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克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科管委会主任、心血管代谢中心主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五病区主任、医务处副处长,同时担任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窦克非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心脏病学小组委员、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院(SCAI)的会员。2020年,窦克非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窦克非于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日语班,获得学士。随后,他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2004年6月,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10月,窦克非成为23A病区副主任。2013年8月,他晋升为主任医师。2014年3月,窦克非担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并继续担任23A病区副主任。同年5月,他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8月,窦克非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内科管委会副主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50B病区主任。2018年12月,他继续担任内科管委会副主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医务处副处长,冠心病五病区主任。2020年7月,窦克非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务处副处长。2021年8月,他继续担任之前的职位。

擅长领域

窦克非长期从事冠心病临床诊断、介入治疗及基础相关工作与研究,作为心脏介入医生完成冠脉介入手术逾30000例,多次以第一术者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欧洲心血管介入大会(EuroPCR)、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等国际学术会议进行高难度手术示教演示。针对疑难复杂冠脉介入有很高造诣,尤其在治疗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最后堡垒”的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第一批获认证的“Hybrid CTO带教专家”。

研究方向

窦克非的科研工作致力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主要研究包括冠脉介入风险预测模型、心肌缺血诊疗相关创新和转化(介入机器人、国际首创DR-CRUSH术式、核医学心肌“缺血记忆”临床研究)、心血管代谢异常管理(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以及利用多组学手段探讨冠心病发病新机制等,主导完成多项兼具创新性和实效性、可转化、影响临床实践指南的高水平研究。

近五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18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1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400分;成果被10余部权威指南/教科书引用;主持或参加撰写指南/专家共识十余部;作为主要发明人,获授权专利4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在内7项省部级奖励

科研课题

窦克非近五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在内的18项科研项目,主要负责项目包括:

1.基于多模态通信的全程辅助心血管介入机器人临床前研究,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

2.规范与精准血脂管理对国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效果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3.吲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应用V-RESOLVE评分指导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减少分支血管闭塞及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前瞻性多中心群组随机对照研究,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

5.应用基线V-RESOLVE评分指导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降低分支血管闭塞率作用的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

6.石胆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学术任职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心血管代谢专病医联体理事长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心血管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院(SCAI)会员

发表论文

窦克非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包括Eur Heart J、J Am Coll Cardiol、J Nucl Med、JACC Cardiovasc Interv等相关领域顶刊发表SCI论著11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400分。代表性论著如下:

1.Left main bifurcation stenting: impact of residual ischaemia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Eur Heart J. 2023:ehad318. doi: 10.1093/eurheartj/ehad318.(通讯作者,IF 35.855)

2.Association of TSR1 Variants and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19;74(2):167-176. doi: 10.1016/j.jacc.2019.04.062.(通讯作者,IF 27.203)

3.Outcomes of Functionally Complete vs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sights From the FAVOR III China Trial.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2;15(24):2490-2502. doi: 10.1016/j.jcin.2022.10.014.(通讯作者,IF: 11.075)

4.Current 质证 in the Diagnosis and 管理学 of Coronary Arteritis Presenting as Acute Coronary 综合征 Curr Probl Cardiol. 2023;48(2):101465. doi: 10.1016/j.cpcardiol.2022.101465.(通讯作者,IF: 16.464)

5.Implications of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Biomarker Elevations and Commonly Used MI Definitions After Left Main PCI.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1;14(15):1623-1634. doi: 10.1016/j.jcin.2021.05.006.(通讯作者,IF: 11.075)

6.Active sbP Versus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the Protection of High-Risk Side Branches: The CIT-RESOLVE Trial.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20;13(9):1112-1122.doi: 10.1016/j.jcin.2020.01.233.(通讯作者,IF: 11.075)

7.Angiographic tool for risk prediction of side branch occlusion in coronary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the RESOLVE score system (Risk prEdiction of Side branch OccLusionin coronary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5;8(1Pt A):39-46. doi: 10.1016/j.jcin.2014.08.011.(第一作者, IF:11.075)

8.Myocardial18F-FDG Uptake After Exercise-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Nucl Med. 2008;49(12):1986-91. doi:10.2967/jnumed.108.052936.(第一作者, IF:10.082)

9.糖化血红蛋白based rather than fasting 等离子体 glucose-based definitions of prediabetes identifies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 coronary intermediate lesion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ardiovasc Diabetol. 2023;22(1):68. doi: 10.1186/s12933-023-01750-6.(通讯作者,IF: 8.949)

10.High neutrophil to 淋巴细胞 ratio with type 2 糖尿病 mellitus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large-scale cohort study. Cardiovasc Diabetol. 2022 Aug 13;21(1):156. doi: 10.1186/s12933-022-01583-9.(通讯作者,IF: 8.949)

获奖情况

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优化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201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201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2010,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2012,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提高心血管核医学诊断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提高心血管核医学诊断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4,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心血管疾病核素分子影像表征及机制研究,2021,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曾获2018年北京医师协会(第六届)北京优秀医师、2017年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

参考资料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2024-03-29

“2017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评选结果揭晓(附获奖名单).人民网.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