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出版社出版了朱炳仁的第一本诗集《云彩》,收录了他的40多首小诗,里面全是对艺术及人生的顿悟,读后自然别有一番心境。

作者简介

他是雷峰塔、峨眉山金顶、灵隐铜殿等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的奠基人,他也曾与罗哲文郑孝燮一起,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提出倡议,被称为运河三老。中国在商周曾有过绚烂的青铜时代,但从青铜时代以来一直被范模困厄着的铜艺,只有在他的手中才跳出了五千年的圈,形成了随心随意随机随势的熔铜艺术,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他就是中国铜雕界唯一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

作品介绍

文汇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他的40多首小诗,里面全是对艺术及人生的顿悟,读后自然别有一番心境。97岁的作家马识途特意写了首短诗作为序言,称赞他的诗如同他的铜艺“章法有形,法度无常”。

“为什么会写诗呢?”朱炳仁说,大观宇宙,小观人生,无不丰彩,无不为诗。艺术是触类旁通的,在完成每一次铜雕作品时,都会有太多的人生感悟。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有一座禅寺,禅寺有一个奇绝的名字——一片瓦。寺之名定于明代,意义是“给心一片瓦,以度飘零人。”朱炳仁住持所邀,写一个铜匾额。在给寺庙写匾额时,题为《一片瓦》的诗也写成了。“请给吾心一片瓦,寒庐飘零倚仗何,遮风挡雨护贫家,有瓦心灵倚仗息。”朱炳仁的祖辈皆以铜艺和书法闻名于世,传家之宝便是“以铜立业,以书立世”,杭州灵隐寺就有其父的墨宝,气象辉穆。朱炳仁自谦自己最弱的是书法,但他相信“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只以规矩,仅能得方圆。”

新修建完毕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厅墙面是由朱炳仁倾力制作的,采用的是司母戊大方鼎青铜铭文饰面,用纯铜经手工锻造,大气磅礴。在完成的过程中,他写下了《博物馆是一座桥》这首诗,其中有“感谢观看,可供镜鉴。请勿颠倒,无须妆点”这样的哲理之句。

2011的初秋,朱炳仁到台湾拜会诗人余光中。他向83岁的余光中敬献了2007年赠送给台湾台中禅寺的同源桥的模型,同时还送上自己两幅书法作品,一条幅上抄写着妇孺皆知的《乡愁》,另一条幅上是他的诗作《云彩》:

天上一抱云彩

信步舒卷

你剪我裁

相际洒人间

你落西湖三潭

我去日月双潭

约旦河西岸地区东岸

三潭双潭

你是汪伦

我是李白

知我深浅

懂你甘甜

西湖潭印月

日月湖印潭

你我同是

天上一抱云彩

4年前,朱炳仁为台湾的中台禅寺作了一座同源桥,2007年12月揭幕时,有七万台湾民众登桥,当时的铜桥两侧分别铭刻着西湖三潭和日月双潭。余光中感谢朱炳仁为两岸架了座铜桥,“我和夫人今年4月去了大陆老家永春县,走过一座石头造的洛阳桥,一边走我们一边数,总共走了1060步!桥是沟通的最好工具。”

余光中拿起笔在朱炳仁用毛笔书写的《乡愁》、《云彩》两首诗的条幅上题了字,分别是“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和“海峡隔两岸,不阻云彩飞”。朱炳仁先生说,“诗言志。我的诗其实算不得什么诗,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片云彩。”

名人评价

海峡隔两岸,不阻云彩飞。

——余光中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工精技高有如雷锋

——金庸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作家、评论家、报人

中国和世界因拥有朱炳仁这样继往开来的铜雕大师而骄傲。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朱炳仁,梵铜之心,时代巨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伟大复兴,也应该是一个呼唤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朱炳仁的作品和铜雕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最高的艺术之一。

——吴元铎韩国工艺文化振兴会理事长、韩国产业大学院长

朱炳仁的艺术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最伟大作品!

——Roger McFarlane 澳大利亚雕塑学会会长

朱炳仁的诗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超越,是中国古典诗词与民歌结合的超越。

——龙彼得著名诗人,中国文艺网首届评论奖获得者,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初评委员会

参考资料