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光,原名赵廷炎,别署一禾,1934年出生于天津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子神剑学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协会理事,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顾问。
人物简介
赵伯光,原名赵廷炎,别署一禾。1934年出生于天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子神剑学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协会理事、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顾问。师事李鹤年先生,工帛书、汉隶及魏晋小楷,兼善刻字艺术,尤精于砚铭镌刻。作品18次入选全国、国际重大书法和刻字艺术展览,5次获神剑艺术作品奖,1993年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刻字展优秀作品奖,1997年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有小楷被评为“十佳优秀作品”,并荣获“首届中国书法中国艺术节书法十杰”荣誉称号。1999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赵伯光,武清汊沽港镇人,字一禾,别署“甘草精舍”。师从著名书法家、学者李鹤年。1933年生于天津。幼时丧父,后随母归乡,八岁时就读于私塾,自幼喜爱书法。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赴朝参战,在部队他手中的笔成了有力的宣传武器。1957年“反右”中受到冲击,转年被下放到北大荒。文革后期,他又被安排到工厂的锻工车间烧炉看火、抡锤打铁接受“改造”,直到1979年才得以新生。
赵伯光书法兼攻诸体,小楷更是他的强项。1997年“中国首届(天津市)书法中国艺术节”,小楷作品获“十佳作品奖”。他的小楷作品曾参加“中韩书法交流展”,入展“电子神剑书展”获一等奖。2004年为《中华百家姓氏碑林》赵姓始祖起源碑书写,还参加“中国现代美术书画(赴日本)展”并获奖。他的魏晋小楷如《朱子家训》堪称精品。
1991年,赵伯光参与筹建黄崖关长城碑林,曾为“名联堂书”刻前言。那时,他对古老的帛书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他形成自家书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花甲之年的赵伯光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即:书法要从“新”开始。他的帛书作品多次被专业报刊评介,1996年帛书对联被北京中南海收藏,1997年帛书“中堂”入选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曾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竹刻楹联书写前言。前不久《中国书法大典·当代书家作品集》收编的赵伯光书法作品也以帛书居多。他曾用中楷为新建的天津博物馆美术精品馆书写前言,并以吴玉如魏书千文体书写黄崖关百家碑林前言。
1993年,赵伯光荣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2000年被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他的作品先后18次入选全国、国际重大书法和刻字艺术展览,5次获“神剑艺术作品”奖,有的作品被中南海以及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台地区艺术团体、个人收藏。传略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美术艺术年鉴》《世界华人美术家书画集》等,并有《楷释怀素草书千字文》《赵伯光隶书成语字帖》等专著问世。2008年《赵伯光书法集》被收入《中国书法大典·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集中,该书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中华典籍图书编著中心出版。赵伯光在百忙中从不放弃对社会奉献的机会,他多次参加救助灾区和贫困山区及希望工程的义展义卖活动。也曾为京、津、冀、晋、豫、鲁、鄂、皖等地的碑林、人文景观以及文庙,山东孔庙书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红桥、北辰区、和平等区书画组织机构的顾问。
参考资料
赵伯光(人物)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