曾不知有问及中朝者,二子将何辞以答也?故遣日磾、岐者,傕、氾也;奔走于诸将之间,靦颜以嚅嗫者,为傕、氾效也;为天下贱,不亦宜乎!”

参考资料

马日磾.名人简历.2022-03-01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国学网.2024-09-23

三国志(全五册).豆瓣读书.2024-06-27

后汉书(全十二册).豆瓣读书.2024-06-30

后汉纪校注.豆瓣读书.2024-07-18

后汉书.微信读书.2024-07-18

三国志.微信读书.2024-07-18

读通鉴论.微信读书.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