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任职
痕综合治疗组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瘢痕学组主任委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8.9-1993.7,青海大学医学院,本科。
2000.9-2005.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导师:曹谊林。
工作经历:
1993.07-1999.11,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整形烧伤科,医师。
1999.12-2000.06,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整形烧伤科,主治医师。
2005.07-2010.12,上海九院,主治医师。
2011.01-2017.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2017-12-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科研成果
自1993年起,武晓莉一直从瘢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包括瘢痕形成过程中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基因治疗干预瘢痕形成、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瘢痕疙瘩的免疫、瘢痕光电治疗等,研究结果发表于《Plast Reconstr Surg》、《Wound Repair Regen》、《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中华医学杂志》等医学刊物。其中关于瘢痕疙瘩化学治疗的有关经验发表于《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刊物,并多次在国际大会上进行发言,目前日本等国家已将该治疗方案引入国内。作为国际瘢痕俱乐部(Scar Club)成员,其耳垂瘢痕疙瘩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瘢痕学术会议交流中获得好评。
武晓莉参研的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曾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武晓莉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上海市自然基金及2009年上海市卫生局基金各一项,获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
主要论文
授权专利
1)刘伟,武晓莉,高振.一种维A酸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 2007 1 0036435.1
2)刘伟,高振,武晓莉.可溶性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基因在治疗皮肤瘢痕中的应用。申请号200710046674.5
参编书籍
2018.12,《烧伤康复》,主编:吴军,副主编(武晓莉)。
2015.7,《注射美容整形操作技术》,主编:吴溯帆,副主编(武晓莉)。
2015.3,《瘢痕整形美容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蔡景龙,参编(武晓莉)第十五章瘢痕的药物疗法。
2015.9,《头面部烧伤重建外科》,主编:李青峰,参编(武晓莉),第一章,第四节,皮肤烧伤愈合与瘢痕增生。
2014.8,《整形外科学高级教程》,主编:曹谊林,参编(武晓莉)第十章瘢痕与瘢痕疙瘩。
2013.2,《微创美容外科学》(2013-2出版),主编:齐向东,参编(武晓莉)。
2008,《现代瘢痕治疗学》第二版(2008年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蔡景龙。
学术兼职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瘢痕学组,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外科分会创面与瘢痕修复学组,副组长。
中国健科会瘢痕防治技术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科分会激光美容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瘢痕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
获奖情况
中国医师协会2018- 2019年度“优秀医师”奖。
《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编号00JC14032),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考资料
武晓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2-02-21
武晓莉.中国知网.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